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内实之证,庶可略施疏导。世人苦于痞塞,喜用利药,临时通快。药过滋甚,皆由不察中
气
黄连(八钱) 浓朴(五钱) 吴茱萸(三钱) 白术(土炒) 黄芩(二钱) 茵陈
(酒炒) 干姜(
五分) 桂 巴豆霜(四分
诸泻心汤皆用之。)浓朴砂
萸燥脾而逐冷。姜桂川乌,
巴豆能消有形滞积,为斩
可以去邪也。(洁古曰∶
除吴茱白术茯苓泽泻茵陈川椒砂仁,加菖蒲茯神丹参红豆,名伏梁丸。治心积,起脐上
至心
丸。
紫菀
喘
延
令
人
卷四下消导门
十香丸
属性:治气滞寒滞诸病。
木香 沉香 泽泻 乌药 陈皮 丁香 小茴香 香附(酒炒) 荔枝核(煨焦各等分)
皂角
之属温
卷四下消导门
枳实消痞丸
属性:(东垣) 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脾虚不运,故痞满恶食,脾主四
虚故懒倦。右关属脾,脉弦者,脾虚而木来侮之也。经曰∶太阴所至,为积饮痞隔,皆
阳也。受病之脏,心与脾也。因而郁塞为痞者,火与湿也。盖心阳火也,主血。脾阴土
主湿。凡伤其阳,则火怫郁而血凝。伤其阴,则土壅塞而湿聚。阴阳之分,施治之法,
同也。)
枳实(麸炒) 黄连(姜汁炒五钱 浓朴姜炒四钱) 半夏曲 麦芽(炒) 人参 白
术(土炒)
枳实苦酸,行气破血。黄连苦寒,泻热开郁,并消痞之君药。浓朴苦降,散湿满而化食。
麦
关
又以固本,使不伤真气也。(玉机微义曰∶此半夏泻心汤加减法也。内有枳术四君平胃等药
,利湿消痞,补虚之剂也。)
卷四下消导门
廓清饮
属性:治三焦壅滞,胸膈胀满,气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肿胀,或肚腹单胀
实非水等证。
枳壳(二钱) 浓朴(一钱半) 大腹皮(一二钱) 白芥子(七分或一二钱) 陈皮
(二钱) 茯苓
三钱) 水煎食远服。
茵陈二钱。小腹胀满,
疼痛者,加乌药香附。
卷四下消导门
健脾丸
属性:治脾虚气弱,饮食不消。
白术(土炒) 人参(二两) 麦芽 陈皮(二两) 山楂(去核两半) 枳实(三两)
神曲糊丸,
脾胃者,苍廪之官,胃虚则不能容受,故不嗜食。脾虚则不能运化,故有积滞。所以
然者,由气虚也。参术补气,陈皮利气,气运则脾健而胃强矣。山楂消肉食,麦芽消谷食,
戊己不足。(胃为戊土。脾为己土。)故以二药助之使化。枳实力猛,能消积化痞,佐以参术,
则为功更捷,而又不致伤气也。夫脾胃受伤,则须补益。饮食难化,则宜消导。合斯二者,
所以
去山楂麦芽,加茯苓炙甘草,名益气健脾丸,治脾虚食少。去山楂麦芽陈皮,加当归芍
药芎
枳实
脾丸
治脾
内伤
山楂
丸,
泽泻
卷四下消导门
解肝煎
属性:治暴怒伤肝,气逆胀满,阴滞等证。如兼肝火者,宜化肝煎。(方见泻火门)
陈皮 半夏 浓朴 茯苓(一钱五分) 酥叶 芍药(一钱) 砂仁(七分) 加煨姜
三五片。如
卷四下消导门
排气饮
属性:治气逆食滞等证。
陈皮 枳壳 藿香(一钱五分) 香附 泽泻 乌药(二钱) 浓朴(一钱) 木香(七
分或一钱)
之甚者,加
香。兼疝者
卷四下消导门
葛花解酲汤
属性:专治酒积,或呕吐,或泄泻,痞塞头痛,小便不利。(酒热而兼湿,湿热积于
见诸证。)
葛花 豆蔻 砂仁(一钱) 木香(二分) 青皮 陈皮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四
分) 神曲
过饮无度,湿热之毒,积于肠胃。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从肌肉而解。豆蔻砂仁,皆辛
散解
苓泽
参
其
血
一
不
卷四下消导门
大和中饮
属性:治饮食积滞留聚等证。
陈皮 枳实(二钱) 浓朴 泽泻 山楂 麦芽(钱半) 砂仁(五分) 水煎温服。
胀甚者加白
痰多者加半
卷四下消导门
小和中饮
属性:治胸膈胀闷,或妇人胎气滞满等证。
扁豆(炒) 山楂(二钱) 陈皮 茯苓 浓朴(钱半) 甘草(五分) 加煨姜三五
片。呕者,加
妇人气逆血
卷四下消导门
鳖甲饮
属性:(严氏) 治疟久不愈,腹中结块,名曰疟母。(疟久不愈为 疟,多成癖于左胁之下,
名曰疟母,乃肝之积也。疟属少阳胆经,胆与肝相
以鳖甲为君,随证虚实,而施佐使之药。)
鳖甲(醋炙) 白术(土炒) 黄 白芍(酒炒) 槟榔 草果(面煨) 浓朴 陈
皮甘草 等
久疟必由脾虚,白术补脾气,黄 补肺气,使气足脾运,方能磨积也。川芎补肝,而行
血中
而争
痰,
药也
卷四下消导门
小厘清饮
属性:治小水不利,湿滞胀肿,不能受补等证。如兼火者,宜大厘清饮。
方见卷七下燥湿门
卷四下消导门
资生丸
属性: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调和脏腑,滋养营卫。(张三锡曰∶余初识缪仲淳时,见袖
弹丸咀嚼。问之曰∶此得之秘传,饥者服之即饱,饱食之即饥。因疏其方,已于醉饱后
服二丸,径投枕卧,夙兴了无停滞,始信此方消食之神也。)
又善治胎前恶阻。
白术(米泔浸,用山黄土拌,九蒸九晒,去土,切片焙干。) 人参(人乳浸,饭锅上
