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泼雪丸 治五劳七伤阴汗盗汗夜多小便沉寒故冷脾胃虚损久不思饮食消渴腹胀翻胃吐逆腹中
绞结疼痛肺寒咳嗽寒痰不利口吐酸水五疟脾寒泄泻一切冷疾并宜服之
荜茇 人参 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半两) 桂心(七分半) 诃子(一两半炮去
核) 胡
椒(
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x疟丹x
小实黑豆(四十九个) 砒霜(半分) 雄黄(一分)
上用端午日捣罗研为细末滴水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粒于疟未发前一夜食后临卧服忌生冷
油腻
人不
x渗湿汤x(一名辛术汤)
苍术(五两去皮) 陈橘皮 细辛(去叶) 浓朴(去皮姜制) 缩砂仁 附子(炮去
皮脐)
桂(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x草豆蔻散x
一名常山饮子治疟疾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肺胃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
作或连日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疼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脊
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效渐成劳疟者此药治之
知母(二斤) 常山(二斤用川者) 乌药(一斤捶碎) 草果(二斤) 甘草(二斤
炙) 高良
姜(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五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卷第十一
妇人崩漏
属性:x熟干地黄煎x
治妇人虚损或头风入胫及寒痹筋脉缓急血闭无子游风往来或漏下赤白或月水不
治
白芷 石斛 苁蓉 细辛 防风 卷柏 浓朴 白茯苓 白术 甘草 桂 干姜 山药
禹
子
续
两)
紫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x大五石泽兰丸x
治妇人风虚腹内雷鸣缓急风头痛寒热月经不调绕脐恻恻痛或心腹痞坚逆食手
纭身体痹痛荣卫不和虚弱不能动摇及产后虚损并宜服此(千金翼有阳起石一两)
钟乳粉 禹余粮(各一两半) 石膏 白石英(各二两) 紫石英(二两半) 泽兰叶
(二两
一分)
味子
一
两一分)
(重校定此方内蜀椒无分两其本方内又有柏子仁丸与此方治疗相类纳蜀椒用一两半)
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服二三十丸
x泽兰散x
治妇人产乳百疾安胎调气产后血晕亡血血积虚劳无子有子堕胎难产子死腹中胎衣不
人血注遍身生疮经候不调赤白带下乳生恶核咳嗽寒热气攻四肢处女任脉不调常服调血有
泽兰(九分) 石膏(八分) 当归 赤芍药 白芜荑 甘草 芎(各十分) 桂(五
分) 生
干地
参
白
二
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热酒调下凡不美饮食四肢困倦者尤宜服之
x柏子仁丸x
治妇人五劳七伤羸冷瘦削面无颜色饮食减少貌失光泽及产后断绪无子久服令人肥
柏子仁 黄 干姜 钟乳 白石英 紫石英(各二两) 蜀椒(一两半) 杜仲 当
归
甘草
味
子
(一方
作牛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千金翼无乌头有龙骨防葵茯苓秦艽各半两
为三
x紫菀煎x
治妇人久患血劳血气腹内积聚恶物 癖气块腹内去来或上冲心两肋虚胀腰膝冷疼脐
刺脾胃不和吃食无味口吐清水浑身麻痹手脚拘急口涩唇干身体虚弱睡卧不安心神烦躁面
疮四肢沉重月水不调经年累月无时似有孕渐加羸瘦及治一切诸风久不瘥者悉宜服之
紫菀 人参(各八分) 熟地黄(六分) 麦门冬 柴胡 蜀椒 乌头 羌活 甘草(各
五
分)
蒲当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空心米饮下当宣转三五行如不定以白粥止之
x大圣散x
治妇人产前后一切疾患大能安胎和气或子死腹中攻刺疼痛产后血晕血癖血滞血崩血
入四肢应是血脏患者并胎衣不下及伤寒呕逆遍身生疮经候不调赤白带下乳生恶气咳嗽寒
撮四肢室女红脉不调并宜服之如或子脏虚冷频频坠胎及孕娠后乖违将摄因成疾并可服之
服即和颜色血海安宁饮食进美举止康强丈夫服之亦疗五劳七伤
泽兰(九分) 白术 人参 白芷 本 干姜 黄 五味子 丹参(各三分) 川
椒
浓朴
柏
(各四
薇
(二分)
上件药并拣择令净分两足焙干为细末每日空心热酒调下一钱妇人一切疾病但请服之
x琥珀丸x
治妇人血风劳
琥珀 木香 槟榔 芎 防风 桂 干姜 附子 京三棱(各五分) 青皮 吴茱萸 白
芷
(各
六分)
方亦载
之纳人参柴胡各二分干蝎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二十丸荆芥汤下不以时
x顺经丸x
补虚损调顺经血治冲任气虚小腹挟寒月水不调脐腹 痛腰腿沉重四肢倦怠百节酸疼
恍惚忧恶不乐面少光泽饮食无味除下脏风冷治带下三十六疾崩中漏下五色子脏久冷无子
实腑脏治
当归 石膏 蜀椒 甘草 蝉蜕 马鸣蜕(各二两) 柏子仁 白薇 本 干姜 白
术
白
桔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或米饮化下空心服
x石脂泽兰散x
治产后风虚
泽兰(九分) 禹余粮(十分) 石膏 白芷 干地黄 赤石脂 肉苁蓉 鹿茸 芎
(各
八分)
辛浓
上二十二味为细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以意增之
