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犯了某些人的利益。府里的一些达官贵人就是靠运木材、贩粮食发了大财。杨坚真是进退两难,同时深感吏治腐败,他还了解到,这些官员,大多有世袭的爵位、官位。他们不求能力的大小,但求家业的显赫。或是卖官鬻爵,新官一旦上任,便加倍捞取钱财。这样,他们哪里有心思用在治理百姓上,而是千方百计地捞钱、骗钱、诈钱。想到这些不正之风,杨坚不由暗暗叹息,以自己目前的微薄力量,要改变这些由来已久的现象,无异于自寻烦恼,更何况又处于宇文直的监视之下呢?杨坚剩下的就只有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现状的无奈了。
天和三年春天,一封家信从长安急捎而来,信言母亲病危。杨坚刚一读毕,就脸色大变,骤然气绝,吓得臣僚们又是掐人中,又是唤郎中,忙得一团糟。
杨坚醒来后,号啕大哭,只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任谁劝也劝不住他。不得已,家人请来了庞晃,庞晃看杨坚时,见其形容憔悴,两眼红肿,内心也不禁心酸起来,庞晃待杨坚稍事安定下来,便劝杨坚告假回家侍母。杨坚于是急就两封书信,一封让庞晃转交宇文直,一封便派人十万火急送至丞相府。
宇文直也无心挽留杨坚,准其告假,派庞晃代他送行,只说军务繁忙,不得脱身云云,让杨坚保重身体,代他问候老夫人。
庞晃与杨坚虽是同学同僚关系,此时二人交往甚密,庞晃已心属杨坚,遂秘约杨坚若起事,当倾力相随。庞晃一直送杨坚至随州地界方回。
杨坚的到来使母亲的病情减轻了许多,杨坚一颗悬着的心也稍稍放了下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坚决定请求皇上准许自己留在长安伺候母亲。他深信提倡孝道的皇帝会答应,这样做可一举三得:一来可以尽孝道,二来深居简出,便于保护自己,三来可以就近观察朝中动静,及时掌握局势的发展,以伺机从中取利。这时宇文护正忙于东征事宜,对杨坚的迫害也就暂时放在一边了。残冬,正如这不可逆转的季节一样,朝中的形势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东征由于策划不周导致失败,宇文护为推卸战争责任,罢免了将军主帅侯伏侯龙恩的上将军之职,侯氏兄弟遂与宇文护有隙。后来,陈军在沌口大败宇文直之师,宇文直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没,宇文直也受到免职处分。宇文护也是恨铁不成钢,自己的亲信都被委以重任,而如此重要的战事却让他大失颜面,他也只好挥泪斩马谡了。从此,宇文护集团的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大了。
天和三年,杨忠病故,杨坚按例承袭父爵隋国公。庞晃借吊唁之机,又来到杨府与杨坚密谈,这时他也因宇文直事件受到牵连,闲赋在家,作为原宇文护集团的一个重要成员,庞晃深知宇文护的实力和弱点。他分析道:
“现在的宇文护虽貌似强大,但重要的助手已和他离心离德,宇文护一党渐呈分崩离析之态,尽管他现在仍然八面威风、声势远播,其实是强弩之末势。局外人仍以为他的地位坚不可摧,但在我看来,只要两处边境事急,朝中兵力空虚,再联络旧臣内外夹击,里应外合,宇文护的势力倾刻间便可瓦解。宇文护势力一倒,朝廷内缺良臣,外乏猛将,这大周的江山岂不唾手可得!”“即使宇文护势力消除,形势也未必如此发展,庞兄是否真的了解当今圣上?我倒以为当今圣上并非庸碌之辈,也并非甘心情愿做个傀儡皇帝,他这样做完全是被迫无奈,是一种聪明之举,他的忍耐和退让比起他的两位皇兄要高明得多,他成功地麻痹了宇文护,也就基本解除了被废被杀之虞。我以为宇文护最终要败在宇文邕手中。我们现在不可心急,静观形势发展。当隐则隐,当静则静,我们现在惟一可做的是多结识些有胆识之人,但不要结党,只保持个人关系,这既是安全之策,又是当务之急。”正如杨坚的判断,武帝确是位胸有谋略的智者,多年来韬光养晦、口不言权,惟宇文护之令是从。大概宇文护也以为这位亲手扶起的挂名皇帝永远也不会危及到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了吧,他对武帝的监视也渐渐地松懈下来,武帝登基伊始,他的侍卫和宫中太监几乎全是宇文护精心挑选的,他们定期直接向宇文护报告武帝的全部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报告的内容始终没有变化:早上侍弄侍弄花草,或逗逗那几只黄白相间的鹦鹉,上午到御书房读读书,练练字,下午到周妃或王妃那儿下下棋——但棋艺不精,赢少输多。宇文护也同他对弈过,棋技的确平平。晚上多是观看歌舞,由一群宫女组成的乐队和舞队专门为皇上演出。
第一部分第4节 机会终于来了
这样的密报开始倒有些吸引力,可日日如此,宇文护干脆由一日一报改为半月一报,但武帝依旧是那样乐此不倦地单调地生活着,似乎他再也没有别的要求和举动。
武帝身边的宫卫和奴仆们也慢慢地同他亲热起来,因为他没有脾气,绝不会担心受到斥责或处罚,比起别的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他们似乎是前世修来的福。几个宫卫和太监甚至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任务也告诉了武帝,但武帝佯装毫不在意。
