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ting)
但毕竟还没有〃全国化〃(先别奢谈全球化)。
雅(yall)
国内大量的毫无创意的广告填补着我们的商业文化,这跟中国观众的文化水准是成正比的。
廷(ting)
这是中国尴尬的社会现状。
如西方的民主社会是由下而上达,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是由上而下达。西方的民主思潮到它的民主体制,首先建立在一个广大的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基础之上的。在此基础之上,才有了演化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政权,完善法制。
雅(yall)
我突然想起了前一阵看到的一份〃中国阶级的分析报告〃 说,在西方,社会的阶级是呈橄榄球状的,而中国是呈金字塔状。如果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不能达到一个量级的话,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非常不稳定的。
所以,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中产阶级的力量。
廷(ting)
多数的中国人现在对中产阶级的衡量标准,依然是茫然不知。
中国现代社会的进化,从甲午战争之后,先学的是西方的技术。当发现技术是空中楼阁之后,意识到了制度的必要,于是开始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改造制度的开始,但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彻底完成。于是,我们几乎把西方的制度一一都照搬过了。可是结果呢?复辟的还是复辟,想做皇帝的还是去做皇帝。各自为政,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
最后我们才搞明白,错误的根源是与这种制度相适应的文化没到位,于是又开始学西方的文化,这就是新文化运动。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我们早了一百年。
这就是我们的差距。中国的先知先觉们都聪明在一点上,文化比制度更重要。但直至今天,你看到的是金钱比一切都重要,这必然会催生一个怪胎的社会。
今日之中国,文化的觉醒比口袋饱胀更需要。
巴格达无战事——战争影像SHOW战争影像SHOW(5)
雅(yall)
中华文化能不能有一天也真正融入到世界主流中,带给世人一个震憾呢?
也许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革命应该是〃由下而上〃的了。
雅(yall)
哪些战争题材或战争背景的电影对你有很大的影响呢?
廷(ting)
这太多了,但要缩小名单,我可以说:《辛德勒名单》的神性;《伊丽莎白》的华丽;《美丽人生》的灰色幽默;《乱》的色彩与伦理反思。
但没有一个导演能把上述综合,来成就我。
总体来说既然是战争,男人多数还是喜欢电影重现的宏大的战争场面。
但也有例外。下面这则广告,跟《辛德勒名单》一样,充满了神性。
UN50周年…维和部队篇(图片略)
这则广告带给观众的回味很长久,是捷克的一个庆祝联合国50周年的公益广告。开篇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列队演练,拿起了枪。可观众万万没有猜到,接下的画面是士兵集体放下了枪。特别是慢动作的处理,当枪缓缓落下,士兵表情庄重而神圣之时。给我的启示是:士兵的终极理想是放下枪,战争的终极目的是消灭战争本身。
这则广告使我联想到圣雄甘地,除了惊叹他是上帝的使者外,我怀疑人性的忍耐力。
雅(yall)
毕竟女人更关心的是战争下人的生存环境。
廷(ting)
但男人关心的是战争过后,谁拥有主导权。
之后男人在战场上成为英雄,才有战后女人的好日子过。
雅(yall)
前一段时间,看过一部韩国片《情陷撒哈拉》,是一个战争背景片。很能代表我对战争的感觉。
电影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来自韩国和朝鲜。男主角因为国家军事的需要,驻守在撒哈拉,而女人来自韩国,她旅游去那个国家。于是他们的故事开始了。在南北敌对下,他们是不能背叛自己的国家的。当一切战争都归于平淡的时候,两国人民可以化干戈的时候,那个女孩飞往了朝鲜,那个男孩一直等到两个人再见面。
男女主人公在片中的感觉非常好,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语言,有的只是通过眼神和心灵的沟通,然后上帝的仆人,一个忠实的信徒,最后为他们祷告。
电影里,女人始终是弱视,男人用自己的生命和代价,换取了爱情,可这又是得不到的爱情,但他得到了那份感觉。
我想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爱的感觉是刻骨铭心的。
廷(ting)
韩国在我的字典里,有三个优选词:足球、战争、电影。
韩剧中的战争或称准战争背景题材的影片《共同警备区》(2000)、《生死碟变》(1999)。
《共同警备区》警备区中,开场就是一个韩裔的瑞士女军官(李英爱饰)亮相,唰,让观众眼前一亮。
说句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这么〃帅〃的亚裔女军官。李英爱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悬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盖住了剧情中安排的她要调查的三八军事线上发起的枪杀案。
廷(ting)
通过战争电影男人看到了想要的美。
在战争中,女人认为只有爱是美的。
哪怕是凄美。
雅(yall)
女人追求的是精致,细腻,感觉,也许这就是性别的根本不同所在吧!
