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讲的这是菩萨最大的障碍。因为他要不怀疑,他这一生决定圆满作佛了。因为怀疑,念佛也不能往生,你说这个损失多大!
  在四天王里面,南方有增长天王。增长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含著有进步、精进,儒家讲「日新又新」,有这个意思。这里面含义很广很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才真正能够资益我们的身心。佛法资益我们的境界,一定要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真正会学的人,我们讲十住,你自己入了十住位;讲十行,你就做了行位的菩萨。随著经的境界就把自己提升起来,这部经读完,你就成佛了。能不能做到?给诸位说,答案是肯定的,能,决定能。为什么你做不到?因为你没有做。你要肯做,哪有做不到的道理?你不肯做,那就没法子,你要真做。
  第五尊,『普生根果主稼神』。德号里面,「普生根」是因,「果」是果报,名号里面都有因果。「普」是平等,不是偏在某一边。「根」,落实在我们身上,根就是六根;如果在佛法里面,根就是讲善根。善根,世法里面的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叫三善根;出世间的善根唯一精进,精进是菩萨善根。这里面著重「普生」,我们在这里面体会经文的意思。「普」,一定要以平等心、清净心,才能普,如果有分别就不普,有执著那就更坏了。无贪、无瞋、无痴,能生世间一切善法,世间是指六道跟十法界;精进,能生出世间一切善法,那是一真法界。我们现在这两种都要著重,那就是普的意思。如果我们偏重在世间的三善根,把菩萨精进善根疏忽,那就不是普。学了佛,把精进善根提起,无贪、无瞋、无痴疏忽掉,那也出毛病,问题就多多了。出哪些问题?你们大家都亲眼看见的。现在我们佛门的衰象,什么原因?你把这个经文多念几遍,就知道了。所以普是关键的字眼,很重要。普的意思很广也很深,不但要生自己的善根,还要帮助一切众生生善根。诸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帮助我生善根。我也要像诸佛菩萨一样,作斯示现,帮助一切众生生善根,自行化他。
  佛法是师道,师道里面老师跟学生是平等的,这一点要知道。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也尊重学生,彼此互相尊重。我们中国古代,老师对学生那个礼貌,你看他们通信,写信的时候,我们学生给老师写信一定称老师,后面是学生受业;老师回答学生,后面署名很多人写友生。友生就是老师,友是朋友的友,学生的生,称友生;这都是明白人,都是懂事的人。所以师生是平等的,老师教导学生,学生有没有教导老师?有。师资道合,学生也帮助老师。学生有疑问提出来,学生要是不问,老师一生都想不到;他这一问,他突然想到。有的时候智慧的一问,智慧开了,他就能解答。他不解答,他慢慢再去问别人,他去问,他才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事情。所以学生资助老师,这叫师资之道;老师利益学生,学生资益老师。这都是在「普生」这两个字的里面。所以要生自善根,要生他善根,自他平等,自他不二。
  在事相上看,好像是错综复杂,从理性上去看,平等一如。我们要懂得如诸佛菩萨在复杂的事相当中,他掌握一个简易的原则原理。中国古人教学,在复杂社会里,它有一门学问叫易学,六经里的《易经》,易怎么讲?容易简单;你把原理原则掌握到,就容易、就简单。最高的原理原则是什么?印光大师讲「诚敬」,最高的原理原则。真诚恭敬,没有一样不通,样样都通。不诚不敬,任凭你怎样认真努力,求学勇猛精进,你还是不通,你就通不了,因为你有障碍。什么障碍?不诚不敬就是大障碍。印光大师说得好,世出世间法都是从诚敬当中得来的。如果诚敬到了极处,没有老师也自己会通达,无师自通了;在佛法里面讲,叫「自然智,无师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诚到极处就通达、就贯通了。
  有善根当然就有善果,种善因就得善果。善根成就菩提果,果是什么?果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我们要问,我们的果有没有改变?相上可能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老样子,质里面起很大的变化,这是真的果。相上,我贫穷,我种的是善根,修的是善根,心善、行善,没有一样不善,但是过的生活是苦日子,没改变。孔老夫子的学生,夫子最赞叹颜回,是孔夫子最得意的一个学生。孔子赞叹他什么?真的,他是心善行善,无有一样不善。很像此地讲的普生善根,普生善行。可是他的果报,颜回的生活过得多苦,箪食瓢饮,贫穷到那个程度。夫子又叹,不幸又短命,三十出头就死了。在我们世间人看起来,他种的善因没有得到善果。其实他得到了,孔夫子晓得,孔夫子对他赞叹。一般人过这种苦日子一定是怨天尤人,颜回不怨天、不尤人,苦日子过得很快乐。夫子赞叹,像他那个生活,「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他真正得的果。所以在事相上没有改变,质上面变了。他能够在贫穷日子里面,生活得很快乐,得法喜充满,他就是此地讲,他得法味,他得法喜。至於他的短命,世间人不了解,我们学佛的人懂得;因为他修的福太大,世间的福他没有地方享,他到天上去享福,他提早去享天福。不要等到七老八十,受那么多年的罪,那叫做真没有福报。我们人间看他短命,他早早就享福去了,这是凡夫所看不到的。果实在讲,现前得到。果决定不是五欲六尘,人间的富贵,不是说这个;如果把这个看作果报,你完全看错了。果报要细心在佛法里面去体究、去体会、去参究。
