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和讲的神、气、形道理一样。“精”是气之精微,气又化生形体,形体中又能觉出味道来,这就是四者的关系。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就是同类的味能够伤形体,比如大苦伤脾,败脾胃,这就是同类相伤;“气伤精”就是整个的气机运化,会伤到精微之气;“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要说明精气和整个的气的关系,精就是气的精微所化。初期大家可以把这一块掠过去,因为这一块特别绕不好理解。继续往下看,“阴味出上窍,阳气出上窍”,这和上面是一个意思,既然“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那么味道也是一样的,云从龙,风从虎嘛!同类相求,同气相感,吃一些厚重味道的就往下走,吃一些薄味的就往上走。比如辛夷、薄荷这些轻清的气就往上窍走,黄柏、黄连、大黄就往下窍走,总之,是在说整个气的薄厚、阴阳、动静。“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这里的味和气本身就是把味叫做阴,把气叫做阳,气和味就是抓来草药,闻叫做气,吃叫做味,味是有形的,气是无形的。再分味,厚味的是阴,薄味的是阳,比如尝大黄,味厚是阴,尝当归味相对薄,是阴中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比如川芎气厚,把川芎叫做阳,白术气薄,把白术这个气叫做阳之阴。总之,是想通过味薄厚,气薄厚来区分阳中阳,阳中阴,阴中阴,阴中阳四个概念。

“味厚则泻,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味厚则泻”,刚才讲过,大黄味厚脾胃受不了,肠胃都受不了,所以会导致通泄。“薄则通”,比如茯苓味薄,泽泻味薄,所以能够通利水道。“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白术、苍术气薄,所以能够发泄,味入到身体里能够四处走散叫做发泄;“厚则发热”,比如川芎气厚,耗散气血,能够使肌肤发热。总之,这里在说一个气机的概念,就是阴气厚薄和阳气厚薄对身体的反应。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里的气衰、气壮说的是气的势态,所谓的“壮火之气衰”,就像点一把柴火放那,燃烧的最旺的时候到达鼎盛点开始往下衰,这叫气衰;“少火之气壮”,就像扔了把柴火,稍稍的慢慢的烧它,火不温不火一直能烧下去,这叫“气壮”。在我们治病过程中,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用大辛大热的药来开整个的气机,非常容易耗散气血,使气血衰弱,本身有寒症或虚寒症用壮火的干姜、附子、肉桂吃下肚之后再浑身发越,寒气没有破掉多少,正气先衰,尤其是虚寒之病,这种方法是得不偿失的,饮鸩止渴,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很多临床医生说的,很多有寒症的人里寒之证却把他放到姜附(干姜、附子)里面,天天吃,一天吃几大碗,寒劲也不解完全治反了。“少火之气壮”,“少火”就是温火,温阳之火,慢慢的徐徐的倡导气机,气机就会慢慢的壮实起来,这时候不要用爆破的手段炸药的手段去想把寒凝炸开,少火慢慢的去温养,气机就会慢慢的壮实。就像熬粥一样,不要拿烈火催它,小火慢慢的熬,时候到了,用工到了,里面自然气机健旺,邪气乃退,这个告诫很多医生,尤其新入道的医生用药不要孟浪,不要硬来、玩狠的。

“壮火食气”,就是壮火是吃气的,一个炸弹下去之后,崩的气血四散飞扬,就把气耗住了,这是吃气的,不好。“气食少火”,就是少火的气和人身的气是互相温养、互相促进的,要像春天之温不要像夏天之烈,治病要秉春秋之道而不是冬夏之道,冬夏者,寒热之极,春秋者,寒热之化。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壮火能够吃气同时把气耗散掉了,少火生气,气又食少火,少火和整个的气相长相生,互相帮忙啊,你给他一份,它给你一份,绵绵若存,用之不绝。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还是说的药上的气味,辛味和甘味化成了发散的阳气,发散之气嘛!“酸苦涌泻为阴”,吃酸吃苦的太多肠胃受不了上吐下泻,代表阴气的化生。所以说我们用药的时候要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这里的酸主要指的苦或者是大酸,小酸或者酸甘还是需要的。我们治病的时候以甘药放在中间,一边加辛药,一边加酸药,苦药要少放,这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苦药加多了不仅败胃,而且乏肾并且损害气血。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就是阴阳是相对称的,阴气盛了则阳气衰,阳气盛了则阴气衰,阴阳平衡对等互相流转,这才是治病之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这里要说明一点,阳和阴不是寒和热,但寒和热是阴和阳,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一谈阳就是热,一谈阴就是寒,这是我们进一步想学中医第一个要知道的。寒热只是阴阳的其中的一个性质,不是阴阳的全部,不要见一个阳证就说是热,见一个阴证就说是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这和前面所说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一个道理。“重寒”就是气机闭得很厉害从里面鼓出包来了,寒包火嘛!“重热则寒”就是热气大盛向外发散,最终从里面生出内寒。“寒伤形,热伤气“还是对应前面,寒则凝,凝则伤形,形是凝聚之物嘛!热则散,散则耗气血,所以热则伤气。”

