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已在洞里住了六十多年,但是他却连举目一望洞壁也没有。他也不曾抬头看树,只有看到地上的花瓣时才知道那棵树开花了。)
听到长老如此严格的持守根律仪戒,大村的王三次派人去请他进宫,以便可以亲自向他致敬。但是长老却不愿意去见国王。因此国王下令把村里所有婴儿的母亲的乳房给包扎起来,然后说:「只要长老还是不肯来,就让这些小孩子们没有奶喝。」出自对那些小孩子的慈悲心,长老终于来到大村。
听到长老已经到来的报告,国王说:「去把长老请进宫来,我想要受戒。」国王就在内室里向长老顶礼与供养食物,然后说:「尊者,今天我不适于受戒,我将在明天受戒。」在提着长老的钵,跟着长老走了一小段距离后,他和皇后再向长老顶礼。无论是国王或皇后顶礼,长老都是说:「愿国王快乐。」一连七天都是如此。
其他比丘就问护心长老,说:「尊者,为何不论是国王或皇后向您顶礼,您都是说『愿国王快乐』?」长老答道:「朋友,我并不清楚那是国王或皇后。」七天后,当国王知道长老住在皇宫里并不快乐就让他离去。
长老就此回去古兰陀伽洞。夜晚降临时他走出洞外行禅。住在铁树的天神拿了把火炬站在一旁。长老的禅修清净与光明至令他感到欢喜。刚过中夜时长老证了阿罗汉果,令到整座山发出一声巨大的回响。
大弥多长老的故事
有一次大弥多长老的母亲生了乳癌。她就向身为比丘尼的女儿说:「去找哥哥,告诉他我的困难,以及向他要些药回来。」当她的女儿见到大弥多长老时,他说:「我不懂得如何采草配药,但我会告诉妳一种药:『自从我出家后,我不曾因见到异性而生起欲念,不曾因此而破了根律仪戒』,愿如此说真实语能令我母亲病愈。妳回去重覆我所说的真实语,再按摩母亲的身体。」他妹妹就回家把一切告知母亲,依他的指示去做。那母亲的瘤即刻如水泡破灭般地消失了。她站起来愉快地说:「若世尊还活着的话,他会不以他那有网印的手13摸我儿子的头吗?」
大弥多长老与护心长老防护六根的方法是有所不同的。护心长老是以垂视不看东西地防护六根。但大弥多长老并非如此,他只是如实地看一切事物,即使看到异性,他也能够防护眼根,不令欲念生起。
护心长老防护六根的方法就好像把屋子的门全关上,不让任何盗贼进来。大弥多长老防护六根的方法并不是像把门关上,而是守护着门,不让盗贼进来。这两者都是杰出与值得效仿的。
防护六根当以正念来实行,活命遍净则应以精进来实践,因为只有运用精进才能舍弃邪命。因此为了避免不正当的活命方法,比丘应精进地以托钵等正当的求生方式来清净活命。
不可通过暗示、转弯抹角的言语、指示或明白的请示来获取袈裟和食物。但是有关获取住所则只有明白的表示是不受准许的。
暗示:当有多位比丘好像是要建东西地准备空地时,人们问他:「尊者,这是在做什么?又是谁要做的?」而他回答:「没有人。」他这么回答即是一个暗示(暗示还没有施者布施住所)。一切其他带出他需要住所的言行也是暗示。
转弯抹角的言语:比丘问在家信徒,说道:「你住什么样的屋子?」「住在巨宅,尊者。」「施主,比丘是不可以住在巨宅的吗?」这样的表达方式是转弯抹角的言语。
指示:「这住所对比丘僧团来说是太小了。」这种含有建议的言语是指示。
关于在生病时获取药物,以上四种言语都是受允许的。但是病好后是否还可以用之前这样得来的药物?关于这点,律师认为既然佛它已经开放了用药的方式,那是允许的。但是经师却认为这样虽然没有犯罪,然而已经污染了活命之清净,因此是不允许的。虽然是佛陀允许的,但是想要活命彻底清净之人应该完全不用暗示、转弯抹角的言语、指示和明白的表示。具备了少欲等特别素质,即使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他都不会涉及暗示等而获取资具。这样的人是非常圣洁之人,譬如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尊者的故事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住在一座森林里。有一天,舍利弗尊者中了极严重的肠胃绞痛。目犍连尊者在傍晚来找他讨论时看到他躺在地上。目犍连尊者就问:「发生了什么事?」听了舍利弗的解释之后,他再问:「那么在以前是什么东西会帮到你的病呢?」舍利弗尊者说:「朋友,当我还是在家人时,我母亲煮粥,再加入酥油、蜜糖、糖等给我吃。那可治愈我的病。」目犍连尊者说:「那好,朋友,若你或我有足够的福报,可能明天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些。」
