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宁心膏】x辰砂 枣仁 琥珀 人参 茯神 乳香
上为末,每服一钱,浓煎枣子、灯心汤。或作丸,薄荷汤下。
因气不和,致血不能流转而经不调、脐腹疼痛者,是血凝气结,其脉沉紧,宜温经汤。
x【温经汤】x人参 当归 白芍 延胡索 肉桂 川芎 牛膝 蓬术 丹皮 甘草
气滞血凝者,腰腹刺痛,宜桂枝桃仁汤、通经六合汤。
x【桂枝桃仁汤】x桂枝 桃仁 生地 芍药 人参 甘草
加枣子煎。
x【通经六合汤】x生地黄 当归 赤芍 川芎 蓬术 肉桂
经水凝滞,心腹疼痛者,宜琥珀散、佛手散治之。
x【琥珀散】x熟地 赤芍 肉桂 三棱 当归 丹皮 延胡索 蓬术 乌药 蒲黄 刘寄奴 琥珀
为末,酒调服。
x【佛手散】x川芎 当归
水、酒各半煎服。
经闭腹满疼痛,发热恶寒者,宜凌霄花散、牡丹皮散。
x【凌霄花散】x凌霄花 当归 桂枝 红花 刘寄奴 赤芍 延胡索 丹皮 白芷
酒半盏,再入红花煎。
x【牡丹皮散】x当归 红花 肉桂 蓬术 赤芍 丹皮 苏木 延胡索 鬼箭羽 干漆 没药(另研)
陈皮 乌药 甘草
室女经闭成劳,脐腹瘕痛,宜牛膝散或通经丸。
x【牛膝散】x当归 丹皮 肉桂 桃仁 川芎 赤石 延胡索 牛膝 木香
水、酒煎。
x【通经丸】x肉桂 大黄(煨) 干漆(研碎炒令烟尽为度) 青皮 川乌(泡去皮) 川椒 蓬术
干姜 桃仁 红花 当归
上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淡醋汤下。
经水涩少,渐渐不通,潮热瘦弱者,宜四物汤倍加泽兰治之。
淤血凝积,经候不调,时时作痛,腰膝重疼,小腹坚硬者,宜红花当归散。
x【红花当归散】x红花 牛膝 刘寄奴 肉桂 当归 紫葳 苏木 白芍 白芷 甘草
酒煎服。
妇人胃气不调,亦能使经经岁不通,体壮实,但饮食减少者是也,宜服逍遥散以消食理脾,使饮食
进而元气足,后以和其血气,则经水自行矣。
经沉滞不调,脐腹刺痛,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一月不至,或一月两至,宜服佛手散,或三神丸。
x【三神丸】x当归 橘红 延胡索(酒炒)
为末,酒糊丸,空腹艾醋汤下。
妇人月水不调,或前或后,或淋漓不断,断后复来,状若泻水,腹中坚痛,或闭塞不来,宜服桃仁散。
x【桃仁散】x人参 川芎 赤芍 丹皮 牛膝 肉桂 当归 生地 泽兰 蒲黄 桃仁 半夏 生姜 甘草
经水不调,或来多不节,或过月不行,或崩血不止,宜大温经汤。
x【大温经汤】x人参 肉桂 川芎 白芍 天冬 阿胶 吴茱萸 当归 丹皮 甘草 半夏 生姜
经水适来适断,日晡往来寒热如疟状,或痰嗽,宜先服小柴胡汤,后服四物汤。若泄泻,去黄
芩,加白术、茯苓;如自汗,减柴胡,加黄 ;如寒热皮肤冷,加桂枝;如腹冷,加肉桂,如咳嗽,加五味。
x【小柴胡汤】x柴胡 人参 黄芩 半夏 甘草 生姜 大枣
阴虚潮热,渐成骨蒸,宜逍遥散,或牡丹皮散。
