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上壅,则下不通。下不通,热益上壅。又湿郁为热,热蒸更为湿。故心烦而呕渴,便
秘而
膀胱
水道
津液
以行
卷七下燥湿门
茯苓甘草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水气乘心,厥而心下悸者,先治其水,隙治其厥,不尔,水渍入
必作利也。(太阳证饮水过多,水停心下,必悸。火畏水,故心惕惕然动不自安也。)亦
寒汗出不渴者。(经曰∶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汗
渴,为邪未入里,故但解表利水,而兼和中。)亦治膀胱腑咳,咳而遗溺。
茯苓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
淡能渗水,甘能宁心助阳,故用茯苓。辛能散饮,温能发汗解肌,故用姜桂。益土可以
制水
去生姜,加白术,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仲景)。 治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
冲胸,
故令
饮和中,益阳固卫。)金匮用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卷七下燥湿门
肾着汤
属性:(金匮 一名甘姜苓术汤)治伤湿,身重腹痛,腰冷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
下焦。(肾主水,湿性下流,必舍于其所合而归于坎。势也,腰为肾之腑,冷湿之邪,着而
不移,故腰冷身重,是着痹也。此由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宣明用治胞痹,膀
胱热痛,涩于小便,上为清涕。(风寒湿邪客于胞中,气不能化,故水道不通。足太阳经,
上额络脑。太阳经气不得下行,上入脑而流于鼻,则为清涕。)
干姜(炮) 茯苓(四两) 甘草(炙) 白术(炒二两) 有寒者,加附子。经心录,
加肉桂泽泻杜仲牛膝,治同。
喻嘉言曰∶腰冷如坐水中,非肾之精气冷也,故饮食如故,便利不渴且与肠胃之腑无预,
况
卷七下燥湿门
小半夏加茯苓汤
属性:(金匮 三因名大半夏汤)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水气上逆
膈间则痞,上干于头则眩,凌于心则悸。)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半夏生姜,行水气而散逆气,能止呕吐。茯苓宁心气而泄肾邪,能利小便。火因水而下
行,
除茯苓,名小半夏汤(金匮。)治支饮,呕吐不渴,亦治黄胆。(金匮云∶呕家本渴,渴
者为
为热
姜之类
谷气而
卷七下燥湿门
越婢汤
属性:(金匮) 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经曰∶肝肾并
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水在皮肤,故脉浮,里无热,故不渴。病本于风,故汗出恶风无大
热者,热未尽退也。)
麻黄(六两) 石膏(八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恶风
者,加附子。
风水在肌肤之间,用麻黄之辛热以泻肺,石膏之甘寒以清胃。(肺主通调水道,胃主分
别水
也。(
者,以
卷七下燥湿门
防己黄汤
属性:(金匮) 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及诸风诸湿,麻木身痛。(东垣曰∶麻木为
风,人皆知之,细核则有区别。如久坐亦麻木,绳缚之人亦麻木,非有风邪,乃气不行也。
当补肺气,麻木自去矣。亦有因气虚而风邪入而踞之,所以风为虚象,气虚其本也。)
防己 黄 (一两) 白术(七钱半) 甘草(炙五钱) 每服五钱。加姜枣煎。腹痛
加芍药,喘
苓苍术,气
防己大辛苦寒,通行十二经,开窍泻湿,为治风肿水肿之主药。黄 生用达表,治风注
肤痛
平以
去白术姜枣,加茯苓(为君)桂枝,名防己茯苓汤。(金匮)治水在皮肤,四肢聂聂而
动,名皮水。(防己行经络,茯苓善渗泄,黄 达皮肤,桂枝走肢节。按五水,脉浮恶风,
骨节疼痛,名风水。脉浮 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不恶风不渴,名皮水,当发其汗。又
云恶寒不渴,名风水。不恶寒而渴,名皮水。假令皮水不渴,亦当发汗。脉沉迟自喘,名正
水。脉沉,腹满不喘,水积胞中,坚满如石,名石水。脉沉迟发热,胸满身肿,汗如柏汁,
名黄汗。)
卷七下燥湿门
加味肾气丸
属性:(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八味丸,治妇人转胞,无车前牛膝。)治脾肾大虚,肚腹胀大
肢浮肿,喘急痰盛,小便不利,大便溏黄,已成蛊证。亦治消渴,饮一溲一。(经曰∶
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则为 肿。肾消者,肾水
龙雷之火,不安其位。上炎于肺,消渴引饮。饮入于胃,下无火化,直入膀胱,故饮
