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扯着拽着它呀这个脾胃慢慢地就产生惰性。

很多人萎黄啊或者其他的一些脾弱,脾衰弱了,也就是说没有肝气这个升达之气去使它有生机,那么脾气自己也就弱下来了。你看若没有肝中的大量的消化液去消化这些食物,光靠脾胃缓和之气,也不能说是完全地把这个整个的消化食物过程完全跑通,所以说要一急一缓嘛,二者相须为用,脾气太缓,不愿意做事,那急气提醒一下,肝急太急,容易莽撞做错事,那脾气缓和让它收敛一下,相须相助,如果搞不好,两个相克打起来了。

大家看那个《伤寒论》上,凡是太阴病,四肢温,厥阴病,四肢厥逆,这很有意思,为什么四肢温呢?大热也热不起来,大逆大寒也寒不起来,脾气缓嘛,邪气到了脾气这一块,邪气这个性质也变成了脾气这种和缓性质,到了脾气的地盘,你这个贼这个性质也随着脾气走了,也就是跟这个脾气闹不起来。不像肝气,这个邪气一到肝气马上发生角弓反张、四肢厥逆、呕吐下泻这种症状,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邪气入哪儿,随它的性。大家可以看看,基本只有太阴篇讲那个四肢温,四肢既不发热,也不厥冷,而是温,它这个温是一种病,它不是我们平常的手脚温,也就是脾经得病,它不会不顾一切地向两头跑,向寒热两头跑。肝经不是,肝经一来啊,直接产生闭厥之气,非常要命,马上下利青水,或者面色铁青,气机上逆,直接入顶,巅顶嘛,直接顶上去了,口吐白沫,弓角反张,这个四肢逆冷,这样的都是肝经得的病。所以说呢,一般人得肝脾不调非常多,脾气不好,那么肯定肝气不调,打嗝、两协胀、食欲不振、吃不下东西、不想吃。

那么好,既然大家都上路了,那么咱们快点儿往下讲,湿伤肉,风胜湿,那么咱们解释这一段吧,上次讲了脾主肉,大家可以听上次的录音,那湿伤肉什么意思呢?我们学中医尤其学气道中医,学来学去就是学是一个感觉,绝对不是名词,也不是公式,也不是定理,更不是某一段话,学来学去直接脑子中就产生了这种感觉,甚至整个身体都跟着有这种感觉,在这个感觉的指引下,很多经文你就能融会贯通,还得实实在在去了解,并且知道,这就是直接嘛,气道中医它就讲一个直接,你看佛经上不也说了嘛,直心是道场,这都是反来复去说的一些话嘛,道理都是大同小异,在我们这里面也是,你说感觉到了一团湿气,一团和缓之气,一团急躁之气,这个很容易就理解了。所以说用这种思维方式简单直接,就能够读懂《内经》、《伤寒》。

有没有人讲啊,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这解释哪个都可以。这样跟大家来说一下吧,所谓的脾主肉,肉是缓和之气,脾是缓和之气,肉也是缓和之气,二者相对,所有脾的神用可以用来产生肉,道理就是这样,皮、脉、骨、筋、肉这五个体,大家可以看一下,里面缓和之气就是一个肉,骨头太硬了,在里面它不缓,筋脉它更不是缓的了,它劲急的了,皮包在外面,约束整个身体,它也不是缓,脉也不是缓的,脉有流动血液,那么肉,所谓的肉不是单纯指肌肉,它讲肉腠,就是外边你能摸到的充养身体这样的物质,这个叫做肉。所谓的筋,它也不一定是肌肉,它就是凡是能够发力的,主运动,主关节的叫作筋,所以说肉和脾气的和缓是相对的,人身宽体胖嘛,这人他肯定说是生活条件还算可以,长的身宽体胖的,长了一堆肉,也就是说,急脾气的,他一般说他不会胖哪去,懒懒散散的人,懒肉懒肉嘛,就是肉和脾是相对应的,和思是相对应的,和甘味是相对应的,这个甘味越吃越胖,大家想想,它们之间都是通过缓和结合在一起的。

关于这段话,应该是好理解,那我说一下吧,它这个这地方啊,所谓湿伤肉啊,是指病理上的湿,潮湿的环境,首先这个湿气拿人,着上人之后不容易去除,而且在机体内能够停滞不去,所以说它中人,这个湿气啊,它不会直接传递很快,而是不断地侵蚀身体,首先最表面的就是我们的肉腠,从皮肤进入肉腠,往里面进它也不容易,你要给它去除,也不太容易,所以说湿气缓和嘛,懒散,进也慢,退也慢,所以说湿伤肉,肉也是和缓之气嘛,它到达了肉腠的地盘,不容易离开,因为肉直接就是皮腠嘛,很相近,它往里面走,走不到筋那儿去,筋很劲急的,它不会说轻易地让湿气拿住,那骨在里边,它也不会搏击到,所以说这样来解释湿伤肉。

所谓的风胜湿,风者动性嘛,不断地通过这个风气,风吹万物,湿气不能停留,比如大雾,大雾天这个就是典形的病湿之气,天地的病湿之气,大雾不散,如果刮一场风,那么风气一下子骤然而起,雾气就散。实际上体内也是一样,所以说治湿要用一些治风湿的药,去风的药来用,但又不能是劲急的暴风,你是暴风呀,吹完那个湿气呀,风过去了,湿气还没有完全吹走,所以说要徐徐的风来吹佛,使湿气来慢慢解散,这就是风胜热的道理。

