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不在家,我却仍旧到你楼下等。其实Justine,我并不介意等,只是终究没等到,那西北风像是吹得没有一点代价。”    
    暑假有西北风?Justine也不懂。    
    开学没有多久,Justine的信中这么说:“我的文章被刊登在校刊上,这是第一次尝试写作,觉得挺好玩,写的是两年前去日本玩的游记。原来写作是可以唤醒记忆的,随着书写的进度,我自然而然地记起当时的风景与事情——,那些不曾纪录在照片中,也以为已经遗忘的事情。宣,像与你通信一般,将我与你的记忆慢慢拼在一块,你是否也像我一样,记起许多原本没有想起的事?”    
    从那次之后,Justine与宣开始偶尔打电话。通话的时间、周期、次数,渐渐演变为一种无形的默契,成为习惯。    
    当收到宣给她的新年卡时,在同一天的信中,他说:“我很喜欢看你的信,觉得你的字很美;又很喜欢和你说话,因为你的声音很甜。今天接到通知,暑假要去南加大做一个有关地震的研究。如果你决定见我,研究结束后,我会非常开心地飞回去两个礼拜。”    
    Justine的回复是:“是。”    
    见面的那天,实在是大场面。    
    十年不见的两人,相约在两层楼的快餐店。    
    男女主角们,单独在二楼会面;陪伴Justine的一群姊妹,随着宣而来的五六个狐群狗党,则在一楼并成一桌等候。    
    巧合地,两人的轮廓与小时并无太大的改变,只是脸上孩童时期的稚气,转为略带青涩的少男少女。宣不敢直视,却又努力用余光从眼角偷瞄她,快餐店的旁人、吵闹声,都似真空一样。    
    还是Justine先开口。“加州如何?”    
    “除了在南加大的那四个礼拜,在周末去了一些如迪斯尼、环球片厂这些南加州的观光地,又随父亲去了北加州两个星期。那里的天气就和当地的人一样,我喜欢加州的阳光与当地人亲切的笑脸,与纽约截然不同。但是,当然都比不上台北,唉!月是故乡圆。”    
    Justine点头同意,然后说:“我先得恭贺你毕业。那感觉真的怪,明明是同年龄的人,竟可以比我们少念一年,在你面前,好像摆明了矮一截。”    
    “你真这么认为?”    
    “当然不,有这样一个朋友,我觉得很骄傲,你的功课一向是没话说的。”她笑。    
    从宣的信中,Justine早已熟识这个人。老外那个词组用得好,叫“catch up”,现在不正是这样的写照?    
    他们走下楼,解散了亲友团,然后慢慢地沿着Justine回家方向步行。宣送她返家。    
    Justine只听老师说上课要赶进度,大人说喝酒赶进度,从没想过,闲谈也有赶进度的。宣把以前的事、信中提过的事、从未说过的事,就像赶进度一般,一股脑儿地说不停。她却没有抢着说话,只是听。那时只觉得,一个说,当然一个得听,否则两人都说说说不停,没有接收,那还不等于白说。其实如今想想,确是Justine心中有太多复杂的情绪,她突然了解,随着几年时光的流逝,自己早已逐年地美化了原有的过去,现在活生生的将真人放在面前,忽觉遗憾。但是遗憾什么,她却也不清楚,照说有期待才会有失望,她对宣的期待到底是什么?