也。用桂附辛热,引真火归元。地黄纯阴,壮真水滋肾,为治下消之剂。)
熟地黄(四两) 茯苓(三两乳拌) 山药(微炒) 丹皮(酒洗) 山萸肉(酒润) 泽
泻(酒浸)
土为万物之母,脾虚则土不能制水而洋溢。水为万物之源,(天一生水。)肾虚则水不安
其位而妄行,以致泛滥皮肤肢节之间。因而攻之,虚虚之祸,不待言矣。(经曰∶毋盛盛,
毋虚
能生
益肝
六腑
胃之关时其输泄而病于下,以致积水浸淫,无所底止。又曰∶按此方济生以附子为君,此薛
新甫重订以茯苓为君。然肾之关门不开,必以附子回阳,蒸动肾气,其关始开。胃中积水始
下,以阳主开故也。关开,即不用茯苓牛膝车前,而水亦下。关闭,即车前茯苓用至无算,
抑莫之如何矣。用方者将君附子乎?抑君茯苓乎?张景岳曰∶水肿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
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
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求古治法,惟金匮内加
减肾气汤,为对证之方。予屡用之,无不见效。此虽壮水之剂,而实即脾肺肾三脏之正治也。
盖肾为先天生气之源,若先天元气亏于下,则后天胃气失其所本。而由脾及肺。治节所以不
行,是以水积于下,则气壅于上,而喘胀由生。但宜峻补命门,使气复元,则三脏必皆安矣。
今论其方,如所用桂附,以利阴中之滞。熟地山药山茱,以养阴中之水也。茯苓泽泻车前,
以化阴中之阳也。此能使气化于精,即所以治肺也。补火生土,即所以治脾也。壮水通窍,
即所以治肾也。补而不滞,利而不伐。凡病水肿于中年之后,及气体本弱者,但能随证加减
用之,其应如响,诚诸方之第一,更无出其右者。又曰∶肿胀之治,凡脾肾虚证,如前论加
减肾气汤者,诚然善矣。然用之之法,犹当因此扩充,不宜执也。余尝治一陶姓之友,年逾
四旬,因患伤寒,为医误治,危在呼吸。乃以大剂参附熟地之类,幸得挽回。愈后喜饮,未
及两月,忽病足股尽肿,胀及于腹,按之如鼓,坚而且硬。因其前次之病,中气本伤。近日
之病,又因酒湿,度非加减肾气汤不可。遂连进数服,虽无所碍,然终不见效。人皆料其必
不可治,余熟计其前后病因,本属脾肾大虚,而今兼以渗利,未免减去补力,亦与实漏
KT者何
大剂与之,
卷七下燥湿门
舟车丸
属性:(河间仿仲景十枣例制此汤,治一切水湿,)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肿胀者,水道
壅遏也。形气俱实者,口渴,面赤,气粗,腹坚,大小便秘也。阳水先肿上体,肩背手膊,
手三阳经。阴水先肿下体,腰腹胫 ,足三阴经。肿属脾,胀属肝,肿则阳气犹行。如单胀
而不肿者,名鼓胀。为木横克土,难治。肿胀朝宽暮急为血虚,暮宽朝急为气虚,朝暮俱急
为气血俱虚。肿胀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由四肢而入心腹者危。男自下而上,女自上而下者,
皆难治。肿胀唇黑,则伤肝。缺盆平,则伤心。脐出,则伤脾。足心平,则伤肾。背平,
则伤肺,皆不可治。腹胀身热脉大者,是逆也,多死。)
黑牵牛(炒四两) 大黄(二两酒浸) 甘遂(面裹煨) 大戟(面裹煨) 芫花(醋
炒) 青皮(炒)
牵牛大黄大戟芫花甘遂,皆行水之厉剂,能通行十二经之水。然肿属于脾,胀属于肝,
水之
香,
不入
减芫花大戟青皮陈皮木香,加芒硝郁李仁,名浚川散。姜汤下五分,治同。
卷七下燥湿门
疏凿饮子
属性:治遍身水肿,喘呼口渴,大小便秘。(上证为湿热甚而气实也。此为阳水。阳水
脉必沉数。阴水见阴证。脉必沉迟。)
羌活 秦艽 槟榔 商陆 椒目 大腹皮 茯苓皮 木通 泽泻 赤小豆 等分。加姜
皮煎
外而一身尽肿,内而口渴便秘,是上下表里俱病也。羌活秦艽,解表疏风,使湿以风胜,
邪
榔
通于
卷七下燥湿门
实脾饮
属性:(严氏) 治肢体浮肿,色悴声短,口中不渴,二便通利。(脾胃虚寒,土不能制水,
故水妄行而浮肿。以无郁热,故口不渴,而便不秘,此为阴水。严氏曰∶治阴水发肿,用此
先实脾土。)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浓朴(姜炒) 大腹子 草豆蔻 木香 木瓜 附
子黑姜
脾虚故以白术甘草补之,脾寒故以姜附草蔻温之,脾湿故以大腹茯苓利之,脾滞故以木
香浓
为平
运,
以脾
不可
喻
泛
卷七下燥湿门
麦门冬汤
属性:治水溢高原,肢体皆肿。(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不治,水
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蓄膀胱。)
麦门冬(五十枚姜炒) 粳米(五十粒)
吴鹤皋曰∶肺非无为也。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
水道
实脾
求其
卷七下燥湿门
五皮饮
属性:(澹寮) 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或腰以下肿。
五加皮 地骨皮 茯苓皮 大腹皮 生姜皮 一方五加易陈皮,罗氏五加易桑白皮,治
病后
五加祛风胜湿,地骨退热补虚,生姜辛散助阳。水为阴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