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秩W映醭踔匾佣兄匾尤笾匾!〗癯
  若为大悲挠动其意者。为令一切有情出生死故.而起决定誓愿。若悲心弱.则不如是。要能荷负无余众生之解脱重任而得自在故。若不荷负此担.则不能入大乘。故大悲者.于初即为重要也。无尽慧经云.「大德舍利弗.复次诸菩萨之大悲无尽也何以故.为前导故。大德舍利弗.所谓譬诸气息内外动者.是人命根之前导也。如是菩萨之大悲者.是正修大乘之前导也。」又象头山经亦云.「文殊师利.云何为诸菩萨进趣行.云何为处。文殊师利答曰.天子.诸菩萨进趣行者.大悲也.处者.有情也。」
  子二中重要者. 如是虽曾一次发心而住者.若见有情数多.所作恶劣.菩萨学处极为难行.无有边际.历时长远.遂生怯弱.则堕于小乘。故大悲心者.非仅发一次.宜加修习.渐令增长。不顾自之苦乐.不厌利他.则速能圆满一切资粮。
  子三后重要者. 诸佛得果.非如小乘住于寂灭.能尽虚空界利益有情.亦乃大悲之力。此若无者.则当同于声闻故也。譬如稼穑.初种.中水.后能成熟而为重要.故于佛果.亦初中后三.大悲为要。此具德月称论师之言也。漾那穷敦巴于阿底峡尊者请求教授.尊者诲曰.「舍世间心.修菩提心.此外无余。」格西敦巴笑曰.「此乃尊者出教授之心要.」当知是法之命脉。能得决定亦唯此最难.须数数集忏.及阅华严等经论.以求坚固决定。如马鸣菩萨云.「佛之心宝贵.能圆菩提种.唯佛知斯要.余人莫能及。」  
  癸二诸余因果为彼之因果法分二.子初从知母至慈心成其因.子二增上意乐及发心成其果。 今初
  总之唯欲令离苦者.若数数思惟彼有情苦虽亦能生.然令彼心易起及猛利坚固者.则先须于彼有情有悦意珍爱之相。如亲有苦则不堪忍.仇人有苦则生欢喜.于中庸有苦多生弃舍。此中初者.是于意中有爱乐故.于彼有几许之珍爱.则对彼苦便生起几许之不忍。中下珍爱.起小不忍.倘系极珍爱者.则虽有微苦.亦起大不忍矣。若见仇人有苦.非但不欲令离.且念其苦愿后较彼尤甚.及莫脱离也。盖为不悦意之所致。彼复以不悦意之大小.于其感苦亦生尔许之欢喜。于中庸之苦.既无不忍.亦无欢喜者.以意悦不悦皆无之所致也。如是修有情为亲.乃为发起悦意。而亲之究意.厥惟母亲.故修知母念恩报恩三者.则能成就悦意爱惜之心。又于有情爱如一子之慈者.是前三之果.由此而生大悲焉。若与乐之慈与悲.则不显现因果之决定。修此一切有情为亲属.是发心生起之因。乃月称阿阇黎.大德月.莲花戒阿阇黎所说也。
  子二增上意乐及发心成其果者. 依前次第修习生起悲心.则于为利有情欲得成佛亦能生起.便已足矣。何故于彼中间更加增上意乐耶。盖想有情得乐离苦之慈悲无量.虽声闻独觉亦有.然荷担于一切有情作乐除苦之担者.非大乘则无也。故须生起心力强胜之增上意乐.此从海慧问经中而知也。如是若欲生起度脱有情之心.当念我今如此.即一有情之义利.亦不能圆满作到。非但此也.纵得二种阿罗汉位.亦仅能利少数有情。所作义利.亦唯能成解脱而已。于一切种智.则不能安立。念此无边有情.满足彼等一切现前究竟之义利.有谁能耶。如是思惟.则知唯佛有彼堪能而发为利有情欲得佛位之心。
  壬二正修之次第分三.癸初修求利他之心.癸二修求菩提之心.癸三认定修果发心. 初又分二.子初修习此心发生之根本.子二正发此心. 初又分二.丑初于有情修平等心.丑二修一切悦意之相。 今初
  如前下中士时所说前导等次第.于此亦当取而修之。其中若不先断除对于一类有情起贪.及对一类有情起瞋之分类.而修平等心者.则任随生起慈悲.仍有类别。若缘于无类.则不能生起。故当先修平等舍心也。此中复有愿诸有情修无贪瞋等烦恼之想.及自于有情远离憎爱心平等之二种.此取后者。修此舍心之次第.为易生故.先须于一未作利损之中庸者而为所缘.以除贪瞋而修舍心。若于中庸修舍心已.次于亲友修平等舍心。于亲友心若不平等。则或以贪瞋分类.或以贪有大小.而不能平等。于亲友若平等.当于仇怨修平等心.于彼若不平等.则视不顺之一边而起瞋焉。于仇怨平等已.则于一切有情而修平等心。此复有二.就有情方面想.一切众生同是欣乐而不欲苦.若于一类认为亲友而作饶益.于一类认为疏远而为损恼.或不饶益.不应理也。就自己方面想.从无始来于生死中.任何有情.不曾百次作我亲眷者不可得。如此应于谁生爱.而于谁起憎耶。此修次第中编所说也。又若于亲生爱者.如胜月女问经云.「我昔曾经杀汝等.我亦曾被汝等截.彼此一切是仇杀.汝等何为起贪心。」如前所说无定之过.思一切亲怨速疾转变之理.即以此而遮止憎爱。然此须执为亲怨之差别所依.不须遮怨亲之心.以作怨亲之因相.而灭贪瞋分类也。
