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纸的折叠处都用无色透明胶纸带粘牢,以防翘开,每本书都盖有那人的大红印章,以及购书的年月日,除此之外,别无它字,大部分书从来没被翻开来过(书哪怕读过几页都会留下痕迹),我惊讶于他买书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放进大箱子里收藏。我可以想象他当时的情形,遇见喜欢的书,爱不释手,一咬牙把它买下来,明知不会有时间去读它,但还是希望将来的某一天会有心情和时间坐在窗前一边品一杯哪怕速溶咖啡,一边细嚼慢咽地品那书中的内容。可是,这一天永远不会来,人生总被这样那样的事占得满满的。书不在多而在于精,如果你明明知道某本书即使买回家你也不会很快去读它,那千万别买。买书的数量与学问无关,与金钱有关。
第七辑 花语年龄第86节 广告的力量
我想我们的生活已经被一只无形的手控制了,渴的时候我们立刻想到了“永远的可口可乐”或者“晶晶亮透心凉”的雪碧,饿的时候想起“康师傅大碗面”,小孩子们惦记着“乐百氏健康快车”,要么就是“娃哈哈果奶”,这几样东西我也连哄带骗地“偷”来尝过,味道确实不错。还有各种品牌的果冻在电视里宣传得也很“火”,现在电视里一旦推出什么新鲜东西,只要是吃的,我丈夫就会很自觉地说:“噢,我又该去买了。”
我本来是一个挺有个性的人,总喜欢跟流行唱个反调什么的,夏天短发风行一时,有的留了十来年的长发毁于一旦,实在可惜。我可不是那么容易动心的,只要不是行政命令我才不剪头发呢。按说广告对我这么一个固执的人来说应该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他做他的广告,我过我的日子。
后来我发现电视广告已在无形当中渗透入我的头脑当中,我到小卖店去买洗衣粉,什么活力28、碧浪、汰渍……我发现我张口就来,全是电视广告灌输给我的印象,什么顺口就说什么。究竟什么叫“顺口”呢?我想了一下,就是听过二百多遍听得耳朵都起茧子那种。那些从没听说过的牌子不敢买,心里犯嘀咕,怕上当,现在什么都有假的,泥做的“古董”都敢卖好几万,洗衣粉要是买了不起沫、不去污的,虽说不像“古董”那样损失惨重,但心里也窝火,不如买电视里说的“哇,洗得真干净”的那种。
我基本上是一个拒绝看电视的人,并不是故作高雅状,而是因为实在太忙。但我也知道许多精彩漂亮的电视广告词,像“给你一颗奔腾的心”,顺耳就听来了。当然我不是天天需要买“奔腾兔”(就是奔腾2微处理器),但这句广告已深入人心,关键时刻就会冒出来了,比如说某朋友忽然心血来潮说要买电脑,我就会大力向他推荐。在广告里我想大概要数衣服类的广告最不灵的了。很少有女人看一遍就记得某种品牌的服装了,而且憋着劲非它不可的。名牌在某些人眼里也“就那么回事”,再说“名牌”也太多了,什么蒙什么美什么雅什么斯,倒背如流的女人恐怕不太多。女人都是“新感觉派”,谁肯按部就班按照别人说的模式去收拾自己呢。再没有创作欲的女人在服装方面也是大师:甭管好看不好看,在穿衣服方面我说了算。在服装领域里没有一件我迷信的“奔腾兔”。所以说广告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它的手也还有没伸到的地方,那就是女人的心脏。
第七辑 花语年龄第87节 买电脑
买电脑是1998年的一大时髦(广告上这样说的),“给你一颗奔腾的心”,这样让人心动的广告词早已深入人心,让人觉得不买一台电脑就赶不上趟了,落伍了,老土了,许多人盲目相信广告上的话,兴冲冲到银行取出多年存款,打算买一台最高档的电脑。“买电脑也要一步到位,”我的一个邻居一面择豆角一面对我说。他家的彩电和冰箱都是一步到位的,冰箱是大冰箱,足能装下一头牛的牛肉,彩电是大彩电,29英寸带遥控的,到现在也不算过时,所以他打算电脑也买台最好的。我问他买电脑做什么用呢?他说管它呢,先买回来再说。
很多人把电脑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一起当成家用电器,一些宣传和鼓动人们买电脑的文章上也是这样说的,说电脑将成为家庭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电器,这种说法值得怀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都是目的性极强的东西,电视用来看节目,冰箱用来放吃的东西,洗衣机用来洗衣服,这些都是百分之百没有争议的问题,傻瓜也不会把洗衣机买来放食品,可是,电脑买回来能干什么?总结起来,电脑无非能做如下几件事:1用电脑来进行辅助学习;2用电脑来玩游戏;3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4用电脑看影碟;5用电脑进行网络查询。对一个家庭来说,除了这五件事我想电脑也干不了别的什么了,就是这五件事,一般人又能用到多少呢?说买台电脑辅导孩子学习呢,孩子肯定关起门来昏天黑地地玩游戏。说文字处理吧,也不是家家户户都得像冰箱那样离不了的,一般人家撑死十天半个月的写封三五百字的短信,还用得着先学五笔字型,然后再用电脑漂漂亮亮地打出来?现在连钢笔都快没人用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就解决了。至于说电脑可以看影碟,看倒是能看,就是效果比VCD机差远了。
电脑是一个什么都能干、又什么都干不了的家伙。左邻右舍买电脑的不少,真正派得上用处的却不多,大部分电脑被盖上一块白布,堆在写字台的一角。偶尔孩子打开来玩玩“大富豪”游戏,还要遭到大人的呵斥:“去!做功课去!”