月水或前或后,崩漏,赤白带下,每遇经行,小腹急痛,头眩,饮食少进,气闷者,宜加减吴茱萸汤。
x【加减吴茱萸汤】x吴茱萸 干姜 当归 防风 茯苓 肉桂 细辛 丹皮 桔梗 木香 门冬 半夏 甘草
加姜、枣煎服。
经水不调,脐腹冷痛,恶心,胀满,至晚则剧者,宜四乌汤、姜黄散,或艾煎丸。
x【姜黄散】x姜黄 川芎 肉桂 蓬术 丹皮 红花 当归 赤芍 延胡索
水煎,入酒少许。
形体黑瘦,经水不调者,子宫无血故也,养其阴则自然经至矣。
肥人经水不调,乃湿痰也,去其痰,则经自调矣,宜二四汤,或导痰汤入芎、归、连、地(必用姜
汁炒,恐泥膈也)。
x【导痰汤】x半夏 茯苓 枳壳 南星 甘草 陈皮 姜
经水不调,脐腹冷痛,宜牛膝散;若经水不利,时觉冷痛,寒热往来者,宜异攻散。
x【异攻散】x丹皮 肉桂 川芎 乌药 白芷 芍药 干姜 当归 延胡索 桔梗 生姜
水、酒煎服。
妇人血枯经闭,有因胃气虚,水谷难化,津液不生,而血虚不来者;有因少时吐衄,崩漏大脱血,
气亦不足者;有因潮热骨蒸,不生津液,而经水闭绝者;有因房劳多产,枯竭于内,而经不通者。以上四
者,总名血枯。
若脾虚胃消善食,黄瘦而不生血,月水全闭者,宜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生地、天花粉。
气血俱虚,潮热骨蒸,宜十全大补汤,加酒黄柏、牛膝。
x【十全大补汤】x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肉桂 生姜 大枣
心肾俱虚,咳嗽一、二声无痰,夜热盗汗,肌体瘦弱,饮食减少,卧则恍惚,异梦不常,微咳,痰
中有红丝者,名曰脉痿,宜劫劳散。
x【劫劳散】x人参 黄 茯苓 半夏 甘草 熟地 当归 白芍 阿胶 五味子
每服二钱,水盏半,加姜三片,枣子三枚,煎八分,日进三服。
经水断后,身热谵语,日哺尤甚,宜小柴胡汤。
经水先断,后小便不通,四肢浮肿,名曰血分,此症难治,宜小调经汤。
x【小调经汤】x当归 白术 肉桂 赤芍 没药 细辛 麝香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汁调或酒下。
若先小便闭,后致经水不通,四肢浮肿,名曰水分,此病易愈,宜葶苈丸。
x【葶苈丸】x葶苈子 续随子 干姜
上为末,枣肉为丸,桐子大,煎竹叶汤送下七丸。
如大便去,减续、葶,加白术为丸。
或问∶论调经以滋水为主,不须补血,何也?曰∶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
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者天一之真,癸者壬癸之水,月者水之精,以一月而
盈,盈则昃。女人经水一月以时而下,能有子;不以时下,或过期,或不及,皆为病,病则不能有子。所
以必须调经,调经必须滋水为主。又问曰∶同一红色,非血而何?曰∶女人系胞之所而养经之处,养之
一月而行,行则虚矣;以时交感,以虚而受,人若有孕,此水即化为乳而不月。乳之色白也,何谓血乎?
