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乙》作尾 。)骨癫疾者,颔、齿、诸输、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 ,呕多涎
沫,其
气下泄,不治。(居,处也。骨之癫疾,不可疗候有八∶颔、齿、输、及分肉间,骨
处汗出,烦 ,呕多涎沫,气下泄。有此八候,是骨癫疾,死不可疗也。平按∶《灵枢》
颔作 。《甲乙》而骨居作而骨居强直, 作闷。《灵枢》涎沫作沃沫。注有此八候,
袁刻此误作死。)筋癫疾,身卷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液沫,气下泄,不治。
(身卷挛急大者,是足太阳之病,宜刺项之大经足太阳脉大杼之穴。若呕液沫气下泄,
死不可疗也。平按∶《灵枢》、《甲乙》疾下有者字。卷《灵枢》作倦。《甲乙》急下有
脉字,杼下无脉字。液《灵枢》作沃,《甲乙》作涎。)脉癫疾,暴仆,四肢之脉皆胀
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侠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
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暴前倒仆,四肢脉皆胀满而纵缓者,可刺去其血。若不
胀满,可灸太阳于项疗主病者,又灸□□当十四椎相去三寸,分肉之间疗主癫疾之输也。
平按∶《灵枢》《甲乙》癫疾下有者字,侠上有之字。《灵枢》侠作挟。《甲乙》灸带
脉上有又字,沃作涎。注灸下二字原不全,玩其剩处,似带脉二字,袁刻作腰取二字,
恐误,据经文应作带脉二字。)治癫疾者,病发如狂者,死不治。(僵仆倒而不觉等谓
之癫,驰走妄言等谓之狂,今癫疾发而若狂,病甚故死不疗也。平按∶《灵枢》癫上无
治字,病作疾。)
卷第三十·杂病
惊狂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二《癫狂》篇,又见《甲乙经》卷
十一第二。
治狂始生,先自悲,喜忘喜怒喜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阳、阳明,血变而止,
及取足太阴、阳明。(人之狂病,先因忧结之甚,不能去解于心,又由饥虚,遂神志失
守,则自悲喜忘喜怒喜恐,乘即发于狂病,虽得之失志,然因疗之心腑手太阳,肺腑手
阳明也。足太阴、阳明主谷,亦可补此二脉,以实忧饥,虚损即愈也。平按∶《灵枢》、
《甲乙》悲下有也字。三喜字《甲乙》均作善。《灵枢》作苦怒善恐。手太阳《灵枢》、
《甲乙》作手太阴。)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喜骂詈,
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脉之盛者皆取之,不盛者释之。
(手阳明络肺,手太阳络心,手太阴属肺主气,故少卧自高等,皆是魄失气盛,故视脉
盛者皆泻去之,及舌下足少阴脉盛者,互泻去之。平按∶喜骂《灵枢》、《甲乙》作善
骂。视下《灵枢》无脉字。注互袁刻作亦。)狂,喜惊喜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
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此三脉乃是狂惊歌乐妄行所由,准推可知也。
平按∶《灵枢》喜惊喜笑作言惊善笑,《甲乙》作善惊善笑。)狂,目妄见、耳妄闻、喜
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颔。(狂而少气,
复生三病,因此四经,故皆取之也。平按∶《甲乙》足太阴作足太阳,头上有及字。
《灵枢》颔作 。)狂者多食,喜见鬼神,喜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
足太阴、阳明、太阳,复取手太阴、太阳、阳明。(不发于外者,不于人前病发也。得
之大喜者,甚忧大喜并能发狂,然大喜发狂与忧不同,即此病形是也。手足太阴、手足
阳明、手足太阳,是疗此病所由,故量取之,以行补泻也。平按∶《灵枢》、《甲乙》
喜见喜笑作善见善笑,复取作后取。)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
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食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 骨二十壮。(曲泉,肝足厥阴
脉穴。平按∶《灵枢》食顷作有顷。)
卷第三十·杂病
厥逆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二《癫狂》篇。自篇首至立快者是
也,见《甲乙经》卷七第三。自内闭不得溲至末,见《甲乙经》卷九第十。
厥逆为病也,足暴 ,胸若将别,腹若将以刃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小大皆清缓,
取足少阴, 取足阳明, 则补之,温则泻之。(厥逆之病,足冷胸痛,心闷不能食,
其脉动之大小皆多血少气。缓而温者,可取足少阴输穴,泻其热气。足之寒者,取足阳
明输穴,补其阳虚也。平按∶《灵枢》、《甲乙》将别作将裂,脉小大皆 作脉小大皆
涩。暴 、 取足阳明、 则补之,三 字今本《灵枢》及《甲乙经》均作清,明赵府
居敬堂《灵枢》均作 ,腹作肠,刃作刀,缓作暖。)厥逆腹满胀肠鸣,胸满不得息,
