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菩萨行论广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谓为不熟利他,应以贪执将护自身,此不应理。为如于其自身贪著,我爱执持,以衣食等多方将护而将护之,如是如是,所欲稍不遂意亦成大苦,堕于小苦亦不能忍之乖戾性,极难将护。彼当如何?谓如是堕落者,贪著极易增长,其所欲者,虽尽此地上所有一切受用亦不能满其所欲,孰能满彼贪心所求,于五欲贪求无厌足也。如顶生王王四天下,帝释分半座,如是受用,亦不能令满足也。所欲不能满足,而于五欲之贪著转增起贪嗔等烦恼,失善品意乐,唯能生起心不安乐也。
  午二应修于身离贪
  若人一切无所求 受用圆满无穷尽
  由贪身故长诸欲 须臾不应堕贪行
  若能不取可爱相 当境皆成上妙物
  若谁补特伽罗,于身财等,悉无顾恋,少欲知足,彼之圆满功德,无有穷尽。绝无受用匮乏之时,故为身而贪著受用之欲,若不依对治,当展转向上增长,故不应须臾放纵五欲贪著。凡心所贪著之物,于彼不取可爱相,即成众宝中妙之微妙物也。
  巳二不动之罪失
  下至极微尘不动 动转唯别依于心
  不净色身极或怖 于彼何故执为我
  任其生前或死后 汝何用此沉轮为
  不动木石何差别 噫嘻我慢不能除
  此身最后唯有极微尘而已,身自不能动,唯别依心而动,血肉等不净,蕴众多难堪怖畏之处,何故于此执以为我。若执为我,当受地狱等苦故,随于生前死后,自心何用此身之沉轮为?毫无所用也。不动之石等与此身有可差别?奇哉何故以此身难忍之贪著心,不能除于身贪执之我慢骄满,应多方断除我慢也。
  巳三愚昧之罪分四 午一昧于善恶 午二昧于毁誉 午三释难 午四贪著于身众恶之源为于暇满取心要故应善防之 今初
  随顺色身教示行 唯能积集无义善
  随彼利害起贪嗔 彼不报恩如木石
  或为我所勤将护 或为乌鸢所食啖
  此身悉无贪与嗔 何故于彼生贪著
  汝心所身之教示而为承事,遍集众多于义之苦,若于身作利害,即随之而起众多贪嗔,而所将护之身,不知报恩犹如木石,贪著此身何为?不应贪也。或为我以诸受用而将护之,或为乌鸢等所啖食,汝身于作利害者,既不贪受亦不嗔恨,我何故贪著于彼不应贪也。
  午二昧于毁誉
  或闻诃毁生嗔恚 或闻赞誉生欢喜
  若身自亦无所知 我复为谁徒疲苦
  闻于此身诃毁有何过失,即生嗔恚,闻赞叹有何功德,即生欢喜。若彼身于此毁誉自无所知。我心何为以贪嗔而自疲苦,无义利也。
  午三释难
  若云于我身爱乐 是我亲友应欢喜
  若许有情皆我身 我于彼身何不喜
  若云身虽如是自无所知,然若谁于我此身爱乐欣悦,彼即是我亲友,故于彼应欢喜,若许一切有情皆我自身,爱他之身,我何不亦欢喜?不应贪著自身轻毁他身也。
  午四贪著于身众恶性之源为于暇满取心要故应善防之 
  是故我应无贪著 等施此身利有情
  此身虽有多罪失 为成事业守此身
  于身不应贪著,故我应于自身无有贪著,为饶益有情故而施其身。如四百论云,不见自身如怨敌,然今亦应防护彼,若具律仪则能长寿,由彼能生多福德。依于此身能成众多利他之事,矿此身虽有众多罪失,如诸世间之人为载重故而取车乘,应持取之也。
  辰四于心自在分三 巳一遮遣善法之障 巳二于对治品发精进力 巳三於善所缘专注一境平等而住 今初
  故当止息凡愚行 我唯随诸智者转
  忆昔胜行不放逸 遮遣睡眠及昏沉
  故于静虑相违品于欲之贪著贪心害心等,应随诸善巧取舍之诸佛菩萨,尽力制此凡愚之行向上增进,忆念于善法不放逸之传记,于诸静虑障碍睡眠昏沉等,应如亲友书所说:“掉举恶作害心及昏沉,睡眠五欲贪求及犹豫,能劫善法圣财之盗贼,于此五盖应当善了知。”当善遮遣断除也。
  巳二于对治品发精进力
  若我不如诸佛子 大悲日夜勤奋勉
  毅然担荷如来业 自苦何时能毕尽
  应当思维,我若不如诸大悲佛子,发对治力,日夜恒时勤勉,担荷如来事业,何时方能尽苦边际?如是思维应励力修共不共之静虑也。
  巳三于善法所缘专注一境平等住心
  由是为除二障故 于邪分别制其心
  于正所缘之观境 常时安住应修行
  故为尽除烦恼及所知障故,应生观慧,先须修止。于生止之障,邪道诸欲分别,当制其心,由八断行之门,于正所缘应常时令心平等安住也。
  总摄共通静虑修法,如声闻地广说不共之修法,如本论及慧铠大师修次所说应知。次应思维修止之功德,不修之过患,依九住心之方便等,勤修三摩地,广如广略菩提道次第所说应知。
