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要做,不做不行,父母说也不听,做了之后才知道这事不能做。很多人都是这样,老一辈传下来的一些观点孩子不听,孩子做了知道不行了很多时候已经晚了,木已成舟了。这是一个悲哀,但也不能说完全是一个悲哀,如果没有自己的亲自体验又怎么知道这事情不好呢?讲个小笑话,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见到一个女的,对小和尚说女的是老虎,老虎吃人,以后不要接触,后来老和尚问小和尚都想些什么,小和尚说想老虎。如果想不通强行去遏制这不是治本之法,比如做一件事情一定是父母不让做却一定要做,现在很多小孩都喜欢玩网络游戏,止是止不住的,既然已经开了闸门那几乎是止不住的。

大禹治水和鲧治水的区别,既然已经发现了,那就要让他清楚明白的认识而不能强行阻断。也就是说人身整个气机是要由内向外发越的,发越之后发现发越有问题才能向里回收,天然纯粹的向内回收不发越的人少之又少,那个属天成。所以治病有“从治”,“逆治”,有顺着它治和强行逆着它治的,《内经》说不治杲杲热,不治蓬蓬汗,就是说热的都发烫了,里面气机都沸腾了,这时候不要强行的用寒药去阻断它,这个导致的后果就像是在一炉热碳当中浇下冷水,会炸塘的,水火激荡人身是受不了的。“蓬蓬汗”就是汗不断的汩汩的出来,气机像气浪一样往外滚。就是说在邪气刚盛的时候不要硬来,不要强行阻断邪势。洪水泛滥了不要强堵,要顺势而导之,让它衰弱下来之后再收而治之。疾病上有阴阳格拒,阴寒至盛格拒阳气,吃热药就格拒出去了,只能是热药冷服,慢慢的化之,或者使寒邪渐渐的向外散开,散开之后寒邪的单位面积减少,然后再分而治之。所有这些都是工作生活上的道理,整个自然的道理都可以运用到人身上,人身的道理就是《内经》上的学问。还有希望大家不要局限于中医上的学习,因为中医上的所有理论都是根植于对气的层次或神的层次的把握,才有丰沛饱满的经验用于治病。不然病万变而不见其宗,在人体里胡乱的搞往往导致不测的结果。

时间好像到了,最后说一下,医生也好,病人也好,整个的治病都是跟自己在战斗。医生应当告诉病人要自己战胜疾病,并不是假以外力就能完全解决的,很多病人愿意吃药,不给他开药病人心里还不安,这种情况下可以给他开药,但同时要告诉他如何将养,开的药可以是安慰剂也可以是不痛不痒的方剂,比如四君子、四物、逍遥啊,这些方子吃不坏人,对人体还有拨乱反正的作用,比如他觉得肾不好就可以给他开金匮肾气,同时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其实金匮肾气治病吗?不是说不治病,但很多病不是金匮肾气可以解决的,如果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可以告诉他调生活方式;如果是物欲太盛,忙于奔走生意场,官场上,建议大家不要去治或者给以安慰就可以了。因为这些人的心力太强,完全迷失了,一般是纠不回来的;如果是缺乏锻炼,过于安逸了,天天窝在那,气机不畅都不动了,远远望气都呆在那了,就让他去户外运动,跑步啊健身,同时还要辅以方剂,不然的话他不信你,现在很多人不相信不吃药可以治好病,就可以给他开药,同时告诉他需要怎么锻炼,一天一个两个小时才能促进药物的吸收,这样告诉病人他就乐于接受,而且经常的调下方。其实吃药不是主要目的,锻炼身体是主要目的,身体锻炼刚强了,很多病自然而愈,还有养生是一辈子的事情。大家很多事情看开之后,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正确的起居,一辈子照此而行,就可以有一个好的身体。所以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孔子四绝)”,不要固执于某一件事情也不要总想着自我。还有“勿必”,不要强调一定要怎么样,比如一定要争第一,一定要拿到年终奖,这都是耗伤气血精力的方式,不建议大家采用。

今天讲养生只是大概捋了一下,这次就是顺着上次说的几条说下来,中间也有一些错乱,没有形成体系。不过大致的几点还是希望大家注意:第一,疾病的养生、治病也好靠自己不靠他人,作为医生首先要有个好的身体;第二,治病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虎狼大夫上来就开汗、吐、下三方,这对现在的很多慢性病是完全不适用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肿瘤也好,寒积热证也好,不是三五剂药下去冰冻三尺的冰就能溶化掉,要慢慢的消。像很多老中医开方子剂量也小了,药味也平和了,这是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小剂频服不断地消导,但是药要对证;第三,养生和治病是一辈子的,病和命(尤其现在很多慢性病)是相伴相生的,可能一辈子都跟这个病做伴;第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根据四时阴阳整个自然规律的变化去不断地从中总结道理。气道初期大家是看不到的,只有通过外在的观察和了解才能体会到气道是真实存在不虚,是真真实实有这个东西,以后随着大家的自我感受越来越深入可以切身的体会到,而不是脑子想像。最后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外得则内失,内得则外失,内得外得不能两立,同样内失和外失也不能两立,不可能同时存在。也就是当官者其病不好治,谋财者其病不好治,好得而恶失之人其病不好治。

