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缥乙幌蛉献嫉模憾潦橛诮裉斓奈遥看馐且恢窒玻肫渌乃桌植⑽薇局是穑际侨米约嚎亩眩侵渖踔粱タ扇寐贰;蛘哂惺币膊灰欢ㄊ俏丝模皇恰凹拍械囊恢治拷濉薄#ā读硗庖恢中那椤罚巴嫱娑眩讯选薄#ā兑蔡覆厥橛〖恰罚巴耆且恢旨耐小薄#ā豆赜诓厥椤罚
所以也不苛求:“这些东西,偶然过一过目,就是有缘,应该满意”。(《访书小录》)“偶得而存”就好,不必飘飘然。(《谈谈谈书的书》)
总之,这不是什么头巾气的“志”,没那么清高。(《访书小录》、《另外一种心情》)董桥颇欣赏唐彛囊痪浠埃骸岸杂谀切┠康牟皇俏丝甲丛娜耍易晕┗鼓芰私馑堑男那椤!薄
我们回到书房,或者回到红花白花等等,目的不是为了考状元,纯粹是一条退路。凯恩斯和马克思可以抽身而退,我们凡辈不行,还得老老实实出去找饭吃,但身内的心总归要有条出路。董桥和我选择的,无非是个人不能给社会写辞职信而作出的心灵的辞职。这真是“另外一种心情”了,正如董桥在该文所引的两句诗:“味水情何淡,居尘意不同”。
居停于尘世,独自品味着自己的水源,却不觉得有何可矜、有何可卑,心情遂也就清淡……且容我狗尾续貂,说:对于像董桥这样的人,我自惟还能了解他的心情。
因为我也正是常有这种心情的人:明白了时世之不可逆,有所叹息,有所欣赏,但不完全偏于哪一方,因为这时世虽切身,却不贴心。不贴心也不等于要把自己抽离出去,人仍居尘,与世共舞,不认为自己可以是这时世的例外,可以有权诅咒和自己一样承袭着人类共通弱点的其他人,有权抱怨自己多少领着其好处并且其实也根本离不开的这个时代。只不过,因为天命或者偶然,我们与别人略略不同,是在找饭吃之余还要给心灵找出路,而这出路又跟一些人的出路稍稍有异,如此而已。这出路,或者退路,概括来说,是辞职回书房。当然,这只是心的辞职、身的业余生活。这书房又不是要考状元者的书房,只是一种寄托、慰藉、开心、消遣,和别人的其他方式的寄托消遣没有本质之别、高下之分,因而也并不太看重,不给自己增添使命感的负担、飘飘然的负担、苛求的负担。
事情就是这样了。这样抽丝剥茧之后,把另一些生命形式排除开去后,我便与董桥站在一起。此亦即读罢本书后与董桥更感贴近的原因,偈曰:
找完饭吃回书房,站在桥上看花色。
1995年5月31日—6月1日;2004年12月圣诞节略删订。
董桥第24节 董桥残雪二题
《文字是肉做的》
从“断桥残雪”的杭州携回了《你一定要看董桥》与《文字是肉做的》(文汇出版社。1997年8月一版)。这是董桥“英华沉浮录”专栏的头三册合选本,由陈子善、安迪和刘天炜选编,刘还设计了正文版式。
这些肉做的文字,怎么说呢,你说它太专业、太琐屑、没什么意义、文笔太散碎,可以;你说它闲闲家常中见出情趣,在语言文字这小道中“观察”、“领会”世风,寓“笑声”、“泪影”于文化现象的评说中(四词出自董桥为这选本写的《自序》之自许),是文章至境,也可以。我总还欣赏它的有趣,有情,有些也还有些意思。
《语文神游太虚幻境》里说:“我最想做的正是从宏观角度去衡量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寓意;或者倒过来借古今中西语言文字去阐释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趋势。”类似的自表主旨在他处亦多见,直言大志,不屑小道。(如第二卷的《小序》里坦承这个专栏兴趣不在于替人修改文章,要见文化之林,不见文字之树,等等。)这样说来,董桥是要做点大事了。
想头殊巨,然而大题小做,写出来的还都是些小而趣的文字。举重若轻乎?眼高手低乎?我还是喜欢这些小情小趣,小小消遣。
如果他正经我也正经,坐而论道,那么我要说,这沉浮之间就难免高不成低不就:既不见得在这些文字中展其鸿鹄之志,又失却了以前文章的水平,集内像《鸣凤款步走出月亮门》那样的佳作,寥寥无几。
“诗词古文打底是成长的养分,更是人生文化品味情趣之所自;但真正足以构成实学的,毕竟不是清风明月。”(《书房阶前的花影》)这话说得真有见识。可是清风明月固难,实学之道也大不易,董桥要在这些英华沉浮录中展示他语言文字的实学,但至少有两处是我不能同意的:一是《剪掉刘雪湖的墨梅》中说,香港要为殉职的老师建亭纪念,亭名有“敬师亭”、“春风亭”等提议,有人嫌其不够内敛含蓄,引《红楼梦》的“泻玉亭”作对比,上升到批评香港敬师之拙,是文化被野火烧掉了。(按:所纪念的老师,是为救学生而被山火烧死。)董桥对此大表赞同。然而,现实社会到底与大观园不同,“泻玉”当在文人雅士成堆的红楼,“春风”则适宜公众,因为这名字不深不浅,正是合适。公共建筑取名如太深奥,那就迂了。二是《诚诚朴朴的读书人》,记前港督卫奕信在一条郊野公园径启用典礼上的讲话:“非常高兴,因为本来有一个希望,希望能有这么一条路在这山地上;今天看到了实际有这条路,感到非常高兴!”董桥赞卫氏诚朴,深合我心;但接着又评论:“最难得是(卫氏)懂得叠着用‘希望’,既有力又有韵味。”这“懂得”二字却不自觉地流露了董桥的文化贵族心态,这种赞扬背后的高高在上气味殊不可取。叠着用“希望”和“非常高兴”,这不是卫氏“懂得”语言文字之道,而恰恰见出他那种没有文人气的“诚诚朴朴”。
