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庆弟延度,武定中,卫将军、安德太守。
辅弟佐,字季翼,有文武才干。高祖初,兼散骑常侍,衔命使高丽。以奉使称旨,还,拜常山太守,赐爵真定子。迁冠军将军、怀州刺史,赐爵山阳侯。寻加安南将军、河内公。转安东将军、相州刺史。所在有称绩。
车驾南讨,拜安南将军,副大司马,咸阳王禧为殿中将军。寻被敕与征南将军、城阳王鸾、安南将军卢渊等军攻赭阳。各不相节度,诸军皆坐甲城下,欲以不战降贼。佐独勒所部,晨夜攻击。属萧鸾遣其太子右卫率坦历生率众来援,咸以势弱不敌,规欲班师。佐乃简骑二千逆贼,为贼所败。坐徙瀛州为民。车驾征宛邓,复起佐,假平远将军、统军。萧鸾新野太守刘忌凭城固守,佐率所领攻拔之。以功封泾阳县开国子,邑三百户。沔北既平,广阳王嘉为荆州刺史,仍以佐为嘉镇南府长史,加辅国将军。别镇新野。及大军凯旋,高祖执佐手曰:「沔北,洛阳南门,卿既为朕平之,亦当为朕善守。」
高祖崩,遣敕以佐行荆州刺事,仍本将军。佐在州,威信大行,边民悦附,前后归之者二万许家。寻正刺史。世宗初,徵兼都官尚书。景明二年卒,年七十一。赠征虏将军、秦州刺史,谥曰庄。子遵袭。
遵,爽俊有父风。历相州治中,转别驾、冀州征北府长史、司空司马。卒,赠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孝庄初,以外戚超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
子果,袭。司空谘议参军。武定中,坐通西贼伏诛。
遵弟柬,字休贤。郡辟功曹。以父忧去职,遂终身不食酒肉,因屏居乡里。肃宗初,司空、任城王澄嘉其操尚,以为参军事。寻转司徒外兵参军。历任城、济北二郡太守。孝庄初,迁镇远将军、济州刺史。卒,赠安北将军、殿中尚书、相州刺史。
子经,司徒谘议参军、行豫州事。兴和初,坐妖言赐死。
柬弟神俊,小名提。少以才学知名,为太常刘芳所赏。释褐奉朝请,转司徒祭酒、从事中郎。顷之,拜骁骑将军、中书侍郎、太常少卿。出为前将军、荆州刺史。
时四方多事,所在连兵。萧衍遣将曹敬宗来寇,攻围积时,又引水灌城,城不没者数版。神俊循抚兵民,戮力固守。诏遣都督崔暹、别将王罴、裴衍等赴援,敬宗退走。时寇贼之后,城外多有露骸,神俊教令收葬之。徵拜大司农卿。肃宗末,除镇军将军、行相州事。于时葛荣南逼,神俊忧惧,乃故坠马伤脚,仍停汲郡,有诏追还。庄帝纂统,以神俊外戚之望,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追论固守荆州之功,封千乘县开国侯,邑一千户。转中书监、吏部尚书。
神俊意尚风流,情在推引人物,而不能守正奉公,无多声誉。有钜鹿人李炎上书言神俊之失。天柱将军尔朱荣曾补人为曲阳县令,神俊以阶县不用。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出帝初,始来归阙,拜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孝静初,行并州事。寻除骠骑大将军、肆州刺史。入为侍中。兴和二年薨,年六十四。赠都督雍秦泾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徒公、雍州刺史,侍中、开国公如故。
神俊风韵秀举,博学多闻,朝廷旧章及人伦氏族,多所谙记。笃好文雅,老而不辍,凡所交游,皆一时名士。汲引后生,为其光价,四方才子,咸宗附之。而性通率,不持检度,至于少年之徒,皆与亵狎,不能清正方重,识者以此为讥。神俊丧二妻,又欲娶郑严祖妹,神俊之从甥也。卢元明亦将为婚,遂至纷竞,二家阋于严祖之门。郑卒,归元明,神俊惆怅不已,时人谓神俊凤德之衰。神俊无子,从弟延度以第三子容兒后之。
韶从弟元珍,小名大墨。起家奉朝请、太尉录事参军,卒于步兵校尉。
元珍弟仲遵,有业尚,彭城王勰为定州,请为开府参军。累转员外散骑常侍、游击将军、太中大夫。出为京兆内史。大将军、京兆王继西伐,请为谘议参军。寻除左将军、营州刺史。时四方州镇谋逆,叛乱相续,营州城内,咸有异心。仲遵单车赴州,既至,与大使卢同以恩信怀诱,率皆怡悦。后肃宗又诏卢同为行台,北出慰劳。同疑彼人情难信,聚兵将往。城民刘安定等先有异志,谓欲图己,还相恐动,遂执仲遵。二子清石、陈罕,寻亦见杀。唯兄子徽仁得免。
韶从叔思穆,字叔仁。父抗,自凉州渡江左,仕刘骏,历晋寿、安东、东莱三郡太守。思穆有度量,善谈论,工草隶,为当时所称。太和十七年,携家累自汉中归国,除步兵校尉。遭母忧解任。起为都水使者。及车驾南伐,以本官兼直阁将军,从平南阳,以功赐爵为伯。寻除司徒司马。彭城王勰为定州,请为司马,带钜鹿太守。勰徙镇扬州,仍请为司马。府解,除征虏将军、太中大夫。出为京兆内史,在郡八年,颇有政绩。徵拜光禄大夫。肃宗初,除平北将军、中山太守,未拜,迁安北将军、营州刺史。卒于位,时年六十一。赠安西将军、华州刺史。永安中,子奖为庄帝所亲待,复超赠思穆卫将军、中书监、左光禄大夫。谥曰宣惠。有子十四人。
