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想的北宋+番外 作者:冰蛇(晋江vip2013-09-01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想道:“难不成为了娶她,便要让她一辈子遮遮掩掩么?这事儿早晚都要被捅出来的,再遮掩也没用,若还没结婚,就把她弄得像见不得人似的,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她要钱有钱要貌有貌,满开封倾慕她的人车载斗量,不为了堂堂正正的做正头娘子,干嘛稀罕我这个土财?我若也想拿她弄个金屋藏娇之类的事儿来,她早就把我轰出门了。”
  李清照摇摇头:“我总觉得你太性急了,阿弟,听我的,别太闹腾,以后带她出门,好歹也带个锥帽。等到靖——”李清照顿了顿,这件事儿她实在不忍提,便改口道:“等到大事已定,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你便是敲锣打鼓的满杭州的去喊你要娶李师师,也没人会跟你计较。”
  李想想了想,也觉得李清照说的有点道理,赵佶还当着皇帝呢!他还是安生点吧,只是不要弄得三娘心里不痛快就好。
  李三娘才不会为了这种小事儿不痛快:“反正现在别人都知道你仰慕我,现在走得远点儿大家也只会觉得是我看不上你,又不要你了。对我没什么损失,等到大局定了再说,我正好歇歇,昨天跟你爬山,简直累死我了。”
  李想笑道:“虽然累,可是很畅快不是?”
  李师师道:“畅快是自然的,开封周围没什么大山,我过去从来没有离开过开封。长这么大,头次坐那么大的船,头次爬这么高的山。”
  李想微微一笑:“这还不好办,等到局面安定下来,咱们结婚了,我就带你走遍大宋的山山水水,要是大宋的还看不过瘾,我就带你去别的国家。”
  李三娘笑道:“别的国家就算了,人生这几十年,连大宋都逛不完呢,更别说别处了。”
  李清照好容易劝了李想安生下来,偏偏另一个弟弟又惹了麻烦。五月中,李清照得到消息,李迒被选作驸马了,订下的是莘王的同母弟弟顺德帝姬赵璎珞。两个弟弟的婚事一直都是李清照的心病,现在一下子都解决了,李清照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李想非要娶女伎,好吧,娶就娶吧,好歹人家也是大宋NO。1的女伎,反正李想高兴,她闹心一下也就算了。结果李迒竟然要当驸马,这下李清照怎么也淡定不起来了。当上了驸马,就跟赵家紧紧拴在了一起,想要外放的想法都没法实现了!谁听说过带着公主上任的县令?
  李清照闹心的要死,面对着跑到她家贺喜的各家的娘子,只能强撑了笑脸表示开心,私下愁的都要白了头发,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
  真正的好消息还是有的,小桃顺利的生下一个儿子,生产很顺利,来接生的妇人连连说很少见到官家娘子生孩子这么利索的,娘子的身体真好,孩子也健康。岳老爹跟姚娘子高兴的够呛,对两个儿子的思念也被这个小家伙的降生冲淡了几分。
  岳翻接到消息,一路快马跑回来见了小桃一面,说了一大堆肉麻情话,又写了李想照顾父母妻儿,跟父母问安,又看望了老师,一天的时间把能看的人看了一遍儿……
  岳翻长得跟岳飞越来越不像了,他生就娃娃脸,怕人家觉得他不稳重,还留了两撇小胡子,看的李想手都痒痒,只想给他拔了去。岳翻第二天一早就快马加鞭的回富阳去了。没办法,身为富阳的县令,他能抽出两天时间就不错了
  有了这件事儿,李想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儿,看到李师师过来也跟她打趣:“什么时候,你也给我生个儿子?”
  李师师翻了个白眼:“你不觉得你该先考虑结婚的事儿么?”
  李想笑道:“三娘,你这是在跟我求婚么?”
  李三娘:“……滚!”
  清乐坊众人在杭州呆了三个月,天气越来越热,在北方呆惯了的女孩子们便有些受不了了,直嚷嚷着玩够了,想回开封了。李师师便告诉她们如今是雨季,不适合船行,安全起见,最好还是等雨季过去……好在没有后世的全球变暖的气候影响,杭州虽然热,但还是可以忍受的。这年月虽然没有空调,但是大户人家的好房子都是墙壁很厚,晒都晒不透的。所以外面再热,屋里也荫凉,到了晚上,没有钢筋水泥的相对自然的自然环境里,温度很容易就降了下来。
  好歹把大家都安抚下来,李师师也有点闹心了,这么拖来拖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于是便扯了李想,让他讲一千年以后的事儿,又问他一千年以后,她这是时候,都有谁是出名的人物。李想重又体验了一把当初刚到大宋,坦白了来历之后被李清照问东问西问个不停的经历。
  对于当下的快乐,李想总有一种最后的狂欢的的感觉,或许是亡国的脚步越来越逼近的缘故?似乎又不全是这样,可为什么会这么不安呢?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想总是睡不着,思来想去,理不清头绪,只能归结于金人即将南下,所以他才如此不安。
  九月中旬的一天,李想跑到李清照家里带着囡囡,宝宝玩儿,三个人满院子的乱窜,却看见赵明诚的幕僚跌跌撞撞的冲进院子,李想把孩子交给女使看着,自己则赶紧跑到赵明诚的书房。
  “金人正式宣布伐宋,已经南下了……”赵明诚闭着眼睛,轻轻地说。
  




☆、129第一百三十一章

    李想一早起来;就觉得心慌的要命。爬起床洗了脸,对着桌上的东西却怎么也提不起胃口。他这阵子总是这样,莫名的心慌烦躁,
  他勉强喝了几口粥,又到后头看了看岳老爹跟姚娘子,抱着小桃的儿子逗了一会儿;好容易心头的不安被压了下去,忽然见到家里的女使跌跌撞撞的跑进来:“阿郎;阿郎,太上皇;到镇江了!”
