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钵饭够了,不需要再多了。衣可以蔽体、可以保暖,他就自在快乐了。我们一般人哪里懂得?我们一般人要积蓄,积了许许多多的这些物资,那叫累赘。你看那个名词,积下这个累,累就是烦恼,为什么不把它放下?为什么要自找苦吃?不是别人给你的,自己找的。老修女日中一食,她回归自然,她吃生菜,所有一切调味品都不吃。我们要吃油、盐、酱、醋,她统统不吃,完全回归自然,我们加一点佐料也是破坏自然。她快乐,非常快乐!她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样样她都不缺,知足常乐。
  我们学佛,为佛弟子,看到人家的行持,我们感到惭愧,我们怎么能跟人家比?有惭愧心就要立刻改过,要向她学习。向她学习就是向佛菩萨学习,她的行持完全是诸佛菩萨的行持,我们心目当中活的佛菩萨,要达到这样一个标准,我们解脱才有希望。我们的缘殊胜,缘分好,以这个基础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往生肯定有把握,我想品位不低,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了。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师长,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一切众生,这一生没有白来,这一生没有空过。我们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念这个偈子有没有想一想,愿以此功德是什么功德?发菩提心是功德。菩提心是正觉之心,真正觉悟,这是功德;行菩萨行是功德。功德跟福德这里头真是差别非常微妙,有一念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是福德,完全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只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念头是功德,福德跟功德的差别在此地。
  《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个修一切善是功德;如果没有离相,修一切善,这个善是福德。你做的完全是一样的,你看不出究竟是福德、是功德,一样的;利益社会,利益广大群众的好事。可是在你用心,这里面纯粹为众生、为社会服务的是功德;里面还夹杂一丝毫名利在里头,还夹杂有一丝毫希求在里面,就是福德。福德不能解脱,《坛经》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脱离轮回的事,了生死、出轮回的事,福不能救。福能够帮助你来生得人身,来生得天身,生天出不了六道。如果要想超越六道轮回,一定要功德,功德里头决没有自私自利。《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这是功德。我们要辨别清楚,不能有误会,把福德当成功德,那我们就铸成大错了。
  古时候有个例子,梁武帝在世的时候,是佛门的大护法,真正是可以说热爱佛教,尽心尽力护持。我们在史书上读到,他以他的权势替佛教造道场、建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他建了四百八十座的寺院。度出家人,那个数目就太多太多了,小的寺庙也有几十人住,大的寺庙几百人住,他是护法。达摩祖师也在那个时候到中国来,跟他见了面,他夸耀自己,在佛门里头建了这么多的功德,他就问达摩祖师:我做了这么多的好事,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说了一句老实话,「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到梁武帝的头上,他就不开心,不护持他了。所以达摩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没人理他。达摩说的是真话,他所造的那一切是福德,不是功德。「我」没有忘记,还向人夸耀,我做了这么多好事,我的功德大不大?那就有个「我」在里头,功德就变成福德。所以并无功德,这说的是老实话。
  我们现在无论在社会上、在佛门里面,做的许许多多善事,大家想想你是功德、是福德?全是福德边事。许修女所做的是功德边事,为什么?无我了,功德边事。我们「我」没有忘记,我的利益没有忘记,我的好处没有忘记,做一点点好事还「我的功德」,那怎么行?我们佛门同修,也有不少人默默做好事,不让人知道的,决定不宣扬,他做的是功德、是福德?很难说。如果他「我」没有忘记,他那个福德是阴德,还是福德,阴德的果报比阳德殊胜;如果他「无我」,那就是功德。功德、福德差别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目的到底在哪里?目的如果要希求世间的富贵,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那你修福,种善因得善果,修福得福,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如果要像百国兴隆寺那几位山神所说的,天上并不殊胜,地上也没办法再住下去了,看来看去还是西方极乐世界好;一心想求生西方,那你就得修功德,这才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哪些功德?只要你离相修善,全是功德;换句话说,你不为自己,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所做种种善事全是功德。这里头要记住,只要为自己,就不是功德。凡圣的标准在此地,凡圣的分界线在此地。