  丑二修一切悦意之相分三.寅初知母.寅二念恩.寅三报恩。 今初
  以轮回无始故.我之生亦无始。生死相续.于轮回中当无不受之身.及未生之地。而未成母等之亲者.亦所必无。此经中言也。此复非但昔曾作母.即于未来亦当为母。如是思已.则于为我之母一事当求坚固决定。此心若生.则念恩等亦易引发.此若不生.则念恩等心无由生起矣。
  寅二念恩者. 修一切有情为母之后.倘先依于此世之母而修.较易生起。当如博朵瓦所说而修之。于己前想一明显之母亲相.作是思惟。不但今时.即无始时来.彼亦为我作过母亲已超数量。应多次思之.如是作母时.为我救护一切损害.成办一切利乐。别想于今世.初于胎中时常摄持.及产生后.胎毛未干.即抱依于暖肉。以十指玩弄.以奶酪喂哺.以口饲食而拭涕.以手揩擦其不净.种种方便养畜而无厌倦。复于饥时与食.渴时与饮.寒时与以衣服.贫时给诸自不忍用之财.然此资具亦非易得.乃合诸罪苦恶名艰辛求获者以与也。若子有病苦时.思惟子死宁己死.子病宁己病等.出自真诚愿以身化。并以加行而为除灭苦厄之方便。总之.随自智能为作利乐.遣除苦恼等之事实专一修之。以如是修习.则非仅空言.当得生起念恩之心。次于父等诸余亲识.及诸中庸.乃至仇怨.如其次第.皆修知母。既于亲眷中庸怨家皆想为母。于一切众生亦修知母以为前导.次第渐广而修习焉。
  寅三报恩者. 如是唯以生死流转而不相识耳。倘将彼受苦而无救护之诸母弃舍不顾.仅谋自己之解脱者.忍心无愧.岂有更甚于此者哉。弟子书云.「亲入生死大海中.分明如堕深流内.生死不识而弃彼.但自解脱无此耻。」如是舍有恩者.在下等人犹不应为.与我之理如何相顺。如是思已.当负报恩之担也。若尔.当以如何报恩耶。诸母亦能自得世间富乐.然彼一切无不欺诳.如我先为烦恼魔所伤损.于彼猛利伤痕.擦以盐硝.以其自性是苦.仍复加生种种之苦。若以慈报恩.当将彼等安立于解脱涅盘之乐.须如此而报恩也。总之.如自母亲.不住正念.疯狂目盲.而无引导.步步颠蹶.趋赴于可布之崄巇而行。彼母若不望其子救而望谁耶。若彼子亦不来将母脱怖.而须谁来度脱耶。于彼如是已作母亲之诸有情.为烦恼魔挠.心不正住.于其自心不得自在.有若疯颠.又无能见现上决定善道之眼.亦无引导之师.刹那刹那.皆为恶行之所损坏.胡乱奔驰。见其于总之生死别为恶趣之险处而行。彼母亦须希其子.其子亦应来出其母。如是思已.当以决定拔出生死为报其恩。集学论云.「烦恼疯痴盲.于多崄巇中.步步颠蹶走.自他常忧事.诸众生苦同。」由是观已.虽是说为寻觅他过为不应理.见一功德执为希有。然于此亦可合于苦恼之理也。
  子二正发此心分三.丑初修慈.丑二修悲.丑三修增上意乐。 今初
  慈之所缘.为未具乐之有情。行相者.谓念彼云何当得乐.且愿彼得乐.又当为作得乐因也。胜利者三昧王经云.「俱胝由他频婆罗佛刹.尽其供养众多无数量.于诸胜生以彼常供养.犹其不及慈心数与分。」谓较彼之供物极其广大.而于究竟之田.常时行供养.其福尤大。文殊庄严刹土经云.「于东北隅有大自在王佛.世界名曰千庄严。如苾刍入灭尽定之乐.诸有情亦具是乐.于彼世界经百千俱胝岁修行梵行者.若于此土下至于弹指顷.缘一切有情发起慈心.较前之福犹为甚多.况昼夜而住。」宝鬘论亦云.「每日三时中.施食三百罐.不及须臾顷.慈获福一分。天人当起慈.彼等亦守护.意乐及多乐.毒械不能损。无力获大利.当生梵世间.设未成解脱.亦得慈八德。」若有慈者.人天起慈.任运归仰。佛亦以慈力败彼魔军.故成最胜守护等也。修慈之次第者.先亲.次中.后于仇怨而为修习。次于一切有情如次而修之。修习方便者.若数数思惟有情苦苦之理.其悲便起.念诸有情缺乏有漏无漏之乐.如是数数思惟.若修此者.欲与乐心任运而起。此复以种种乐而为作意.于诸有情而施与之。
  丑二修悲者。悲所缘者.谓以三苦随其何类具苦之有情也。行相者.想其离苦.及愿其离.我当作离苦也。修之次第者.初亲.次中.后怨.次于十方一切有情而修习也。如是等舍慈悲各各差别之境.如次而修者.是莲花戒阿阇黎随顺对法经而作也。最为扼要。若不各各分别.初即总缘而修.虽能相似生起。然一一而思.则现见任何亦未生起。若于一一由意变之领纳.如前所说而出生已.渐为增多.后缘总而修习。则随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