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浓煎豆豉饮之并解。
《本经》除风邪气,温中去寒痹,坚齿发明目。
x发明x 秦椒味辛气烈过于蜀椒,其温中去痹除风邪气,治吐逆疝瘕,下肿湿气,皆取辛
烈,以散郁热,乃从治之法也,不宜多服。令须发易白,以其气辛非蜀椒之比。臭毒疮毒腹
痛,冷水下一握效。其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可知也。
卷三味部
椒目
内容:苦平无毒。
x发明x 椒赤目黑,水能制火,故专泻水降火,治肾气逆上喘急。又妊娠水肿喘逆,用椒
仁丸能引诸药下行渗道,所以定喘下水。治肾虚耳鸣,同巴豆、菖蒲碾细以松脂、黄蜡溶和
为挺,纳耳中搐之,一日一易效。
卷三味部
猪椒根
内容:x即蔓椒x
苦温无毒。其叶七瓣者猪椒也。
《本经》主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煎汤蒸浴取汗。
x发明x 猪椒根蔓生气臭,故能通经脉,去风毒湿痹。《千金》治肝虚劳损,关节骨疼痛
,筋挛烦闷,虎骨酒用之。又取枝叶煎熬如饴,治通身水肿,每日空腹食之。
卷三味部
胡椒
内容:辛大温,小毒。
x发明x 胡椒大辛大热纯阳之物,走气助火,昏目发疮,多食损肺,令人吐血。心腹冷痛
,反胃吐利,霍乱气逆及鱼鳖蕈毒宜之。严冬泡水磨墨,则砚不冰,胜于皂水。火酒伤笔易
秃也。
卷三味部
荜澄茄
内容:辛温无毒。
x发明x 时珍曰,荜澄茄海南诸番皆有之,与胡椒一类两种,正如大腹之与槟榔耳。
日向阴生者为澄茄,向阳生者为胡椒。主治与胡椒相类,而热性稍逊。治反胃吐出黑汁,诸
药不效,用此一味为丸,姜汤服之。痘疮入目,为末以少许吹鼻中三五次效。鼻塞不通,用
此半两,同薄荷叶三钱、荆芥穗二钱半蜜丸,芡实大,时时含咽之。但阴虚血分有热、发热
咳嗽禁用。
卷三味部
吴茱萸
内容:辛苦温,小毒。拣去闭口者,否则令人躁闷。拣净以滚汤泡七次,去其浊气则
清香扶胃,而无辛燥之患也。
《本经》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
x发明x 吴茱萸气味俱浓,阳中之阴,其性好上者以其辛也。又善降逆气者以味浓也,辛
散燥热,而燥入肝行脾。《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专取辛温散邪之力。又言除
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者,以风寒湿痹,靡不由脾胃而入,辛温开发表里宣通,而无拒闭
之患矣。至于定吐止泻,理关格中满,香港脚疝瘕,制肝燥脾风,厥气上逆,阴寒膈塞,气不
得上下,腹胀下痢,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并宜苦热以泄之。东垣云,浊阴不降,厥气上
逆甚而胀满者,非吴茱萸不可治。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厥阴病及温
脾皆用之。寇氏言,其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凡病非寒滞者勿服。按∶椒性善下,茱
萸善上,故服茱萸者有冲膈、冲眼、脱发、咽痛、动火、发疮之害。其治暴注下重,呕逆吐
酸,肝脾火逆之证,必兼苦寒以降之。如左金丸治肝火痰运嘈杂最效。小儿痘疮口噤,嚼吴
茱萸抹之即开,亦取辛散之意。
卷三味部
食茱萸
内容:辛苦大温,有毒。
《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x发明x 食茱萸与吴茱萸性味相类,功用仿佛。而《本经》之文向来错简在山茱萸条内。
详其主心下寒热,即孟诜治心腹冷痛之谓。温中逐寒湿痹,即中恶去脏腑冷之谓。去三虫即
脏气疗蛊毒飞尸之谓。虽常食之品,辛香助阳,能辟浊阴之滞,故有轻身之喻。以上主治,
岂山茱萸能之乎?其治带下冷痢,暖胃燥湿,水气浮肿用之,功同吴茱萸而力稍逊。多食动
目火,目痛者忌之。
卷三味部
茗
内容:苦甘微寒,无毒。服荜 、威灵仙、土茯苓忌之。
《本经》主 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
x发明x 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本经》
主疮,利小便,去痰热之患。然过饮即令人少寐,以其气清也。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合
醋治伤暑泄利。同姜治滞下赤白。兼香豉、葱白、生姜治时疫气发热头痛。一味浓煎治风痰
。茶之产处最多,惟阳羡者谓之真茶。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
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专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
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名曰普洱茶,则兼
消食辟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有,近世每采石苔代充,误人殊甚。其余杂茶,皆苦寒
