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飘飘然起来,一路西行,欲与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会合,建立鄂湘川黔革命根据地。此时,国民党已经在湘江两岸布置好了第四道封锁线,闯还是不闯?红军需要对湘江之战的内部环境做出战略分析。
对作战形势的分析
湘江源自广西灵川,由南向北,横穿湖南,流入长江。在湘江以东200里外有支流潇水,同样由南向北。红军一路西行,必先过潇水,再过湘江。此时国民党军队已在湘江布置了40万大军:北有“湖南王”何键的湘军,南有“小诸葛”白崇禧的桂军。两军加两水,口袋之势已经张开。红军每前进一步,便往口袋里扎了一步,而红军身后,又有蒋介石的中央军严阵以待,扎紧袋口。跨越湘江,如此作战形势,对红军极为不利。
对红军自身的分析
据《中国红军长征史》(中国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提供的数据:“当时参加突围西征的共有86859人,其中红一军团19880人,红三军团17805人,红五军团12168人,红八军团10922人,红九军团11538人,军委第一纵队4693人,军委第二纵队9853人。全军共有步枪29153支,轻、重机枪651挺,迫击炮38门,盐三万四千多斤,钱202万元。”就以上数字来看,红军的武器装备少得可怜,大多数人没有枪支,五个军团只有一、三军团是正规的作战部队,而且红军经过长途跋涉,已是疲惫之师。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
陈兵湘江的国民党军队兵力40万,是红军的5倍,拥有美式装备,飞机、大炮一应俱全。湘军、桂军、中央军,三面围堵。而且,国民党军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湘军、桂军实力最为雄厚,仿佛“坚不可摧”。但国民党军队有其自身的弱点——各怀鬼胎,互相猜疑。
蒋介石将中央红军“赶”入湖南、广西、贵州等地,目的有三:
其一是“灭共”,利用地方的“杂牌军”来“剿灭共军”;
其二是“削藩”,通过地方军与红军的激战,削弱其实力;
其三是“进驻夺权”,薛岳所率领的国民党中央军可以借“追剿红军”之机,进入并控制西南各地,结束湘军、桂军、黔军等各自为王的状况。
蒋介石虽然是一石三鸟之计,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湘、桂、黔、川各地的军阀们老谋深算,多年独立,做着土皇帝,他们才没那么傻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与红军死拼。因此,湘、桂二军“围剿”红军的战略是——“尽量保存自己的实力,拒蒋送共”。
通过以上三点分析,毛泽东等人得出三条结论:第一,敌我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我军必须避其锋锐,不可在湘江与其力拼;第二,兵不厌诈,战场真真假假,要让敌人摸不清底细,从敌人缝隙之中穿过,出奇制胜;第三,要充分利用敌人之间阳奉阴违的矛盾。
但极为可惜的是,此时红军的领导权仍然掌握在“左”倾主义者手中,他们不注重对各种环境做出正确分析,盲目自信,盲目乐观,认为“无论前途多么艰难,凭借我工农红军之顽强、坚决、忍苦耐劳,胜利是我们的”。结果湘江一战,红军损失惨重,从长征出发前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企业的市场分析
血战湘江成为红军长征中最惨痛的教训,这也为我们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学步期的企业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必须对内部环境做出精细且准确的分析。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对,也被称为小环境。它包括客户、自身和竞争对手三项。客户为企业的下游,竞争对手是同业,小环境注重的是企业在其上游同业和下游客户之间的改变。对大环境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企业自身的生存定位,而对小环境的分析则是为了确定企业市场竞争的定位。
对下游客户的分析通常包括市场分析和顾客分析。对市场进行分析的目的是认识市场规律,实现市场细分,为企业进入市场竞争开辟道路。对市场分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与CEO重走长征路》 第一部分市场的规模
市场的规模
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市场规模问题,只有对市场规模有正确的认识,才知道市场究竟有多大潜力。例如新加坡的玩具业,大概是每年1亿新元的市场规模。所以,如果某个公司的销售额是2000万新元,就占了大概20%的市场份额。
市场的成长
有些市场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成长的动力非常强。