你看我们治风湿病的病人,用药不能过于用去风湿的像秦椒、羌活、独活像这样的药,也不能一味的狠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这些药都是耗气血的药,如果后面没有补益的药跟着,很容易湿气还没有去,这个正气先伤,第二个,这个湿气,也不是你上一堆这种去风湿的药,就能够解散的。因为你刚吹过,一方面耗了气,也就是说湿气还没有去,所以说要暖风频吹,小风频吹,慢慢地湿气乃解。也就是说你这个湿气还是要用温热的药,通经的药,把这个整个关节的各个渠道首先打通,比如说桂枝,芍药啊,先要上,然后去湿啊,加入苍术、茯苓啊,为什么苍术是去湿?茯苓是渗湿?什么叫渗湿呢?它就说给这个湿气呀,这个怎么来形容呢?使湿气容易去,就相当于开了很多口子,使湿气能够有出路可走,这个茯苓在前面扫出一条路来,那么拿那个苍术啊,在后面一推动,那个湿气啊,顺着茯苓开辟的道路啊,渗就能渗出来,这个水湿,通过地表这个小孔能够渗下去,这个茯苓它就起这个作用,通利三焦水道嘛,通往三焦水道。和缓的通开,后面拿这个苍术之气啊,把这个湿气一推,湿气顺着这个通畅的水道就走了。所以说苍术必配茯苓。如果单独苍术推,推不动,这湿气没地儿走,停滞在那儿不动,光有这个茯苓也不能去湿,因为你这个虽然有渗了,但没有东西往前推啊,所以说古人讲方子很有意思,苍术薏苡仁也是这个道理,这个白猪茯苓往下走嘛,泽泻都往下走,这个茯苓和这个薏仁它全身都通,所以说有一个推的,有一个前边扫清路的,带着这个湿气就解散。渗湿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大家开方的时候前面要有渗的,后面要有推的,这个对于湿气是这样来解。

苍术你可以理解成风药,所以说这个风胜湿啊,这里面关键的地方就是在于第一,这个风不能太厉害,风太严重了不去湿,而且伤肾。第二个,和风,和风吹的时候前面要有开路的,湿气难去嘛,一定要辩证,并且方子要知道配伍,如果单独上一些耗气血的药,比如说羌活、独活什么的那些,还有些膏药什么的,有可能解决眼前问题,被风湿所侵,现在被特别强烈的风湿所侵,身体又壮实,被风湿所侵的人很少,所以说很多古方,去风湿的古方皆不能用,反而由于现在的人身体衰弱,稍微着了一点儿风湿,湿滞之气流滞不化,极难去除,补正通经,缓和去湿,这个是三个关键。

那么好下面讲一下甘伤肉,酸胜甘,这个看看大家有没有可以打一打的,还有什么全蝎、蜈蚣这些药能少用尽量少用,大毒之药啊,到时候吃了之后,这种性格都非常暴悍啊,在身体窜来窜去的,湿气没有去;把人的身体正气都耗散了,虽然能解一时之痛,但后患无穷,所以说甘伤肉,酸胜肝的道理是这样的,我给大家说一下,甘味走肉,你的甘味吃多了,不断地长肉,这个不是肉的正性,大家可以这样来理解甘伤肉,什么东西过尤不及嘛,过也不成,不及也不成,不断地吃甘味的东西,不断地发胖,就像现在很多大胖子一样,这不就是伤了肉了吗?伤了肉的正性,反而成了身体的累赘,肉本身是濡养包裹整个身体的,这回成了废物堆积了,这个是甘伤肉。

所谓酸胜甘无非是它这个肉啊,和缓之气慵懒不散,慵懒的不得了,积于身体,那么用酸之收气去克制这个和缓之气,就像脾气太和缓用肝气收一收一样,但是不是我们不断地吃酸的它可以减肥,那也不能这样说,所谓的酸胜甘只是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气过于缓则用酸气收聚之,收一收,就是这个人太慵懒了得拿一些条文约束一下,它这个主要用意在这儿。看看关于这个中央升湿大家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我们直接往下讲。

嗯,可以这么说,和缓的音乐应该是宫音、中正之音嘛!中正、和缓、平和这样的音都是宫音!再问大家一下啊?不知道还有谁做过双手抱球然后缓慢的不断拉伸这个这个练习,上次已经有人说了吗?但是后来我又加了一个如果说你配合呼吸你会有什么体会?这个大家不知道有没有配合呼吸之后的体会?有没有啊!再说一遍吧!这个很简单,坐着也行、站着也行、思想非常集中,心里没有别的杂念,双手手心相对,做抱球状,捧在胸前或者腹前,这个球有篮球那么大吧,然后稍微感觉之后缓缓的一开一合,非常轻微的开合,然后体会指尖、指肚或者是掌心中间的感觉,我记得上次好几个人体会到了中间是有一团气这个感觉,这个就是对气道中医中气的最直接的一个体验,所以说这个气是存在的,而不是想象,是真实的,而不是理论上的创造,这个跟大家说一下!如果配合上呼吸,一呼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