  我们就要认真去反省、去检点,我还想不想继续搞六道轮回?还是下定决心,这一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自己要想清楚、要想明白,要下定决心修清净心。我们所题的标准:「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诸位果能修这五种心,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全是功德,这功德边事;否则的话,全是福德边事。这是一定要辨别清楚,我们这一生就不会错过了。『美目於斯善开示』,美目干闼婆王他对於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透彻的了解,他能够开演,能够教导一切众生。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五六卷)  2000/1/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56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偈颂,第七首:
  【众生迷惑常流转,愚痴障盖极坚密,如来为说广大法,师子幢王能演畅。】
  在前面我们长行文里面看到,妙音师子幢干闼婆王,他得「普散十方一切大名称宝解脱门」。他所修学证果的法门,自己成就之后,以赞颂来说出他的心得,我们在这个地方应当要怎样学习。前面跟诸位说过,「大名称」就是佛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说法。在这个地方我们很自然的就体会到,这个大名称就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宝是通常讲的三宝:佛、法、僧,都称之为宝。全心全力的弘扬就是散宝,雨华散宝之义就在其中。
  我们看偈颂前面两句,清凉大师说前面两句是「宝所济机」。第一句就说明对象,『众生迷惑常流转』,流转在三途六道。「流转」是讲果报,业因是「迷惑」,迷惑了自性。换句话说,迷失了自我,迷失了自己,所以感到这一种的苦果,不善之报。迷与惑是两桩事情,迷是从自身来说,自己本具的烦恼习气,这是迷;惑是被外面境界诱惑,以假为真,不知道根尘境界的真相。内而根身,外面境界,都以为是真实的,於是在其中生起妄想分别执著,患得患失,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迷惑!如果觉悟之后,内六根、外六尘,它的作用是无量无边的功德。由此可知,根尘,尘就是境界,没有过失,六根哪来的过失?六尘也没有过失。过失从哪里来的?迷惑来的。迷惑,我们就错用了根尘,根尘是个工具,错用了。如果一旦觉悟,你就正用它了,正用它,用根尘为无量无边众生造福,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知,内根身、外尘境,都是属於工具,它没有善恶。正如蕅益大师所说「境缘无好丑」,境就是六尘境界,缘就是六根,我们的根身,根身器界没有善恶、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真妄。
  真妄、是非、邪正从哪里生的?从迷悟。迷了,根身器界,器世间、十法界都邪了,都恶了,都属於虚妄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对凡夫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对於觉悟的人来说,佛一定说「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实相跟虚妄是一不是二,悟了皆是实相,迷了都是虚妄。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佛法是什么?迷悟而已。悟能不能求?不能求。为什么?求悟的心是个妄心,用妄破妄,没有这个道理。真心本性不需要求,古德说得好,「但尽妄情,更莫觅真」,不要去找真的,妄的去掉就是真的。妄的舍离了,再去找一个真的,那个真还是妄,不是真的。所谓是「但尽凡情,别无胜解」,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事实真相。
  那个迷的根,就是执著根身为自己,这是迷悟的根。什么时候真正觉悟到了,这个根身,六根之身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是我所。一切万事万法,无一不是我所。早晨说过,我所就是我们今天讲「我的」,我们只要把「所」拿掉、「的」拿掉,「我」就现前。这里头的意思很深很广,大家要细心去体会。你能体会多少,这里面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深度、广度完全看你转迷为悟的程度。
  迷没有边际,悟也没有底,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断的破迷,天天都在开悟,佛家叫这个境界叫「始觉」。到等觉菩萨还是始觉,一直到究竟觉,始觉转成究竟觉,不再称始觉了,这个意思我们应当能够领会到。天天在觉悟,时时在觉悟,这是真修行、真用功,功夫真正得力的现象。古人所谓「悟后起修」,修什么?修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是修的这个。迷的时候,只知道自己的苦乐,起心动念无一不是为自己,这是迷,悟了之后起心动念无一不是为别人,迷悟之相就在这个地方显出来。我们自己是迷、还是悟?自己冷静反省观察就知道了。如果我们念念还有自己,自己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没有放下,顺自己意思还有贪爱的念头,不顺自己的意思还有瞋恚、嫉妒的念头,自己立刻要觉悟,这是迷,没悟,修行就是把这个修正过来。
  一切境缘当中,名利、享受这念头没有了,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种念头不再起来了,我们修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