中国从1991年开始有手机,到2001年达到1亿部,这第一个1亿用了10年;到2003年,中国手机拥有量已突破两亿部,也就是说第二个1亿仅仅用了2年时间。所以,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进而说明移动通信市场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市场成长预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人口,中国每天有5万个婴儿出生,通过测算,就可以知道医药费用的增长大概是多少,或者牛奶需求的增长大概是多少。
市场的性质
市场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批发商与零售商面临的市场性质不同,批发商接触到的是中间商,零售商接触到的是终端客户;第二,工业品与消费品的市场性质不同;第三,奢侈品与必需品的市场性质不同;第四,耐用品与快速消费品的性质也不同。比如CNN(CableNewsNetwork,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对于终端客户来讲,它是在卖节目;对广告商来讲,它是在卖时段;对有线台来讲,是节目提供商,如果没有有线台来转播,它的节目就不能卖出去。
市场的规律
每一类市场,通常都有一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比如,电信业前期投资通常很大,必须先铺设网络,才能发展用户;电视机行业,也是前期投资很大,然后慢慢回收。再如,在中国北方市场销售产品通常是以现款交易为主,在南方市场则可能赊销比较多,这些都是不同市场的规律。所以,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会产生一些不同的规律。
市场的衡量标准
衡量不同市场、不同阶段的成败,标准往往有所不同。
市场的衡量标准,基本上可以分成几种:有一些企业是追求成长的,去年成长20%,今年成长30%;有一些企业认为不应该追求成长,应该追求占有率;有一些企业追求产量或销量,量大就好;有一些企业追求品牌;有一些企业追求覆盖率;有一些企业认为最重要的是利润;有一些企业认为光有利润还不够,关键是回款额;还有一些企业可能更注重周转。
可见,市场的衡量标准有很多,企业必须要明确哪一个是本企业今年的主要目标,哪一个是次要目标。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如果选择不得当,整个战略可能就会出现偏差——如果现在应该是追求市场占有率和量的时候,企业却偏偏计较利润,那么可能在短期内赚到了一些钱,但从长期来看,却可能失掉很多机会。
市场的需求和欲望
企业要知道顾客的需求和欲望是什么,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比如,手机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使用手机的人多数经济比较宽裕,手机是身份的象征;而现在,手机变成了必备品。以前,人们只要能拥有手机就满足了,根本不在乎型号、颜色、包装,而现在,颜色、包装、款式都特别重要,因为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已经改变。企业应当了解市场需求和欲望是什么,并且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欲望的改变,相应改变战略。
对市场进行分析之后,企业要从自身出发对市场进行细分,包括主细分市场和次细分市场,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变量,其基本原则为:可以分辨,可以衡量,规模可观,具有共同属性,有所区别,配合公司目标,市场比较稳定等。
玩具通常按性别和年龄来细分:按性别分为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按年龄分为1~1。5岁、1。5~3岁、3~7岁、7~11岁、11~14岁、14~17岁的玩具等。
2000年左右,风靡全球的儿童游戏“电子妖怪”通常设计成一只会运动和饮食的恐龙,法力越来越大,两个孩子遇到之后,可以使两只“电子妖怪”接触,恐龙开始对打。7~11岁甚至14岁的男孩都非常喜欢,销量很大。“电子妖怪”还不断升级,新一代总是比前一代有更强的功力,为了能够久战不败,有的男孩有一大串这种玩具。这个玩具面对的是不同的细分市场,颜色大都以深蓝、深绿、黑色为主,产品的宣传、设计则主要考虑男孩的兴趣。
市场细分之后,还要针对顾客,从顾客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分析顾客来自于哪个细分市场,他们的购买行为如何。
购买行为基本上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质量敏感,一类叫做价格敏感。生病去看名医,主要是质量敏感;而到街边小店去买可口可乐,一定是价格敏感,因为无论在哪买可乐的质量都是一样的。
研究购买行为的同时还要注意:谁在买产品,买的是什么,到哪里买,何时买,为什么买,如何买。
例如,谁买“电子妖怪”?男孩子,7~11岁,11~14岁。他们买什么?99。5%的人买“电子妖怪”,因为它好玩。他们到哪里去买?学校或者住宅附近的小商店。他们什么时候买?通常是在放学之后。小孩子为什么会买?因为他觉得新的电子妖怪能够打败旧的。他们如何买?小孩子一定是用现金买,不可能用信用卡。
第二:分析购买者的角色。
一般来讲,顾客在购买过程中的角色分为:发动者、影响者、决定者、执行购买者、使用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