蒸熟。)
(去皮,人乳拌,
两) 桔梗(米泔浸炒)
(微炒) 泽泻(二钱五分) 末之,
淡姜汤下。
按此方九补九消,即枳术丸之意而推展之。立方较为稳妥,名曰资生,重脾胃也。
卷四下消导门
神香散
属性:治胸膈胃脘逆气难解,疼痛,呕哕胀满,痰饮,隔噎,诸药不效者,惟此最妙。
丁香 白豆蔻仁(或砂仁亦可) 等分为末,清汤调下七分甚者一钱,日数服不拘。若
寒气作
卷五上
和解门
属性:(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
和
为
热
仁
如天冬苁蓉牛膝当归柴胡童便之属是也。表邪未解忌收敛,如五味枣仁地榆文蛤之属是也。
气滞者忌塞闭,如黄 白术山药甘草之属是也。凡邪火在上者,不宜升。火得升而愈炽矣。
沉寒在下者,不宜降,阴被降而愈亡矣。诸动者不宜再动,如火动者忌温暖,血动者忌辛香,
汗动者忌疏散,神动者忌耗伤。凡性味之不静者,皆所当慎。其于刚暴更甚者,则又在不言
可知也。诸静者不宜再静,如沉微细弱者,脉之静也。神昏气怯者,证之静也。肌体清寒者
,表之静也。口腹畏寒者,里之静也。凡性味之阴柔者,皆所当慎。其于沉寒更甚者,又在
不言可知也。夫阳主动,以动济动,火上添油也,不焦烂乎。阴主静,以静益静,雪上加霜
也,不寂灭乎。凡前所论,论其略尔,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能因类而广之,斯知和之为
义矣。)
卷五上和解门
小柴胡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中风。少阳证,往来寒热。(寒为阴,热为阳。里为阴,表为阳。邪
客于半表半里,阴出与阳争,阴胜则寒。阳入与阴争,阳胜则热。又曰∶太阳行身之后,
膀胱寒水,为表,阳明行身之前,属胃燥金,为表之里。邪在于中,近后膀胱寒水则寒,
前阳明燥金则热也。寒热有定时者为疟,无定时者为往来寒热。以热在表而浅,邪恶正,
恶寒。寒已复热,此邪未并于表里,故寒热微而无定时也。)胸胁痞满,心烦喜呕。(半表
里,属足少阳胆,脉行于两胁。手少阳三焦之脉,络心包。风邪干之,心气不得宣畅,故
满,或攻胸胁,故又痞而痛也。邪在表,则不烦不呕,在里则烦呕。表方传里,故心烦喜呕
也。)默默不欲食。(邪在表则呻吟不安,在里则烦而闷乱,邪自表而方传里,故默默静也。
经曰∶阳入之阴则静。邪在表则能食,入里则不能食。今在表里之间,故但不欲食,未至于
不能食也。)或胁下痛,或腹中痛,或渴或利。(里虚协热。)或咳或悸,小便不利。(里有停
饮。)耳聋口苦。(少阳胆脉络于耳,胆气上溢,故口苦。)脉弦。(肝与胆皆属木,故脉弦。
)或汗后余热不解,及春月时嗽。疟发寒热。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血室,冲脉也,男女
皆
适
在
也
调
后
阳
所
程
证
阳脉亦似阴也。经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又曰∶伤寒五六日,
发热而呕,医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发热汗出而愈。或湿
热在半表半里而发黄者,仍与小柴胡汤,虽杂证不能外也。)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三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劈) 水
一斗二升
汗吐下三
纷纭而
和非和
敷布表
全藉
以其
各煎
呕逆,加生姜以散逆,陈皮以理气。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以荡郁热。渴者,
去半
姜,
也。
加
阳草
(胁为
心下故
痛加川
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仲景曰∶少阳
中风
则伤
少阳
乃
达
则不热。阴凑于阳则发寒,用黄芩降阴气,使不上入阳中,则不寒,又曰∶柴胡黄芩之苦寒
以退热,半夏生姜之辛温以退寒,人参大枣甘草之甘温以助正气。)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
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人里为佐。邪在半表半里,则
营卫争,(表属卫,里属营。)故用姜枣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陶节庵曰∶本经证心下饱
闷,未经下者,非结胸也,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脏,尚为在表,只须小柴胡加枳桔。不
效,就以本方对小陷胸加枳桔,一服豁然,其效如神。李时珍曰∶少阳证虽在半表半里,而
胸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