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爽和司马懿激烈搏斗,昏庸的曹爽当然不是奸滑的司马懿的对手,结果落
得灭族之祸。而曹魏政权也就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为司马炎篡魏打下基础。
所用非人
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都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清除异己。曹操虽以善
用人著称,但有不从已的大都被其所杀。在他决定立曹丕为太子后,不惜清
除曹植的党羽,为曹丕继位扫清道路。曹丕篡汉后,其文武大臣大都是曹氏的心腹,故曹魏政权是巩固的。及曹魏第三代,即曹睿继位时,功勋之臣多
数亡故,而其后代都是花花公子,庸碌无能,只知吃喝玩乐。曹爽就是这样
的人。他凭着其父曹真的余荫,得到了曹睿的重任。曹睿病重时,曾在曹氏
宗族中物色辅政人才,结果还是落到曹爽身上,可见曹氏第三代都是些什么
样的庸人了。曹爽在其心腹何晏的启发下,懂得兵权的重要,于是以“司马
懿德高望重”为名,请魏主“加为太傅”,太傅地位虽比太尉为高,却不掌
兵权,曹爽请封司马懿为太傅实是为削去其兵权。曹爽乃以其心腹统率各军,
自是兵权皆归于已。爽掌握兵权后,认为可高枕无忧,便与其心腹纵情淫乐,
其衣食住行,奢侈豪华,不下于朝廷。
以“阴”制“庸”得政权
司马懿是个既很有才智又非常阴险的人,他辅佐曹氏四代,辅政二次,
曹魏统治者都被他假装的表象所惑,都以为他是心腹,连善于识人的奸雄曹
操也被他瞒过了。司马懿被罢兵权之后,便推病不出,二子亦退职闲居,以
伺机反扑。当曹爽派新任荆州刺史李胜去向他辞行,以探听其虚实时,司马
懿早料到其来意,乃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方请李胜入
府。在对话时,他语无伦次,牛头不对马嘴,尽装耳聋说是听不清对方的话。
侍婢迸汤,他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说:“吾今衰老病笃,死
在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言讫躺
在床上,声嘶气喘。李胜回言曹爽,爽大喜说:“此老若死,吾无忧矣!”
这确是庸人庸话。司马懿见李胜去了,遂起身谓二子说:”李胜此去,回报
消息,曹爽必不忌我矣。只待他出城畋猎之时,方可图之。”果然,不一日,
爽引三弟,并心腹人何晏等,将其总管的禁兵,保护魏主前往狩猎。司马懿
一俟曹爽出城,即发动政变,控制军营,然后引兵出城屯于洛河,守住浮桥。
曹爽的智囊桓范设法逃出城外告变。司马懿知道了大惊说:“‘智囊’泄矣!
如之亲何?”太尉蒋济说:“弩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这是说劣马只惦
着马棚里的饲料,譬喻无能的人贪图安逸,缺乏远大的志向和谋略,桓范见
曹爽后,建议他调外兵以讨伐司马懿。接着司马懿派人来告知曹爽:只是削
去他的兵权,别无他意。是夜,曹爽左右思考,意不能决,自黄昏直流泪到
天晓,还是狐疑不定。桓范入帐催之说:“主公思虑一昼夜,何尚不能决?”
爽叹说:“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范大哭,出帐说:”
曹子丹以智谋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犊耳!”就这样,曹爽被司马懿
诱骗回城里,以“莫须有”的谋逆罪,将曹爽三兄弟及其党 徒,皆斩于
市曹,并灭其三族。在你死我活的搏斗中,曹爽仍幻想让出兵权后做”富家
翁”,其愚如此,其死也活该!曹氏后代庸碌如此,司马氏取而代之是必然
之事。
5。断送西蜀:刘禅宠宦官黄皓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是孔
明《前出师表》总结前后汉兴亡的原因,用以告诫刘禅,确是语重心长,言
真情切。而刘禅并没有如孔明所希望的,亲贤臣,远小人,以兴汉室;而是亲小人,远贤臣,重踏桓、灵覆辙,断送了蜀国江山。
昏庸无能的阿斗
刘禅是少有的昏君,是个不朽的”阿斗”。平心而论,刘禅也不尽坏:
他老实得可怜,昏庸得出奇,陈寿给他形象的评价是:“后主任贤相则为循
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孔明执政时,他遵其父刘备所嘱:“事丞相如父”,且实权在孔明,他不听
也得听。孔明操劳国家大事,整天忙得汗流浃背,食不甘味,睡不安席;刘
禅却可不费脑筋,饱食终日,乐其所乐。当然,他不是整天在昏睡,遇到国
家有事,他有时也有所用心。如刘备逝世后,曹魏乘机兴师五路侵蜀,因这
时孔明闭门不出,他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团团转,后来他到相府探望孔明,
