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锣鼓声声,鞭炮震耳,礼花腾空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从南到北、从
东到西的灯会中,以景县的七巧灯尤为著名。七巧灯是运用道具表演的灯类
的舞蹈形式之一。它的表演独具风采,丰富多样,传统节目中有8个金童手
执云灯,组成各种图案。突然,从空中飞来7位骑着仙鹤、凤凰、麒麟、独
角龙、老虎、狮子、金钱豹等奇禽异兽的仙女,翩翩起舞。顿时,天上人间,
花团锦簇,灯火相映,歌舞升平……。近年来,传统的灯舞表演形式,由广
场搬上舞台,并赋予其新的思想内容:8个美丽的农村少女,手持16盏荷花
灯,在优美抒情的民歌伴唱声中,迈着炯娜多姿的舞步鱼贯而出,一会儿在
一条“红鲤鱼”周围蹁跹起舞,一会儿又在“打鱼小船”附近追逐嬉戏。轻
盈柔美的舞姿,质朴动情的歌唱,浑成一体,水乳交融,表现了五谷丰登、
吉庆有余、喜庆丰收的幸福心情。那栩栩如生的“红鲤鱼”和“小渔船”,
是由7个巧姑娘用7块三角形和菱形的彩灯组成的活动图案,在歌舞声中不
断变化队形,组成各种美丽的画面,既继承了传统的灯舞艺术,又发展和提
高了它的表演水平,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
神风貌。用灯表现人民群众生活的丰富多彩,运用灯舞造型表现人们对光明
和幸福的追求,是景县民间灯舞的一个重要特色。灯的名目除上述的七巧灯
以外,据景县民歌《大逛灯》列述,还有通红的蔓青灯,带缨的萝卜灯,弓
腰的虾米灯,凉盖的蛤蜊灯,溜儿圆的西瓜灯,带刺儿的黄瓜灯,张嘴的鲤
鱼灯,八条腿的螃蟹灯,以及手提的大提灯,空中悬的大云灯等。元宵观灯
这一古老的风俗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赵县雪花梨
雪花梨是赵县的特产,因其肉质洁白无暇,似霜如雪,故有此称。赵县
雪花梨,以硕大的个头、金黄的色泽、甘甜清香的风味而享有盛名。它不仅
为国内群众所喜爱,而且畅销国际市场,成为河北省出口的优质水果之一。
雪花梨一般比鸭梨早下树一个多月,每年7月下旬开始“瞄梨”(选择个大
的收摘),8月即到成熟期。一般每个重300克左右,大的500克左右,最
大的达可达l,700克,1992年发现的两只“梨王”分别达1950克和1975
克,成树株产1,00O—1,500斤。含糖量达15%。它不仅作为鲜果上市,
还可加工成梨罐头、梨干、梨酒、梨羹、水果糖等各具风味的食品和饮料。
雪花梨还是治病的药物。中医认为,梨味甘甜微酸、性凉、能生津止渴。
据现代科学研究,雪花梨有润肺清躁、止咳化痰、开胃消食、解热除郁、养
血生肌、增进食欲的作用。中药雪梨膏就是用雪花梨配以中草药制成的。患
有肺结核、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的人,常吃雪花梨可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促进病愈。雪花梨又有养阴清热、降低血压的功效,患心脏病、高血压、肝
炎、肝硬化的病人,常吃雪花梨大有好处。雪花梨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
果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故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
雪花梨在赵县的栽培历史已近千年。明隆庆《赵州志》载:“惟梨枣杏
李,擅名一时。”近年,梨乡引进先进载培技术,医治病虫害,改变了梨树
歇年 (大小年)现象,使梨树年年挂果,岁岁丰收。如今,赵县及其邻近的
蒿城、晋州、辛集、宁晋等县市都进行了大量栽培,并被国家农林渔业部命
名为“优质农产品”。因此,雪花梨之乡流行了新的歌谣:“梨乡美,画中
游,香飘四季有盼头。机械化,乐悠悠,丰收雪梨四海走。责任制,致富经,
欢歌笑语乐心头。”
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也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
脉。它脱胎于清代康熙年间即已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这种从外地输入的声
腔,经河北人民按照自己的语言音调、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进行改造、培
育后,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河北梆子。华
北的广大农村和城市是此剧种的固有阵地。本世纪20年代,东北三省和山东
省的城市和农村,也都盛行河北梆子。其足迹所到之处,还有徐州、镇江、
南京、上海、宁波、杭州、南昌、广州、长沙、武汉、开封以及今俄罗斯境
内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乌苏里斯克(双城子),符拉迪沃斯托克(海
参崴)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乌兰巴托 (库伦)等地。它的传统剧目十分丰
富,已录有抄本者约500余出,其中常演不衰的《宝莲灯》、《挡马》、《哪
吒》等已拍成影片。
高亢、激越、悲壮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使人有热耳酸
心、痛快淋漓之感。其唱腔属于板腔体,唱词多为七字或十字的整齐句。主
要板式有慢板 (包括大、小慢板)、二六板(包括正、反调)、流水板、尖
板、哭板以及各种引腔和收束板等。伴奏音乐有唢呐、弦乐曲牌近百支,锣
鼓经百余首,主要用于烘托舞台气氛和伴奏角色动作。琐呐曲牌多由昆曲、
高腔转借而来;弦乐曲牌一部分继承于山陕梆子,一部分是以当地民歌小曲
