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x《御药院方》名白龙粉x
辛甘微寒,无毒。
x发明x 玄明粉用芒硝 过多遍,佐以甘草缓其咸寒之性。用治膈上热痰,胃中实热,肠
中宿垢,非若芒硝之力峻伤血也。然脾胃虚寒及阴虚火动者,慎勿轻用,以取虚虚之咎。
卷一卤石部
风化硝
内容:甘咸寒,无毒。
x发明x 风化硝甘缓轻浮,故治上焦心肺痰热,而不致于泄利者宜之。并治经络之痰湿,
但重着而非酸痛者用之有效。指迷茯苓丸治痰湿流于肩背之阳位,而隐隐作痛,最为合剂,
然惟体肥气实者为宜。眼睑赤肿,和人乳点之。
卷一卤石部
硝石
内容:即焰硝 辛苦咸温,有毒。溶化投甘草结定取用。
《本经》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诸家本草皆
错简在朴硝条内,详化七十二种石,岂朴硝能之。)
x发明x 焰硝属火,其性上升,能破积散坚,治诸寒热交错之病;升散三焦火郁,调和脏
腑虚寒,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热,不出《本经》主治也。《别录》言天地至神之物,能化
七十二种石。抱朴子亦云∶能消柔五金,化七十二石。其错简可知。与硫黄同用,即配偶二
气,均调阴阳,有升降水火之功,治冷热缓急之病。盖硫黄性暖而利,其性下行,硝石性暖
而散,其性上行,一升一降,此制方之妙也。
卷一卤石部
砂
内容:咸苦辛热,有毒。醋煮干,刮下用。番禺者良。畏酸浆水,忌羊血。中其毒者,
生绿豆研汁恣饮解之。
x发明x 砂大热,乃卤液所结,秉阴毒之气,含阳毒之精,破积攻坚,无出其右。故能
治噎膈反胃,积块肉症。其性能柔金银,故焊药用之。所言化人心为血者,甚言其迅利也。
外用治恶肉,除疣赘,去鼻中息肉最捷。但不可过用,用过急以甘草汤洗之。观金银有伪,
投砂罐中,悉能消去,况人腹中有久积死胎,岂不腐溃。但其性毒烈,苟有生机,慎勿轻
试。
卷一卤石部
蓬砂
内容:x一名鹏砂x
甘微咸,无毒。甘草汤煮化,微火炒松用。
x发明x 蓬砂味甘微咸,气温色白而质轻。能去胸膈上焦之实热。《素问》云∶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以甘缓之是也。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腻。故主痰嗽喉痹。破症结治噎膈积聚,
骨鲠结核恶肉,取其能柔物也。含化咽津,治喉中肿痛,膈上痰热,取其能散肿也。眼目障
翳,口齿诸病用之,取其能涤垢也。昔人治骨鲠,百计不下,取含咽汁,脱然如央,此软坚
之征也。
卷一卤石部
石硫黄
内容:酸咸大热,有毒。以莱菔挖空,入硫黄蒸熟用,或入豆腐中煮七次用,或醋
用,或猪脏中制用,各随本方。硫是矾之液,矾是铁之精,磁石是铁之母,故针砂磁石,制
入硫黄,立成紫粉,硫能干汞,见五金而黑,得水银则赤也。
《本经》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
x发明x 硫黄禀纯阳之精,赋大热之性,助命门相火不足。寒郁火邪,胃脘结痛,脚冷疼
弱者宜之。其性虽热,而能疏利大肠,与燥涩之性不同。但久服伤阴,大肠受伤,多致便血
。伤寒阴毒爪甲纯青,火焰散屡奏神功。阴水腹胀,水道不通,金液丹服之即效。《本经》
治阴蚀疽痔乃热因热用,以散阴中蕴积之垢热,但热邪亢盛者禁用。又言坚筋骨者,取以治
下部之寒湿。若湿热痿痹,良非所宜。人身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苟非真病虚寒,胡可服此
毒热类。按;有久服硫黄,人渐缩小之例,石顽亲见李尧占服此数年,临毙缩小如七八岁童
子状。正《内经》所谓热则骨消筋缓是也。
卷一卤石部
矾石
内容:酸涩微寒,无毒。明如硼砂起横棂者,名马齿矾,最胜。生用、 用各随本方。
生者多食,破人心肺。
《本经》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x发明x 白矾专收湿热,固虚脱,故《本经》主寒热泄利。盖指利久不止,虚脱滑泄,因
发寒热而言。其治白沃阴蚀恶疮,专取涤垢之用。用以洗之则治目痛,漱之则坚骨齿。弘景
曰∶《经》云坚骨齿,诚为可疑,以其性专入骨,多用则损齿,少用则坚齿,齿乃骨之余也
。为末,去鼻中息肉。其治气分之痰湿痈肿最捷。侯氏黑散用之,使药积腹中,以助悠久
之
功。故蜡矾丸以之为君,有人遍身生疮如蛇头,服此而愈。甄权生含咽津,治急喉痹,皆取
以去秽之功也,若湿热方炽,积滞正多,误用收涩,为害不一。岐伯言久服伤人骨。凡阴虚
咽痛,误认喉风,阴冷腹痛,误认臭毒,而用矾石必殆。
卷一卤石部
绿矾
内容:x一名皂矾x
酸寒,无毒。
x发明x 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盖矾色绿、
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金匮》治女劳黑瘅,硝石矾石丸,专
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又妇人白沃经水不
利,子脏坚癖,中有干血白物,用矾红杏仁蜜丸,纳阴中,日一易之。
卷一山草部
甘草
内容:一名国老 甘平,无毒。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补中散表炙用,泻火解毒
生用。中心黑者有毒,勿用。