  李想手上的拨浪鼓一下子落到了地上,脸色变得无比的难看。
  他终于知道自己忽略了什么。
  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已经退位的赵佶听说金人渡河,趁着出去烧香的功夫,带着一干人等,南逃了!这件事儿,李想已经记不清历史书上有没有提了,但他自己原本应该是知道的,一定从其他资料上看到过徽宗南逃这个事情,只是时间久远,所以影影绰绰记不太清,更没想到赵佶居然一路逃到了镇江。
  见鬼!这个祸害居然又离他们这么近了。
  李想心烦意乱,岳老爹不明所以,细细的问女使到底出了什么事儿,才知道一大早便有几艘大船停到了杭州的码头上,上面下来人几位天使,一路趾高气扬的去了知府衙门。船上的其他人则纷纷下了船散心,言语之间并不遮掩:太上皇,已经到了镇江了。
  赵明诚也十分闹心,他简直要被这位太上皇气死了。怪不得匆匆传位,感情打的这个主意,位置给儿子了,他就可以不负责任的跑路了?更可恶的是,在他的带头下,开封许多官员纷纷南逃,太上皇竟然在镇江建立行宫,又对跟随前来的官员大肆封赏,言下之意,俨然跟着他走的大臣才是他心里的忠臣。这位退位退的不情愿,看如今这样子,竟有了这种念头,认为凡留在开封的便是不忠于他的——他不想跟金人打仗,更不想退位,可是看到大臣们大部分想要跟金人打一场,而自己又失了民意,头年里装作偏瘫的样子逼了儿子继位做替死鬼,一扭头,这位就自己跑到了南方想开个小朝廷。
  赵明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愤怒过:这种官家,这种官家要来何用!除了祸国殃民,除了给前线奋战的勇士们拖后腿,他还会什么?这会儿居然还让他送钱粮过去,那宦官又说听说杭州的歌舞最好,让他选些女娘过去表演,出来的匆忙,竟两个唱曲儿的伎人都没带,官家闷得要命,让赵明诚一定细细挑选。杭州哪里还有多少粮,才遭过灾,老百姓果腹都难,钱粮不算,这位太上皇居然还想着看表演?朝廷命官居然是给他挑女伎的经济不成?赵明诚只觉得胸口发闷,等那几个宦官出去了好阵子才慢慢缓过气来。
  赵明诚心烦了半日,终于勉强还是叫了人来,到杭州最大的青楼里请了一班女伎,连同贡品一并给太上皇送去。
  糟糕的事情还没有结束,紧接着一旬之内,这位太上皇的三道圣旨惊得大江两岸的官员百姓目瞪口呆:
  第一条圣旨为《截递角》,禁止东南各地官府向都城开封传递任何公文。
  第二条圣旨为《止勤王》,禁止东南各地驻军开赴开封勤王,截留路过镇江的三千两浙勤王兵作为卫队。
  第三条圣旨为《留粮纲》,禁止东南各地向开封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
  赵明诚把三张“圣旨”捏在手里,牙齿咬的咯吱吱的响:“天下竟有这样的父亲,竟有这样的君王!有危险了让儿子顶上,自己偷偷跑出来再另立小朝廷。他可有半天做父亲的亲情,有半天做皇帝的担当!外敌当前,不想着御敌,才逃了命来就想着争权夺利,大宋竟是这样亡的,竟是这样亡的!”赵明诚一口痰梗在嗓子里,直接晕了过去,
  赵佶这三道“圣旨”都事关重大,等于他在镇江,赵桓在开封,诰命并行,使朝廷不能号令东南,国都处于既缺兵又缺粮的绝境;令“监司莫知所从,州县观望风旨”,使开封政权难以维持。这样,一旦开封沦陷,东南的“小朝廷”就很容易跃升为“大朝廷”。赵佶,这个曾经的大宋的君王,现在的皇帝的亲生父亲……他这个样子,竟是巴不得开封沦陷,儿子丢了命,他正好可以名正言顺的重当皇帝呢!
  赵明诚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才如此绝望。他听李想讲过靖康,讲过有一天,大宋会被人分成两段儿来讲,南宋,北宋……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国家,是以这样的方式一点点的陷落的。他原本就因年前的大灾累的够呛,一直都是勉力支撑着,而如今这种悲恸,这种憎恨,彻底把他压垮了。
  赵明诚这一病,李清照真的吓坏了。她听李想说过,赵明诚会早亡,可是具体什么时候不清楚,总归不会很晚,李想说过,她是孤苦无依的度过了下半辈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