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起,就是“小炒”。这传承了千百年喜席的食俗,至今仍在冀南民间流
行不衰。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虽有以糕点或油炸面包片儿代
替“烧麦”,或加新鲜汤菜如桔子、山楂汤的,但替代荤腥的面食,却始终
保持了传统的做法和独特的风味。
冀南扇鼓舞:农妇的狂欢节
冀南扇鼓舞,俗称打扇鼓,为民间庙会敬神舞蹈,在邯郸、邢台以及百
家庄地区的一些县、市广泛流传。此舞道具有二:扇鼓、马鞭。扇鼓也叫云
牌,有鼓面和鼓把儿,鼓面是一个直径25公分左右的圆铁环,张上羊皮,彩
绘上花鸟虫鱼图案。鼓把儿是30公分左右的铁棍,下端有个三瓣梅花形的铁
环,环上穿着几个圆铁片儿,有的还挂着小铜铃挡,晃动时可发出响声,因
其形像团扇,故名扇鼓。马鞭约长50公分,由富于弹性的藤棍或竹棍上缠几
束红缨或红花布条而制成的。表演时,舞者右手拿鞭儿,左手持鼓,通常鼓
儿朝上,把儿朝下。走圆场时,扇鼓手随着舞步节奏,边行进边晃动扇鼓,
使鼓把上的圆铁片和小铃铛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并根据节奏和音响效果需
要,适时以马鞭儿击鼓。鼓声和铁片儿声古朴肃穆,热烈昂扬,别有韵味。
扇鼓和马鞭凡是扇鼓手的万能工具,根据扇鼓词的内容和故事情节需要,它
可以充当各种兵器和道具,作出各种优美的动作。
扇鼓舞剧目较多,情节完整。在冀南庙会上常演的有《接总兵》、《接
天兵天将》、《接九家仙姑》、《杨家将》等,都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
《接总兵》,先是把南天门上的红青蓝绿等各路总兵接到凡间,各自表演自
己的全身披挂,再表演各种历史或戏曲故事,像“关公磨大刀”、“姜太公
钓鱼”、“李三娘推磨”、“敬德背剑”、“南天门上挂金灯”等。《接九
家仙姑》的内容是:玉皇大帝的九个女儿不甘天庭的冷清寂寞,向往凡间的
欢乐,便一齐离开天庭,到人间各处游玩观景,生出各种故事。打扇鼓动作
多变,舞姿丰富,从整体动作和队形上有走圆场、老龙摆尾(即走∞形)、
搭天桥、蹈马、二郎穿梭、摇船、抬轿等。单人舞姿则有敬德背剑、小白龙
缠腰、雪花盖顶、二郎担山、斟茶满酒、对梨花镜、反背击鼓等。
打扇鼓载歌载舞,自娱性强。参演者一般8—10人,也可以多至20人。
根据人数多少、唱词、情节和角色可以灵活地增减变通。比如《接总兵》,
可以只接红青蓝绿四路总兵,人多时也可以再增加黄、玉(白)、花和吉灵
等四路总兵。人多时,一人扮一个角色,人少时,一人可扮多个角色。倘若
人少搭不成班子,只要有两个人也就能够对打,表演某个剧目的一些片断。
演出者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男的、女的、青年、老年都有,但以中老年妇
女居多。每逢庙会,素日为家务重负所累、性格压抑内向的农村妇女,纷纷
来到会上,尽情地唱,欢快地跳。她们一拿起扇鼓和马鞭,就把沉重的家务
负担和各种烦恼、顾忌全部抛却了。因此,赶庙会和打扇鼓,堪称是冀南农
村妇女的狂欢节日。
元宵佳节荡秋千
每年元宵节期间,武安、涉县、磁县一带的城乡群众有荡秋干的习惯。
一过正月初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
架。从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荡一阵子,其中十四、十五两天是高潮。
荡秋千可以使人心旷神怕,锻炼身体和意志。无疑,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
育游艺活动。一些地方的群众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这也许就是荡秋千
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以至连那些不会走路的孩子和年过古稀的老
人,也要在别人的扶持下荡上几下。青少年男女和壮年人就更不用说了。
荡秋千分单人荡、双人荡、立荡、坐荡等。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荡秋千
高手,有时还要举行表演比赛。荡得最高最美的人很受乡邻的赞扬。荡秋千
的这些日子里,也常常是青年男女相遇、接触的好机会。
荡秋千时,两条秋千绳的上端,系在穿于横梁上的柳木锔子上,随着悠
荡,两个锔子会逐渐靠拢,当两个锔子碰到一起,两条秋千绳就会拧住,不
能再荡,使得你不得不下来,换别人撩开锔子摆顺绳索后,再开始悠荡。这
是防止个别人长时间霸揽秋千的好办法。当然,穿锔子的目的还在于保护秋
千绳,增加秋千绳的灵活性。
除了普通秋千外,还有以下几种特殊的秋千:
“胡悠”,也叫木驴。其做法是:主杆上端有个铁轴,轴头顶在横梁的
正中间。横梁两头各吊一个小铁千。人或站或坐在两头的秋千上,边悠荡边
转圈。
“过梁悠。”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秋千。在牢固的木架上架一个方形大
