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览群书2005年第07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深既指诗情的本色纯真所谓“童心”——赤子之情,也指情感的升华过程。多半呈“境由心生——缘心及物——邂逅相与物我两忘——复归于心”之曲折回环的过程。先生常寻“诗眼”立情涛之灯标,如“第一瀑”尧茂书进入险滩前在平静的江岸偶遇一只美丽的白唇鹿相伴多时,便既写高潮前的平静又细刻人物之内心。而“词浅”不是白水豆腐,非得人雅而后出俗、深人才可浅出而又自然而然不期而然才可。惜国人如先生之功力者已然不多。唯此,才写下这般文字,以振作式微的鼓词文学,并向先生致意。
  (《京韵大鼓词》,朱学颖著,即将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的第一批收藏
■  陆 昕
  《闲话藏书》能够出到第三版,颇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而又使我欣慰,这说明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毕竟也还有“书欲”的一席之地,并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参与。藏书,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代代不已。
  想到这里,心里不免有些激动和兴奋。已逝岁月如云影般从心底飘拂而过,说来真是令现在的人难以理解,我藏书的初始却是在“禁书”的时代。
  每当有人称呼我的家庭为“书香之家”时,我总纠正为“书箱之家”。我觉得“书香之家”中似乎隐含着某种得意洋洋甚至盛气凌人之势。但若按传统论之,我家确实也算个“书香门第”。几代人都靠教书谋生,书自然不能少,列架充楹,缥缃满目,光放书的屋子就有北房两间,南房一间。其余各房也堆了不少,触目可及,触手皆是,以至幼时看家里人无论走动还是静坐,似乎都被深深地埋进书堆里。
  “木匠的孩子幼识斧锯,兵家的儿郎早弄刀枪”,所以翻翻这,看看那,也就成了我儿时的娱乐。我还特别想说的是,书香,我从小闻到大,但并非真“香气”,而是一种陈旧、潮湿,甚至有些因霉烂而有些异样的味道,这种气味难以形容,但确实给你一种古老的感受,一种既强烈又深沉的沧桑感,绝无半点世俗意义上的香。
  人有命,物也一样,而且往往和它主人的命一样。“文革”来临,街道干部勒令我家腾房,书也随主人一齐被扫地出门,一直“扫”到院子里,廊子两边,墙角旮旯,树下花间。线装平装,手稿信札,画报期刊,册页书画,无所不有,无处不在。阳光晒,雨水浇,晚风一过,满院书页掀动声,正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我那时的心理却怪,并不为书籍的毁灭而难过、着急,反而因为它们从平日家人的严格看护下沦落到今天任人拾取的地步而高兴,因为这样我可以任意拿这扔那而不受到大人的限制。只可惜的是,我那时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家中的古线装书和晚清民国的旧书并不适合我的兴趣,于是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番密谋,把目光转向了学校的图书馆。
  我所在的小学是一所古老而著名的学校,所收的学生也只有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孩子。我们这些知识分子的孩子一开始就因为家庭的原因成了“黑五类”,不过我们发现“红五类”也常干“黑事”,他们为了手中有钱买香肠面包吃冰棍,常寻思赚钱之道,于是学校的图书馆就成了发财工具。这些“红卫兵”说这些书都是封资修,用推洋灰的手推车一车车推出来,大摇大摆地推到琉璃厂的废品站,换回几张香肠面包冰棍钱。而我们几个“小书呆子”是那么眼巴巴地想看这些书。终于,有人说,他们可以明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暗偷?与其让他们都卖光,不如我们拿一些来读。于是,费了一些辛苦,我们终于也摸进图书馆,每人在衣服里面藏了几本心爱之书溜了出来。
  十二岁少年的那种燃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泯灭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已经走向了暮年。那些书,《青年近卫军》《勇敢》《第四高度》,在我心底燃起对英雄近乎狂热的崇拜;《揽水女人》《红与黑》《贵族之家》《战争与和平》,使我感到世界如此广阔而深远;《海涅诗选》《普希金诗集》《莱蒙托夫诗集》,令我生出对青春的想象与梦幻;《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古典旧文学小丛书》,引发我对我们伟大民族文化的无限热爱。
  有人说,少年时代的梦格外深,格外香甜。我却觉得,只有当少年沉浸在书中为他所开辟的广阔未来和美好世界时,他的梦,才会格外深沉,格外香甜。
