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菩萨行论广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能辨别自义利 此中於我何有益
  若谓为障我之赞誉名闻故不欢喜,面赞背誉之名,除所谓人之五欲外,不能成他福德,不能延寿,增我色力,亦不能令身安乐,是故我若能明辨能不能成己义利,赞扬名闻於我何利,毫无利益也。
  午二不应唯求快意
  若但为求快意故 不如严饰耽美酒
  若但为求快意,不如严饰歌舞醇酒妇人也。
  午三唯执彼为所求即是颠倒分二 未一唯赞誉无用 未二忧彼失坏等如愚童 今初
  为求名誉失资财 乃至丧身亦不惜
  语言文字有何用 死后虚名为谁悦
  不唯无益而已,为求能施之名故,能习舍其资财,为勇士之名故,临敌不却,伤害自身亦所不惜,而博赞扬名闻,彼不过语言文字而已有何用乎?应善思维我死之时,彼诸美名令谁安乐耶?
  未二忧彼失坏等如愚童
  聚沙为屋若摧倒 令诸童稚号啕哭
  若失赞誉与名闻 我心恼丧亦同彼
  譬如聚沙为屋摧倒之时,令诸童稚号啕而哭,赞誉名闻失坏之时,若不欢喜,亦犹如是,我心即与愚童相等也。
  午四是颠倒之故分二 未一赞己不贪著欢喜 未二若如是欢喜即是所求一切人悉应欢喜 今初
  若乐其声声非心 於我无有赞扬意
  若称我能令他喜 计此以为欢喜因
  或赞他人或赞我 令他欢喜我何益
  彼收欢喜或安乐 非我行境不知故
  若由赞己而欢喜,不应欢喜称赞音声,彼非心故,绝无赞我之想,不应对彼欢喜。若谓然赞我之时,彼能赞者欢喜故,计彼赞誉者欢喜为我欢喜之因,或赞他人或复赞我皆可,彼能赞之他人欢喜於我何益?他人相续之欢喜,是他心体,我於彼尚不得而知故。
  未二若如是欢喜即是所求於一切人悉应欢喜分二 申一正说 申二喜人赞己唯是愚夫行 今初
  若由彼乐故我乐 应於世人皆如是
  云何余人心喜乐 便能令我心不安
  彼能赞者安乐,是他安乐,若即是我安乐,於一切人亦应如是。若彼等安乐我即应安乐者,何故余赞我怨敌,彼能赞者之安乐,亦是他安乐,我何故不安乐?心应安乐也。
  申二喜人赞己唯是愚夫行
  若唯思彼赞扬我 便令我心生欢喜
  如是此亦不应理 唯是愚夫行径尔
  是故若唯谓他人赞我,便於自相续生起欢喜,此若加观察,毫无意义,不应如是唯以赞扬为欢喜之因,於彼欢喜唯是愚夫行也。
  巳二作饶益想分二 午一障赞叹名即是障恶趣不应嗔彼 午二能脱生死不应嗔彼 初中分二 未一贪著赞叹名闻能生一切罪 未二障彼即障恶趣 今初
  赞扬令我心驰散 亦能坏失厌离心
  於他有德生嫉妒 亦能坏诸圆满事
  於破坏名闻者不应利恨,名闻利养,能动摇我之善心,亦能坏我厌离生死之心,於他有德者生起嫉妒,能破坏自善根亦坏他人圆满盛事,故是一切罪之出生处也。
  未二障彼即障恶趣、
  是故若人恒趣求 破坏我之名闻等
  岂非恒进防护我 免令堕於恶趣中
  是故从有补特伽罗,恒时勤求破坏我之名闻等,彼岂非恒进防护免我堕於恶趣耶?何故嗔彼也。
  午二能脱生死不应嗔彼分二 未一障名等即是令解脱生死故不应嗔 未二即是闭众苦门故不应嗔 今初
  为求解脱义利故 我不应为名利缚
  若人为我解缠结 云何对彼生嗔恚
  复次,我为求解脱生死义利者,不应为名利恭敬等生死缠结所缚,若人障我名利即是解我缠结,云何嗔恨,应当欢喜也。
  未二即是闭众苦门故不应嗔
  我将陷入苦趣中 犹如诸佛作加持
  闭恶趣门不听入 云何於彼生嗔恚
  我欲趣入众苦宅舍,彼如佛为作加持紧闭众苦舍宅之门不听我入,云何嗔 彼,是我大善知识,应欢喜也。
  辰二於福德为障者不应嗔分三 巳一於福德为障者不应嗔 巳二非是福德之障 巳三作应恭敬之境想 初中分二 午一应安住殊胜难行 午二於此事为障是我自为福德之障 今初
  谓彼能障碍福德 於彼生嗔亦非理
  难行无如行忍辱 今我何不修安忍
  若谓障碍世法者固不应嗔,此怨敌为布施持戒等福德之障碍是应嗔恨。於彼亦不应嗔,若欲求福德,别余难行,无可与忍辱比并者,我何不修安忍耶?亦极应对之修忍也。
  午二於此事为障是我自为福德之障
  若唯由我之过失 於此怨敌不安忍
  福德之因恒现前 但由我自为障碍
  若由我嗔心太重之过失,於此怨敌不能容忍,彼敌之福德之因,现在我前,若嗔於彼,是我自为福德之障碍而已,非彼为障也。
  巳二非是福德之障分二 午一总明 午二喻成 今初 
  若无怨害忍不生 若有怨害成忍福