木轮,轮子四角各吊一副小秋千,四个人坐在踏板上,由其他入摇动摇盘,
使大木轮转起来。秋千上的人随着大木轮子的转动,或高或低,自在悠荡,
煞是惬意。
“板不煞”。板不煞意即“摔不死”。其搭法是:在秋千架的横梁上穿
一个辘轳头,上面绕一条粗绳(只绕一遭),两头垂下,其中一个绳头上固
定一根脚踏棍。开始耍时,两只脚踏在踏脚棍上,两腿夹绳,两手紧拽另一
个绳头,使绳子这头往下转,那头带着人往上升。秋千横梁上头的半圆形荆
条吊着花生、糖果、香烟、酒等赏品。谁能升到上头,牢稳地固定在辘轳头
上,再伸手向上去摸赏品,谁就是好样的。摸着哪一种奖品,就奖给这个人。
一般人往往上不去就摔下来,或者上去了没把紧辘轳头,又滑溜下来或摔下
来,故名“板不煞”。由于秋千架下垫着松软的沙土或柴草,不会出危险,
又称“摔不死”。
涉县土特“三珍”
地处太行山区的涉县,气候温热多雨,山场广阔,果木较多,土特产品
丰盛,其中以花椒、柿子、核桃最负盛名,被人们誉为涉县土特“三珍”。
涉县花椒:涉县是中国花椒主要产区之一,年产量在100万公斤以上,
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其品种有黄沙椒、白沙椒、小红炮、大红炮等,质量上
乘,以色泽鲜艳、颗粒均匀、麻度大、含油多、椒香浓郁等特点而深受广大
消费者欢迎,畅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省市。据传说,涉县花椒已有500多年
的栽培历史,原先是野生木本植物,当地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
到它的性能和用途,有目的地进行人工载培,变野生为家生,成为该县的主
要经济作物之一。花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人们在烹、炒、炖、炸
菜肴时,放入少许花椒,则格外提味增香。它还可以用于储藏和医疗。在粮
食和衣物的储藏上有杀虫、防腐的作甩;在医疗上有消食顺气、长食欲、健
脾胃的功效。
涉县柿子:涉县是河北省柿子集中产区,最高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以
上,且个大、色红、丰腴多汁、醇甜如蜜。古诗赞其“色胜金衣美,甘逾玉
液情”;相传明朝时,地方官曾选其中个大、色红、形美者进贡宫廷、颇得
皇家赏识。其品种有牛心柿 (亦称尖柿)、绵柿(亦称满地红)、盖柿、方
柿、黑柿、水柿等。鲜柿子香甜爽脆,放软后甘甜如蜜。而加工干制的柿饼、
柿块、柿条、柿脯等,养分被浓缩,口味香甜绵韧,象饴糖一样耐嚼、耐品
尝,故畅销全国各地,有些品种还远销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地区。据化验,
涉县柿子所含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达占15%以上,所含的胡萝卜素,维生
素C和钙、磷、铁等物质,均胜过苹果、梨、桃、杏等果品。除鲜食、干食
处,以其酿制的酒和醋等,品味也极佳,胜过粮制洒和醋。它还可用以医病,
对于痢疾、干热咳嗽、牙龈出血、贫血等均有一定疗效。
涉县核桃:涉县核桃是河北省传统的出口果品,其产量和出口量多年来
一直居全省第一位。据考,其栽培历史已有数百年以上,至今在该县的一些
地方,还生长着不少树龄在200年上下的山核桃树,品种很多,其中以石门
和温村产的薄皮核桃品质最佳,其特点是皮薄仁满,色泽金黄,含油量达60
%上下。若两手持核桃一碰,皮破碎,核仁自然脱出,呈大脑纹络状,放在
嘴里越嚼越香,滋津生液。其经济价值颇为可观,核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脂肪、钙、磷、铁、钾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A、B、C等。除生食外,可作
糕点、糖果的原料,还可用来榨油,核桃仁性甘温,对某些疾病疗效甚佳,
据《本草纲目》记载,它可“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
润肠。”涉县百姓走亲访友,常以核桃作为礼物馈赠。
石门楼与插飞门楼
在太行山区的民居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工艺要数“石门楼”和“插飞门
楼。”
山区居民的住宅多为四合院。“石门楼”一般建在临街房屋左端,谓“顺
置门”;或建在正中,谓“正门”。但有的因临街的自然局限,在其它部位
做街门,村人视为“歪门邪道”、“鬼午门”,这样的门口是不能建造“石
门楼”的,只能以“破烂、随便”的特点修建,否则就会“引灾入门”。
石门楼一般要高出所有的房屋,村民认为这样可以隐住“福贵”,谓“门
子上锁,储人不见”。整个建筑一石到顶,不用任何其它材料辅助。能工巧
匠仅凭一双手,便能“凿、磨、雕、刻”出一块块各种规格的石料,每块石
料轻者十余斤,重者可达三、四百斤。修建时,工匠们犹如”儿童玩积木”
般驾轻就熟。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