此时有个住在小径尽头树上的天神听到了他们的交谈。他就想:「明天我将找粥给长老。」他当下就去一间时常供养目犍连尊者的人家,附上了家中大儿子的身捣蛋。当那小孩的家人到前来时,他就向他们说若他们能够在隔天准备这样的粥给长老,他就放了小孩。他们答道:「即使你不说,我们都是经常供养食物给长老的。」隔天他们就准备了粥。
早上时目犍连尊者就去向舍利弗尊者说:「朋友,你留在这里等我托钵回来。」之后他就去村子里托钵。那家人看到他时就把钵接过来,把依照指示所准备的粥装进去后再还给他。当他想要离开时,他们说:「尊者,请吃吧!过后我们还会再给您更多。」当他吃完后,他们再布施一钵的粥给他。他就把它拿回去给舍利弗尊者吃。当舍利弗尊者看到它时,他想:「这粥很好,它是怎么得来的?」当省察后得知它是如何得来的,他说:「朋友,这食物是不适合吃的。」目犍连尊者并没有因此感不快或想:「像我这样的人带来的食物他竟然不吃。」他只是当下即把食物倒掉(并不是因为生气)。
当粥掉在地上的那一刻,舍利弗的病也就好了。(在他剩下的四十五年余生里,他不再患上此病。)
过后,他向目犍连尊者说:「朋友,即使饿到肠都掉在地上,这以言语表示得来的食物还是不可吃的。」
在此,我们必须注意到世尊只是禁止比丘以言语表明来获取食物,但是舍利弗尊者并没有以言语表明来获得食物。当目犍连尊者想知道他以前是用什么治好那病时,他只是提起在过去粥能帮他去除病。然而他并不愿接受曾提过的食物。
大帝须长老的故事
莫说佛陀时代像舍利弗尊者般的长老,即使在佛入灭许久后,在斯里兰卡的吉拉昆巴(Ciragumba)有位不甚出名的大帝须长老也是严守戒律的。有一次大帝须长老在铮氖痹缎校捎谌狈κ澄锖吐吠纠投伲械椒浅F1褂胄槿酢K运稍谝豢贸ぢ⒐氖飨滦菹ⅲ屑噶C⒐吹粼谒肀摺K淙凰茱|饿,但却不曾想过拾起它们来吃。
其时有个老人经过,看到他虚弱的状况,就弄了些芒果汁供养给长老。然后背起长老带他到要去之处。当被背着时,长老心想:「这人并不是我的父亲,或母亲,或亲戚。但他还是背负着我,这只是因为我所拥有的戒。」如此省思后,他训诫自己必须保持戒与定完美无瑕。然后就还在被背负着时,他培育观智与次第地证悟至阿罗汉果。
大帝须长老持戒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活命遍净戒当以精进来实践,资具依止戒则应以智慧成就,因为只有智者才能分辨有益与危险的资具用法。因此比丘应该心无贪欲且具有智慧地作了省察之后,才可用合法获取的资具。
两种省察
对四资具的省察有两种,即:一、在接受它们时省察;二、在用它们时省察。不单只是用四资具时应该省察,在接受它们时也应省察它们为界或不净。
(一)省察它们为界:袈裟等只是由八种色法在因缘具足时结合而成的。(中译按:这八种色法是地、水、火、风、色、香、味和食素。)
(二)省察它们为不净物:对食物的省察是与食厌想禅法一样。对袈裟等的省察是:「这些原本不可厌的袈裟等,在接触到污秽的身体后也变得极度不净了。」
(再提一次,省察的方法一共有三种:一、大省察,即省察四资具的用处;二、界省察;三、厌恶作意省察。)
若比丘在接受与用四资具时有作省察,他由始至终都可以无可指责地受用它们。
四种用法
资具的用法有四种:
(一)盗贼受用:无德之比丘受用资具就好像是盗贼的行为。(世尊只允许有德之士受用资具。在家信徒也只想供养有德之士,期望这会带来极大的福报。因此无德者是无权享用的。由此这些无权无德者受用资具就好像盗贼的行为──《清净道论疏钞》)
(二)欠债受用:有德者在受用资具时,若没有作适当的省察就好像欠了债。每当穿用袈裟或东西时,比丘都应该省察。若在用资具时忘了省察,他应该在早上、黄昏、初夜、中夜与后夜时省察。若破晓还未作省察,他即是欠了债。
每当他走进住所、坐下和躺下时,他都应该适当地省察。在受用药物时也应该适当地省察。若他在接受时有省察,而在用它们时却没有省察,那么他即犯了罪。反之,若他在接受时没有省察,但是在用时有省察,那么他是无罪的。
四种戒清净:若比丘犯了罪,他应该以四种戒清净的其中一个来净化其戒,即:
一、 说示清净:以公开言明其罪净化别解脱律仪戒。
二、 律仪清净:根律仪戒是以决意来净化,说:「我绝不会再做这回事。」
三、 遍求清净:以舍弃邪命,以及合法地获取资具来净化活命遍净戒。
四、 省察清净:以前述的省察法来净化资具依止戒。
(三)继承者受用:七种有学圣者受用资具是继承者受用。(有学圣者是指至少已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