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7-石室秘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妊妇临月,忽感少阴经风邪,恶寒蜷卧,手足冷者,不治之症也。少阴,肾经也,无论传经至 
少阴,与直中入少阴,苟得此症,多不能治。盖少阴肾经,宜温而不宜寒,今风寒入之,则命门之火 
微,而肾宫无非寒气,势必子宫亦寒。手足冷者,脾胃寒极之非也。脾胃至于寒极,不死何待。而吾 
以为可生者,以胎之未下也,急以温热药救之。方名散寒救胎汤。人参一两,白术二两,肉桂一钱,干 
姜一钱,甘草一 
钱,水煎服,一剂而寒散,不恶寒矣;再剂而手足温;不蜷 
卧矣;三剂全愈。夫人参,白术,所以固气,肉桂干姜,所以散寒,甘草和中,亦可已矣。不知肉桂 
干姜,虽是散寒。用之于临月之时,何愁胎堕。然必竟二味性甚猛烈,得甘草以和之,则二味单去祛 
腹中之寒,而不去催胎中之子,助人参、白术以扫除,更有殊功耳,岂漫然而多用之哉。 
妊妇临月,感少阴经症,恶心腹痛,手足厥逆者,不治。亦以寒入肾宫,上侵于心,不独下浸于 
腹已也,较上症更重。夫肾水滋心,何以反至克心。盖肾之真水,心藉之养,肾之邪水,心得 
之亡。今肾感寒邪,挟肾水而上凌于心,故心腹两相作痛,手足一齐厥逆。此候至急至危,我将 
何术以救之。亦仍治其少阴之邪而已。方用回阳救产汤∶人参一两,肉桂一钱,干姜一钱,白术 
五钱,甘草一钱,当归一两,水煎服。此方妙在加当归。盖少阴之邪,敢上侵于心者,欺心中之无 
血也,用当归以补血,助人参之力以援心,则心中有养,而肉桂。干姜无非祛寒荡邪之品,况有白术、 
甘草之利腰脐而调心腹乎,自然痛止而逆除矣。仲景谓子生则可治,用独参汤以救之,亦救之于生 
子之后,而非救之于未生子之前也。子未生之前,当急用吾方,子既生之后,当急用仲景方。 
产妇临月,忽感少阴症者,急以人参、白术大剂温之,不应则死。此仲景之文也,似乎舍人参、 
白术无可救之药矣。吾以为单用人参、白术,尚非万全,苟用人参、白术不应,急加入附子、肉桂、 
干姜,未必不应如响也。吾今酌定一方,名全生救难汤。人参一两,白术一两,附子一钱,甘草五分, 
水煎服。可治凡感少阴经之邪者,神效。产妇三四日至六七日,忽然手足蜷卧,息高气喘,恶心 
腹痛者,不救。此症盖感少阴之寒邪,而在内之真阳,逼越 
于上焦,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倘治之不得法,有死而已。急用平喘祛寒散∶人参二两,麦冬五 
钱,肉桂二钱,白术三两,吴茱萸五分,水煎服。二剂喘止,二剂痛止。此方亦补气反 
逆之圣药,祛寒定喘之神方,但服之不如法,往往偾事。必须将药煎好,俟其微寒而顿服之。盖药性 
热而病大寒,所谓宜顺其性也。 
产妇半月后至将盈月,亦患前症,又不可用前方矣,当改用护产汤。人参五钱,茯苓五钱,附子 
一钱,白术五钱,当归一两、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麦冬五钱,牛膝一钱,水煎服。盖产妇已产至半 
月以后与将盈月,不比新产血气之大亏也。故参可少用,而补阳之中,又可用补阴之剂。有附子以 
祛寒,何患阴滞而不行哉。 
产妇产后,手足青,一身黑,不救。此阴寒之最重,而毒瓦斯之最酷者也。原无方法可以回生,然 
见其未死而不救,毋宁备一方救之而不生。吾令酌定一方,名开青散黑汤,人参四两,白术四两,附子一 
钱,当归一两。肉桂三钱,水煎服。此方服下,手足之青少退,身不黑,便有生机,否则仍死也。盖毒深 
而不可解,寒结而不可开耳。 
产后足纯青,心下痛,虽较上症少轻,而寒毒之攻心则一,故亦主死。以前方投之,往往多效,不 
比一身尽黑者之难救也。盖此症由下而上,一散其下寒,而上寒即解,所以易于奏效。 
产后少阴感邪,肾水上泛,呕吐下利,真阳飞越者,亦死症也。盖产妇肾水原枯,如何上泛而至 
呕吐。不知肾水 
之泛滥,因肾火之衰微也。火为寒所祛,水亦随寒而趋。此症犯在平人,尚然难救,况产妇 
乎。而吾以为可救者,有肾水之存耳。急用补阳之药,入于补阴之中,引火归原,水自然下行而 
不致上泛。方用补火引水汤∶人参五钱,白术一两,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茯苓一两,附子 
一钱,肉桂三钱,车前子一钱,水煎服。一剂而肾水不泛滥矣。此方火补命门之火,仍于水中补之,故 
水得火而有归途,火得水而有生气,两相合而两相成也。 
产后四五日,忽感风邪发厥者,死症也。厥症多是热,而产后发厥,岂有热之理,是热亦虚热也。 
欲治厥而身虚不可散邪,欲清热而身虚不可用凉,所以往往难治。谓是死症,而实非尽是死症也。我 