第一章 青梅竹马第3节 重新认识

    Justine开始重新认识宣,正如宣亦将小时候的记忆,加上长大后的她结合在一块。他们调整了说话方式,把最初的相识,几年的书信往来,到再次见面的现实,全部相加再相除,得出了接下来相处的平均值。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总不如数字那般简单,男、女主角各自因为认知与本身个性的不同,得出的平均值也不相同。    
    当宣来信抱怨的时候,Justine正收到大学通知。    
    他说:“Justine,上了大学后,我发现哥伦比亚的学生真的蛮呆的。化学的满分是150,全班约三百个人考,平均是55分,我国中、高中都没读过,这次考试竟考了90分,哎!”    
    其实宣讲话总是这样,俗称“臭屁”,但不得不承认,对于读书,他是有点天才的。比如有些人,你根本很少见他抱着书本,但他的成绩却老是名列前矛,宣就是属于这种人。    
    Justine在次年搬到洛杉矶。期中考结束那天,宣来探她。    
    与Justine同行的三个女同学说:“那个帅哥你认识?站在你车旁呢,是个气质出众的模特儿吧!”    
    她尴尬地笑笑,朝他走去。“怎么有时间来?不先跟我说一声。”    
    “只是停留两天就走,看看你如何,适不适应新环境。好久没有收到你的信,害我没有回信的对象,中文退步不少。自从上次见面后,我很想念你,现在的想念,真实得多,因为浮现的是真实的面孔,不似从前,记忆里总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女生。”    
    Justine把他带去吃越南河粉,边吃边叙旧。“幸好考得过得去,否则跟不上你。”    
    “怎么你把我当作假想敌吗?别赢过我,辛苦呢!”    
    “也不知怎么搞的,总把你当作目标、前景、一个遥不可及的标竿。”    
    宣冷静地对她洗脑。“你见过一些女性主义者,成天嚷嚷着与男人平等,争这争那,可是一遇大扫除时,又嫌没有异性来搬上搬下的?而且很巧合地,这些人怎么长得都难看得很。”    
    “重点?”Justine挑眉质疑。    
    “我的意思是,女人要打败男人,容易得很,不需在男人的强项上与他们竞争。就如同你,要赢过我,其实轻轻松松,我乐得被你呼之则来、挥之即去。”    
    “哈,多谢指导。”    
    Justine真的在接下来的日子,对他指挥若定。    
    宣成了挑香水与挑口红的专家;可以直飞的“纽约—台北”,也变成了“纽约—洛杉矶—台北”;除了自己哥大的学业,他偶尔还得做Justine应付不了的功课。    
    Justine不是觉得宣不好,而是相处愈久,她愈认为两人的感情似走向兄妹情那般。    
    只是不管再怎么情如兄妹,宣毕业典礼那天,她还是飞至纽约市,坐上他的车,参加当晚在港口的派对。维多利亚号上是整船的工业工程系毕业生,而打扮妖冶的妙龄女,竟与毕业生一样多,不知是哪儿冒出来的。    
    “哇,美女如云。”她说。    
    “但是都比不过你,气质优雅,举止大方,说起话来又直爽幽默。”    
    “那是因为你总是护短。”    
    “什么是护短?我不懂,我只是护你。”    
    宣把Justine介绍给他的众朋友、教授、系主任等等,像献宝那般,周游全场。但是她却注意到一个大眼睛的直发女子,不论他们走到哪里,她老隔着一段距离盯着宣,那眼神中的无奈、爱慕、深情,令人同情。    
    “第一次来纽约,得带你去很多地方逛逛!”宣扯了扯领结。    
    “当我是观光客?”    
    Justine在纽约停留了一个礼拜,被宣领着,去遍了所有旅行团会去的地方。    
    一日他随口说。“去我家好不好,我妈煮了螃蟹,你该尝尝的。”    
    “见了长辈,以后很难逃得掉。”    
    “不是已经见了我住在台湾的祖母?也没吓着你不是?”    
    “你还说呢,她恨死我了。”Justine结实地瞪了他一眼。    
    “疲于奔命也是我自愿的,放心,将来她会明白的。”    
    Justine忽然清了清喉咙,开始了“J氏用语”,她神情严肃,却言词浅淡。“水瓶座,你是不是很博爱?”    
    “我是双鱼。”    
    “那么双鱼座,你是否真的如双鱼座那般滥情?”    
    “怎么了?你想说什么?”聪敏的宣问。    
    “宣,我不介意你实行‘兼爱’,你可以兼着爱别人。也许,我俩只是青梅竹马。”    
    他觉得心痛。Justine从不说多余的话,她的言语,永远都有涵义。    
    回到加州,她刻意与宣减少联络。Justine想对他公平一点,或许船上那个女子的眼眸,深深地印在她脑中,也是原因之一。宣进了康乃尔的研究所后,Justine礼物卡片依然送到。慢慢地,宣也跟上她的步伐,试着以老友那般对待两人的关系。一年后,Justine听说他也开始接受女同学的约会了。    
    Justine将皮箱中的信一封一封地那样读着,在宣SAT考高分、迷恋HONDA CBR 600、诉说KNICKS又痛宰了谁的那个时刻,她自己又在做着哪些事情?    
    那时那样斩钉截铁的决定,真的是因为不够相爱,亦或其实爱得太多?    
    Justine听到他结婚的消息,打从心里深深地祝福,人生有什么事情,能比有个感情的停靠站更加幸福?虽然永远不会知道,新娘是否是当日维多利亚号上的直发美女,她仍旧为他高兴。    
    只是此时情海中载浮载沉的Justine,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心会在数年后,化为万年寒冰,从此封闭。


第二章 三男一女第4节 第一堂课

    在那样的年纪时,Justine没有把男女感情当一回事。她没有领悟到,谈恋爱这回事,也需要倾全副精力来应付,就如同念书、如同工作、如同做人。    
    每个星期三的早晨,Justine总要努力睁开眼,挣扎地爬下床,在迷蒙间梳洗,因为赶着上第一堂课。那时人生最烦恼的事情,大概就是无法头脑清醒地在八点多钟,投入“经济学”。    
    身材壮硕的罗森女士照例以问题暖身。“谁说一说产品生命周期模式(Product Life Cycle Model)?”    
    虽然许多同学陆续地珊珊来迟,但那些抢着举手回答的好学者,丝毫没有因此而分心。    
    “Justine,你回答,好吗?”    
    她就是在等教授问,知道每次罗森女士总爱点那些不举手的人。Justine想,给完答案,人也差不多清醒了。    
    寂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