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争议,公说公,婆说婆,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办法来衡量,所以中医很难学,不管内行也好外行也好,不像计算机或者数学就是一个定理,几乎没有二义。但是中医是不是不能学,这肯定是不是的,中医讲究中医的学习方法,它的方法既直接又简单,路走错了步步错,大家学中医不可违背了阴阳五行,寒热温凉,如果始终浮在表面不能扎根,所谓扎根就是从根本之性去理解、揣摩,不能扎根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用些名词套来套去。还有人是这样说的“犀牛角在头的下部,阳中之阴,实质是鼻骨,鼻为肺之窍,聚敛、降之性;鹿角春天脱落生长”。大家讨论鹿角和犀牛角就可以推而广之,看看大家的理论能不能深入到其它角上,理论能不能站住脚,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很多西医抨击中医没有科学性也是很有道理的,咱们对咱们的理论不能自圆其说、漏洞百出,才容易受到别人诟病,这也是理所当然,自己不能圆笼,不能够用一条理论或者一个原则解释这样是不行的。还有说体用关系,有人说犀牛角是不是喜欢水啊,所以凉啊,同理鹿角不喜欢水,所以热:有人说鹿角属土而温。还有就是中医界对理论的争端由来已久,互相抨击诟病也是不胜枚举,所以说咱们讲的是气道中医,如果不能在气机的层面去了解寒热温凉,终究对中医不会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有人又说了角属骨、属水、属肾,马上有人抛出了黄牛水牛,大家也可把羚羊、角马都放进来,所有长角的动物都可以放进来然后进行比较一下,哪些是热的哪些是凉的;长在前面的也好、长在两边也好都可以拿出来,这个理论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偏于解释牛角是这样解释、解释鹿角是这样解释是不符合科学性的。看看大家有没有其他的解释,犀牛角是独个离中阴。有人是这样解释,鹿茸是在东北方,东北是阴尽阳生之地,阳初生有生生之象,少阳生发之性;还有人说与生长的地域也有关系,犀牛头脑比较迟钝,视力差,但嗅觉和听觉敏锐,生活区域从不离开水源。

不知道有没有学过《周易》,象八卦还知道吧,乾坤艮震巽离坎兑。这样对大家说一下吧,这首先有没有不同意角为诸阳之会?我给大家提一个线索,既然大家都不反对头和角是诸阳之会,咱们暂且把角阳气诸阳之所会的地方,那么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寒热和阳的关系是什么?也就是我们通过犀牛角和鹿角(鹿茸)寒热的比较来阐释寒热温凉的关系。大家再把一个插进来,就是水牛角或者羚羊角,热极生寒,寒热温润,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阳气生发就是热,阳气收敛就是寒。大家从寒热去考虑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可以说现在大家的回答接近目标了。只是给大家留一个悬疑,因为这个问题一定要考虑清楚,其实寒热都是大家的感受,如果没有感受也没有寒热。从物理学的角度寒就是分子运动减慢,热就是分子运动加快,有个很形象的比喻,热闹就是热,冷清就是寒。

这个我们知道八卦之中坎离代表寒热——水火吗,水火寒热之用,其实上面已经把这个问题揭示出来,我进一步阐释,有人这样说:阳气生发为热,阳气收敛为寒,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状态的生发和收敛,阳气发出来就表现出外热而里寒,阳气收敛了可能表现出外寒里热,我们这样来理解一团气,《内经》上说过:“气聚则热,气散则寒”,有气则热,无气则寒,一团气聚在一起越聚越热,跟太阳一样,核聚变越聚越热,爆炸之后中心温度、外围温度都散失,这就是散,阳气散则寒,这只是大致来讲。

也就是阳气要生长,表现出很热,哪热?主要是外热,外在的东西热,那么里面就缺失了,刚开始是外面慢慢的热,里面慢慢的寒,因为阳气都跑出来了。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寒热只是一种表象,热闹跟冷清用这去理解,阳气收敛,收敛回来里面就热了,外面就寒了。古人说的气聚,就是气聚在那,聚的地方就热,气没聚到,单位面积布散就少,只是聚在中间,中间就热,外面就冷,气散整个都寒了这是整个寒热的见证,不知大家理解不?用人来比,一帮朋友聚在一起很热闹——气聚则热,这些人散到好多屋里去了——气散则寒,这是一种,大家要清楚。第二种,为什么气生长则热,气收藏则寒,还拿这几个人来比喻,这几个人从屋子里向外走的过程中外面逐渐热起来,这叫气生长,阳气生发,这几个人慢慢的撤进来外面就冷清了,这叫做阳气收敛叫寒,这是两种辩证这就好理解,更简单的办法来理解也就是气用则热,气不用则寒,这当然也是说阳气,阳气发用则热,不发用则寒,这最好不用收敛和生长来形容,用发用和不发用来解释。

