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想的北宋+番外 作者:冰蛇(晋江vip2013-09-01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錾猓垢杓氖翟诓缓眉薜教迕嫒思业呐餍远急谎钠亮林螅蠹矍袅吮鸬纳倘耍比幻迳鲜羌蓿窍蚨苑揭盖Ч岬钠咐裰话哑渲幸恍〔糠执黾拮保獠痪褪锹襞矗俊纬蚧槁艋榈南窒蠛芷毡椋烧庋静蝗鼻踔燎嗟募副沧踊ú煌甑模埂趼愕陌雅髀氡昙勐舫鋈サ氖露仓挥信肺乱堑睦系庵滞耆灰趁娴娜俗龅贸觥
  欧温仪的生母因为父亲死了没钱安葬,只得把自己卖给了欧大海为妾,当日的卖价不过三百贯。要说她现在早就人老珠黄,说得难听点,应该不值什么钱了。可欧温仪太了解她的父亲了,她的母亲这么老了,莫名其妙的谁会去买这么个老妾?她若真让人去赎,保不准她父亲就会认定对方是十分在意这个老妾,就敢把价钱翻上几番!更不要说万一被她爹顺藤摸瓜找到她,那才是麻烦死了呢!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她就想着多赚钱,使劲的赚钱,到时候就算她爹开价两千贯也能大大方方把她阿娘赎出来,那多好!
  欧温仪想要进京,只是为了赚钱,可她的话却又提醒了李想别的事儿,那就是小娘子们的婚姻问题。
  他虽然把小娘子们的户籍问题都解决了,可是,她们的婚事依然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在青州,谁不知道李大官人纸坊里那些有钱的小娘子都是被拐过的?其实有些人家自己是不在意这个事儿的,拐子拐人,为了卖个好价钱,一般是不会碰这些小娘子的,可是这话好说不好听啊!便是自己不在意,可周围还有三姑六婆左邻右舍呢?真娶了这样子的小娘子进门,以后时不时的因为这事儿被人敲打几句,多难受啊!所以折腾来折腾去,喜欢这些小娘子的年轻人不少,可真正来提亲的,却很少有体面人家。
  换一个环境无疑是个好办法。这小娘子们现在都是有合法身份的人了,去京城,谁知道她们被拐子拐过?说起来不过就是几个没有家人,所以抛头露面在外头赚钱的小娘子罢了!这个时代女孩子在外面做工的并不少,她们干的也都算体面活儿,再加上有钱有貌,哎呀,这不是活脱脱的一群大宋版的白富美么,还愁嫁么?李想越想越觉得大家一起进京这个想法非常靠谱。至于京城人生地不熟,没有靠山这一点他压根就没去考虑——京城有鹏举啊,有他在自己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事儿呢!再说了,这么狗屎运的来到了宋朝,不去开封溜达一圈儿多遗憾啊!
  李想拿定了主意,便清清嗓子:“我也觉得欧欧的想法很不错,大家怎么看?”
  杜十一娘低下头:“阿郎拿主意就好,不管去哪儿,奴奴都跟着。”
  苗玉奴眼睛闪闪发光:“太好了,儿还没去过开封呢……”
  九娘也跟着拍手“好,下半年去,正好能赶上过年,开封过年可有意思呢……”
  李念皱着眉道:“咱们纸坊怎么办?总不能一下子就关了门吧!还有,去开封最好多带些纸坊里的纸,先把销路找好,还有新工坊的位置也要提前选好。”
  欧温仪笑道:“这么些大人,没一个比得上阿念想的多!一个个光顾着玩!”
  赵明诚跟李清照的出发时间定在了8月底,这时候天气已经稍微凉了一些了,带着孩子出门不至于太遭罪。李想不顾两人的再三拒绝,硬是抬了三千两银子给他们送来:“我知道阿兄阿姐还有点钱,可也只剩下那点钱了,这些年你们到处收集金石古物,阿姐的嫁妆都快花光了。你们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孩子想想,我是囡囡跟宝宝的阿舅,给他们这么点钱买零食有什么不行的?”
  李清照被他给逗笑了:“什么零食要花这么多!你就在这里胡说八道吧!”