x补益钟乳丸x
治妇人血海虚上攻于肺或时喘促心烦吃食少味四肢乏力钟乳粉(三两)
五味子 肉苁蓉 泽兰 芎 白芍药 黄 桔梗 柏子仁 当归 紫石
浓朴(各一两) 天门冬(一两半) 甘草 细辛(各半两) 远志 天雄 蒲黄 芜
(各二
分) 熟干地黄(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杵五七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温酒下
x玉筵散x
各根据法制治气虚有热状如痨瘵者
山药(七两半) 当归 桂 神曲 熟地黄 大豆卷(各二两半) 甘草 人参(各一
两七
钱半)
分)
干姜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温米饮调下
x昆布煎x
治妇人胸中伏气
昆布 海藻 芍药 人参 款冬花 白石英 桑白皮 桂(各二两) 柏子仁 茯苓 钟
乳粉
两)
生姜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以时
x白垩煎x
治妇人月经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或多或少淋沥不断或来而腹痛嘘吸短气不能饮食心
痛所下或青或黄黑色或如水举体沉重
白垩 白石脂 牡蛎 禹余粮 乌鱼 龙骨 细辛 当归 白芍药 黄连 茯苓 姜
人参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
x小活血丹x
治血脏虚冷面黄肌瘦胸膈痞闷心腹撮痛呕逆恶心面生黑黯鬓发脱落头旋目黑经候
腿酸疼胁肋胀痛不欲饮食手足烦热肢节拘倦一切血气虚衰皆治之
安息香 当归 延胡索 木香 桃仁 柏子仁(各二两) 泽兰叶 牡丹皮 干姜 黄
桂
(八
两)
上为细末以前安息香杵碎好酒同研去滓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入白面少许同煮作面糊为丸如
梧桐
x安息香丸x
治血脏虚冷面黄肌瘦胸膈痞闷心腹绞痛呕逆恶心面色黑 鬓发脱落头旋眼黑经候
腿疼痛胁肋胀满不欲饮食手足烦热肢节酸疼或寒或热发歇无时
安息香 桃仁 虎杖 附子 杜仲 山茱萸 吴茱萸 柏子仁 木香 当归 延胡索
(各二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x泽兰丸x
治风虚中寒腹内雷鸣头痛寒热月经不调绕脐恻恻荣卫不和不能动摇产后虚损
泽兰(二两一分) 石膏(二两) 当归 甘草(各一两三分) 柏子仁 防风 茯苓 芎
(各一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酒下
x万安散x
治下经不足冷气攻冲胁肋胀疼小腹坚满气不施化小便不利及妇人冲任宿寒脐腹刺痛
不匀肢体疼倦
人参 茯苓 木香 芍药 川楝子 芎 浓朴 神曲 麦 干姜 熟地黄 术 当归
枳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葱白二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x人参禹余粮丸x
若经候乍多乍少或前或后脐腹时痛面色不泽久不治之渐至虚损令人断产变生
任虚弱后至荣卫不调或阴乘阳胞寒气冷血不营运故令乍少当调其阴阳顺其血气论
候谓候一身之阴阳愆伏知安危血过于阳则前期而来过于阴则后期而至其有乍多乍
崩漏不止亦由阴阳衰盛寒热为邪
禹余粮 龙骨 人参 桂 紫石英 川乌头 桑寄生 杜仲 五味子 远志(各二两)
泽泻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米饮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三服空心食前若经道不
通绕脐寒痛上下脉沉紧此由寒客血室血凝不行结积不散积血为气所传新血与故血相
痛譬如天寒地冻水凝成冰宜温经汤桂枝桃仁汤产后大便秘涩由内无津液腹胃干燥宜
(紫苏丸方见大肠门桂枝汤见第十七卷)
x牡丹丸x
大暖妇人血海冷败伤损壮颜色气力
牡丹皮 白薇 肉豆蔻 当归 熟地黄 禹余粮 苁蓉 木香(各二两) 吴茱萸 细
辛
独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醋汤下
x土瓜根丸x
疗月经不通六七年或肿满气逆腹胀瘕痛之疾
蛴螬(一升) 熟地黄 牡丹 干漆 赤芍药 牛膝 土瓜根 桂(各四两) 桃仁 黄
芩
牡
人参(六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七丸
x补益阿胶丸x
治妇人风虚劳损经血过多脏腑虚乏面色萎黄四肢羸瘦腹内时痛不欲饮食
阿胶 白龙骨 鹿茸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术 浓朴 石斛 黄 熟干地黄(各
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杵三二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晚食前以粥饮下
x紫石英丸x
治妇人风虚劳冷经候不调四肢不能举饮食不入
紫石英 熟干地黄 白石英(各三两) 续断 木香 桂 当归 白术 白芍药 干姜
白薇
上为细末炼蜜和杵五七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x马蹄丸x
治妇人崩中带白
(重校定马蹄丸小苏根疑是小蓟根恐传写之误)
白马蹄(五两) 白马 毛 蒲黄 鹿茸 禹余粮 白芷 续断 小苏根(各四两) 人
参
干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二十丸日再加至四十丸
x胜金丸散x
治妇人诸疾相须并济凡漏下过期不产近年此病甚多亦不须深虑有服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