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探索·发现之考古·中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在平地上发现 “积石冢”的踪影。那么,红山人为什么把“积石冢”建造在大山的顶部呢?有一种观点认为,5000年以前,红山人在长期以渔猎为主的生涯中,对山有了独到的理解和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山上是天神的居住之所,因此红山人才把祖先安葬在山顶之上。埋葬在山顶上的祖先,自然也就获得了天神的资格。 
  考古队员后来发现: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上,众多的“积石冢”所需要的大量石块,都是从远处的河沟里搬运而来。
  令考古队员不理解的是,5000年以前,在山林茂密,道路坎坷,交通十分不便的情况下,红山人为什么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营造如此庞大的“积石冢”呢?
  有的学者认为:红山人生活的时期,周围分布着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聚落。原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争夺地盘,彼此之间时常发生争斗。红山人可能这样认为,既然在争斗中需要构筑工事保护自己,那么死后的灵魂更需要保护。这就是用石头把墓地围圈起来的意义所在。 
  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的理由是,据已经知道的考古发现证明:红山文化时期所筑的防御工事都是土筑的方形环壕,而没有发现用石头筑造的工事。这些用石头筑造的墓,是红山人对山、石崇拜的产物。
  发掘工作开始了,考古人员在紧靠着积石冢石砌台阶的内侧,发现了排列整齐,竖着放置的没有底座的彩陶筒形器。


第二地点一号冢第21号墓
  彩陶筒形器,最大的高50厘米,直径30厘米,最小的筒形器的高度有20厘米左右。它们的出现,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呢?
  有人推测它们埋在石砌台阶的内侧,是为了营造通天接地的氛围,有人认为它们是5000年以前红山人使用的鼓。理由是,把筒形器两头的圆口用野兽的皮蒙上,就可以在祭祀时敲响。
  也有人从力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筒形器竖着放置具有抗侧压力,红山人的目的是让筒形器起到像“堤坝”一样的作用,使积石冢顶部的石块和边侧的石砌台阶不致塌落。 
  郭大顺:“估计它还是和祭祀有关系。和祭祀有关系,它既然是没有底,这样它就上下贯通了,上下贯通,和当时的人们沟通天地呀,和这个有关系。它还应该是一种祭祀,可能这样解释。现在是比较多的人从这方法考虑。” 
  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规模最大的一座中心大墓,位于编号为第2号地点的积石冢内。
  中心大墓里埋葬的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随葬品?1984年7月18日,考古队决定打开这个大墓看个究竟。
  不知道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考古队员们发现,当他们准备打开这座大墓的时候,刚才还是湛蓝的天空,立即变得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在以后的发掘中,每当考古队员们打开积石冢内的中心大墓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可是,当考古队员清理到中心大墓石棺的底部之后,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在墓中,他们没见到完整的人骨和任何随葬品。
  失望的情绪笼罩着考古队,在接下来打开的四座红山文化墓葬,都由于早年被盗墓者光顾而一无所获。
  难道牛河梁的红山文化墓葬都被洗劫一空?还有没有被盗墓者遗忘的角落?一天,考古队员们把目光瞄向了牛河梁第五地点的中心大墓。
  当开始清理到这座石棺墓的底部时,他们有了不同以往的感觉。
  朱达:“就是当时,我们做这个墓的时候,清理玉器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没话说的,就是我们拿这个小竹签儿,因为怕里头有这个(文物),因为下头是文物啊,我们就用小竹签儿,一点儿点儿剔,一剔,往下一插,就躇溜一下子,这感觉一下子(有文物),把它扒拉扒拉,用刷(子)扫扫,一看一件玉器,再剔,也是(玉器),觉得下面特别滑,后而做完这个墓,做完以后,整个全身全是玉器,这个摆放的全是玉器,这里面出现的有玉龟呀,马蹄形玉箍,勾云型玉佩。” 
  墓的主人是一个老年男性,随葬品是七件玉器。勾云型玉佩,竖放在死者的右胸,下面压着一件马蹄形玉器,右手腕戴着一个玉镯,两件玉璧放在头部的两侧,双手各握着一个玉龟。
  放在死者胸前的勾云型玉佩,呈长方形,它的四个边角翻卷,背面有可供悬挂的钻孔,中间有勾云形纹饰。
  在此之前,有不少红山文化的勾云型玉佩被发现,人们对它的解释也莫衷一是。
  田广林:“概括地说呢,主要有龙神说、凤凰说、饕餮说,饕餮就是那种大眼睛,有这种饕餮纹,饕餮说,还有就是,人兽合体说,里面包含着人和动物,还有的说,神目(说),神眼,我个人认为呢,这种形式多样,款式繁多的这个,所谓的勾云纹玉佩啊,它本身表现的是一种鸟,它是神面、鸟神形象。”
  也有学者把它说成是一种花卉图案。他们推测:在5000年以前的红山地区,很可能存在着一些以花为图腾的部族。这些以花为原形的勾云形玉佩,可能就是“花族”部落的象征。假如这种说法可以成立的话,那么,牛河梁第五地点中心大墓的主人,应该就是“花族”部落的首领。