  赵明诚也乐了“你阿姐当日把你捡回家,可没想到竟然捡回个陶朱公来。”话是这么说,二人到底拗不过李想,收下了银子。
  李想说的一点都没错,赵明诚跟李清照在经济上确实已经捉襟见肘了。其实李想来到宋朝的那一年,他们的经济就已经不是特别好了,那时候李清照说的非常豪迈,要把嫁妆钱三千贯给李想开纸坊,可实际上,李清照手头的大钱也就剩下这三千贯了,而且是因为这笔钱是妻子的嫁妆,赵明诚一直坚持不去花才留下来的。这个坚持在两个孩子出生以后也被放弃了,如今那三千贯已经被花了一大半儿了。当年李想觉得他的阿兄阿姐们给他买衣服花钱非常阔绰,其实是因为这俩家伙从来就不善理财,从小习惯了优渥的的生活,对李想又是真心实意,所以即使财政有些困难,给他做衣服的时候依然按照自己习惯的标准选了比较好的料子。当然,赵明诚李清照经济上的窘迫,是相对于他们这个阶层的人来说的窘迫,再怎么说,他们也有几百亩地,每年都有固定几百贯的收入,只是他们花的更多罢了。
  李想跟这些小娘子合计之后,决定分两批人上路。第一批人是李想,李桃,李念,欧温仪,杜十一娘,欧暖暖,他们带着两个赵明诚转赠他们的出身开封的男仆还有李想自己买下的几个男仆女使,预计在九月上路,当然,还要带大批的纸品到京城先一步打探市场。
  留下的则是韩桂花钱奎夫妇,甘九娘一家,还有程九的妻子牛翠萍。程九的契约快要结束了,他主动提出跟李想又签了十年的契约,并且让妻子也跟李想签了十年的契约。他签约前就知道李想准备进京,决定还是跟着李想。虽然故土难离,可毕竟还有另外一句谚语:人往高处走。水才往底处流呢,离开李想,哪里还能找到如今这样一年百十贯的好工作呀?上面这些人继续在纸坊维持生产,等到李想踅摸好新的纸坊位置,他们才会搬了比较精细的设备也赶去开封。至于原本这个纸坊,能卖就卖出去,不能卖就放在那里也无所谓。反正纸坊本身不值什么钱,买地盖房子一共也就花了五百贯,大件的粗重设备加一起也就一百贯。反倒是看着细巧的小东西值钱,这些东西搬运起来并不难,雇个车马队送到京城也就是了。
  当然,在这之前要先写信给岳飞,并让程九先走一步给他送去一千两银子,求他帮忙在开封踅摸房子,有合适的便掏钱给租下来,若能典上一座那就更好!至于买房,李想连想都没想,开什么玩笑!宋朝开封的房子比后世帝都的房子的价格便宜不到哪儿去!宋朝是城市化最夸张的朝代,开封的房价是历代最高的,这会儿可是终生产权,开封的房价早就贵的吓死人了,而且李想心里有个自认为龌龊的想法,靖康之难不远了,他得多傻会才这个时候倾家荡产的在开封买房啊?
  作者有话要说:注1:关于帽子的价格,宋宁宗时,曾有一知府巴结宰相韩侂胄,花了十万贯买了十顶珍珠冠送给他的十个小妾,说明此时一顶珍珠冠的价格大概是一万贯。所以这里欧温仪有此一说。
  



☆、52第五十四章

  这几年苛捐杂税越发的多;就连山东这样原本极为富庶的地方也被折腾的够呛,青州这边还是亏得有着吴知州这样的好官,所以老百姓才勉强过得去,而别的地方早就闹腾开了,头年里梁山三十六寇造反,李想听说了愣了好一阵儿:这不就是水浒传的原型故事么?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么?
  水浒的故事开始了;那么方腊起义还远么?离靖康之难到底还有几年啊?此时刚改了年号,现在是宣和二年;李想心里估摸着离改元靖康至少也应该在五年以上,可是这种对未来只知道大致方向却不知道具体过程的抓不住重点的感觉真的让他非常痛苦。
  时局动荡对李想他们最大的影响就是去开封路程上的安全问题;这几年山东盗匪横行,商人们出门做生意安全成了大问题。这么些花容月貌的小娘子,还有大笔的金银;绝对是盗匪眼中的肥羊啊!请护卫是一定的,可虽然宋朝对于武器的监管是最为松散的了,但雇佣护卫依然不是件容易事儿,一般的商人会常年供养着一些懂拳脚的人做护卫,而李想就比较麻烦了,临时雇保镖真不是件容易事。
  最后还是吴知州帮了忙,他正好要调职,但是上任时间是第二年的年初,所以准备先回京探一趟亲,听说李想要进京,当即表示大家可以一起走。李想简直高兴死了!这也太好运了,能跟吴知州一起走,省了多少麻烦啊!有官员的仪仗卫队,除非是梁山那种已经打出了造反旗号的,否则一般的盗匪除非是脑袋被驴踢了才会抢劫朝廷命官。
  搬家绝对是件麻烦事儿,更不要说这么远的路,这么多的人,虽然这次还不需要整个的搬走纸坊,可是李想做实验用的简单器材是必须随车直接带去的啊!况且,他们好歹也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几乎三年了,谁没有一堆的衣服铺盖要带着啊!
  自己家的原有三辆马车显然不够,李想又订做了两辆马车——当然这统共五辆马车肯定是不够的,这些车是专门装人以及运送他的玻璃器皿和一些比较重要的实验材料的车。
  至于运送普通的行李的问题,李想毫不犹豫的跑到青州城最大的车马行租了二十辆马车——除了承担马夫跟马路上的开销,李想还要额外支付二百贯作为租金。其实这时候买一匹拉车的普通民用马的价格也不过十几贯,但是如果自己置办,还要定制车厢还要请车夫,这些东西加到一起花的钱多不算,管理起来也很麻烦,倒不如直接雇佣车马行的马车,他们会直接派来管事的帮忙安排一路的行程食宿,非常的方便。
  岳翻并没有跟着李清照跟赵明诚去莱州,他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回过一次汤阴,考上了秀才。而明年年初正好有春闱,赵明诚便把他赶回了相州参加秋闱,告诉他如果考上的话就去开封考一次进士试试,考不上就依然去莱州继续跟着他念书。
  宣和二年,李想在来到宋朝的第三个年头,九月初八,他踏上了进京的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