第七辑 花语年龄第88节 看电视
电视是一座不用买门票的电影院和公园,你随时可以进去坐坐,里面的人很多也很热闹,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在谈恋爱,有的摔碟子砸碗在闹离婚,你可以拿着遥控器从这里跳到那里,手指轻轻一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完全不同的另外一段人生,这是懒人的活法,下了班什么也不干,除了必要的家务之外,就是往电视机前一坐,既游山玩水,又谈情说爱。这是最保险的一种活法,坐在屋子里既安全又省力。看到别人一次次地陷入情网,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你也觉得心动,有时也想象这样生生死死地爱一回,可下一个电视剧是讲乡下基层干部的事,你又很快地忘了刚才的“都市言情”,跟着电视剧里的主人公一起操心起养兔养猪种棉花种树之类的事来。
电视使人身临其境,有亲历感。我们过去到不了的地方,现在都可以去了,外国的大瀑布我们见过,世界的最高峰我们也见过,我们甚至见过月球表面的模样,这在没有电视的年代是绝对不可想象的。电视还给人以许多幽默轻松的笑料,让人觉得生活不再是那么地乏味、单调,但电视同时也耗掉我们大量的无法追回的时间,有的人看电视并不是花掉一整晚无休止地看下去,有时只说是看一眼,看一眼新闻联播或者天气预报。新闻和天气预报都过了,本该站起身来离开电视去干自己的事,计划中你也许要读几页书或者给朋友写信等等,总之你把一晚上全都安排好了,可不知怎么,沙发上好像有绳子捆住你似的,你一坐下去就起不来了。其实那晚的电视节目并不怎么精彩,你也不是非看不可,可坐在电视机前比坐在哪儿都舒服,不用动脑子,不用思考,不用动手,更不用动嘴,只要往那儿一坐,就什么都有了。这太容易、太便当了,难怪有那么多人成了“电视囚徒”呢,电视并没有限制你的自由,是你主动把自由交给电视的。
一晚上过去了,你打个哈欠准备睡觉,这才意识到今天什么也没干成,信信写不成,书书读不成,脑子里乱哄哄的,这都是那台倒霉电视害的!你愤愤地关掉电视机,坐在床沿上洗脚的时候你暗自下决心,明天再也不能这样混下去了,得干点正事才行。
第七辑 花语年龄第89节 呼机
呼机是一种让人百爪挠心的机器。呼机跟电话比起来,电话要显得自由得多。电话你可以“在家”,也可以“不在家”,而寻呼机使你永远都得“在线上”,存在于别人的隐形视线以内。无论你钻到这座城市的哪一角落,也无论你在干什么,只要寻呼机“嘀嘀”一响,你就暴露了,你给朋友回电话,朋友肯定得先问你一句:“你在哪儿呢?”如果你当时正和女朋友约会,你一定会变得结结巴巴、张口结舌,好像黑暗中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眼睛,看见了你所做的一切,一想到这儿,你脸涨得通红,在电话里忙解释说:“没、没干什么。”你问呼你的那位朋友找你有什么事,也许他会说出一个让你败兴的理由,让你觉得他根本没必要呼你,害得你抛开女朋友不管,上蹿下跳地找电话。如果是在大街上,你见到有人微按腹部一路疾走好像腹泻者沿街找厕所,那一定是位接到寻呼满大街找电话者。
呼机像绳索一样捆住你的手脚,让你无处可逃。那束看不见的电波总像小尾巴一样跟踪着你,秘密监控着你,管你上天入地,它只把你当成一个信息。我想如果把全城的带呼机的人的信号转化成地图上的一个小亮点,那么地图上将出现怎样壮观的场面?那些无规则运动的小亮点是否能代表人生的偶然和无序?我看见原子、分子和人,它们本质上也许并无区别。
只有两条理由你可以拒回朋友电话:A呼机没电了。B出差。千万别对朋友说你“关机”了,“关机”等于拒绝朋友,比骂人家一顿还伤人家的心,人家会说等你的电话等得彻夜难眠,“等得花儿也谢了”。一旦有了呼机的人,你就得随时随地准备对人“敞开心扉”,谁让你生活在信息时代,又不慎买了这么一个方方的看起来并不危险的小魔盒呢。
第七辑 花语年龄第90节 电话
等电话的滋味就像下油锅,让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