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希望大家都可以体会中医的道理。上次打过这样的比喻,就像鱼在水中一样水就是气道,因为人都在气道之中所以不识气道,就像鱼在水中不识水一样。通过给大家讲解气道中医让大家可以看到气道在我们周围是如何产生影响,我们又是如何沉潜在气道之中的,现在只是借中医或《难经》来解气道而不是单纯解《难经》,所以叫做串讲。

下面从十三难接着讲起,我尽量用一些通俗的话来解释《难经》这几千年来流传的枯燥的文字。

                                                              十四 难
十四难曰: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
损脉之为病奈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其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十四难论损、至之病症、治法。这一难争议较大,有些学者认为有些错简的地方,对某些条文就不多作解释,所谓“意尽则可”,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第一段说“损、至”,没有说太清楚,大家不用每句话都刨根问底问个明白,因为这书流传几千年肯定有错讹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把一部经包括《内经》、《伤寒》完好的解释下来,那么肯定不是有自己错误的地方就是有牵强附会的地方,因为如果错误的地方也解释的很完美的话肯定就是有问题了。但是经中的意思大部分还是保存下来了,只要知道意思,就可以完全脱离文字去理解背后的东西。李白说的“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对每一个章句都不断的抠认真的考证结果真正的意思不知道,而陷于了文字游戏当中就没有意思了。

这一段有问题,“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首先“至”与“不至”就不好解释,脉有损、至,这一段部没有涉及到气道的根本知识点,暂掠过。

“损脉之为病奈何?”什么是“损脉”呢?就是精血、气血伤了之后表现的不足之脉。“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这里一损、二损、三损、四损、五损,损的是程度的问题:刚开始怎么样,然后怎么样,再怎么样,越来越严重会怎么样。我们讲过人是一团气组成的,气也是由层次组成的,从浅入深,由上到下,从里到外。气道中医学得比较好或者有一定的体验的知道,最表层的气不是皮毛之气,而是皮毛以外的气,也就是脱离肉体而浮在人身的表面,是卫气外面的卫气,不是周身游行之气。这个气一般人是感觉不到的,但连过功的人一般都知道,护卫之表气嘛!人身体健壮,游离在身体之外的护卫之气就强而且厚,身体衰弱的人就薄。做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地球一样,地球也有大气,地球就是肉体,大地就是我们的皮毛,皮毛之上有大气,大气从月球上瞅就是薄薄的一层,可以理解成是地球的卫气外的卫气。人身也有这么一层气,可以说是人身的大气层,但这个大气层需要很精微的感觉才能体会到。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把手贴到胸前或接触皮肤的时候就会有热感,就相当于周身的温度的辐射。其实气的表现层次很多,比如温度、光、磁场都是它的表现,这些都是有形界的,还有无形界的。我们统归所有的东西的综合态叫做气场,也可以叫做气团。薄薄的包围人的一身。《难经》没有讲,上来就是“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其实一损损的是外层的气,然后再损损皮毛,拿地球作比喻就是损了山林草木了。就像扁鹊见蔡桓公这个典故一样,首先损皮毛,邪气聚于皮毛的时候很微,可汗而解之。汗出当风了在外面,一出汗凉风一吹,邪气赶在皮毛上了,打个喷嚏就可以把邪气震出去。人为什么要打喷嚏呀?就是寒邪客于肺经的表面或者客于体表,使人肺气不宣,用喷嚏的方式发宣肺气,使微在于表的寒邪得以解除,嚏而邪去了。如果嚏而不去又不注意将养那么邪气就慢慢的由表及里,一层层的深入,首先就干于血脉,慢慢的就往里博了,先博络脉,络脉满了就往里面汇,汇到经脉。首先是克在脉外,比如腰脊、肩膀为寒邪所吹,觉得麻痹就是沿脉经往里走:客于脉外,客于脉中,先是络脉,再往里走经脉,然后大经脉,一直进去就进脏腑了,这是一条路线。

“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损脉和损肌肉差不了多少,只是皮毛主肺,肺在表嘛!然后是心,然后是肉,然后是脾,这样来走,所以是先损皮毛,再损血脉,再损肌肉。肌肉也是这样,先说外邪,邪气没有客在脉外而是客在肌肉上使肌肉麻木,像很多真中风,中了风寒湿邪了,肌肉麻木很不舒服,导致“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这里是从邪气损、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个层次,有时候说得是外邪,有时候是内邪,混合着来说,这里说的主要是内邪,比如劳伤过度,使力过度,伤了脾了,脾主肌肉嘛!肌肉也受到损伤了,所以导致“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这肯定是伤了脾了。这里的肌肉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肌肉,就是能伸展的,和下面的筋是相对应的。

“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古人所说的筋和肌肉和今人所说的筋和肌肉是不一样的。负责屈伸和运动的叫做筋,现代人叫肌肉,古人把能够充身,充实身体的叫做肌肉。不是纤维弹性很好的这种肌肉。从外邪和内邪两个角度来讲,外邪往里攻,随着层次越来越深,先是皮毛、血脉、肌肉这些在表和在中间的,再往里攻就攻的很深了,就攻到筋上了,筋是藏的很深的,导致筋上出了很多问题,“筋缓不能自收持”,这是从外邪角度来考虑的。前面“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有可能还是从内邪角度来考虑的,总之是综合来说人身之邪是怎样由表及里慢慢的侵蚀人的身体。

“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骨当然更深入了,人能够站立确定为人形都是靠骨骼的,骨就是最深层次的。下面看一下整个气团,就是由表而及里慢慢的用损脉来一层层的展开,疾病是如何一层层来侵蚀人的身体的,先是表皮之气侵入了皮毛,再是中间的血脉和肌肉之气(大家以后在后面加一个气字,有利于理解气道中医的内涵),然后邪气再向里侵蚀损了筋了,最终损了骨了,筋和骨都是深层次的气的代表。损了骨了,“骨痿不能起于床”,“痿” 是痿弱不举,功能丧失了,人下不了地了。

“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邪气从外搏里一层层深入到骨髓的,已经深入到里面了,人已经不行了要死了。“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病邪从外面攻,最后表皮的东西也被侵蚀了就死了,不可能说上来攻表皮人就死了。经文上的东西大家不要过于死板的来解释,只要能够一气贯通就可以,读一篇文章,看经典著作都要一气贯之,从始至终,不能说这一段以这种方法来解释,那一段用那种方法来解释,随文演绎讲来讲去都是割裂的,串不到一起去,这就不是一个整体,也就不符合气道的道理。不管是解释《难经》、《本草》、《伤寒》、《金匮要略》以及其他经典都以一个道理从上到下来解释,解释不通的就是两方面,第一,反思理论有没有问题;第二,如果理论站得住脚那就考虑是不是文字有问题,双方面来着眼,不可能完全附着于文字上的东西。我们不能说文字不高明,但古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同时几千年的传承也可能出现问题,有可能抄来抄去就抄错了,所以一气以贯之嘛!文字是形,里面的意是气,只要知道了意就得了气,不要着于文字而只是守形,这是读经的方式方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