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就远景而言,“左”倾领导路线与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还是一致的,都是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但对远景的具体理解不同,“左”倾错误路线彻底反对一切阻碍,忽视中间力量的存在,认为国民党各派和中间派都是“最危险的敌人”,要完全斗争、整个地反对,因此,这也造成了“左”倾领导人不懂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远景也被称为愿景,它说明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的长远目标和经营理念,也可以说明企业的雄心。它是企业存在的价值、成果判断的标准,是整个企业的核心信仰——表明要把企业带到怎样的一个方向。
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讲到,中层经理一旦进入松下,就会被告知松下未来20年的远景是什么。首先,告诉他松下是一个有远景的企业;其次,给这些人以信心;第三,使他们能够根据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使个人的生涯规划立足于企业的发展远景。
GE(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曾表示,作为全球大企业的领导人,总的来说他每天只做三件事:第一,为企业创造远景;第二,推销远景,将远景推销给股东、董事会、员工,甚至推销给客户;第三,激励员工实现远景。
如果一个企业有远景,员工就会追随它,而且员工也不会迷失方向。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有很好的远景,可以是5年的远景、10年的远景,甚至是没有期限的远景。
欧洲和美国公司的很多领导者都喜欢说,我们要在某个领域上成为全球的领袖。比如美国航空公司将它的远景描述为:在空运和相关咨询服务上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日本企业的远景比较务虚一点,比较富有哲学意味。比如日本最大的一家玩具公司即万代玩具公司的远景是:“我们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全世界小孩的梦想。”
远景有很多种表述形式。通常,远景的特点就是时间很长,甚至没有时间限制;此外,远景一般是比较模糊的,比较难以衡量的,“实现全世界小孩的梦想”、“成为全球的领导者”,这些都是很难加以衡量的。一般来讲,大企业的远景通常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使整个人类社会受惠受益。例如,有些企业的远景就表达出企业的存在就是要为社会创造某种价值。
实现企业的繁荣昌盛。例如,美国航空公司提出要做“全球的领导者”,这就是谋求企业的繁荣昌盛。
员工能够敬业乐业。
使客户心满意足。客户满意是最基础的远景,因为客户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客户对企业的远景不能认同,那么远景也就失去了意义。
美国强生公司提出,强生公司的存在就是为四种人负责:首先为客户负责,其次为员工负责,第三为社会负责,最后是为股东负责。股东被排在最后一位,客户排在第一位,这是最正确的排列——企业应该以客户为主,把股东放在后面。这就相当于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将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道理是一样的。
宏碁电脑的远景有三个,名为“宏碁一二三”:宏碁一是客户,宏碁二是员工,宏碁三是股东。
福特公司将其远景确定为“福特一二三”:福特一是产品,福特二是员工,福特三是股东。虽然其中没有提到客户,然而产品当然是提供给客户的。
可见,优秀的大企业都把客户价值放在企业的远景里面。
《与CEO重走长征路》 第一部分任 务
任务
远景可以指引企业前进的方向,但是远景毕竟比较遥远,比较模糊,因此,需要将远景划分成任务,或者称之为“使命(Mission)”。任务通常是指某个时期的任务或者是某个发展阶段的任务——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
正如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社会主义不等于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要让人民富起来。但是,很难一下子使所有的人都富起来,因此,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先使一部分人富起来,这是第一阶段的任务。
在第五次反“围剿”之时,“左”倾领导人将反“围剿”的任务当做中国革命的最终形态,抛开了唯物史观,完全否定了中国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一步到位地将革命推行到底,大力鼓吹速战论。殊不知,战略是要分阶段、分任务来完成的。毛泽东则不然,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为长征之前仍然是中央红军发展壮大的阶段。因此,要抓好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面对敌人的大规模“围剿”,要先保存自己,再消灭敌人,此时的革命任务仍是星星之火的燎原时期,怎么能够自不量力地去和敌人拼实力呢?