“气伤痛,形伤肿”气机不通则痛,形体受伤整个的津液代谢不能流通,郁而化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就是看整个的气机是从形还是气的方面发生变化,比如一个人生气是从气的方面发生变化,生气,肝胁痛慢慢的化成有形,那个地方就慢慢的肿起来了。同样,“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被打了一下马上肿起来,疼痛不已,妨碍了气机的变化,这就是“先肿而后痛”。这句话主要是在说有形和无形的变化之道。

“风盛则动,热盛则肿,燥盛则干,寒盛则浮,湿盛则濡泄”,风者,多动善变,气之动则为风,直接影响气机的变动,所以“风胜则痛”。风也可以说内风,比如肝风、心风、脾风、肺风,五脏六腑的变动,所有气机的变动都叫动。“热胜则肿”,热气聚而不散发越为肿。“燥盛则干”这个燥不单是津液衰少的燥而是由于气机不流通血液不能濡润的燥,气过不来了这地方就燥了,“燥胜则干”嘛!很多口舌干燥是由于肺脾气机运化不畅导致的内燥。“寒胜则浮”可以理解是寒气内攻使精气浮越不能沉稳在内,浮可以这样来理解,但寒胜不一定就浮,可以说“寒胜则凝”,寒则使气机凝涩。“湿胜则濡泻”,湿气流恋中焦,使脾胃气机不化,湿为阴邪,使人长期泄泻,很容易得嘛!受一些风寒湿邪入里往往化成久治不愈的飧泄,就是长期拉稀。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一句是要说一点,就是整个气机的变化在内分五,在外分五,都是气机化合而成,都要看有形的,要看整个气机中间的变化:四个,天地四时有生长收藏,有寒暑燥湿风火,整个气机的状态。人五脏六腑也是气机化成,从性情上又生出了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七情动气,外在的环境影响伤情,这个没有什么可说的。“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怒气从下面向上发越,喜气(心气)从上面向外发越,下面为阴气,暴怒则气机从下面猛然上动会伤及下面的阴气,暴喜则气机从上面急速的向外发越,会伤及上面的阳气。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就是大厥逆之气向上行充满脉中,又充厥于形体之外。大气脉变动比如说是中风,暴怒或者突然的惊恐,情绪突然失控,或者是心气暴亡,下面的肾气上逆,类似于这样的都会导致气机迅速的出现逆乱,充斥在脉中并且夺脉而出,离于形体,这个一般都是死证。“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顾”,也就是内则七情不长,一会哭一会乐的,为七情所困,喜怒无常嘛!“寒暑过度”主要说的生活起居和所处环境产生剧烈变动,或者是不合生理的起居生活,这些都会导致生机不固,趋于亡散,不能阴平阳秘,阴阳和谐,风调雨顺,最终导致气机的败乱。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是说整个的气机都是一个转机,过阳则阴,过阴则阳,阴阳相交转,所以一定要少阴少阳,不要老阴老阳,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不能过头,治病亦然,过了头就完了。所以不要争月圆也不要争月缺,要上弦、下弦,这是好事,就是秉中道,处中行,不要偏于左也不要偏于右,不然的话会走向反面,就像老话说的“过犹不及”,这事过了就完了。记得从这以下都讲过了,最后没讲,最后就不讲了。“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这里大家体会,该说的都说到了,如果大家不理解再讲五章可能也于事无补,就这一块看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中间休息五分钟,如果有疑问我大致给大家做一个解释。下一个小时就气道中医这一块做一个总结,说一些《黄帝内经》之外的话。

这次咱们不讲气道中医,讲一讲学习中医的方法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鱼不如教人打渔的方法。听讲的朋友应该都是想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很多朋友也想进一步实践中医,来了一个病人,几付汤药下肚或者稍微扎两针病就好了,这是大家的愿望,也是学习中医的目的。中医五千年以来一直延绵不断,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涌现了无数的名医和无数的经典病历。大家随便买一本医案就会觉得中医很神奇,到现在中医有复兴之势,国家有了提倡中医的意思,主要是由于物极必反的原因吧!前几年中医已经到了非常衰微的程度,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已经成为了西医院,中医极度萎缩,不及西医的二十分之一,大部分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