嫡子斌,袭。官至散骑侍郎,早卒。
斌兄奖,武定末,司徒左长史。
李氏自初入魏,人位兼举,因冲宠遇,遂为当世盛门。而仁义吉凶,情礼浅薄,期功之服,殆无惨容,相视窘乏,不加拯济。识者以此贬之。
史臣曰:李宝家难流离,晚获归正,大享名器,世业不殒。诸子承基,俱有位望。韶清身履度,声绩洽美矣。神俊才尚风流,殆民望也,贞粹之地,君子或未许焉。
列传第二十八
陆俟
陆俟,代人也。曾祖干,祖引,世领部落。父突,太祖时率部民随从征伐,数有战功,拜厉威将军、离石镇将。天兴中,为上党太守、关内侯。俟少聪慧,有策略。太宗践阼,拜侍郎,迁内侍,袭爵关内侯,转龙骧将军、给事中,典选部兰台事。当官而行,无所屈桡。世祖亲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大碛,以备蠕蠕。车驾还,复典选部兰台事。与西平公安颉督诸军攻虎牢,克之,赐爵建业公,拜冀州刺史,仍本将军。时考州郡治功,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转都督洛豫二州诸军事、本将军、虎牢镇大将。平凉休屠金崖、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安定镇大将。既至,怀柔羌戎,莫不归附。追讨崖等,皆获之。徵还,拜散骑常侍。
出为平东将军、怀荒镇大将。未期,诸高车莫弗讼俟严急,待下无恩,还请前镇将郎孤。世祖诏许之,徵俟还京。既至朝见,言于世祖曰:「陛下今以郎孤复镇,以臣愚量,不过周年,孤身必败,高车必叛。」世祖疑谓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明年,诸莫弗果杀郎孤而叛。世祖闻之,大惊,即召俟,问其知败之意。俟曰:「夫高车上下无礼。无礼之人,难为其上。臣所以莅之以威严,节之以宪纲,欲渐加训导,使知分限。而恶直丑正,实繁有徒,故讼臣无恩,称孤之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治之,仁恕待之。无礼之人,易生陵傲,不过期年,无复上下。然后收之以威,则人怀怨怼,怨怼既多,败乱彰矣。」世祖笑曰:「卿身乃短,虑何长也?」即日,复除散骑常侍。
世祖征蠕蠕,破凉州,常随驾别督辎重。又与高凉王那渡河南,略地至济南东平陵,徙其民六千家于河北。又以俟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平西将军、长安镇大将。与高凉王那击盖吴于杏城,大破之。获吴二叔,诸将欲送京师,俟独不许,曰:「夫长安一都,险绝之土,民多刚强,类乃非一。清平之时,仍多叛动,今虽良民,犹以为惧,况其党与乎?若不斩吴,恐长安之变未已。吴一身藏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若停十万之众以追一人,非上策也。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擒之必也。」诸将咸曰:「今来讨贼,既破之,获其二叔,唯吴一人,何所复至?」俟曰:「吴之悖逆,本自天性,今若获免,必诳惑愚民,称王者不死,妄相扇动,为患必大。诸君不见毒蛇乎?断其头犹能为害,况除腹心疾,而曰必遗其类,其可乎?」诸将曰:「公言是也。但得贼不杀,更有所求,遂去不返,其如罪何?」俟曰:「此罪我与诸君当之。」高凉王那亦从俟计,遂遣吴二叔,与之期。及吴叔不至,诸将各咎于俟。俟曰:「此未得其便耳,必不背也。」后数日,果斩吴以至,皆如其言。俟之明略独决,皆此类也。迁内都大官。
安定卢水刘超等聚党万馀以叛,世祖以俟威恩被于关中,诏以本官加都督秦雍诸军事,镇长安。世祖曰:「秦川险绝,奉化日近,吏民未被恩德,故顷年已来,频有叛动。今超等恃险,不顺王命,朕若以重兵与卿,则超等必合而为一,据险拒战,未易攻也;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今使卿以方略定之。」于是俟单马之镇,超等闻之大欣,以为无能为也。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诱纳超女,外若姻亲。超犹自警,初无降意。俟乃率其帐下,往见超,观其举措,设掩袭之计。超使人逆曰:「三百人以外,适当以弓马相待,三百人以内,当以酒食相供。」俟乃将二百骑诣超,超设备甚严。俟遂纵酒尽醉而还。后谓将士曰:「超可取也。」乃密选精兵五百人,陈国恩德,激厉将士,言至恳切。士卒奋勇,各曰:「以死从公,必无二也。」遂伪猎而诣超,与士卒约曰:「今会发机,当以醉为限。」俟于是诈醉,上马大呼,手斩超首。士卒应声纵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