  怨碍即是福德因 云何说彼为障碍
  忍辱之福,绝无谁何,能为损害,万一有之,即有忍辱福德,彼怨敌即是彼福德随行亲因,云何说彼为作障碍,於作饶益者说为障碍不应理也。
  午二喻成
  时至而来求乞者 不可说为施障碍
  亦如和尚阿阇梨 不可说为出家碍
  如有财物欢喜欲施之时,有乞者来求,非於施作障碍,亦如欲也家者,为也家之和尚阿阇梨,不应说为出家碍也。巳三作应恭敬之境想分二 午一是生功德者故应恭敬 午二於大师应净信恭敬 初中分三 未一於我作大饶益 未二不观待意乐之饶益及不观待意乐之功德 未三视如大师 初中分三 申一难得殊胜福田 申二应於彼欢喜 申三於彼应作利益想 今初
  较诸世间来乞者 作损恼者犹难得
  以我若不损恼他 必无人来恼我故
  忍辱福田,较布施福田尤为难得,於彼应生欢喜。世间作损害之福田,较来求乞者之福田尤为希有,何以故?我不如是於彼作损恼,绝无人能以损恼报我故。
  申二应於彼欢喜
  如人无心未搜求 忽得家中大宝藏
  得菩提道胜伴侣 倍应於彼生欢喜
  彼殊胜忍辱福田,如人无心未加勤求,忽然家中发现宝藏,是我修忍辱菩提行之助伴,我於此怨敌,倍应以报恩心而生欢喜也。
  申三於彼应作利益想
  因彼及我起修行 后时成就忍辱果
  应须於彼先回向 彼是我修忍因故
  若由彼怨敌与我共同成就此忍辱,则二者皆属忍因,故忍辱所得之菩提果,应发愿先回向彼作损害者,如是怨敌,是我成就菩提之有力,忍辱因故。
  未二不观待利益功德之心分三 申一无利益心不应便非供养境 申二有损害心不应便非供养境 申三故於作忍辱所缘缘者应供养 今初
  若无令我修忍想 谓不应供彼怨敌
  正法堪为修行因 於彼亦何须供养
  若谓彼无令我想续成就忍辱之想,不应供养。然正法为成办善行之因,又何故供养,当亦不应供养,无令生善之想故。
  申二有损害心不应便非供养境
  若谓彼有损害心 不应供养彼怨敌
  勤求饶益如医师 於彼云何修忍辱
  或谓此不相同,彼怨敌於我有损害心故不应供养。若彼犹如医师,惟勤求利益安乐,即非所忍之境,我云何於彼修耐他怨害忍,故於作损害者应欢喜也。
  申三故於作忍辱所缘缘者应供养
  故依极恶嗔害心 方能生起忍辱行
  惟此是修忍辱因 堪受供养如法宝
  依利益心,忍辱不能圆满,依极重嗔心所作损害,方能生起忍辱,故惟彼作损害者,是忍辱因,虽无利益心亦应供养如法宝也。
  未三视如大师分二 申一广说 申二摄义 初中分三 酉一经云有情与佛福田相等 酉二理成 酉三释难 今初
  是故如来常宣说 众生田即诸佛田
  如是恭敬诸众生 能令资粮速圆满
  於诸有情应当恭敬,故法集经云:“有情福田即是诸佛福田,於诸佛法能证得者,较诸佛福田尤为殊胜,於此不应颠倒也。”等下广大福德种子之有情田称为胜田,能仁说是积福德田等如大师也。
  酉二理成分二 戊一由敬佛及有情均能成一切所欲 戊二恭敬二者均能成佛不应有取舍 今初
  依诸有情及如来 能成佛法力等同
  应恭敬一切有情,於佛及此等有情敬信者,多能究竟圆满二资粮故。
  戊二恭敬二者均能成佛不应有取舍
  当敬有情如诸佛 不能如是是何理
  是故从有情及佛二种福田,同能成佛法力等之果,惟恭敬佛,而於有情不如是恭敬,其理何在,不就尔也。
  酉三释难分三 戊一释功德不等不应同一修信难 戊二於二者生大信心同为成佛之因故等应修信 戊三供养仅具佛功德一分之有情福德无边故应信 今初
  非唯由意乐功德 由彼果报二均等
  依诸有情亦成佛 是故彼二相齐等
  或难云:有情虽是福田,功德不等,故不应如佛供养。无过非唯依彼二意乐功德而安立,由同为佛果之因相等,故於有情若同一恭敬,亦为成佛之功德,故有情与佛同为福田也。
  戊二於二者生大信心同为成佛之因故应同一修信
  供慈心者福无量 缘境有情殊胜故
  信佛福德大无量 亦由如来境胜故
  皆是能成佛法因 故许彼二相齐等
  何故说供养具慈心者福德无边,由慈心所缘境,有情殊胜故。信佛生福德者,亦由所信境佛殊胜故。信於二者同为成佛法因一分,故许彼二同为应信之境也。
  戊三供养仅具佛功德一分之有情福德亦无边故应信
  如来功德如大海 广深无垠无与等
  若人於此功德聚 但能显现一少分
  是人应受之供养 尽三界供犹嫌少
  就意乐功德之一分而言,有情与佛实不相等,诸佛无边功德大海,广博渊深难可测量,任何人之功德,不能与等故。功德虽不相等,然一佛所有无比微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