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尊老爱幼是我们提倡的一种社会公德,实际上,不但要爱幼、而且要尊幼。幼儿也是独立的人,他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人格,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或与孩子一起游戏时,最好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与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样容易使孩子放松,减少精神压力。    
    


第一部分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7)

    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就可能发脾气,不听话,不愿意与施教者配合,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他就会情绪稳定,乐与教育者合作,学习东西也有积极性,平常所说的表扬法教育孩子就是利用满足孩子自尊心的原理。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要细心观察孩子,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    
    尊重孩子还表现在要尊重孩子的自治权利。现代心理学提出关于少年自治的问题,认为少年应该有正常的行为上的自治,即独立地处理有关个人的问题;情绪上的自治,可以有自己的兴趣和依恋的事物;道德和评价上的自治,即可保持自己的观点等等。家长要给少年这些自治的权利,要注意循循善诱地给予适度的指导,切莫粗暴地干涉他们的行动。    
    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子女成长的环境与父母的环境是迥然不同的。然而,父母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儿童时代作为榜样,全然不知其中许多方面业已过时,老一套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子女们也认为,父母的旧传统再也不能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行动指南了。因此,父母们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潮流。    
    少年的可塑性很强,家长要尽量利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当孩子觉得成人尊重自己的时候,他才能自发地愿意接受成人的教诲,这种教育才是成功的。    
    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互相承诺,也应该像社交场合一样,守信用,认真对待。它不仅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手段,它涉及到儿童良好的个性面貌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懂得承诺是怎么回事,平时注意有意识培养和引导,有针对性训练,可以逐渐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答应了的事情必须做到时,便有了责任感。所以,家长应当重视对孩子的承诺,亲切地接纳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合理地要求孩子。当孩子对我们提出要求时,只要是合理和可行的,我们也要不折不扣地做到。反之,当孩子答应了的事情,我们也不要因为他小而不和他一般见识,而要督促他做好,让他们学会承担一份责任,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们往往以此作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依据,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性格的形成是有天生的成分,有遗传的因素,但主要的还是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没有两个性格完全一样的人呢?因为,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是完全相同的。双胞胎天生因素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性格也不尽相同,这正说明了性格并不是天生的。因为他们的性格中还有角色塑造的因素,特别是在中国,双胞胎有兄弟姐妹之分。一个始终扮演姐姐的角色,而另外的一个始终扮演妹妹的角色。或者一出生一个就被认定为哥哥,而另外一个就注定扮演弟弟。在生活中,父母总是按照中国的传统要求哥哥或是姐姐什么事情都要让着弟弟(妹妹),无论是自己还是父母都这样塑造她们。所以,一般来说,哥哥或是姐姐总是要沉稳一些,厚道一些。而弟弟(妹妹)往往调皮一些,活跃一些,性格自然就有所不同。    
    


第一部分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8)

    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性格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性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婴儿时期,这比人们一般认为的年龄要早得多。3岁的幼儿在性格上已经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如果没有足够的外界影响,幼儿的性格会自然而然地沿着原有的方向发展下去。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0~2岁,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甚至是一出生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性格。那种认为“孩子还小,性格培养不必太早”的说法是不对的。    
    儿童性格的起源是婴儿期的生活习惯,而养成某种习惯则取决于抚养人的养育方式。每个家长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使婴儿在同一情景下做出符合要求的同一反应,这种并存关系经过反复出现即形成了习惯。而每一个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个体的性格特点。婴儿正是在家庭环境中,由先入为主的生活习惯和固定的行为方式养成了最初的习性,并以此构成其性格组合中的最基本部分。所以,有人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是有很深的哲理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人对孩子所采取的早期养育方式,对儿童养成各种习惯以及性格形成起着制约和导向的重要作用,这一点目前还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成人们多习惯于将孩子的性格尤其是那些不良性格归咎于先天,却没有意识到恰恰是成人自己在无形当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促成了孩子的这些性格缺陷。例如,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度保护就会使孩子在感情上依赖家长,不肯上幼儿园。年龄稍微大一点的表现出独立性不强,依赖别人,他们对别人的态度也常常比较敏感。而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往往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特点。    
    性格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必须从孩子一出世就开始对其进行教育,比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起步于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西方家庭有让孩子单独睡一室的习惯,在中国则不同,即使有足够的空间,婴儿也要与父母同睡(同床或同室)。小则四五岁,大则十几岁。由于孩子习惯了与成人紧密相连的身体接触以及时刻共处的生活方式,所以对成人的依附性较强,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均产生得较晚,这对于孩子性格和心理的成长是不利的。    
    懂得了孩子的性格不是天生的,父母们就应该及早注意培养孩子的性格,特别要注意自己那些不良的培养方式给孩子性格塑造带来的不良影响。“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等到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了之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改造起来也很难。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妈妈发现上中学的女儿近来变了。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像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一回到家就把在学校遇到的事全告诉妈妈。现在,女儿一回来,就钻进自己的房间,难得有空和妈妈在一起聊聊天,妈妈真摸不清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有一次,妈妈看女儿长时间闷在屋里不出来,便找个借口进去看看。女儿正在写着什么,一听见妈妈进来,便把桌上的东西迅速收进了抽屉。而她每次离开家,总是把那个抽屉锁得牢牢的。    
    妈妈不禁心里打鼓,听说这么大年纪的女孩,是心理最不稳定的时期,莫非……,妈妈不敢往下想了。于是,趁女儿不在家的时候,她想办法打开了女儿的抽屉。那里面没有什么令妈妈害怕的信或字条,只不过有一个日记本,上面写着一些让妈妈感到幼稚可笑的话。妈妈这下放心了,而女儿却感到异常愤怒,她和妈妈大吵一场,从此,她心灵之门,对妈妈关得更紧了。    
    


第一部分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9)

    类似这种事情,在许多家庭中不断地发生着。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许多家长都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他们理直气壮地认为,我是孩子的家长,就有权干预他的一举一动,有些家长甚至经常干预孩子的内心世界。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内心世界会越来越丰富。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在他的心灵深处,便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秘密。如果孩子不情愿向家长透露自己的想法,奉劝家长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而应该耐心地等待。如果父母流露出忿恨不满的表情,或摆出“不问出来不罢休”的架势,只会把事情弄糟,使得孩子关闭他的心扉。    
    孩子不愿对父母说心里话,很可能是因为他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为了摆脱父母对他的干扰才这样做的。因此,当孩子发生上述情况时,父母应当首先检查一下自身的管教方法是否得当,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    
    孩子成长到这一阶段,他希望父母对他信任,与此同时,父母也需要获得他的信任,这样,彼此才能互相沟通。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情愿说出来的事,不持强行追究的态度,孩子便会感到你信任他、尊重他,而同时,父母也就会获得孩子的信任。到那时,孩子一定会主动向你敞开他的心灵之门的。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他心灵深处的秘密,如果孩子连这一点都不存在,他将来也不会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和自主能力的人。做父母的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思想准备。    
    第一、父母应当承认和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大了,有些事情不愿意让父母知道不足为怪,做父母的也不必要求他们还像小时候那样,什么事情都向你讲。有的父母总怕孩子瞒着自己干坏事,对孩子不放心;也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应当对父母有隐私,父母有权利了解孩子的一切。为此甚至乱拆孩子的信件,偷看孩子的日记。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严重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激起他们的反感,加深家庭中的“代沟”,使他们更疏远父母,对父母更加封锁自己的心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