取之下胸二肋咳而动手者,与背输以指按之立快者是也。(厥逆胸满不得息,可量取下
胸二肋咳而动手之处,谓手太阴中府输也。厥逆腹满胀肠鸣,量取背胃及大小腹输疗主
病者也。平按∶《灵枢》满胀作胀满,二肋作二胁。《甲乙》动下有应字,输作俞,
《灵枢》作 。注背胃,据经文应作背输,袁刻作背输。)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
阳与 上以
长针;气逆,取其太阴阳明;厥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足少阴、太阳主于便溲,
故厥便溲闭,取此阴阳二经输穴疗主病者。若加气逆,可取手足太阴、阳明疗主病者。
若此闭及气逆厥甚,可取手足少阴、阳明二经动脉疗主病者也。平按∶《灵枢》厥下有
阴字。厥甚取少阴《甲乙》作厥甚取太阴。)
卷第三十·杂病
厥死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
卷九第十一。
黄帝问岐伯曰∶有 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火,颈膺如格,人迎躁
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岐伯
曰∶病在太阴,其藏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得五有余、二不足也。问曰∶
何谓五有余、二不足?答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二病之气
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者,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明死矣。( ,淋也。人
有病一日数十溲,肾气不足也。手太阴脉如发,肺气不足也。此则二脏不足也。身热如
火,一有余也;颈及膺二气盛如格,三有余也;颈前胃脉人迎躁盛,四有余也;喘息气
逆,五有余也。人之遇病,外有五有余、内有二不足者,病在手足太阴,藏于胃中,动
之于肺,非定在于表里,名曰厥死之病,不可疗也。平按∶《素问》、《甲乙》炭下无
火字,其藏在胃作其盛在胃。《甲乙》五病之气,无五字。《素问》、《甲乙》亦二病
之气不足也作亦病气之不足也。亦明死矣《甲乙》作亦死证明
矣。又按本注缺二有余一条,《素问》王注云∶“外五有余者,一身热如炭,二颈膺如
格,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也。”)
卷第三十·杂病
阳厥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论》篇,又见《甲乙经》
卷十一第二。
黄帝曰∶有病喜怒者,此病安在?(平按∶《素问》、《甲乙》喜怒作怒狂,在作
生,新校正云∶《太素》怒狂作善怒。)岐伯曰∶生于阳。问曰∶阳何以使人狂?答曰∶
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喜怒,病名阳厥。(平按∶喜怒《素问》、《甲乙》作善怒。)
问曰∶何以知之?答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而动太疾,此其候也。(足阳明
人迎脉常动。有病名阳厥,以阳气暴有折损不通,故狂而喜怒,以其太阳、少阳不动而大
疾,以为候也。平按∶《甲乙》巨阳作太阳。《素问》、《甲乙》不动下重不动二字。
注有病袁刻作有疾。不动而大疾,袁刻动误作通。)问曰∶治之奈何?答曰∶衰其食即
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之食即已。使之服之,以生铁落为饮,夫生长气,椎
铁落自下气疾。(衰其食者,少食也。谷气热,故推入腹内,阴中长盛阳,所以憎于狂
病。故夺于情少食,令服生铁落,病则愈矣。生铁落,铁浆也。平按∶衰其食《素问》
作夺其食,新校正云∶“《甲乙经》夺作衰,《太素》同。”落《素问》作洛。夫生长
气椎铁落《素问》、《甲乙》作夫生铁落者。又按“生长气椎铁”五字颇费解,当必有
误,原抄如是,故仍之。)
卷第三十·杂病
风逆
属性: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二《癫狂》篇,又见《甲乙经》卷十第二下编。
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喜变,取手太阴表里、足少阴、
阳明之经,肉 取荣,骨 取井也。(手太阴为里,手阳明为表,二经主气。肉者土也,
荣者火也,火以生土,故取荣温肉也。骨者水也,井者木也,水以生木,以子实母,故
取井温骨也。平按∶《灵枢》、《甲乙》支作肢,喜变作善变。 今本《灵枢》及《甲乙》
均作清,赵府本《灵枢》作 。《甲乙》荣作营。)
卷第三十·杂病
风
属性: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三《热病》篇,又见《甲乙经》卷七第四。
风 ,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 中;及血络中有寒,取三里。(足太阳行腰脊,故
身反折,取其脉所生输穴及 中正经。视血络黑也,可取足阳明三里之输也。平按∶
《灵枢》 作痉,血络下有出血二字。《甲乙》血络下有出血 三字。)
卷第三十·杂病
酒风
属性:平按∶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