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孩子,他内心深处也有争第一的愿望。有时,孩子偶尔得低分,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辱骂一番,重则毒打一顿,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很容易使孩子自暴自弃,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一个即便是很聪明、学习也很用功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可能都是一百分。把分数看得至高无上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总是要求好了还要更好,希望都是满分,事实上这又是不可能做到的。    
    再次,过分看中分数,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对立。小学生的认识很直观。没有完全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不知道家长注重分数是要他好好学习,出发点是好的,是爱他的。他只知道自己没有得到满分,被家长训斥、打骂了;而得了满分,受到家长的表扬、奖励,他也不会认为家长这是喜欢他,而是喜欢高分。家长与孩子间的纯真感情被这分数离间了。    
    因此,对待孩子的学习,过于注重分数有很大坏处。考试的分数不能代表孩子学习质量的全部,考卷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家长应体谅一下那些因为分数不好而愁容满面的孩子,使孩子不要成为分数的奴隶。    
    


第三部分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7)

    过于注重分数自是不对。然而,考试和测验是检查孩子学习成绩的手段,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考试和测验成绩的好坏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水平。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    
    第一,联系考题的实际内容来认识考试成绩。一般说来,分数的高低同考题的难易、孩子的基础、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从考题的难易上讲,考题的难度较大,取得高分就不容易;考题的难度小,取得高分就容易些。如果不考虑考题内容,规定孩子都要考在95分以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例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应付统考,平时出题往往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学生考及格就不错了。“水涨船高”,题简单得高分;题难,得60分就了不起,50分就能属于中等。    
    第二,应该将分数放在比较中认识。孤立的一个考试分数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要看孩子的分数在班级内的位置。学校的类别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分数的标准也就不相同。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得满分是常事,五、六年级得满分就很困难了。所以,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孩子的真实情况。    
    第三,要联系孩子的基础。一次考试分数中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基本技能等。做家长的要从孩子原有的基础出发,判定孩子进步与否,同时找出问题的症结,加以指导帮助。孩子知识基础比较薄,想让他大幅度提高成绩也是不可能的,应该是一点一点地进步。有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差生,考题出得浅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得高分或满分。尽管孩子考试分数显著提高,但还不是他的学习有明显进步,这应引起家长注意。    
    第四,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既要重视分数,而又不唯分数。孩子的学习主要从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但并不是说分数决定一切,分数高不能说明孩子就聪明。思想品德、活动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分数中是无法体现的。知识毕竟不是能力。在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巨匠,例如达尔文、爱迪生等,在童年时代,甚至到中学时代学习成绩都不很出众。但他们后来都成了闻名于世的伟大科学家和发明家,这些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例子。因此,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又要教育孩子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绩,积极鼓励孩子更多地掌握知识。当孩子得到好成绩时,家长不要过分夸耀、以免孩子滋长傲气,对学习产生惰性。如果孩子的成绩由于某种原因下降时,家长不要大动肝火,打骂一通,应耐心帮助孩子分析受挫的原因,提醒孩子今后注意,争取下一次考得好一些。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家长必须引起注意,及时与教师联系,适当加强学习辅导。如果孩子学习一直较差,家长则应严格要求,热情辅导,鼓励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设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只要孩子在学习上有一点进步,家长就应予以表扬,强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持续提高的。    
    总之,家长要记住,分数不是衡量孩子成绩好坏、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分数低,并不完全说明孩子愚笨,将来没有出息。    
    


第三部分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8)

    不恰当的特长教育    
    当我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旋律时,当我们被运动员那激动人心的拼搏感染时,当我们置身于美术作品创造的意境时,当我们为又一项新技术的发明而发出感慨时,谁不为那些创造了奇迹的骄子折服?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这样的人呢?的确,培养孩子成才,不仅是家长的愿望,也是国家的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我们国家的未来就大有希望。但是,培养孩子成才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也绝非仅凭家长的主观愿望就能达到的。    
    例如,有的家长节衣缩食,用多年的积蓄为孩子买了一架钢琴,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音乐家。家长苦口婆心地教诲,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夜以继日地弹唱,真是煞费苦心。可是事与愿违,孩子根本不爱好音乐,却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家长的愿望与孩子的兴趣之间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而且达到了很难调和的程度。家长下达数不清的繁琐条规和禁令,频繁地严厉教诲和恶语相骂,有时甚至伴以冷酷的拳头和棍棒。结果本应和睦与宁静的家庭生活,却因此不得安宁,这是极不值得的。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赶时髦    
    在我们国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选择培养孩子的特长之路,也应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然而,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特长道路的宗旨是“金钱”和“名气”,即哪一行赚钱多,哪一行有名气就选择哪一行。例如,开始是书法、绘画很受家长们的重视。后来,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受到举国上下的赞扬。尤其是现在随着我国体育职业化的进程加快,球市火爆,许多家长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运动员,能参加国际比赛。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训练,或送去业余学校。还有的家长发现流行歌曲风靡全国,看到当歌手能赚大钱、出风头,生活又很舒服,于是又一齐转向学音乐风潮。就这样,一会儿涌向这,一会儿涌向那,不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可能,唯浪头是赶,唯潮流是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但这方面不成才,而且可能误了其它方面的特长。    
    2培养特长的路要宽    
    俗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干哪一行,只要能深入钻研,都能做出成绩,都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关键是能否发挥自己的特长。    
    人的智力才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强点与弱点,假如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就能取得最佳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说,世上几乎无废人,就看能否选准其最佳特长的优势。因此,家长要在孩子成长道路的起点帮助其选准特长最佳点,千万别埋没孩子的特长优势,这对孩子将来能否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的思想里只有文艺、体育行业,眼光的确有些狭隘。若家长拿不准孩子的潜力是什么,不妨请求心理学家帮助鉴定一下。他们的建议或许有积极作用。    
    


第三部分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9)

    3尊重孩子的意愿    
    培养孩子的什么特长,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强拧的瓜不甜”。如果置孩子的爱好、特长于不顾,一味强人就己,势必影响孩子的成长。尽管家长与孩子关系密切,孩子的爱好、特长受到家长的影响,比如有音乐世家、文学世家、医学世家等。但是必须看到,社会影响总要大于家庭影响,尤其是现在,孩子很小就进入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习惯了集体生活,加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影响,保育员、教师的引导,孩子的视野更广阔,知识面更宽,因而兴趣、爱好也更广泛。作为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块驰骋的天地,让孩子在自己所喜爱的领域内充分发挥才能,决不可越俎代庖。那样,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会使他的智慧幼芽刚一出土就遭到破坏,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    
    孩子年幼,在兴趣、爱好、特长还未形成的时候,家长应给予指导,但不必过早为孩子定向,可以先培养他广泛的兴趣。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学好各门功课。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德、智、体、美、劳都要重视,不能有所偏废,否则对进一步发展特长极为不利。其次,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兴趣小组,诸如编织、电子、绘画、音乐、航空航海模型等小组,并从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中仔细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然后进行定向培养。    
    4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昔日的“淘气包”、“低能儿”会变成今日的能工巧匠、各路英才。他们的贡献和成绩,就连那些当年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好学生”都感到吃惊和惭愧。因此,家长应公平地对待孩子,尤其是要正确对待自己“不争气””的孩子,既不可施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也不可放弃信心而让其放任自流,而要善于发现,顺其自然,诱导孩子成才。    
    每个孩子都蕴藏着自己的特长,关键在于发现它。钢琴前的笨蛋也许是画布前专心操作的小学徒,数学课上的迟钝者也许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