《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金疮肿毒。
x发明x 甘草气薄味浓,升降阴阳,大缓诸火。生用则气平,调脾胃虚热,大泻心火,解
痈肿金疮诸毒。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治脏腑寒热,而散表邪,去咽痛,缓正气,养阴
血,长肌肉,坚筋骨,能和冲脉之逆,缓带脉之急。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
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故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寒热相兼者用之
得其平。《本经》治脏腑寒热邪气,总不出调和胃气之义。仲景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僭上也。
调胃承气用甘草恐速下也。皆缓之之意。小柴胡有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而用甘草则
有调和之意。炙甘草汤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浑是表里津血不调,故用甘草以和诸药之性
而复其脉,深得攻补兼该之妙用。惟土实胀满者禁用,而脾虚胀满者必用,盖脾温则健运也
。世俗不辨虚实,一见胀满便禁甘草,何不思之甚耶。凡中满呕吐、诸湿肿满、酒客之病,
不喜其甘,藻、戟、遂、芫与之相反,亦迂缓不可救昏昧耳。而胡洽治痰 ,以十枣汤加甘
草、大戟,乃痰在膈上,欲令通泄,以拔病根也。古方有相恶相反并用,非妙达精微者,不
知此理。其梢去茎中痛,节解痈疽毒,条草生用解百药毒。凡毒遇土则化,甘草为九土之精
,故能解诸毒也。《千金方》云∶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有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
即定,验如反掌。方称大豆解百药毒,予每试之不效。加甘草为甘豆汤,其验甚捷。岭南人
解蛊,凡饮食时,先用炙甘草一寸嚼之,其中毒随即吐出。
卷一山草部
黄
内容:甘温,无毒。入益气药炙用。入解表及托里药生用。肥润而软者良,坚细而枯者
,食之令人胸满。
《本经》主痈疽久败,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 ,补虚,小儿百病。
x发明x 黄 甘温,气薄味浓,升少降多,阴中阳也。能补五脏诸虚,入手足太阴,手阳
明少阳。而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入脾
而托已溃痈疡。《本经》首言痈疽久败,排脓止痛,次言大风癞疾,五痔鼠 ,皆用生者,
以疏卫气之热。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拟于壅滞也。其治气虚盗汗、自
汗及皮肤痛,是肌表之药。治咯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脏元气不足
,及婴儿易感风邪,发热自汗诸病,皆用炙者,以实卫气之虚。乃上中下内外三焦药,即《
本经》补虚之谓。如痘疹,用保元汤治脾肺虚热,当归补血汤治血虚发热,皆为圣药。黄
同人参则益气,同当归则补血,同白术、防风则运脾湿,同防己、防风则祛风湿,同桂枝、
附子则治卫虚亡阳汗不止,为腠理开阖之总司。又黄 性专实卫,温补下元,而当归补血汤
,曷不用地黄之属,反用此三倍于归,其义何居?盖阴血之虚而发热,明系阳从阴亢,自必
峻用阴中之阳药为君,兼当归引入血分,自然阳生阴长,阴邪退听,而亢热除矣。若用纯阴
滋腻,徒资胶滞,热无由而散也,是须黄 固护其营,不使重夺其汗,而阴自守,热自除矣
。昔人言,无汗不得用黄 ,服之令人胸满,此指表实形瘦色苍,胸中气盛者而言。若卫气
虚衰之人感寒,虽用表药,多不能作汗,须用黄 建中之属始得汗解,不可拘于俗见而废圣
法也。唐·许胤宗治柳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而口噤,乃造黄 防风汤数斤置于床下,气如
烟雾,一夕便得语也。此义惟玉屏风散得之。黄 性畏防风,然得防风,其功愈大,盖相畏
而相使者也。
卷一山草部
人参
内容:x古作 x
甘苦微温,无毒。产高丽者良,反藜芦,畏卤盐,阴虚火炎,咳嗽喘
逆者,青盐制之。
《本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x发明x 人参甘温,气薄味浓,阳中微阴,能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四脏之气皆旺,精自
生而形自盛,肺主诸气故也。古人血脱益气,盖血不自生,须得补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
长,血乃旺耳。若单用补血药,血无由而生也。《素问》言∶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
以化。故补气必用人参,补血须兼用之。仲景言病患汗后,身热亡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