伐胃,胃虚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呕逆洞泄,种种皆伤
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伤肾气。酒后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饮之令人声音不清,其能郁
遏火邪也。至于精气寒滑,触之易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点汤代之。茶子味苦气肃,善于
降火,专治头中鸣响,天白蚁之病。江右人每以打油,味最清香,浸油沐发最佳。取茶子饼
煮汁浇花,以辟盆中之蚯蚓。煎汤涤衣垢则不退颜色。总取其质之轻清而不沾滞也。
卷三香木部
柏子仁
内容:甘平无毒。蒸熟曝干自裂,入药炒研用。色黄油透者勿用。
《本经》主惊悸,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
身延年。
x发明x 柏子仁性平而补,味甘而辛。其气清香,能通心肾益脾胃,宜乎滋养之剂用之。
《本经》言除风湿者,以其性燥也。《别录》疗恍惚及历节腰中重痛,即《本经》主惊悸除
风湿也。《经疏》以为除风湿痹之功非润药所能,当是叶之能事,岂知其质虽润,而性却燥
,未有香药之性不燥者也。好古以为肝经气分药。时珍言,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
智宁神,即《本经》之安五脏也。昔人以其多油而滑痰多作泻忌服,盖不知其性燥而无伤中
泥痰之患。久服每致大便燥结,以芳香走气而无益血之功也。
卷三香木部
柏叶
内容:x节油x
苦微寒,无毒。酒浸焙熟用。
x发明x 柏叶性寒而燥,大能伐胃。虽有止衄之功,而无阳生之力,故亡血虚家不宜擅服
。然配合之力,功过悬殊。如《金匮》柏叶汤,同姜、艾治吐血不止,当无此虑矣。若《济
急方》同黄连治小便血,《圣济总录》同芍药治月水不断,纵藉酒之辛温,以行苦寒之势。
但酒力易过,苦寒长留,每致减食作泻,瘀积不散,是岂柏叶之过欤。柏节坚劲,用以煮汁
、酿酒,去风痹历节风,烧取 油疗 疮疥癞。柏脂治身面疣,同松脂研匀涂之数日自落。
根白皮以腊猪脂调,涂火灼热油烫疮,能凉血生毛发。
卷三香木部
松脂
内容:x《本经》名松膏,俗名松香x
苦甘温,无毒。
《本经》主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x发明x 松脂得风木坚劲之气,其津液流行皮干之中,积岁结成芳香燥烈,允为方士辟谷
延龄之上药。然必蒸炼始堪服食。《本经》所主诸病皆取风燥以祛湿热之患耳。今生肌药中
用之者,取其涩以敛之也。
卷三香木部
松节
内容:苦温,无毒。
x发明x 松节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风湿诸病宜之,但血燥人忌服。松花润心肺
,益气除风湿。今医治痘疮湿烂,取其凉燥也。
卷三香木部
杉
内容:辛微温,无毒。
x发明x 杉气芬芳,取其薄片煮汤,熏洗 疮无不获效。其性直上,其节坚劲。有杉木汤
治香港脚痞绝,胁下有块如石,方用杉节、橘叶各一升,大腹槟榔七枚,连皮碎捣,童便三升
,共煮减半服之,大下三行,气块通散,此郑间美治柳柳州法也。杉叶治风虫牙痛,同芎
、细辛煎酒含嗽。杉子治疝气痛,一岁一粒研酒服。
卷三香木部
肉桂
内容:辛甘大温,无毒。去粗皮用。凡桂皆忌葱,勿见火,以辛香得火转烈,恐动阴血
也。色深紫而甘胜于辛,其形狭长,半卷而松,浓者良。若坚浓味淡者曰板桂,今名西桂,
不入汤药。近世舶上人每以丁皮混充,不可不辨。
x发明x 肉桂辛热下行入足太阴、少阴,通阴 、督脉。气味俱浓,益火消阴,大补阳气
,下焦火不足者宜之。其性下行导火之源,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利肝肾,止腰腹寒
痛,冷痰霍乱转筋。坚筋骨,通血脉。元素言,补下焦不足,沉寒痼冷之病,下部腹痛,非
此不能止。时珍治寒痹风湿,阴盛失血,泻痢惊痫,皆取辛温散结之力也。古方治小儿惊痫
及泄泻病,宜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抑肝风而扶脾土,引利水药入膀胱也。赤
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助脾则肝愈盛。但
于温脾药中倍加肉桂杀肝益脾,一治而两得之。同丁香治痘疮灰塌,以其能温托化脓也。又
桂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调经,消症瘕,破瘀堕胎,内脱阴疽, 痈久不敛,及虚阳上乘面赤
戴阳,吐血衄血,而脉瞥瞥虚大无力者,皆不可缺。有胎息虚寒下坠,服黄芩、白术辈安之
不应。小腹愈痛愈坠,脉来弦细或浮革者,非参、 、桂、附十全大补温之不效。昔人又以
亡血虚家不可用桂,时珍以之治阴盛失血,非妙达阴阳之理不能知此。惟阴虚失血而脉弦细
数者切忌。今人以之同锻石等分为末,掺黑膏上贴癖块效,亦取辛温散结之力。然惟藜藿之
人皮肤粗浓者宜之。
卷三香木部
桂心
内容:辛甘大温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