这两个例子说明,因了存一番大志,把其“实学”去硬套“社会现象”和“肉做人心”,有时就会失之于书生气太重,“似可不必”。
大志是好的,我佩服;实学更是好的,我尊重。我极同意前引其关于情趣与实学的恰当位置的那两句话,情趣到底是枝枝节节的小道。然而第一,一向反对大志的董桥这回也要高瞻远瞩胸怀大志起来,叫人多少有点别扭;第二,董桥的长处在于清风明月,及从中透露的通达见识,从而写出一手好文章,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要比“实学”大(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舍长取短,为芝麻失西瓜(对他自己而言),未免可惜。
当然问题也可能出在我自己身上。《“我看着舒服”》中引一趣事:老舍喜收小古董,不计破烂,但求喜欢。郑振铎看了其藏品后说:“全该扔。”老舍回了一句:“我看着舒服。”两人相视大笑。——我看重董桥的好文章、好见识、清风明月,轻其大志与实学,就有点像老舍了:自己眼力浅拙,不识好歹,只图看着舒服。“人间是匪窟贼窝,夜色渐渐深沉。……所以,开心的时候且尽情开心。我们都要宽容,要慷慨,要体贴,要好心。在这个沾亲带故的小世界里,乐趣当然是要有的:可口的饮食,温柔的微笑,茂盛的果树,还有翩翩跹跹的几曲圆舞。”《吴霭仪的信笺》中引了吴印在信笺上的这段一部电影里的话。我自叹不学无术,欣赏的就只是这些东西,而不像董桥还要“与吴霭仪商量语文训练之策”、“深刻体会两种文化”。这实在辜负了董桥的苦心。
不过,“不贤识小”也自有好处,是因此而仍能保持对董桥的喜欢。前面说的,如果算是对他的批评,那只是因为跟他较起真来,大家都说正经话而已。若用我“不贤”的本心、“识小”的本来眼光观之,则这些小文章是好看的,“寂寂寥寥无个事,满船风雨满船花”。(《文章不长皱纹》所引前人句。)是消闲解闷的好东西,我就是购后即从杭州飞回广州的夜机上开始一路看来,零零碎碎的消遣。(这其中的知识我也是汲取的,不过仍是抱着闲中得之的心态,而不是悬了求实学于这些文章中的目的、正襟危坐地去拜读。)
“以小见大,举重若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滴水反映大海”,“随手拈草叶,作剑可杀人”……这是做事情的乃至人生的至境,值得追求。董桥这些专栏文字似存此心。幸亏他“打底”的“养分”丰厚,七宝楼台虽建不成,杂锦碎彩,依然琳琅可赏,足比一般愚匠经营的空空洞洞的商品房养眼怡神!
1997年12月
《博览一夜书》
因读上书后评价不高,当董桥的“英华沉浮录”全部10册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引进,更名为“语文小品录”系列,收入“万象书坊”丛书于1999年1月出版后,我便不想全要,只请周生代买两本以存其貌——我当时未与这套书照面,看过广告后私下属意其中说出我心事和心意的两个书名:《人道是伤春悲秋不长进》、《天气是文字的颜色》。而周生为我挑的恰恰是这两册,令我十分惊喜。如此相契(他喜欢我也喜欢)和知心(他知道我喜欢),大可感念。
1999年8月得之。书的装帧一般,但小巧的开本很可人,正足一握,闲闲看来。已另撰《但求一聚,桥边凉亭》记其读后感。
到2003年立春次日,与周生逛书店,于五折架上见此“语文小品录”另一本《博览一夜书》,以价廉不妨多收。其咬文嚼字的主题内容我始终不特别感兴趣,而另一些文字则被辽教社删节(董桥并不仅是只懂谈风月的风雅名士、掉书袋的酸迂文人,删去的自是其另一面);剩下来只有间中的品藻人物、介绍书事,并带出他自己情怀、见解的琐琐闲笔为我爱看,虽是细碎漫谈,亦足养兴味,长见识,消长夜,悦心目。
比如关于我前不久才重新认识的金性尧,《读金性尧史评漫兴》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