第二地点一号冢第27号墓
  而郭大顺则认为,这种玉器很可能是权力的象征物。
  1989年秋天,考古队按照计划发掘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的墓,当打开这座墓葬之后,琳琅满目的各种造型的玉器竟然有20件。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随葬玉器最多的一个墓葬。
  在21号墓葬死者的头部上方,精心摆放的是一个马蹄形玉器。
  马蹄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流传较广而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因为它的外形颇似倒置的马蹄,所以,它被人们叫做这个名字。 
  关于马蹄形玉器的用途,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玉杯,有人说它是舀米的器具,有人把它说成是手腕上的装饰,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打击的礼乐器,还有人认为它是搁置头发用的束发器。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考古队就在距离红山文化牛河梁第二地点,只有一公里的马家沟生产队扎下营寨,他们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大炕,吃的是小米饭。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是,考古工作者每天都为重大的发现激动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对这里的60多座墓葬进行了发掘。
  在发掘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牛河梁红山文化墓葬中只用玉器随葬,大型石棺墓随葬的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工艺讲究。小型的石棺墓里,不仅玉器数量少,有的根本就没有玉器随葬。
  面对这种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认为,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完备的玉礼制。
  刘国祥:“在红山文化晚期,用玉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那么从中我们可以认为,随葬玉器种类和数量的多寡,以及玉器的组合关系,能够直接反映出,墓葬级差的变化,那么我们通常认为,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备的玉礼制系统,这也是目前,我们所能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礼制形态。” 
  古人以祭祀的形式,向神奉献玉的行为称作礼。所谓“古者行礼以玉”。为什么古人要“以玉礼神”呢?
  有的学者认为:在金属发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玉器是最为贵重的物品。所以,古人用它创作出各种神灵,对它们顶礼膜拜,这就是最早的礼器为什么是玉器的根源。
  有的学者推测,人类最初是注重玉器的审美价值,只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和巫术之间发生了紧密的联系,玉才有了神秘的力量,在宗教仪式中常常作为巫师手中的法器或祭祀的礼器,当巫师离开人世的时候,它们就作为随葬品被埋入地下陪伴主人。
  学者普遍认为,在神秘的“积石冢”里,拥有玉器的墓主人就是5000年以前,红山部落里的首领兼巫师。 
  冯时从天文学考古的角度,对牛河梁4号墓的人物身份作了考证。
  冯时:“这个墓主人呢,这个葬式呢,很特别,他虽然是仰身直肢,躺在那,但是他不是,这个直身的,他两个这个,腿骨是交叉起来的,他是一种这个巫觋啊、祭司啊,这样一类的,比较显赫的人物。”
  5000年以前,红山人为了生存与发展,便虔诚地乞求于神灵的帮助和庇护,于是就产生了原始的宗教,从而部落里也就有了巫师,巫师成了人与神之间的媒介。他们又是部落里的精神领袖。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人们又有了重要发现:在积石冢里还有红山人建造的大型祭坛。
  朱达:“祭坛它都是用这种,一种红色的,暗红色的石头桩,砌筑起来的,三个同心圆,一层比一层高,它在这个,这就是红色石头桩呢,也是最外圈的最粗,往里呢,逐渐细,这三圈的这个石头的规格还不一样的,它一般的高度,都在三十公分左右这石头桩。” 
  积石冢和大型祭坛的出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5000年以前的红山人,已经纳入了同一个宗教信仰和同一行为模式中。这无疑会增加各群落、聚落间的凝聚力,强化地域共同体的认同感,促进社会秩序一体化进程。 
  因此,红山文化积石冢和大型祭坛的出现,被看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
 



 
附篇 五千年以前的文明
第五集《聚焦女神庙》 

 
  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考古队员们,发现了积石冢和大型祭坛之后,又一个问题开始出现在脑海里:按照常识,史前文化的墓地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总是与相关的地面建筑遗迹相伴随。
  在这里,会不会有红山先民们在5000多年以前的建筑物呢?于是,在1983年的秋季里,考古队员把目光放在了寻找红山人的建筑遗址上面。
  几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