  从那时起,狂热聚书逐渐成为我生活的惟一目标和乐趣所在。在艰苦卓绝的知青时代也未尝有一日终止。那时有钱无处买书,无法买书,也不敢买书,于是就去要、去借、去换。去要时,往往要厚起脸皮;去借时,经常是借了不还;去换时,常常是忍痛割爱,再加上几回无伤大雅的顺手牵羊,我终于有了一木箱的中外名著,这就是我的第一批收藏。
  而今,这批收藏早已灰飞烟灭。然而,正是它们开启了我对藏书的追求与热爱。尽管以今日市场经济的标准来衡量,它们一点价值没有,然而它们是我青春岁月的见证,而青春岁月,永远不能被人忘怀。
  岁月如流,时光疾驰,许多事情,许多风物,许多习惯都已改变,但藏书的爱好对于我却纤毫未异于昔。其中种种情形苦乐自知,不足为外人道。曾因某日得一书大喜而夜不成寐,亦有某日失一书懊恼而辗转枕席。可笑的则是,忽然得到朝思暮想却万觅不得的良籍,或早年珍藏而后佚去的有纪念意义的佳本,欣喜若狂;幡然醒来,却见月色如水,窗影在地,原来南柯一梦。
  我常常想,藏书很像人生。如果说,每个人的生活像一条溪流,从四面八方汇人生命的滔滔江河,流人无尽时空的海洋,藏书便也如此。尽管在涌流中,有的人或如突起的浪尖,或如高耸的峰顶,或只打起一两朵小花翻出几片碎沫,或顷刻便消失于惊涛骇浪间,但都是江河奔腾向前的力量。藏书,正是在这永无穷尽的逝波间,勾画着岁月沧桑,吟唱着昨日之歌。是为序。
  (《闲话藏书》增订版即将由学苑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


梦想与代价
■  刘 宏
  《天使夜惊情》故事梗概:被陷害的病理学家,黑人奥加逃亡到伦敦,作为一个非法入境者,他和来自阿拉伯的女孩珊奈同在一个酒店里工作。某天,奥加在清理房间时从马桶里赫然发现一颗人的心脏,原来酒店老板璜先生在做非法的人体器官买卖,以给非法移民提供护照为诱饵获取他们的肾脏;非专业医生操作的器官摘取手术导致有的人死亡,这就是奥加发现那颗心脏的缘故。珊奈因为给奥加提供休息之处,被移民局人员发现并追踪,她转去一间血汗工厂工作谋生,却遭到工头的侮辱。当走投无路的珊奈打算卖掉自己的肾脏换取护照时,奥加设计取下璜先生的肾脏,最终让珊奈去了纽约,他自己也得以改换身份回家。
  
  珊奈滞留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带着她被人传说的童贞——她固执地持存的特殊符号,构成奥加所看见的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的图像则是妓女,还有一个接一个来请求奥加治疗性病的那些滥情的男人。奥加在这种复杂的交互关系中慢慢展开他的支配能力,最终上升至一个被仰望的位置。
  珊奈的来历被零星地交待出来,她来自一个阿拉伯地区的村庄,向往能够像那个给她寄来明信片的表姐一样,在纽约的咖啡店里工作;似乎没有家庭和亲人;她在申请政治避难,原因不详。这个城市不是她理想的归宿,她孤零零地停留在这里,暂时居住下来,虽然有住所,但要时时被人查看,有工作(是非法的),也要经常被驱赶。
  珊奈和奥加工作的酒店里的人们以为珊奈是爱上奥加了。但事情并没有向着这个浪漫的方向发展;奥加诚实地说他只是“睡在珊奈的沙发上”,珊奈争辩说,要告诉别人是睡在地上,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沙发和床没有区别。移民局的检查人员来敲门了,两个紧张的人手忙脚乱地消除奥加的痕迹,几乎就在珊奈强自镇定去开门的同时,奥加跳下楼逃跑了。
  那两个似乎能够洞悉许多细节的移民局检查人员进入珊奈的家后,粗暴地翻翻检检,然后凭借一盒有酒店标记的火柴追踪到珊奈工作的酒店。他们带着显而易见要将珊奈驱逐出去的迫切企图,只等着找到一个确定的证据。这个不知道珊奈经历了多少艰难才到达的城市,并没有给她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
  在珊奈的感受中,温情的来源只有两处:一处是她向往的美国城市纽约,那个想象中的美好城市使得她在此地的生活有了微弱的希望之光;一处是从奥加身上感受到的友好情感,这一情感最后以他们在机场分别时,隔着遥远的距离相互倾诉“我爱你”收场。这其实是两个本质相同的幻象,无论是奥加这样一个人,还是纽约这样一个珊奈从未有过切身感受的城市,都是被分配了不同名称、符号因而具有不同功能和可能性的媒介,并非对珊奈愿望的现实应答。她在这里经历着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当她还携带着那些远方神秘的符码,一个古老文化所要求坚守的处女身份时尤其如此;而纽约,或者美国,被珊奈视为唯一的希望,一个不容置疑的救赎。
  血缘和身份都不属于北美大陆的奥加,因接受过美国的教育,获得过医学专业训练而成为具有解救他人的能力的“医生”,医治因为行为不检点从妓女身上染上性病的人,还有为了追求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出卖自己器官而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在奥加工作的酒店里有不少流动的人群来来往往,他们头上悬着相当大的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整个消失,只剩下一颗心脏,被从漫出水的马桶中拽出来。因为最弱势的,没有受过现代教育,扒货车的车厢来到这里的那些人,唯一的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