还有,所有人的气机都是活活泼泼的,是深奥而广大的,希望大家喜欢气道中医并且可以进一步了解,可以使人摆脱的形质的束缚而达到精神的愉悦。

有一个朋友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讲一下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韵?其实就代表气机在声音角度的几个状态,可以这样来理解:从沉闷而振奋向上,就像低音炮一样的鼓音是角音的代表,就像肝气一样;商音正好相反,击鼓而进,鸣金而收兵,击鼓就是角音,金属声音,罄的声音就是商音;宫音很浑厚,是所有声音的综合;徵音和羽音就是一个火音,一个水音,具体怎么体现,如果从五行、气机的观点出发,徵音就是完全开放的声音,应该属于高音段吧!羽音就是下面的,气很低沉,五音就是代表五种气机的状态。

关于慢性肝炎是不是从病毒性肝炎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导致以后的肝硬化及其他病变我还是持保留态度的。从气道中医来讲,肝性的疾病基本可以说是气机上的疾病,肝气主升主调达嘛!现在所说的肝炎从化验来讲小三阳、大三阳或其他一些生化指标不能作为判断肝病气机的依据。这里不想用肝病这个病名来界定肝病不调或作为肝性疾病的代表,比如慢性肝炎,从症状上分析,有腹胀、腹泻、痞满痞闷、食欲不振、纳呆、肝区疼痛,或者是肝区不适,心下不适,如果有这些症状,可以界定为肝上的问题或者是肝脾、肝胃的问题。肝炎是西医的病名,西医认为肝上有炎症叫肝炎,肺上有炎症叫肺炎,心上有炎症叫心肌炎,肠上有炎症叫肠炎,脑子有问题叫大脑炎,皮肤有问题是皮炎,如果用此种思维方式来理解事物的话那么只是给疾病定义为一种学名。如果病人来说他皮肤上有问题,医生说是皮炎,那么就很可笑,如果按这种界定方式就可以告诉病人有什么病自己就可以马上断定出来,皮肤上有问题就叫皮炎,其他炎是通过生化指标来检验到里面有炎症才来起这个名字,从传统中医上来讲就有失辨证,和气道中医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希望大家不要局限在大三阳、小三阳这种肝炎的叫法和用这种病名来理解疾病,这是第一。第二,很多肝炎表现出的症状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最重要的是肝脾上的问题。很多人没有症状而有一些肝炎的指标,类似的疾病不能称其为疾病,因为没有症状,身心又是愉悦的,身体是健康的,有些是有病毒或者带菌但不能称其为病菌,也就是对病人的界定是化验指标说了算还是病人的自我感觉和长期反应说了算,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健康还是不健康,只是有腹部不适或神经性官能症,但怎么检查都检查不出问题,那么这个病人到底有没有问题?肝炎必须见病才能辨证,如果仅说肝炎那么无从说起,比如说是一个脾虚型肝炎还是肝气横逆导致肠胃不适的肝炎,如果不从气道的角度来讲问题那么就很难认识清楚本质。

今天就讲到这吧,下次讲《难经》吧!
 

 
第六课 20071204…《难经》十四难到十六难

由紫蔓菁整理

这次还是续讲《难经》,中间可能会串讲一些和《难经》关系不是很重要但和气道关系很重要的知识。可能有些朋友没有听过气道中医,所谓气道中医就是从气道的角度来讲中医,如果没有接触过的可能觉得别开生面或者和传统的,起码和教科书上所讲的有很大差异。但是整个的气道中医是一脉传承下来的,里面有很多精深的道理。整个气道中医奉行“气行而天下之理得焉”的原则,就是用简单的道理来理解繁复的表面现象,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师从。既然来解释《难经》,希望中间掺杂更多的气道中医的理解。

上次讲到了第十三难,今天从第十四难开始讲起。我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让大家可以通过我的讲课多少了解一些。有人问怎么才能学好中医。这里多说两句,中医是祖国的瑰宝,是中国东方文明的一个体现,所以说学好中医必须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里面精髓的思想,如果单纯学中医的话可能眼界要窄很多,也不可能触类旁通。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如果把中医比作庐山,那希望大家跳出庐山来看中医,万事万理皆通嘛!我们并不只是在给别人看病的过程中才能学中医,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包括吃喝玩乐中希望大家都可以体会中医的道理。上次打过这样的比喻,就像鱼在水中一样水就是气道,因为人都在气道之中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