为基础经过戏剧化之后而形成的。传统伴奏乐器,文场以板胡为主,和以笛、
笙、三弦、枣木梆;武场乐器与京剧完全相同。其表演艺术具有朴实、粗犷、
勇武、火爆的风格,无论是文、武、男、女演员,均须具有基础武功。
河北梆子在剧目方面不仅擅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也能很好地反映现实
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
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又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表演艺术家,如裴艳玲、齐花坦、路翠格、张惠云、
张志奎、李淑惠等,他们的精湛的表演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使观众更
加喜爱这个剧种。特别是唱、念、做、打功夫齐全、被誉为国宝的裴艳玲,
不仅在河北省、在中国大陆,就是在港、澳地区,在新加坡、美国、加拿大
和北欧的一些国家,都拥有一批“戏迷”,她所主演的《宝莲灯》、《哪吒》、
《钟馗嫁妹》近年来享誉国内外。
二、邯邢之旅
邯郸和邢台地域毗连,同属冀南,故人们俗以“邯邢”称之。
邯郸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远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邯郸的
建制,先属卫国、后属晋国,到战国时期则成为赵国的都城。后来,西汉高
祖刘邦封其子刘如意为赵王,邯郸仍是赵国的都城。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
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
邢台在商朝时也曾一度为都,西周则为邢国所在。秦置信都县,秦未汉
初改信都为襄国,西汉,三国、两晋时均袭用襄国之名,十六国时,羯人石
勒又一度建国于此。隋唐五代名龙冈,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取原邢地
与檀台古名,合称邢台,沿袭至今。
邯郸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处,战国时赵国宫城遗址——赵王城和武灵丛台
就坐落在这里。此外,还有“蔺相如回车巷”、“学步桥”、“照眉池”以
及幅射其周围的“黄粱梦”(又称吕翁祠)、“南北响堂寺石窟”、“邺都
三台”、“娲皇宫”等等。这座历尽沧桑的古城,为今人留下了“胡服骑射”、
“负荆请罪”、“邯郸学步”、“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
“围魏救赵”等数十个成语,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
在邢台,则有座落在旧城中心的清风楼,东北隅的开元寺、东南方向 1
公里处的古代文物主库——殷商遗址等;其附近各县,有秦始皇驾崩的沙丘
平台、神医扁鹊采药的太子岩、被誉为神仙之乡的宣务山等。太行山的民居,
冀南平原人民群众的服装衣饰和花样面食,以及干姿百态的民俗事象,无不
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增色生辉。如到冀南,邯邢之旅定然会使你大饱眼福。
成语典故之乡
邯郸被誉为“冀南明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春秋未叶就作为一个
地方经济中心的城邑见于史册,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邯郸是
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国都,秦代立为邯郸郡旨府,汉代是全国最繁荣的
五大都会之一,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齐名,如今是河北省三大城市之
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名胜古迹甚多,目前已发现的就
有400多处,著名的有古赵王城,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南北响堂山
石窟、磁山文化遗址、黄粱梦吕仙词等。“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
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历史典故都发生在这里,与其相关的著名典故尚
有“毛遂自荐”、“渑池之会”、“完壁归赵”、“纸上谈兵”、“利令智
昏”、“排难解纷”、“河伯娶妇”、“围魏救赵”等等,因此,邯郸有成
语之乡誉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每一个成语典故,都有一个故事传说,都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相关联,至
今这些成语仍具生命力,被广泛引用。这里以“邯郸学步”和:“负荆请罪”
为例来介绍一二。
说起“邯郸学步”,自然会联想到“学步桥”。此桥位于邯郸市内,南
北横跨沁河之上。桥为三孔石拱桥,大孔券两侧有四小拱券。全长35米,宽
8。3米,通高4米。大孔跨径6。2米。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长1。7米,高
0。8米,雕凿人物走兽。柱头雕狮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