我想知道你对《乱》的评价。
廷(ting)
我把它看成一个探讨人类战争根源的艺术片。
是黑泽明的艺术灵感捕捉到了更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
一个国王觉得自己老了,就决定把王位传下去,并把国家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管理。
而儿子们却为了争夺最高的王位展开征战。
最后国王自己成了儿子的牺牲品,凄惨地去流浪,直至亡命。
雅(yall)
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利益可以决定着行为,甚至可以迷乱人性。
《乱》可以解释为人性的〃乱〃。
《乱》的色彩之美 (剧照略)
《乱》的伦理之碎 (剧照略)
原本把王位平稳传给儿子的国王万没想到引来的是天下大乱:三个儿子开始了彼此征战。乱世,你看到的是:弑父灭祖、兄弟相煎、杀兄娶嫂。
乱世,只有疯子才是惟一的幸福之人。
乱世,英雄的命运也是凄惨。
一个英雄,又会影响乱世几何呢?
既然英雄亦无法残喘于〃乱世生〃,惟有警觉的是莫让〃乱世出〃。
廷(ting)
兄弟相残是最古典的战争样板。
如同《旧约》中描述的人类的鼻祖亚当和夏娃生了最早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该隐,一个是亚伯。而该隐因为嫉妒上帝偏爱亚伯,就将亚伯杀死。你看,人类的悲剧就是从兄弟相残开始的。兄弟之间争夺宠爱、荣耀、权势,虚荣往往是战争的根源。但很多古典版的战争,曾渲染过战争的起因是为了女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我更喜欢〃特洛伊〃的传说,为了争夺海伦开始了战争的序曲,但结局还是权势的欲望超越了对女人的拥有,海伦最后只是被男人们利用的〃借口〃。
雅(yall)
历朝历代的爱情故事如果套上了战争的背景,似乎多数都要悲剧收场。我想只有用战争中表现出的人性的残忍与丑恶一面才能更看得透这个现象。凄美的爱情加上战争的残暴,故事的戏剧性就更强了,人生的痛也越长久,越深刻。
廷(ting)
但痛终究还不会太长,毕竟人生有限。
原初——我们都曾迷失过我们都曾迷失过(1)
廷孤单地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吸烟,看到雅走了过来,忙故做镇静。
雅当然是心细的女人,看得出廷微妙的变化,但又不好直接问。
“咳,今天的开幕式怎么样?”雅知道廷刚刚从上海电影节的开幕式回来,廷专程去看他少年时代的偶像苏菲。玛索了,而且还是带着他的女友去的,想必这个话题应该刺激廷的神经末梢。
“苏菲。玛索?没有了……”廷道。
“什么?” 苏菲。玛索没来?不对呀,我明明刚才在报纸上都看到了报道。雅心想。
“没啦……”廷又是长吁短叹。
雅摸了摸廷的额头,怎么了这兄弟? 苏菲。玛索一直是他的少年时代的偶像,他几乎快说了一万次了。这回见到真人了,难道……雅又想,廷一向很理性。怎么今天做了一会FANS,就成了这德行!实在……
雅正要转身离开,廷一把抓住雅。
雅吃惊地看着廷和那双抓牢她的手,心想下一步自己就要动武了!
廷突然说:“雅,你失恋过吗?”
咳!雅如释重负,“失恋……废话!”
雅甩开廷的手臂,大步流星地离去……
你的颈项如象牙台?
你的眼目像希实本,巴特拉并门旁的水池?
你的鼻子彷佛朝大马色的黎巴嫩塔?
你的头在你身上好像迦密山?
你头上的发是紫黑色?
王的心因这下垂的发绺系住了?
我所爱的,你何其美好?
何其可悦,使人欢畅喜乐?
——《旧约·雅歌》
参考电影SHOW
《初恋的回忆》
《情书》
《廊桥遗梦》
《花样年华》
《苏州河》
《阳光灿烂的日子》
《成吉思汗》
《我的野蛮女友》
《乱世佳人》
《埃及艳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