机会终于来了,天和七年,武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而出色地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
就在这年仲春,杨坚和庞晃秘商通过宇文直向武帝进言,可利用宇文护远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的机会,秘密采取行动。最终武帝诛杀了权臣宇文护及其子,其新信也被诛杀。武帝终于收回了旁落多年的政权。结束了宇文护专权的时代,武帝终于实现了朝政的统一。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武帝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把这一年改为建德元年,表明他欲推行新政的意志和决心。
结束了宇文护的高压政治,也使杨坚长长地舒了口气,在宇文护被诛当天,他与夫人独孤氏把酒畅饮,这是多年来最高兴最舒心的一天。他拥着独孤氏,忘情地说: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晚,我们再重温一下新婚之夜的甜美。我的体内正涌动着一股激情,也许我杨坚政治上的春天正悄然而至了。”
独孤氏轻点杨坚的脑门,正色道:“你还是把这激情用在治国平天下中去吧,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杨坚的冲动遂而平静下来,拱手道:“多谢夫人提醒!”
杨坚密切关注着朝政的变化。
武帝加强了对军队的直接控制。对诸军都督以上将官,亲加慰抚,令不少军官为之感动。后武帝东征,这批人中大都拼死以战,以报皇帝的宠爱。
武帝很注重军队的整训,不仅亲自传授“用兵之道”,而且频繁进行实战训练,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为今后的统一战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武帝经过长期总结和思考,对宇文泰时所创立的府兵制进行了改造。经过改造,府兵成为皇帝的侍卫,兵士改称侍官,隶属中央六卫,由皇帝统帅。
武帝的英明像一轮耀眼的太阳,令人眩目,但杨坚的心中却隐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鉴于宇文护以天官擅权,令其他五府总结天官的历史教训,武帝规定:大冢宰不兼他职,与五卿并列,实际上等于是把军政大权归于皇帝一人,无形中加强了皇帝的政治领导作用。这也是武帝多年来对政坛积弊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对秦汉政治架构的继承和拓展,反映了他对汉族文化,特别是对儒教精神的偏爱和厚积。
周武帝的一系列改革掀开了周朝最辉煌的一页。
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佛、道大发展时期,尤其是佛教,无论是北方的黄河流域,还是南方的长江流域,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寺、庵堂遍布各地,人烟稠密的市镇、人迹罕至的野岭,凡是有人的地方,就能看到佛教徒,仅北周境内,僧寺、尼姑就数以十万计,大批青壮年沉迷于晨钟暮鼓中。前方需要战士,后方等待着生产,人力吃紧。佛教和道教对蒸蒸日上的周朝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武帝不得不借助文化、政治手段进行干预。
武帝规定:在各种文化中,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武帝对佛教的冷落,令杨坚费解和不悦。
佛教是入世的,它强调命运对人生的制约,但它又是出世的,它教人不要悲观、消极,要振作精神,首先做好人,然后求得对命运的主宰和超脱。生活在佛的意境中,能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多年对佛理的参悟,使杨坚对佛教产生了极深厚的感情。武帝的行为大大伤害了杨坚的感情。而武帝的这一倾向不幸又进一步发展了。武帝亲政的第三个年头,他诏令全国:
僧人们必须脱下僧服,蓄起头发,离开终日吃斋诵经的寺院。所有道士必须脱下道袍、扔掉道冠,离开常年设醮炼丹的道观。所有方外之人,要拾起锄头,扛起武器,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俗人。
佛像、天尊纷纷被毁,道经、佛经焚烧殆尽,寺庙、道观尽赐王公,充为第宅。
杨坚无法忘怀十三年中佛寺的日日夜夜,他难以割舍对佛法佛理的依恋,他又想起了智仙师父的对佛教的坚定与执着。
“如果有一天……我一定要把颠倒的乾坤翻过来!”他暗暗发誓。
禁佛风波刚刚止息,花喜鹊便“喳喳喳”地飞到杨坚府中的老槐树上,叫开了。喜从何来?
喜从皇宫中传来,从武帝的眉眼间传来。
武帝寻寻觅觅许久,决定纳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
武帝宽厚的大手,一把拉起行过大礼的杨坚,舒心开怀地说:“两家联姻后,要更像一家人,荣辱与共,风雨同舟。”
一句话,化解了杨坚浮在心头的愁云。杨坚喜不自禁,把额上浅浅的皱纹熨烫得平平展展。皇亲国戚的笑是发自肺腑的。
因为,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