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分为“百灵鸟”和“猫头鹰”两种。“百灵鸟”型的人是早上起来后,那段时间效率最高。因为大脑经过了一夜的休息,非常有状态,许多人属于这种类型。“猫头鹰”型的人是深夜效率最高,因为经过一天之后,大脑往往非常兴奋,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就是这种类型,他往往在深夜进行最重要的工作。
三、 将制定的计划,写成清单
“凡事预则立”,不相信记忆,相信笔记。列出“工作表”而非“进度表”,事务具体明确,长期或较大的事务要分析开来。
正如马丽·凯说:“每晚写下次日必须办理的6件要务。挑出了当务之急,便能照表行事,不致于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
第二篇 高效做事的习惯Lesson2 习惯二:时间管理运筹(7)
四、 现在就做,决不拖延
哲学家塞汉卡说:“时间的最大损失是拖延、期待和依赖将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能拖就拖的人,总是疲乏,不痛快,应做而未做的工作不断给他们施加压迫感,他们并未因为拖延而省下精力和时间,相反,他们疲于奔命,心力交瘁,却于事无补。
人为什么会有拖延的恶习呢?拖延的恶习,说穿了是为了暂时解脱内心深处的恐惧感。第一,恐惧自己不如别人。拖到最后,能不做便不做了,既消除了做不好低人一等的恐惧,还满足了虚荣心,告诉别人:换成是我的话,做得肯定比他们好。第二,恐惧失败。似乎凡事拖一下,就不会立刻面对失败了,而且还可以自我安慰:我会做成的,只是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同时,拖延能为失败留下台阶,拖到最后一刻, 即使做不好,也有借口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有如此表现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五、 好的明天,从今日开始
爱默生说:“我们应当记住,一年中每一天都是珍贵的时光。”
珍惜今天,当日事当日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事事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六、 条理清楚
做事要条理清楚,这样既能体现真正的品质与高效,保持能量,又可节省体力,节约时间。
七、 养成快速的节奏
感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给人以良好的作风印象,克服做事缓慢的习惯,养成快速的节奏感。
八、 设定完成期限
有了期限,才有紧迫感;才能养成快速的节奏感。
九、 善用零碎时间
为后世留下诸多绵绣文章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认定:“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看来,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三国时董遇读书的方法是“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即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 别人歇手之时发奋苦学,并认为“三余广学,百战雄才”。
没有不可利用的时间,只有自己不争取利用的时间。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他自己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它总是有的。”
十、 善用业余时间
一个善用业余时间的人,当然更能利用好工作时间,业余时间我们可以从事许多有助于工作的事情。例如:睡眠,有助于身心放松;学习,一天一小时可以创造奇迹;娱乐,有助于身心健康。
十一、尽量利用便捷、省时的工具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的手段层出不穷,善于利用这些新手段将有助于你节省时间。例如,一个电话比你登门拜访要省时得多,发电子邮件则省去了你寄信的各种麻烦……
9 一刻钟决定一个成功
一万年是好的,可惜我们谁也活不了那么久,所以只有分秒必争,你才能活得愉快。
传说:有两个人偶然与神仙邂逅,神仙授他们酿酒之法,叫他们选端午那天收割的米,与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珠调和百,注入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像每一个传说里的英雄一样,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跋涉过千山万水,找齐了所有的材料,把梦想一起调和密封,然后潜心等待那注定的时刻。多么漫长的等待啊。漫漫长路的终点终于触手可及,第49天到了。两人整夜都不能寐,等着鸡鸣的声音。远远地,传来了第一遍鸡鸣,过了很久?已久,依稀响起了第二遍,第三遍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其中一个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急待地打开了陶瓮,他却惊呆了——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酸,又像中药一般苦,使他所有的后悔加起来也不可挽回。他失望地把它洒在了地上。而另外一个,虽然欲望如同一把野火在他心里慢慢地燃烧,让他按捺不住想要伸手,他却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三遍鸡鸣响彻了天空。
多么甘甜清澈的酒啊!
只要能坚持到底,胜利就一定会属于你。你要付出远超出大多数人所想象的努力才能可望成功。
1996年在奥运会连破200米和400米跑两项世界冠军的美国运动员迈克尔·约翰逊,谈他用10年时间才把成绩加快了一秒多。
有时只是1/100秒或1/10秒之差,就决定你能否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伟大与平凡、成功和失败,只是一线之隔。人生常被喻为马拉松,但我认为人生更像短跑。长时间刻苦锻炼,机会一来临便全力以赴。
人生如短跑,需要你用大部分时间进行刻苦锻炼,机会来临时则全力以赴,细微的差别就可能决定你的人生。
第二篇 高效做事的习惯Lesson3 习惯三:立刻行动(1)
——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成功
· 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于认知,而在于笃行。于无穷处全力以赴,就会发现目光所及之处仍有无穷天地。
笃行是最了不得的事。只要一个人行为正,他就会越来越喜欢行动。要想做个有成就的人,应从行动进取开始。詹姆斯威廉斯说:“与其兴之所至才击节高歌,不如先引吭高歌带动心情。”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他的态度,因为积极的行动能带来及时的反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节节成功的喜悦。切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就能鼓舞自己进一步获得成功。
每一个人都可以界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制定各个时期的目标。但如果你不笃行,还是一事无成。
苦思冥想,谋划如何有所成就,不能代替获得成功的实践。不肯行动的人,只能是在做白日梦。这种人不是懒汉,就是害怕挫败。
成功人士都是怎么想,就怎么做。爱迪生是个实验发明家,他从不怕挫折,并把每一次挫折看作一次经验。实验、挫折、再实验……直至成功。他是靠孜孜以求的笃行而成为大发明家的。巴尔扎克开始写作时经历了严重的挫败,在父母严厉的要求下开始其写作生涯。在规定的两年之内,他败得很惨,父母断了他的生活费,他就一边谋生一边写作,虽债务缠身,仍继续奋斗,终以其宏篇巨作《人间喜剧》跻身于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
我们从小就读过这样一则古代寓言: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生活中,有不计其数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甚至从未体验过成功,在他们嘴上,挂着口头禅是:张三种药材发财了,我早就知道种药材能发财;李四开了个干洗店,我就说嘛,在这个小区开个干洗店准来钱……
2002年9月10日,在首届中国企业成功女性大会上被评选为优秀企业家的TCL集团总裁吴士宏女士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女性。她的故事可以说是“深刻导致成功”最典型的例子。1979年到1983年这几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受着白血病的折磨。由于一次又一次的化疗,她的头发几乎掉光。大病过后,吴士宏忽然觉得:自己的生命只能重新开始,因为生命也许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宽裕了。从那时候开始,她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她的命运从此发生了一个极大的转折。
1985年的一天,吴士宏来到了北京长城饭店的门口。她要离开原来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温饱的护士职业。为此她凭着一台收音机,花了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她一直守候着机遇的到来。现在,她鼓足勇气,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两轮的笔试和一次口试,她都顺利地通过了,最后主考官问她会不会打字,吴士宏条件反射地说:“会!”“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主考官问。“你的要求是多少?”她问。主考官说了一个标准,她马上承诺说可以。因为她环视四周,发觉考场里没有一台打字机,果然,主考官说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但是,吴士宏却从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面试结束,她飞快地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