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含经随身剪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见。无我并非否定行住坐卧中,生蹦活跳的我,而是五蕴身心和合,知
    情意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人格上展现的是觉醒、敏锐、理性及开放的成
    熟,是一个喜悦的活在当下的人。这在剪辑的「无常」及「因缘」等二章
    ,编辑者有精辟的发挥。

              学习佛陀的悲心拓展阿含的行践

        古印度,佛陀及部分圣弟子的菩萨风范,受到时空的限制,不能蔚为
    风潮成为时代的主流,是一件遗憾的事!印顺导师曾在「契理契机的人间
    佛教」一书中写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透露出他的观察
    ──现代是菩萨行的有利时机。他老人家在另外的场合对于「今之学者为
    人」补充解释说:由于交通资讯的发达,现代人不与人互动都很难,可以
    说不当菩萨都不行。我们愿意把握佛陀本怀复兴的契机!
        事实上,代表菩萨正常道的「六波罗密多」(六度)、「四摄」及「
    四无量心」等法门,在阿含圣典中,均可寻得其根源及脉络:如六度的纲
    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即智慧),在阿含中屡见
    不鲜;「波罗密多」(度到彼岸)与积极的「断尽苦边」意义相同。杂阿
    含六八一经(佛光阿含藏编号)谈五力道品时,即明确地指出「一切众生
    的事,皆是四摄的范围」。而杂阿含九○八经则引用「自通之法」的同理
    心(「自通之法」见剪辑八三条),发挥佛教戒律「护生」(护持一切生
    命)的精神,而将五戒的前四戒拓展为慈悲喜舍以落实人间的利济关怀,
    而不仅仅把四无量心局限在禅定的修持法而已。印顺导师更论证大乘「中
    观论」为阿含经的通论。
        我们以为,学佛的朋友,若能随份、随力、随因缘地将消除烦恼的方
    法与经验,直接或间接地回馈给生活周遭的人,那才真正可称为是学习佛
    陀人格的「佛弟子」,如用这种心态来系念佛陀的圣德,则是高品质的念
    佛行者。让我们一同携手前进!

              结    语

        春江师兄与本人,十五年来,在佛法的路上共同修学,相互增上,个
    人亲眼看到他深得佛法的法义饶益、梵行饶益,乃至不退于佛法的坚定正
    见正行,并敬重他发心的专精恳笃(如宏印法师在序文中所说)。欣逢本
    书的发行,深愿将之推荐给学佛的朋友,大家一起来学习佛陀的教诲,并
    共同开发阿含净化人心的大乘精神。
                                        一九九四·七·??  于 ??   ??

              凡      例

    ⑴中·一四一表示该段经文,摘自汉译《中阿含》第一四一经;
      增·二二五表示该段经文,摘自汉译《增一阿含》第二二五经;
      杂·四O  表示该段经文,摘自汉译《杂阿含》第四O经;
      长·二    表示该段经文,摘自汉译《长阿含》第二经;
      经数之编号,以《佛光大藏经》本为准。

    ⑵《大正·二九·六七五上》表示大正版《大藏经》第二九册第六七五页
      上段。

    ⑶「※」符号处,为剪辑者对该段经文之赘言,仅供参考。

    ④经文中,( )内之文字,或为不同经本之用字,或为不同的翻译用字
      ,或为诠释之用,而使经文更容易燎解者。

一、不放逸

    心灵的净化,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比赛。
    在这场比赛里,样样都得自己来。今天不做的,明天还是得自个儿做;今
    天做不来的,以后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来克服,每个人都一样,不会有例
    外。成效,是点点滴滴努力的累积。不努力,必然是不会有成果的。
    经中说,不放逸就是多修「四意(正)断」──对不好的,革除、防范;
    对好的,开发、保持。广泛地来说,就是心中常有佛法,常自警策(杂·
    九九六),常以佛法的价值观,作思惟、判断,以及自我反省。
    不放逸,是一个修行者常要有的警觉,时时得做的反省。

  1。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于地而得长大,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
    住不放逸之地,使诸善法而得长大。(增·二二五)

  ※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共三十七项,
    被称为三十七道品,这是早期佛教经典中,有关佛陀教化;佛弟子修学内
    容的归纳与整理。
    其实,不管作了怎样的归类,或者,开创了多么好的法门,如果离开了不
    放逸的基础,那么,都将一事无成。

  2。譬如伏鸡,生子众多,不能随时荫馏,消息冷暖,而欲令子安稳出壳;如
    是,不勤修习,随顺成就,而欲令得漏尽解脱,无有是处。(杂·四O)

  ※在心灵净化工程的领域里,没有投机客的生存空间,有的只是像母鸡,勤
    于孵蛋般的成功范例。
    孵蛋的母鸡,随时抱著蛋(荫馏),关怀(消息)著蛋的冷暖,只待因缘
    条件都具足了──时机的成熟(随顺),便见小鸡一只只地破壳而出(成
    就)了。
    修行,何尝不是需要像这样的孵蛋功夫呢?