孔明告诉他退兵之策,他才如梦初醒。他对孔明也不尽放心,当孔明与司马
懿斗兵斗阵连续大胜,正欲乘胜直取长安的时候,他中了司马懿的反间计,
听信流言——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宦官为之画策,他便遣使资诏
星夜宣孔明回。孔明奉旨回成都问他何故诏还?他无言可对,良久,乃说:
“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一无他事。”真是憨人憨话,
憨气十足。不过,总的说,孔明在世时,还是贤臣当道、小人远避,刘禅基
本上是听孔明的话的,宦官也不敢出面干政。孔明病逝五丈原后,情况逐渐
发生变化,特别是蒋琬、费祎等贤相相继去世后,他被宦官黄皓等小人所左
右,溺干酒色,不理朝政,政事、军事弄得一塌糊涂。
小人弄权,将士难为
深得孔明兵法的姜维是蜀国后期的“擎天柱”,是个赤胆忠心的人,他
秉承孔明遗志,九伐中原,虽天大胜,但也挫伤敌胆,使之不敢正窥西蜀。
当姜维正在前线浴血奋战,困魏国名将邓艾于祁山时,忽连接后主的三道诏
书,促其班师。原来是后主听黄皓谗言:“姜维屡战无功,可命阎宇代之。”
阎宇何人?他身无寸功,只因阿附黄皓,遂得重爵,官至右将军。黄皓本想
用阎宇代姜维,后知邓艾善用兵,恐阎宇非其敌手,又寝其事。任用大将,
如此儿戏,是撤是用,全凭一宦官作主,确是超级庸主。姜维回,得悉此事,
入奏后主说:”黄皓奸巧专权,乃灵帝时十常侍也。陛下近则鉴于张让,远
则鉴于赵高。早杀此人,朝廷自然清平,中原方可恢复。”后主笑说:“黄
皓乃趋走小臣,纵使专权,亦无能为。”姜维因不能杀黄皓担心被其所害,
乃听从郤正之言,领军前往沓中屯田,以充军实,徐图进攻。自古以来,庸
主当政,小人弄权,大将在外难于立功。昔”乐毅伐齐遭间阻,岳飞破敌被
谗回。”姜维岂能例外!
西蜀之亡必然也
刘禅昏庸透顶,黄皓专权胡为,西蜀之亡是必然之事。钟会、邓艾大举
兴兵入侵西蜀,姜维即起沓中之兵前往拒敌,并上表请派精兵分守战略重地
阳安关和阴平桥,并指出“若失二处,汉中不保矣。”在这危急关头,刘禅
竟听黄皓之言,召师婆入内殿问吉凶,她以“西川土神”附身,胡说什么”陛下欣乐太平,何为求问他事?数年之后,魏国疆士亦归陛下矣。陛下切勿
忧虑。”自此,刘禅深信师婆之说,遂不听姜维之育,每日只在宫中饮宴欢
乐。姜维累申告急表文,皆被黄皓隐匿。因此,使钟会轻取阳安,邓艾偷渡
阴平,姜维虽仍和诸将死守剑阁,使钟会受挫,不能前进,可是邓艾已直趋
成都,刘禅已面缚舆梓出阵,姜维纵有“回天力”也无济于事了。
6、国破家亡:孙皓罢名将陆抗
封建末朝,大都是小人弄权,贤臣遭殃,其亡之因,多源于此。蜀国如
此,吴国亦然。无独有偶,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孙皓宠信中常侍岑昏。刘禅、
孙皓两人性格虽各异,但其用人之道则相同,刘禅昏庸,故被黄皓摆布,孙
皓“才识明断”,但为人凶暴,残杀忠良,致使众叛亲离,他所能依靠的只
有岑昏等一小撮佞臣而已。而这些人不学无术,好事不做,坏事做尽,成事
不足,败事有余。且孙皓暴虐远超刘禅,岑昏之恶甚于黄皓,在暴君、佞臣
朋比为奸之下,朝政比蜀国还糟,吴民比蜀民更苦,国弱民穷已到了极点。
蜀国亡后,吴国内政如此腐败,其被消灭之日已屈指可数。
残暴愚昧失江山
在历史上,有的封建统治者,能善始善终,被赞为明主!有的则不然,
善始而恶终,成为暴君。孙皓正是后一类的暴君。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江
表传》记载:“皓初立,发优诏,恤士民,开仓凛,振贫乏,科出宫女以配
无妻,禽兽扰于苑者皆放之。当时翁然称为明主。”可是,在他的统治地位
巩固后,志得意满,专横日甚,有谏已的动辄杀戮。孙皓是靠丞相濮阳兴、
左将军张布二人扶上帝位的,后濮、布见皓所为,十分后悔,并向他力谏,
孙皓大怒,斩二人,灭其三族。丞相万或、将军留平、大司农楼玄三人见皓
无道,直言苦谏,皆被斩杀。由是群臣缄口,不敢再谏。前后10余年,杀忠
臣40余人。皓酷溺淫色,后宫数千,仍采择无己。宫人有不合意的,或剥面,
或凿目,残忍之极。他出入常带铁骑5万,臣民恐怖,莫敢奈何。
孙皓为人好大喜功,尚穷兵默武。他拟伐魏以一统天下,便召术士广尚
问吉凶,尚对说:”陛下篮得吉兆: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他把术士的
话当真,便决意伐魏,可见孙皓其人既暴且愚。中丞华核劝他“先修德以安
民”,被他驱逐。于是,皓令镇东将军陆抗部兵屯江口,以图襄阳。陆抗是
吴国名将,镇守襄阳的魏国名将羊祜知他足智多谋,坚守不出。陆抗也因羊
祜善用兵,不敢轻动。故二人彼此修好,以保边境安宁。孙皓命陆抗急速进
兵,陆抗上疏备言晋未可伐之状,劝他修德慎罚,以安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