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现在我搞改革开放,那么生产就不是主要的,什么是主要的呢?可能是消费。因此,当时我们有些同志,理论界有些人以为消费是主要矛盾、消费是突破口、消费是主要的,因此就提出抓消费,甚至提出超前消费。但是,大家都知道,当时八十年代中国大家都比较穷,我记得我那时候的工资大概是68块钱,我是1960年开始发工资,大概到1975年、八十年代左右,我记得我是68块钱,这二十多年基本上没动,大体上那时候工资相当低,怎么能刺激消费呢?怎么能搞超前消费呢?所以这个论调出来不到太长时间,大概已经销声匿迹了,不提了。这时候又提出一个观点,既然消费不是主要的突破口,那么是不是流通环节是主要的?就是说生产、分配、交换这个流通环境是不是主要的,是不是突破口?因此有些同志就提出来,流通领域是主要矛盾、是突破口,应该抓这个,搞活经济。所以,那时候我记得全国成立大概20多万个公司,就是运输、倒卖,折腾了一年以后也没有什么效果。那时候从我们国民经济的整体结构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里面我们都审了一遍,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可以为突破口,结果呢,很遗憾,我没找到,这时间农村又发生了剧变,农民的家庭承包制取得成功,解决了当时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因为八十年代大家都知道,中国吃饭是个大问题,你们想象一下,我们五十年代毛泽东为了中国人吃饭问题搞大跃进、人民公社等等,以后文化大革命搞阶级斗争为纲等等,都没有解决吃饭问题,那么农民的一个办法,家庭承包解决了。在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想起毛泽东一句话,中国革命的成功与否是农民问题,中国建设成功与否也是农民问题。
那么,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城里人还在议论哪个是主要矛盾、哪是突破口,还在争论姓社、姓资,还在说马列主义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实事求是呢,还是〃两个凡是〃呢,还在争论这个的时候,农民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把这个粮食问题解决了。因此给城里的改革、城市的改革、国民经济的改革给了非常好的外部条件,给城市改革创造了一个可以说非常必要的条件,因为人们吃饱了。所以,有些同志又提出来,既然农民解决了农业问题、粮食问题,那么能够不能够把农业的承包方式引到城里来?所以有些人说了,国民经济嘛,这个东西太大,国民经济太大,那我们抽一部分,国民经济中的国有企业,能够不能够用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法,承包制引入国企改革?所以,当时国有企业开始废除责任制,以前我们是有责任制的,就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是1958年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办法,因为五十年代我们当时推行苏联的办法,苏联什么办法呢?苏联办法就是说工厂里厂长是老大,一长制,党委书记也只能,在厂里是二把手,厂长老大,然后,1958年大跃进,毛泽东提出〃不对〃,应该是党委书记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乌杰:到八十年代,我们改革开放初期仍然是这套体制,什么?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那么这个制度要害在什么地方?要害就是说我领导你负责,你感到很不愿意,为什么呢?我出了错是你的责任,你有了成绩是我的。所以,在工厂里就说,党委书记跟厂长一直关系不协调,因此国有企业一直弄得不好。五十年代没有弄好,那么文化大革命也没有弄好,那么到八十年代的时候这个问题又提出来了,干脆废除,干脆把农民的办法引进来承包。叫谁承包呢?党委书记承包还是厂长承包呢,这又争论半天,有人说了,既然承包嘛,就叫厂长承包嘛,党委书记管政治思想工作的嘛,所以大部分工业企业,就是国有企业交给厂长承包,那么党委书记有些有意见了,你承包我干什么呢?所以,把农民的管理家庭农业的方式引进入我们的国有企业来,最后过了一年多,这个承包制的弊端很快露出来了,什么意思呢?只承包赢不负亏,如果亏了,对不起,你把我怎么的,我就一个百姓,一个月几十块钱,怎么办?没办法,所以只负赢不负亏,所以承包制又不行了。那么现在有人提出来,既然承包不行了,这个要害在什么地方呢?说大概是所有制问题,所有制啊,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国家所有,五十年代我们叫做全民所有,八十年代说不能叫全民所有,我们的国有企业叫国有企业,叫全民制所有企业,那么到底国有呢还是全民所有?全民所有是什么概念?就是十三亿人口人人有一份,国有企业什么意思?国有企业是国家代表着十三亿人口来管理国有企业,叫国有企业。这回一想,那还是叫国有企业比全民企业好听点,所以把全民企业改成国有企业,然后又探讨这个国有企业怎么改革。