至四十九而天癸绝,其所绝者天癸水也,其流行之血不见其亏,故不须四物汤补血,补血兼不得滋水,滋
水必兼补血,故必以六味丸滋水。何也?盖血乃后天饮食入胃,游溢精气而成,以为流行之用。若经水乃
冲任所主,人身中有奇经八脉,俱属肾经无形之脉,其冲任者,奇经之二,其脉起于胞中,为经脉之海,
与手太阳、手少阴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女人独禀此水以为生生之原,与男子二八之精同气,从
天一之源而来,精则一月而满,满则溢,似血实非血也。
冲任起于胞中,男于藏精,女子系胞,其间又恃一点命门之火为之主宰。火旺则红,火衰则淡,火
太旺则紫,火太衰则白。所以,滋水更当养火,甚有干涸不通者,虽曰火盛之极,亦不宜以苦寒之药降
火,只宜大补其水──天一之原。以养之使满,满则溢,万无有毒药可通之理!此调经之法类如此。
卷之二
血崩
属性:凡血崩之疾当分阴阳而治,气血人身之阴阳也。阳主升,阴主降,阳根阴,阴根阳,一升一降,
循经而行,无崩漏也。若阳有余则升者胜,血出上窍;阳不足则降者胜,血出下窍。总之血随阳气而升降,阳
气者风也,风能上升,然必须东方之温风始能升,故用助风益气。凡气虚不能摄血而崩者,其人必面白、
尺脉虚大、食饮无味,久病者有之。
崩漏,有血虚,有惊忧,有怒气,有热搏,有劳伤。经血忽下者,名曰崩漏。其为病,须审腹痛、
腹不痛。如腹痛,当分虚实之异,缓急之殊,若淤血者,体必作寒;空痛者,少腹喜按也。淤血则当去,
空痛则当补。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经曰∶崩中日久为白带,漏若多时骨髓枯。脉小虚滑可治,急疾
紧数难痊。凡治崩漏,宜大补气血与养脾胃,微加镇逐心火之药以治之,补阴泻阳其患自愈矣。
经水妄行及血崩不止,宜黄柏散,或凉血地黄丸。
x【黄柏散】x地黄 柏叶 黄芩 蒲黄 当归 艾叶 伏龙肝 干姜
因热崩下者,宜胶艾四物汤加黄芩,或黄连解毒汤加艾叶。
x【黄连解毒汤】x黄连 栀子 黄芩 黄柏
崩漏纯血,乃脾弱气逆也。如身热,宜当归芍药汤。
x【当归芍药汤】x当归 白芍 陈皮 甘草 黄 白术 柴胡 苍术
若崩而脉紧无力,脐下如冰,白滑间有如屋漏水者,宜胶艾汤加青皮、炮姜炭、蒲黄、黄 ,或丁香胶艾汤。
x【丁香胶艾汤】x丁香 阿胶 艾叶 四物汤
若气血俱虚,以四物汤加人参、黄 ,或平补散,或大温经汤,治之即愈。
x【平补散】x阿胶 椿树花 熟地 川芎 艾叶 蒲黄 白芍 当归 地榆
若因气虚而下,宜四物加参、 、白术、升麻、蒲黄、香附。
若崩中过极,心神恍惚,宜茯苓补心汤。
x【茯苓补心汤】x人参 熟地 当归 白芍 茯苓 紫苏 川芎
用米饮汤煎服。
若崩漏连日不止,宜荆芥散、如圣散、黄柏
散、立效散,或四物汤加黄芩、荆芥,或胶艾四物汤加黄芩、槐花。若少腹刺痛,艾煎丸主之。
x【荆芥散】x荆芥
用麻油少许以灯草燃灯,烧荆芥焦色为末,童便调服。
x【如圣散】x棕榈 干姜 乌梅
并烧炭存性,用乌梅酒调下。
x【立效散】x当归 莲蓬壳 红花 茅花 白棉花
用白棉纸包好,以火 之存性为末,开水送下。
若崩漏昼夜不止,或经年不愈,诸药不效,急则治其标,宜白芷、香附、百草霜;缓则治其本,宜
四物汤加芩、连、参、 、姜、附,又四物汤加荆芥、黄芩止血尤效,或香附、莲房灰、米饮汤送下,
或以十灰丸,或以五灵脂烧存性为末,乌梅汤下。
x【十灰丸】x黄绢 艾叶 莲房 棕榈 马尾 蒲黄 油发 绵 藕节 赤松皮
上十味各烧存性为末,醋糊为丸,米饮汤下。
肾虚不能镇守相火,如暴崩、下血不止腹不痛者,宜服凉血地黄汤,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