  摄颂云:现证实际真如微妙观,二障种子根本能摧毁,依于不动三摩地随转,故应最初善巧修静虑。
  壬二出品名
  入菩萨行论广解佛子津梁明禅定品第八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九
  寂天菩萨造颂 杰操大师注释

  辛四学观之体性般若之理分二 壬一释论文 壬二出品名 初中分三 癸一明欲求解脱须先生起通达真如之般若 癸二如何生起通达真如之般若方便 癸三结劝勤修 初中分二 子一总义 子二别义 今初
  如是一切诸支分 能仁悉为般若说
  欲寂灭他相续之一切苦,须证无上菩提,固须通达真如,为寂灭自身相续之苦。何须通达真如耶?龙树依怙云:乃至有蕴执,其时有我执,谓乃至于蕴有实执,其时不能遮执我我所自性成就之坏见。声缘阿罗汉不断尽坏见,谁亦不许,如彼所许须断尽蕴实执,故声缘圣人亦须通蕴非实有,本论主亦许为寂灭生死苦须证真如,如下文所说。此中广解欲详辨者,如人天导师极尊大宝一切智智贤慧名称吉祥妙语先所作入中论广解应知。作本注释者,多谓本论不说声缘通达法无我、是于论义颠倒误解之说。“诸支分”有释为唯依第八品而说,有释为并余施等波罗密而说,其说有二:仅就前后二品之关联配合而说,前说亦通,然此中以后说为善也。
  谓施等支分,为般若故说。或有疑言,通达真如,由于闻思,不须先修施等。总言通达空性虽须积集资粮,而如此中所说之菩萨行,则不须先修。如静命论师言:“依于闻思抉择空性”,故其说有二。依空性转变心之领纳生起,亦不须先修彼支分,若尔通达无常等之领纳,亦须同先修彼等故。生起修出见所依之观,亦不须先修彼等,虽未先修彼诸菩萨行,声缘亦能证真如,如前所说故。若谓通达空性之般若为法身之亲因,而施等诸方便,为其俱有因,依般若证彼果,须施等为助,故说彼等为般若而说。若尔亦当言般若为彼等而说,反推之亦相同故。是故若无通达空性之般若,二障种子皆不能断尽。仅断尽烦恼障之种子,固不须无边资粮以为庄严,而欲断尽所知障之种子,则是所必须此中之义,亦以尽所知障为主,故言此诸支分,为般若而说也。龙树许实执为烦恼障,本论师亦如是许。正法集经云:“心若平等住,则能如实遍知”。集学论云:“能仁言心平等住,则能如实而了知。”其所言平等安住即是心,如实了知即是观。是即以第八品禅定波罗密为此品所明般若之因之支分也。
  子二别义
  欲求寂灭诸苦者 是故应令般若生
  欲求寂灭自他生死诸苦者,当生起通达真如之般若,先前所说施等支分,诸一切因地资粮,佛薄伽梵为生起通达空性之般若而说故。
  癸二如何生起通达真如般若之方便分三 子一二谛之安立 子二成立仅欲证解脱亦须通达空性 子三广释成立空性之理 初中分二 丑一正说 丑二释于空性不能生欢喜之难 初中分三 寅一二谛差别 寅二体性 寅三辨能抉择彼之补特伽罗 今初
  此中许谛惟有二 谓言世俗及胜义
  集学论引父子集会经云:如是如来悟入世俗胜义有二,所知亦唯此世俗胜义二谛而已。此复薄伽梵于空性至极观见,至极了知,妙善现证,故称一切智。“言所知”者,谓所知差别所依。“唯此而已”者,言二谛之数决定如来由悟入二谛故,示现成一切智也。故谓胜义谛非所知,任何心不能通达,释为入行之密意者,是颠倒解也。世俗谛与胜义谛分为二者,是差别性也。差别之义有多种不同,此中二者若有体性,彼非一即异,一异皆非者不能有故。若诸有法与谛实空体性异,则应成实有等,如诸经论所说违难。若非异,亦如彼所说违难。如有为无常一体相违之异也。故于分别依之所知差别有二谛,许其数决定也。差别性者,为名言量所得之义世俗谛;为胜义之量所得之义,为胜义谛,故有二也。
  寅二体性分二 卯一破他宗 卯二立自宗 今初
  胜义非心所行境 故言心唯是世俗
  昔人或谓初句为宗,次句出因。谓胜义谛,不论有分别无分别心,悉不可为境,若是心及心之境,即是世俗谛,以次句显其因则成立之。此说全不应理。许大乘圣人等住无心,即是成立顺世外道之宗也。彼许乃至死时有知,死已即中断,汝亦许乃至加行道最后有心,于实际义入定时即无故。复次,若不许随于何义现量证知,彼即为能净垢之所知依,则垢不能净故,佛与有情,悉不能安立,适成谤法。若许不许胜义谛之境,及证彼之心,则成相违。若谓是世俗即不能缘胜义,胜义谛自体不能缘自体,则无能缘故,即成毕竟无。彼若非有,则何须安立二谛差别?复次,若是世俗谛故空,于许谛实空为胜义谛毫无违害,若不尔者,当成世俗谛有,如回争论云:“若遮自性无,则成自性有。”
  卯二立自宗
  初句明胜义谛之相,次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