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能够勤思考。
  
《内经》不容易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的着眼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不一样,如果方法不一样,讲解的的跟古人想说的不一样,所以说我们要想把《内经》讲好,首先要有古人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世界观和整个对身体的了解,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黄帝内经》是古人写得嘛,但是《黄帝内经》的古文相当白话,如果说和《尚书》、《史记》包括《周易》比较一下就明显能体现出来,《黄帝内经》的古文基本是古代的白话文,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古文,所以说古人写《黄帝内经》应该是用最直白的语言把想表达的事情表达清楚,并不会在文字上绕圈圈,给后人留下伏笔,这个是古人写《黄帝内经》的基本笔法,这个要清楚。

但是历经几千年之后啊,尤其是到了现代,已经读不懂了,觉得文字古奥,说理不清楚,不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所以说《内经》的注解太多了,从《太素》开始注解不断,每一代的名家都对《黄帝内经》做了注解,所以说我们看《黄帝内经》都是从看注解而来的,每一本注解可能是上千页了,一看头都大了,如果不能拿出足够的时间,基本不可能把《黄帝内经》带注解的完全读完,所以说这更给我们读经造成了困难。
    
我简单说一下我读《黄帝内经》的方法吧,当时我读《内经》,拿来的是《内经》一个很普通的版本,街头卖的一个很普通的版本,我翻了翻没有错别字,后来就读了。后面还有一个白话,白话就相当于把前面的古文白话出来,没有什么具体的解释,关于一些生僻字的注解也没有,就是拿着这么一本《内经》来读,其实当时已经有一些底子了,不断地读,最后这本书都读黑了,并不是手脏,翻得太多啊,这本书基本就是,不能说是翻烂了吧,因为现在的纸张质量都很好,古代很容易翻烂一本书,现代纸张这么好,不容易翻烂,但是基本上书是翻黑了,慢慢地前后对照着来读,就会对《内经》的行文有一个认识,慢慢地浸入其中啊就会理解它在说什么,所以说读《内经》读了很多遍也没有完全掌握。后来是读《伤寒》,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然后再参照着来读《内经》,成无己是第一个给伤寒论做注解的人,我觉得他的注解是以经注经,还是可以,虽然里面有很多偏颇的地方,我觉得大致的不失经义吧,参照着慢慢来读,里面的意思就慢慢地打开了,后来再学一些气道中医方面基本的理论常识,随着年头的不断地增长,这里面很多事情就能融会贯通了。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下从“西方生燥”到“肺主皮”,“其在天为燥”这个“燥”指的是清明之气,而并非是指干燥,因为这个清明之气就是大晴天,非常晴的大晴天,本身就是没有多少水气,这个大家应该好理解,非常清晰,清爽,这个秋天嘛,秋高气爽的这种感觉,这个就是燥,这个燥不是指的口干舌燥的燥。“在地为金”就是收藏,而像金属一样有热的和电的良导体一样,体非常通达,通透,而又有收敛之性。“在体为皮毛”,上次说了,皮主收,毛主开,皮毛一开一收,体现了金气,作为相傅之官的一个特性,“在脏为肺”,我们也说了,肺居上焦,临势于下,主治节,化水雾,五经并行,统领百脉,这是肺的特征,这相当于宰相,总理的一个职权。
  
下面通过大家的参与,一起讨论的这种方式,来把肺金这块儿走完。“在色为白”,大家可以说一下,为什么在色为白,下面具体讨论一下在色为白。古人说白色是丧服之色,主丧,古人有白衣会,白衣会相当是办丧事的,都穿丧服,现代穿白色的都是医院的大夫、护士啊,都是白衣大褂,这里面有什么深意,大家可以想一想。
  
来看一下大家是怎么说的,“白色代表清明”,“白色代表金色,像秋霜之色”,“中国的西部高原白雪皑皑”,“西方白虎,开始失去上位”,这是大家的回答,关于这个颜色很有意思,大家应该努力去参察,感觉这个五色或者白色,大家去体会给你的直观的感觉和它代表的一种气象,观色而察细嘛,体会病人的面色也好或者体会一个气场、一个状态也好对自己非常有帮助,察言观色嘛,这个色当然也包括颜色,所以说这里面大家能把这几个颜色搞清楚的话,对你整个的学医、辨物、辨察事物的能力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要是颜色这关你过不去的话,这个望闻问切的望诊就无从谈起,望诊第一就是望色,远远地看见这个人什么颜色,这是望色。所以说东方生风这五段,虽然文字没有多少,但句句都是精华,这需要你认真去体会,你要是研究透了的话,《黄帝内经》你基本可以读懂,几乎可以读懂吧,不能说是完全读懂。因为这里面还涉及一些经脉的走向啊,一些具体的临床啊,你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功力的话,是很难去揣摩的,还有人说了“寒冷之色”、“像秋霜之色,有肃杀之象”,这个我给大家大致说一下吧。