  第六尊,『妙严环髻主稼神』,这是说色相的端正庄严。「妙」是讲妙相,「严」是说庄严,「环」在此地表圆满,「髻」在此地表高显。他的微妙庄严,圆满而明显。这里面的意思很深,一定要摆脱世俗你才能够懂得,你才能够体会得到。世俗里面的富贵,不但妙字它没有,严字也没有,说老实话,环也没有,顶多有个髻。他在人间富贵到了极处,报纸资讯里面常常提到他,为社会大众所知道,现在讲知名度很高,那是髻的意思,他有,前面三个他没有。只有真正修道的人,他有。什么叫妙?与性德相应就妙。性德是什么?非有非无,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与这个相应就妙。与这个相应,就是我们一般讲永离分别执著,这才妙。大乘经上常讲,「即相离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这是妙,真正得自在。
  既妙决定有严,严是庄严。他的色相永远看不厌,这是严、这是圆满。不但佛菩萨的相圆满,永远看不厌,阿罗汉的相都看不厌。阿罗汉的相,四楼念佛堂有五百罗汉,你们仔细看看,面貌都不一样,也有的面貌很古怪,虽然希奇古怪,但是满好看的,也看不厌。为什么?他与性德相应。所以造像是高度艺术,现在有很多塑造佛像的,塑造佛像本身的这个人没有佛法的修养,把佛菩萨像都造成艺术人像。你一看,人像,艺术人像,不是佛像。造像一定要依据《造像量度经》,那才如法,佛像不是随意造的,随意造的把佛像都变成人像了。其实佛没有相,佛为什么要塑一个造像的标准?像是表法,一定要把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表现出来。这里头它是教学,教学的工具,你要不把这些因果表现出来,人家看到这个像,他学什么东西?所以见像是因,忽然明了就是果。你造个艺术人像,他看了,他怎么能觉悟?佛没有相,佛像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定要把这个突出,表现出来,这是造像的规矩。要是不懂,唯一的方法,模仿古代佛菩萨的造像。佛菩萨的形像决定不是人像,我们一定要懂得。佛像是教学的工具,不是艺术,现在人错误的观念,把它当作美术,当作一种雕刻的艺术,这就错了。这种眼光,他是用艺术来欣赏,佛法真实的利益,他是一无所知,非常可惜,这些我们不能不懂。这是讲到妙相的庄严,环是代表圆满。
  第七尊,『润泽净华主稼神』。在此地,我们一看也就能体会得到,「润泽」是法水的润泽,就是讲经说法。《华严》跟《大智度论》里面都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他读佛经,不会明了佛经里面的意思。为什么?他只看到文字的意思,不晓得佛法跟一般的书籍不一样,佛法的意思「意在言外」。所以经典它要是意思意在文外,如果你望文生义就错了,佛家常讲「望文生义,三世佛怨」,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意思解错了。这里面有很重要的几句话,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佛没有意思,佛经没有意思,你要说佛经有意思,真的叫谤佛。我们看古人的注解,可以说是他的意思;清凉大师的注解是清凉的意思,李长者的注解是李长者的意思。佛经本身没有意思,因为没有意思,所以经才叫无量义;要有意思,怎么能叫无量义?怎么可以有两个说法?没有意思,所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讲这部经的深度广度,看他契入的境界。初住菩萨就讲得浅,二住菩萨就讲得比他深,三住菩萨一定比二住又要深,看你契入的程度。也就是经典一展开,你体会到什么程度,完全是自性的流露,哪里有尽?无有穷尽。佛法是教你要契入,教你去证得;不是教你在里头探讨里面的意思,这一句怎么讲法,这一段是什么意思,那就糟了,全都变成望文生义,不晓得经典是活活泼泼。
  所以经典展开,善说法的人观机说法,什么样的根机就是什么样的说法,说得叫每个听众都得益,都生欢喜心,都有受用,就对了。程度浅的人得浅的利益,程度深的人得深的利益,哪有一定?这也是佛法的难处。难处也正是佛法的易处,这才给你说难易不二,难处正是易处,只要你把万缘放下。实在讲儒家也是这个说法,「学问之道无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