《内经》里有这么一句话,说阴阳的,乾道其动也直,其静也专,乾道的阳气有动静,动则发用,静则不发用;阴气,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阴气的动和静。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准确的理解,阴阳是有动静,不是阳动阴静,而是阳可以动也可以静,阴气可以静可以动,阳气可以发用可以不用,阴气也可以发用可以不用。《易经》上还有一句话“阴阳相道,刚柔相搏,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刚柔大家一定要理解,阳气可刚可柔,阴气可刚可柔;把气比喻成一个人就可以理解,男的可以发脾气,也可以不发脾气;女的同样可以发脾气也可以不发脾气,一定要拟人化,也是我们气道中医的一大原则,万物有灵。所以说寒热只是阴阳的一个属性,并非寒就是阴,热就是阳,不要对号入座。

在《周易》当中虽然没有提及气道,但是处处是用气道的思维,实际去理解气道的规律,我们只有进入气道或者进入一阴一阳的规律,才能很好的理解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经典,中医的实质,不知大家明白不明白寒热不是阴阳,寒热是阴阳的属性,刚柔不是阴阳,也是阴阳的属性。关于一个阳气可以刚可以柔,可以寒也可以热,可以动可以静,可以聚可以散,可大可小,可收可放。阴也可以。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白,大家上不上层次就看对阴阳的理解。可以这么说前面大多数朋友都把寒热按阴阳来对待,还有阴阳可曲可伸,云卷云舒,你把一片云理解为阳气或者一片阴气,一片云可以卷起来也可以舒展开来,所以说在这一块通过刚柔动静寒热卷舒帮助大家理解刚柔的属性,这个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统称为气。可以这么来说,气可收可散、可动可静、可刚可柔、可寒可热,这样可以更好的来理解气道,也即是有阳的地方必然有阴,有阴的地方必然有阳,阴阳相错相离,就象社会的任何角落有男有女,男女错开就不好了,即便军队里也有女兵。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这是关键所在。现在有些人得病怕冷怕热,其实表现的寒热并非实际就有寒有热,如果把寒热看做阴阳的属性很快就会跳过寒热看疾病的本质。

问:什么是阴阳?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的好,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样回答阴阳,看有没有人来回答什么是阴阳,如果大家知道什么是阴阳,可以上到更高的一个层次。看看有没有人来回答什么叫阴阳,这个问题好像非常大,如果很简单了,阴阳也不称其为阴阳了。阳为发散,阴为收敛,动则为阳,气的生发与收敛,矛盾的两个方面,事物的两面性,相对固体化的就是阴,能量化的就是阳,运动强烈的偏阳,运动柔缓的偏阴,阴阳说明事物具两方面,世上本无阴与阳,只有一气生于它,阴阳是气的状态,一分为二,相对的两个事物或事物相对的两面。还有人回答,阴阳是指性质,比如同是水气,阳轻轻上升水蒸气属阳,阴重浊下沉阴潮气属阴。大家说的都不错,基本区分出那些是阴、那些是阳,而且还认为是事物的两方面。其实对我们直观的理解阴阳是很有用的,比如前面我们说的动静、缓急、刚柔、上下、天地、卷舒,这些都是阴阳的两个方面,还有说是一种物质的两种表现形式。这些对大家认识阴阳非常有帮助,但都是阴阳的一种属性,你不能说就是阴阳本身。阳气生长就是阳,阳气收敛就是阴,可以这样说。

我来简单的说两句,大家在上面基本上方方面面都涉及到阴阳了,也没有严重的把阳说成阴,把阴说成阳,阴阳在体制上面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不好说,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定义,可以这样来说,有了分别就产生阴阳,就像慧能当时说的那样,风动帆动那个问题,因为人产生分别,我可以拿来套用一下,自己产生分别而有阴阳。可以有这样一个不恰当的定义,再做一个现实的定义,阴阳其实没有阴阳,但是有各种阴阳的属性,就是以上大家谈的。所以我们站在属性上认识阴阳,我们去谈论阴阳,不如直接谈论阴阳的属性,对中医来时说更能方便我们治病。

还有这么说的一气本无阴阳,阴阳是认识一气的工具,这个话谈到气,气在一定的层次确实是存在的,如果能够认识气比直接谈阴阳更切实些,我们如果抛开阴阳直接说一气的刚柔,这个大家好理解了。像青蛙一样,青蛙一怒了肚子鼓起来——是刚,气消了是柔,青蛙的一气是这样的表现,青蛙往前跳这叫动,青蛙跳完不动了这叫静,青蛙很着急得想捕到一个蚊子这叫急,捕到以后在那缓慢的吃叫缓,冬眠叫卷,冬眠出来叫舒,青蛙往上跳叫上,青蛙往水里跳叫下。有人说:“人性本无善恶,一生分别则善恶生、阴阳见。”一样这个解释不错的。一气的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只是仪。这样大家认识更深刻了,这样就说到阴阳根本。

接着来说鹿茸,在鹿角生长过程中,前面是鹿茸,后面是不断的骨质在生长,然后长到极致,这个鹿茸慢慢不再供上血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