  3。八大人念:①少欲、②知足、③闲(闲)居、④持戒、⑤三昧、⑥智慧、
    ⑦多闻、⑧精进。
    弥勒菩萨应三十劫当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我以精进之力,超越成佛。
    诸佛世尊皆同一类:同其戒律、解脱、智慧,唯有精进不同。是故,此第
    八大人之念,为最、为上、为尊、为贵。(增·三七五)

  ※值得修行人尊敬、效法的先觉者(大人),平时都是怎样来自我约束的呢
    ?能少欲知足,少应酬;不让自己忙得浑浑噩噩地,能心地善良,尊重他
    人,能常静下心来,检视自己的缺失,能集中心意,锻练敏锐、如实的观
    察力,并且,能多吸收有关心灵净化的资讯,而最难能可贵的,还是能持
    之以恒,保持勇猛精进的毅力了。

  4。云何?善调琴弦,不缓、不急,然后发妙和雅音不?
    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
    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杂·二五六)

  5。极精进者,犹如调戏;若懈怠者,此堕邪见;
    若能在中者,此则上行。(增·一九七)

  ※佛陀有一位很用功,但总是得不到突破的学生,名叫二十亿耳。眼看著周
    遭的同伴们,一个个成功地成了解脱的圣者了,想著自己似乎是白费了的
    努力,终于由满怀抱负,转为患得患失的急躁不安(掉),最后心灰意冷
    地,打算放弃继续追随佛陀修行,还俗回家(悔),心想:以家中的大财
    富,还有能力广作布施,起码比留在僧团中,一事无成要强。
    佛陀知道了,就以琴师必需调整妥琴弦的松紧度,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作为譬喻,来教导二十亿耳。尊者二十亿耳,把握了适度的努力,不久,
    便顺利获得了突破,也成为解脱的阿罗汉圣者了。
    修行,就如同调琴弦,是要依著自己身心不同的情况,来作调整的。该稍
    喘口气时,就让自己喘口气,但该自我鞭策时,就不要为自己找藉口。善
    知识的指正,修行团体中,同修间的相互砥励,以及自己对自己诚实负责
    的态度,应该都有助于对精进的适当把握,才不致于太急、太缓。
    过犹不及!

  6。如巧金师,以生金著于炉中增火,随时扇嗪,随时水洒,随时俱舍。
    若一向鼓嗪者,即于是处,生金焦尽。
    一向水洒,则于是处,生金坚强。
    若一向俱舍,则于是处,生金不熟,则无所用。
    如是,专心方便,时时思惟,忆念三相,乃至漏尽。(杂·九九一)

  ※三相,即止相、举相、舍相。
    心思如果一直停留在止相,经中说「其心下劣」,也就成了懈怠,就像火
    候不够,易碎的钢;太松的琴弦。
    一直留在举相,「掉乱心起」,也就是过份精进,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得、
    失的焦虑中,就像过热的钢;太紧的琴弦。
    一向俱舍,就等于忘失了修行。
    修行,也和照顾炉火一样,得依著需要,随时鼓风(扇嗪)增温、洒水降
    温,或者暂时保持现况,也不鼓风,也不洒水(俱舍),来维持所需的温
    度。

  7。如田夫,随时耕磨,随时溉灌,随时下种已,不作是念:欲令今日生长,
    今日果实,今日成熟,若明日、后日也。而彼种子已入地中,则自随时生
    长,果实成熟。
    譬如伏鸡生卵,随时消息,冷暖爱护,彼伏鸡不作是念:我今日,若明日
    、后日,当以口啄爪刮,令其儿安隐得生。然其伏鸡,善伏其子,爱护随
    时,其子自然安隐得生。
    如是,善学三学,随其时节,自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杂·八三九)

  ※修行,是细水长流,水到渠成的绵密功夫,急不来的。不是今天播了种,
    明后天就想著要收成的。习性的改变,不会是一、二天,一、二年,甚至
    于一、二辈子的事。不要一心想著收成,而忽略了该做的努力,也不必因
    为自己努力一阵子了,却发觉离解脱还很远,而觉得心灰意冷。只要不断
    的努力,点点滴滴的累积,到了因缘具足时(随其时节),自然就会有所
    转变的。揠苗助长,必然会适得其反。
    不放逸,就是:「随时耕磨,随时溉灌」;「随时消息(关怀;用心),
    冷暖爱护」。

二、守护

    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全部的感觉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