关于这个颜色嘛,就是对眼球的一种冲击,其实万物也没有什么颜色可言,只是你脑子成了象以后,才有了颜色,而这个成象是对你脑子的一个刺激,你整个自己的一个感觉,它成了红色会让你怎么样,成了青色会让你怎么样,它成了白色会让你怎么样,黑色会怎么样,我们经常说“大白于天下”,有些事大白于天下了,就是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了,无疑了,这里面就能体现出肺金啊,肺主白的含义,其实上面大家说的都不错,没有原则性的错误,有人说“黑为阴,阳为白”,那为什么白色又是丧色?或者说肃杀之象,白虎呢?这里面就有一个很要命的道理在里面,这里面我跟大家沟通一下,我们讲过脾气主缓,肝气主急,就是脾缓而肝急,心气开而肾气闭,肺气后来我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郭,城郭的郭,这个郭可以当一个形容词来讲,肺气先开而后闭,继承了心气开的特性又有肾气闭的特性,体开而用闭,可以说一个转折点,像下午一两点一样,天气是非常清明的,但是太阳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肺气的特征,天下一面清白,一片白芒,但是生机已无,就不会再升达了,过了十二点太阳不会再往上去升,而是往下走了,十二点前是有生机的,十二点后是没有生机的,这点非常重要。所以古人练功要在午时以前练,做事要在午时以前做,过节要举行一些仪式,包括结婚啊,都是在午时以前做,赶集都是上午集,没有下午集,这都是很早以来流传下来的传统。午时以前阳气长,有生机,午时以后阴气长,没有生机,大家要注意,生机代表生长之性,生长之性是从子时开始的,到午时就结束了,子时天还黑着呢,但是生机已经露头了,长到午时生机绝了,不再有生机了,但是天下还是很清明啊,到了开元盛世这样的盛极而衰了,但午时以后算是白天,这就是大白于天下,这时白得非常辉煌。

还有一个就是下午两三点钟是最热的时候,为什么不出现在午时最热,而是两三点钟最热,虽然没有了生机了,太阳开始西斜,空气当中的温度两三点钟达到最热,这个大家应该知道,这个时候配白色,一方面代表万世皆白,开元盛世,繁荣的景象,瓜果梨桃都成熟了,代表丰收和收获,代表成就,代表宣通,代表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大家一定要跟上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气态,所有的事物都是气态的,你理解了刚才我说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推演到任何事情上,不仅是中医这方面。这时候事物的生机绝了,所以需要生机的事儿,比如说你要生孩子,生孩子是一个生机的事嘛,肺金这个时候,下午两三点钟以后啊,不是好事,你遇到了白虎,那就不好,你肝气有病,肝气是需要生机的,你遇到了白虎肺金就不好,也就是凡是需要充沛生机的事情,遇到白色就不好,比如病人,病人是需要生机的,当然遇到白虎主丧,是这么来的。见白一方面好,代表成果,清明嘛,秋高气爽,另一方面,成就至此而止,生机已绝。
  
下面说一下“在音为商”,因为我对音律不是很了解,这个我就不提问了。击鼓出兵,鸣金收兵,这是古人应用在战场上的,鼓是角音,是肝气的代表,是生长前进之机的代表,所以说击鼓,鼓起来以后能够震荡人的肝胆之气,进而能够勇猛向前,代表前进,所以击鼓而进,大家听到鼓声都为之一振,能够冲到沙场中去,所以说击鼓出兵。鸣金收兵,这个金啊,当当当的声音,叉子、磬都是商音,金属发出的声音,鼓是上面蒙上一层皮,下面是木头做得,敲出的声音属木,角音。到了锣或是别的,一敲就是商音,一个是低频,一个是高频,低频音从下往上起,能够振奋人的肝胆之气,高频音,当当当使人有一种肃杀感,传的不会很远,但是很响,鼓音不是很响,很沉闷,但是传得远,这正好是一个对待体。大家去体会这个低频音,这个鼓音和锣音的区别,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如果有志于研究音律的,可以看一下史记的“律书”,《乐书》和《律书》两个都要看,写得很不错,里面所有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我上面说的指导思想。
  
大家回答下面一个问题,“在声为哭”是什么意思?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所发必感气之所在,有了气才会发出情,情又由神来引动,气不充沛,人的喜笑不会有一个好的基础来笑出来的,也就是说,情由神来发出来,以气为基础,同时又感于气的状态,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仔细来考虑。刚才有人贴出来:“肺主金,金,商也,商者,伤也,主于秋,秋者,愁也,故在志则悲哭。”我跟大家说一下,像这样的解释,他本人可能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你这样解释就相当于绕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