定一方,名转厥安产方。当归一两,人参一两,附子一钱,水煎服。一剂即厥定而人生矣。盖产 
后发厥,乃阳气既虚而阴血文耗,复感寒邪以成之者也。我用人参以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用当归以 
生血于败瘀未复之后,用附子以祛除外来之邪;故正回而邪散,血生而厥除也。 
产后吐蛔虫者,不治之症也;以胃气将绝,虫不能安身耳。夫蛔虫在人之胃中,大寒不居,太热亦 
不居。今产后吐蛔,必在发厥之后,其吐蛔也,必然尽情吐出,非偶然吐一条也,更有成团逐块而吐 
出者,真是恶症,吾欲生之何也?正因其吐蛔之尚可生也。盖人脏既绝,虫亦寂然,今纷然上吐,是胃 
中尚有气以逼迫之,吾安其胃气,则虫自定而人可生。方用安蛔救产汤∶人参一两,白术一两,榧子仁 
一两,白薇三钱,肉桂一钱,神曲五分,水煎服。二剂而蛔定矣。此方参、术以生胃气,榧子,白薇、肉 
桂以杀虫,所以奏功独神耳。 
产后口吐血脓,又复发斑,此千人中偶一有之。本是不 
救,然治之得法,亦有不死者。此症盖因夏月感受暑热之气,未及发出,一至生产,而火毒大彰;又 
因身虚,而火势犹不能一时尽发,故口吐脓血以妄行,而身生斑点以拂乱也。论理产后不宜用凉药化斑, 
然此等症又不得不用凉药,为权宜之计,吾今酌定一方,名为化火救产汤。人参五钱,当归一两,川芎 
五钱,麦冬五钱,荆芥三钱,元参一两,升麻一钱,水煎服,一剂而血脓止,再剂而斑稀,三剂而斑 
化矣,不可用四剂也。三剂后当改用佛手散,大剂多饮,自然无后患,否则恐有变寒之患。吾方原不 
大寒。即变寒而可救,倘从前一见斑,即用黄连解毒之药,以救一时之急,及至热退寒生,往往有寒战而 
死者,凉药可轻用乎?故宁可服吾方,以渐退斑而缓降血,不可用霸药以取快于一时也。 
产后患厥阴症,呕吐,两胁胀满者。必便血,不治之症也。盖伤肝而血乃下行,本无血而又伤 
血,岂有不死之理。而吾必欲救之,将恃何法乎?正因其便血耳。倘肝受风邪,而不下行。则邪留两 
胁,反是腹心之病,今血尽趋大便而出,是肝中之邪散,吾清其大肠之火,似可奏功矣。但产妇宜温 
补不宜清理,用凉药以消其火,非所以救产后之妇也。不知火之有余,乃水之不足,大补其水。则火自 
消归无有矣。方用平肝救血汤∶当归一两,川芎五钱,麦冬一两,三七根末一钱,水煎服。一剂而血 
止,两胁之胀满亦除矣,又何至上呕食而下便血哉。 
产后下利厥逆,躁不得卧,或厥不得止,俱是死症。盖下利则亡阴,厥逆则亡阳,已是难救,况躁 
不得卧,是血无以养心矣,而厥更不止,则汗出又无已也,欲不死得乎。我欲于死中求生,舍人参、当归 
无别药也。方名参归汤。人参二两,当归二两,荆芥一钱,水煎服。用参,归补气血以生 
新,则旧血可止,旧血止而新血益生,自然有血以养心,厥可定而心可安,躁可释也。 

卷六(数集)
中寒门
属性:雷公真君曰∶阴寒宜中少阴经肾中,手足青黑者,不治之症也。盖阴毒结成于脾胃 
之间,而肾中之火全然外越,如何可救。然而心尚不痛,则心中尚有星星余火,存于其中。急 
用救心荡寒汤∶人参三两,良姜三钱,附子三钱,白术三两,水煎服。助心中之火不使遽绝, 
则相火得君火之焰而渐归。火势既旺,寒邪失威,自然火生土,而脾胃之气转,一阳来复,大地皆阳 
春,手足四肢尽变温和矣。此方妙在良姜入心,同附子斩关直入,然非参、术之多用,亦不能返 
元阳于无何有之乡也,故必须多用而共成其功耳。 
阴寒直中肾经,面青鼻黑,腹中痛欲死,囊缩,较前症更重矣。死亡顷刻,救之少迟,必一身尽黑 
而死。急用救亡丹∶人参五钱,白术三两、附子一个,干姜三钱,肉桂五钱,水煎急灌之。吾方似较 
仲景张公之用热更重,不知此症全是一团死气,现于身之上下,若不用此等猛烈大热重剂,又何以逐阴 
寒而追亡魂,祛毒瓦斯而夺阳魄哉。故人参反若可少用。而附,桂不可不多用也。然而白术又何以多用 
之耶?不知白术最利腰脐,腹痛欲死,非此不能通达,故多用之以驱驾桂、附,以成其祛除扫荡之 
功,而秦返魄还魂之效耳。 
阴寒直中肾经,心痛欲死,呕吐不纳食,下利清水,本是不治之病。盖寒邪犯心、而脾胃将绝、急 
不待时,此时觅药,缓不济事,速用针刺心上一分,出紫血少许,然后用逐寒返魂汤救之。人参一两, 
良姜三钱,附子五钱,茯苓五钱, 
白术三两,丁香一钱。此方专入心以逐祛,返元阳于顷刻,心若定而诸邪退走,脾胃自安,不至上下之 
逆,庶可重生。否则因循观望,必至身死矣。 
阴寒直中肾经,两胁作痛,手足指甲尽青,囊缩,拽之而不出,蜷曲而卧,亦不治之症也。此乃阴 
寒从肾以入肝,而肝气欲绝,故筋先受病将死也。虽症较前三症少轻,而能死人则一。余又将何法以生 
之乎。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