另外一个例子是,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任务是持久战。当时他写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论持久战》,“持久战”就是那个时期的任务。
任务,也就是企业要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战略重点,如果没有战略重点,整个企业的方向就会变得模糊。例如,杰克·韦尔奇在领导GE的20年时间里,他的任务基本上没变,那就是要使GE的各项业务在全球市场中位居数一数二的地位。韦尔奇接任CEO时,GE大概有50个事业单位,韦尔奇把它整合成16个事业单位。他认为,在某项业务上要么排第一,要么排第二,如果排第三就不做——任务就是要突出重点。
有一位上市公司的总裁也表示,要将集团公司下属众多家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做一番整理,将那些赢利低于100万元的企业要么合并,要么卖掉,从而使企业能够集中力量做大事。
企业经营最忌讳的就是布局太乱,这就会造成资源的分散。因此,企业最好划分几个重要的事业部,集中精力先把这几个事业部做好。
德华公司原来是新加坡的一个家族企业,在股票上市之前,德华提出下一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成为区域化的印刷集团。所以,股票一上市,就将业务拓展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使公司逐步成为区域化的印刷集团。
任务的作用,就是勾画出比较具体的方向。阶段性任务可以是一年、三年或五年,但是远景基本上是不变的。
目标
战略管理必须定下各种各样的目标。与任务相比,目标更加细化:任务是一个阶段的总体方向,而目标是各部门应确定的指标或标准。比如,财务方面要确定回报率目标、收入目标等,市场方面要定出市场占有率、覆盖率等目标,生产上要定出产能利用率、废品率、成本比率等目标,科研上有诸如新产品的种类、新产品占总产品的比例等目标,人力资源方面的目标有员工流动率、人员素质等。
很显然,长征之前的目标就是获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如果能够胜利,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中央苏区的根据地又向外拓宽了一步,中国革命的火焰又向上升腾了一步,但这并不是“左”倾主义者想当然的那样——中国革命已到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他们已混淆了战略任务与目标的关系。
企业的目标多种多样,在这么多的目标中,应该围绕的是哪个?哪一个目标最终显示该企业做得好不好?当然是财务目标。无论是市场方面还是生产方面的目标,最后都会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即反映在财务上,所以,要强调围绕财务这个中心。
有一种工具叫“曼陀林”。如图1…7所示,先画一个方格,把财务目标写下来。比如,未来1年的收入、回报率等。财务目标定下来之后,再确定市场部的目标,也就是说,为了达到财务目标,市场部应该有怎样的目标,应该达到多大的市场覆盖率,多大的市场占有率,是否应该提高平均价格等。然后再来确定,如果要完成市场目标,生产部应该如何配合,产能要达到百分之多少,原料要达到百分之多少,次品率要降低多少。那么生产部要达到这些目标,采购部应该如何配合。比如,平均采购成本降低多少,采购质量达到什么水平。采购目标确定之后,再确定工程、人力资源、科研、客户服务等目标。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目标系统,或者称之为企业目标“曼陀林”。
《与CEO重走长征路》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与政策
指导思想与政策
指导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应该符合三个字——“变”、“谋”、“法”。
所谓“变”,就是以急变应万变,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战略中最重要就是变,如果不变就不是战略管理,变才是永恒的。
战略中“变”的指导思想,非常符合《易经》的精神。《易经》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所谓“久”,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但是久了又会“穷”,如此循环。比如,以前企业发明一种商品之后,在未来3年之内都可以靠这个商品来支撑;但是,现在开发出一种商品,可能只会在半年内做得很好,半年之后马上就会有竞争者,所以,不能够停留太“久”,否则很快就又会变“穷”。现在,这一循环圈转得越来越快,因为尽管你可能“变”得很得法,但是“通”也只能是通半年,可能又会再“穷”。
“变”之后就要“谋”。所谓“谋”,就是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要主动积极,不要被动等待,否则就会失掉很多机会。要积极地从产品的角度、市场的角度去谋算,看看未来的产品结构应该是往哪一个方向发展,未来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哪些变化,从而决定自己的位置。在进行这些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