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時法生成就 蹇陀迦中說
如來臨涅槃時敕諸比丘。汝於我法中慎莫懈怠。此是最後說。於兩中間。是名中說。問曰。何謂三藏。答曰。毘尼藏修多羅藏阿毘曇藏。是名三藏。問曰。何謂毘尼藏。二波羅提木叉.二十三蹇陀.波利婆羅。是名毘尼藏。問曰。何謂修多羅藏。答曰。梵網經為初。四十四修多羅。悉入長阿鋡。初根牟羅波利耶二百五十二修多羅。悉入中阿鋡。烏伽多羅阿婆陀那為初。七千七百六十二修多羅。悉入僧述多。折多波利耶陀那修多羅為初。九千五百五十七脩多羅。悉入鴦掘多羅。法句喻埽幽且林B佛多伽尼波多毘摩那卑多涕羅涕利伽陀本生尼涕婆波致參毘陀佛種性經若用藏者。破作十四分。悉入屈陀迦。此是名修多羅藏。問曰。何謂阿毘曇藏。答曰。法僧伽毘崩伽陀兜迦他耶摩迦悴姹瀑ち_坋那祇迦他跋偷。此是阿毘曇藏問曰。何謂毘尼義耶。說偈答曰
將好非一種 眨砜跇I
知毘尼義者 說是毘尼義
問曰。何謂種種五篇波羅提木叉。波羅夷為初。五篇七聚罪。是謂為種種戒母。將成堅行寬方便。隨結從身口不善作。此是將身口業。是故名毘尼耶。問曰。何謂修多羅。以偈答曰
種種義開發 善語如秀出
經緯與涌泉 繩墨綖貫穿
是謂脩多羅 甚深微妙義
問曰。何謂發義。答曰。自發義能發他義。問曰。何謂善語。答曰。先觀人心然後善語。問曰。何謂秀出。答曰。譬如禾稻秀出結實。問曰。何謂經緯。答曰。以綖織成。問曰。何謂涌泉。答曰。如泉取者眾多而無窮盡。問曰。何謂繩墨。答曰。如直繩能去曲木。問曰。何謂為綖。答曰。譬如散花以綖貫穿風吹不散。修多羅者亦復如是。貫諸法相亦不分散。問曰。何謂阿毘曇。以偈答曰
有人意識法 讚歎斷截說
長法是故說 是為阿毘曇
此是阿毘偈也。意識讚歎斷截長。此入阿毘義也。問曰。何謂為意。答曰。修多羅句云。有人言極劇意云何。是阿毘意義也。何謂為識。答曰。脩多羅句畫夜阿毘。此是阿毘識義也。何謂讚歎。答曰。王阿毘王。此是阿毘讚歎義也。何謂斷截。答曰。足力阿毘。此是阿毘斷截義也。何謂為長。答曰。阿毘于多(漢言長也)此是阿毘長義也。又曰生色界慈心遍觀一方毘呵羅(漢言意義)識者。色聲乃至樱J亲R義也。讚歎者。學法無學法世間無上法。此是讚歎義也。斷截者。樱ǔ蓪W。是斷截義也。長者。大法不可度量阿耨多羅法。是長義也。此義應當知之。又曰曇者法也。何謂為藏以偈答曰
智藏藏義味 從義學器者
我今合一說 藏義汝自知
此是藏義也
問曰。何謂為藏。答曰。藏者學。此是法藏也。又脩多羅句云。如人執攬與鋘鈇而來。此是器義也。今已總說三藏。應當知是二義也。已略說毘尼藏。智藏亦言義器。脩多羅亦如是。又曰。阿毘曇者則是藏也。如是已知。復於三藏中。種種因緣指示佛法。語言分別隨所薄著。學除甚深相學破合離者。次第文句至義自出。今次第現此三藏。阿毘說曰。阿毘者。意義識義讚歎義斷截義出過廣義大義無上義。何謂為意。憶持也。識者分別也。讚歎者。常為拢酥摎U也。斷截者。分別偈也。出過者。過於餘法也廣者。於諸法中最為廣也。大者諸法之最大也。無上者。諸法無能勝也。曇者。舉義承義護義。何謂為舉。舉者。舉置眾生於善道也。承者。承受眾生不令入三惡道也。護者。擁護眾生令得種種快樂也。藏者器也。何謂為器。器者。能聚集眾義也。問曰。藏與阿毘曇。為同為異。答曰同。又問曰。若同者。但云阿毘曇自足。何須復言藏也。答曰。拢苏f法欲使文句具足故。更安藏字也。如是三藏義亦爾。又為指示故。為教授故。為分別故。為繫故。為捨故。為甚深相故。為離合故。若比丘隨所至處。顯現如是一切諸義。此是三藏。如是次第威德顯現正義。隨罪過隨比類隨教法。隨覆見纏名色差別。若人依毘尼為行則得入定。得定便具三達智。此是戒為行本。因三昧故便具六通。若人修學阿毘曇。能生實智慧。實慧既生便具四辯。若人隨順律語得世間樂。何謂為世間樂。淨戒之人人天讚善。常受世間四事供養。此世間樂除欲樂。如脩多羅說。佛所說我已知之。不宜在家出家學道而得道果。得道果者。戒定慧力也。隨逐惡者。皆由無智。無智故佛教妄解。妄解故誹謗如來。作諸惡業自破其身。從此因緣廣生邪見。於阿毘曇僻學者。捉心過急。則心發逸所不應思。如脩多羅。告諸比丘。有四法。不應思而思。心則發狂。法師曰。如是次第破戒邪見亂心善不善說已。而說偈言
具足不具足 隨行而得之
比丘樂學者 當愛重此法