所以有人提出国有企业是主要矛盾,国有企业是主要的问题。有人不同意,说你这是搞私有化、搞资本主义嘛,这不是问题,是什么?是技术改造落后。当时八十年代我们国有企业,你们大家知道,除了技术落后、技术装备落后以外,还有坏帐、还有呆帐、还有滞帐,还有没有责任制的责任制,就是说国有企业里面管理十分落后、十分混乱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呢争论不休,其中当时国有企业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三角债的问题,我记得开始清理三角债的时候,正好山西省副省长,我管计划,正好我管的,当时我们就拼命清理,好比这100个企业,大家互相拖欠都有,几十亿清了,怎么清呢?国家说好,我先投入上游这个企业一笔资金,比如100亿投入,然后呢我先给你,然后你欠谁的你给谁,好,实际上呢,国有企业的互相拖欠债务远远大于这个数字,而且呢,这批协议下去以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各个省都差不多,清理半天,没弄动,现在还没弄动,没弄动,有人说这不是突破口,是什么呢?铁饭碗,砸三铁,所以那时候九十年代左右开始砸三铁,国有职工有意见了,说你们干部是铁交椅,我们工人要砸三铁,你们干部为什么不砸三铁呢?所以,好,不到半年时间这个又不行了,然后你们都知道了,就是〃六四〃这件事儿,然后呢这个事儿就拖下来了,改革暂告一段落。
然后又到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又掀起了第二次的改革浪潮。在理论界,我们的学者、教授、研究员又摆出来了,这个姓社的、那个姓资的,开始争论国有企业改革到底怎么办?这时候呢,正好我们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一个总的纲,就是说整体推进、配套改革,这个口号是对的,这是系统思想。为什么呢?因为国有企业搞不活不是单一的要素,单一的原因造成的,它有许许多多要素最后综合的行使到、作用到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搞死了。那么,你搞活国有企业就不是一个单一的要素,尤其不是两个要素,那么多种要素使得国有企业搞不好,这个思路摆对以后,这个思路是摆对了,但是呢,具体方法,如何实施这个战略方针。当时我已经调到国家体改委了,我记得当时社会上有两个方案,就是我们体改委提出一个方案,就是搞股份制改造,现在全国推行的股份制改造;还有嘛,国家计委、经贸委其它几个部提出另外一个方案,以经贸委为首的方案,就是〃三改一加强〃,三改一加强要害就是说我们国有企业管理落后、技术落后,因此需要加强技术改造、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等等。叫三改一加强,最后国务院同意,采取三改一加强的思路。那么这个思路搞了一年多以后,没有太大成效,没有太大成效什么原因呢?我刚才说了,因为国有企业这个系统结构不是单一要素,不是三改一加强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它其中很重要的问题是政企分开的问题,就是政府和企业的功能、作用、责任怎么分开的问题;第二呢,就是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第三呢,国有企业的产权到底是谁所有?我们改革开放以前是全民所有,我刚才说了,全民所有,每个人都没有感觉?好比是国有企业,我对国有企业所有,没感觉,国家所有,谁代表国家?如果这个企业搞坏了谁承担责任?不清楚。所以,三改一加强推行了大约两年左右吧,最后说这也不行。
最后又蹦出一个思路来,说干脆派特派员,特派制度,各个国有大企业派特派员,他是老大,他指挥,说他指挥谁呢?指挥党委书记呢?还是指挥公司经理呢?还是代表财政部国家计委指挥呢?还是代表谁指挥呢?就出这个问题了,谁是老大?最后,过一段时间又不行,最后说,现在我们推行的就是叫监督,叫监事会主席,我派监事会主席监督,现在就是到了监事会主席发挥作用的时候了。那么监事会主席有没有这问题?有啊,产权呢还是一样,谁真正代表国家行使产权管理?是党委书记呢?是厂长呢?是监事会主席呢?还是董事长呢?因为国有企业搞股份制改革有董事长,是董事长呢还是谁呢?不清楚。那么,这个国有企业跟国家的关系怎么分清楚呢?责任在哪儿呢?功能在什么地方呢?也不清楚。所以,这些根本问题呢,又没有得到非常明确的结论。因此呢,我坦白的说,国有企业呢搞活这个问题呢,我们还得继续努力。
所有的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关部门的改革,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而我们在二十年当中里面,只是在寻找一个突破口,找一个主要矛盾,再找一个单向能够突破的地方,然后带动整体的国民经济的改革,这个思路,这个思路看来是进行不下去的。那么,另外一种思路就是系统思路,就是把国民经济或者国有企业,或者农业,或者商业,或者我们的国有银行,或者我们的高等院校看成一个复杂的系统,然后用系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