如是藏義知一切佛語。應當知。何謂為阿含。法師曰。有五阿含。何謂為五。一者長阿含。二者中阿含。三者僧育多阿含。四者鴦堀多羅阿含。五者屈陀伽阿含。問曰。何謂為長阿含。三品中梵網經為初。四十四修多羅悉入三品中。是名長阿含。法師問。云何名之為長。聚眾法最多故名為長。又問曰。何謂為阿含。答曰。容受聚集義名阿含。如修多羅說。佛告諸比丘。我於三界中不見一阿含。如畜生阿含。純是眾生聚集處也。以是義故。中阿含亦應知。不長不短故名為中。於十五品。根學修多羅為初。一百五十二修多羅。是名中阿含。七月日出法竟。大德迦葉。修理成就十力法已。於是大地如人歡喜。歎言。善哉善哉。乃徹黃泉六種震動。又種種奇異妙相出現。此是五百大眾羅漢初集名也。而說偈言
世間中五百 羅漢出是法
故名五百出 諸賢咸共知
是時大眾說。大德迦葉問優波離。波羅夷何處結耶。亦問犯處亦問因緣亦問人身。此問大德自知。答曰。時因人結戒。是故結戒一切次第我今當說。爾時佛在毘蘭若處。問曰何時說耶。答集五百大眾說。如是種種義出已。問曰何以優波離說。答曰為大德迦葉。問是戒本已現今誰持者。持者何處住。我當說根本。今說章句義。爾時佛住毘蘭若。此根本律藏初如是說。長老優波離佛前持。佛未涅槃時。六通羅漢無數千萬。從優波離受。世尊涅槃後。大德迦葉為初。諸大悲眾集閻浮利地中。誰能持。優波離為初。諸律師次第持。乃至第三大眾諸大德持。令次第說師名字。優波離。大象拘。蘇那拘。悉伽符。目揵連子帝須。五人得勝煩惱。次第閻浮利地中持律亦不斷。乃至第三一切諸律師。皆從優波離出。此是連續優波離。何以故。優波離從金口所聞。聚於心中開施與人。人知已有學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不可計數。愛盡比丘一千。大象拘是優波離弟子。從優波離口悉聞。自解至深極理。學人初受不可計數。愛盡比丘一千。蘇那拘此是大象拘弟子。蘇那拘從師口受取律已。讀誦性自知律。學人初受不可計數。愛盡比丘一千。悉伽符是蘇那拘弟子。從師口受律已。於一千阿羅漢中。最勝性自知律。學人初受學不可計數。愛盡比丘非百千不可度量。爾時閻浮利地無數比丘集。目揵連子帝須神力。第三大眾欲現如是。毘尼藏閻浮利地中。諸法師次第乃至第三大眾持。應當知。問曰。何謂為第三大眾。答曰。此是次第時已出竟。光明妙法用智慧故。而說是讚曰
壽命住世間 五百智慧明
五百中大德 迦葉最為初
譬如燈油盡 涅槃無著處
跋闍子品第二集法藏
於是眾拢H找怪写蔚诙ァJ雷鹉鶚勔岩话贇q時。毘舍離跋闍子比丘。毘舍離中十非法起。何謂為十。一者郎Q。二者二指淨。三者聚落間淨。四者住處淨。五者隨意淨。六者久住淨。七者生和合淨。八者水淨。九者不益浚釒焿瘻Q。十者金銀淨。此是十非法。於毘舍離現此十非法。諸跋闍子修那伽子名阿須。阿須爾時作王。黨跋闍子等。爾時長老耶須拘迦。是迦乾陀子。於跋闍中彷徉而行。毘舍離跋闍子比丘。毘舍離中現十非法。聞已我不應耄ё氖ΨāH魹榉奖銣绱藧悍ā<赐翚成犭x到已。爾時長老耶須拘迦乾陀子。於毘舍離大林鳩咤伽羅沙羅中住。爾時跋闍子比丘說戒時。取水滿阒帽惹鹕小枙r毘舍離諸優婆塞來詣跋闍子比丘。作如是言。語諸優婆塞。應與眾僧錢。隨意與半錢若一錢。使眾僧得衣服。一切應說。此是集毘尼義。七百比丘不減不長。是名七百比丘集毘尼義。於集眾中二萬比丘集。長老耶斯那比丘發起此事。於跋闍子比丘眾中。長老離婆多問薩婆迦。薩婆迦比丘答。律藏中斷十非法。及消滅諍法。大德。我等輩今應出法及毘尼。擇取通三藏者。至三達智比丘擇取已。於毘舍離婆利迦園中。眾已聚集。如迦葉初集法藏無異。一切佛法中垢洗除已。依藏更問依阿含問。依枝葉問依諸法聚問。一切法及毘尼藏盡出。此是大眾。於八月日得集竟。說偈讚曰
世間中七百 是為七百名
依如前所說 汝等自當知
是時薩婆迦眉蘇寐離婆多.屈闍須毘多.耶須婆那參復多。此是大德阿難弟子。修摩'少/兔'婆娑伽眉。此二人是阿'少/兔'留駄弟子。已曾見佛。而說偈言
第二好集眾 大法一切出
已至重法處 應作已作竟
愛盡比丘者 是名第二集
阿育王品第三集法藏
諸大德自作念言。當來世我等師法。如是濁垢起有無耶。大德即見當來世非法垢起。從此以後百歲。又十八年中。波咤利弗國阿育王已生世。生已一切閻浮利地靡不降伏。於佛法中甚篤信極大供養。於是諸外道梵志。見阿育王如此信佛法。外道梵志貪供養故。入佛法中而作沙門。猶事外道如舊。以外道法教化諸人。如是佛法極大濁垢。濁垢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