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由铁环连
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
复何惧哉?”曹操下席而谢说: “非先生良谋,安能破东吴耶?”统说: “愚
浅之见,丞相自裁 之。”操即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
住船只。诸军闻之,俱多喜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深知兵法,诡计多端,何以一献连环计便接受,难道不怕火攻?凡
献计以诱人,对方要愿意听,且认为此计确对己有利,计始中之。操早闻凤
雏先生大才,得其下顾,当然愿意聆其高论。当时北军经不起船上颠簸,俱
生呕吐之疾,难于言战,操正为此而焦急,忽得连环计,大喜过望,故认为
是破东吴妙策。至于火攻,操并非不考虑。程昱对铁索连船曾提出异议说:
“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若彼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说:
“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
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
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后
来忽转东风,则非曹操之所能料。曹操之中连环计,并非其愚,而是智者千
虑必有一失。也正因此,庞统之计始得逞。
3。伪乱真:张飞屈严颜
张飞跟孔明从荆州起兵入蜀援玄德,张飞为先锋杀奔巴州、雒城之西,
所向多降,先到雒城。适玄德被张任所追,几被所获,张飞及时赶到救了玄
德。何以莽张飞竟赶在智诸葛之先,得了头功?因其智擒严颜并降之,得其
之助,故一路望风归顺。而张飞擒严颜之计也极巧——
老眼光看人,终会吃亏
严颜闻悉张飞进军巴郡,准备起兵迎敌。或献计说: “张飞在当阳长权,
一声喝退曹兵百万之众。曹操亦闻风而避之,不可轻敌。今只宜深沟高垒,
坚守不出。彼军无粮,不过一日,自然退去。更兼张飞住如烈火,专要鞭挞
士卒,如不与战必怒,怒则必以暴厉之气,待其军士。军心一变,乘势击之,
张飞可擒也。”严颜从其言,教军士尽数上城守城,任由张飞搦战、辱骂,
只是不出。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张飞已今非昔比;何况战争是双方之事,要
根据对方行动采取对策,做到随机变化,用老眼光看人,终会吃亏。
张飞见严颜坚守不战,便心生一计,传令教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
径,不来搦战。严颜连日不见张飞动静,乃派十数个小军混入张飞的砍柴军,
入山中探听消息。张飞派出的砍柴军士回报: “有一条小路, 可以偷过巴郡。”
张飞便公开传令:二更造饭,三更拔寨起兵。混在砍柴军中的细作回报严颜,
严颜大喜,自引兵马伏于小路林中。约三更后,遥望见张飞在前,横矛纵马,
悄悄引军前进,背后车仗人马在后陆续进发。严颜待张飞过去三、四里远,
便尽起埋兵夺其后队车仗。这时,背后一声锣响,一彪军掩至,大喝:“老
贼休走!我等得你恰好!”严颜措手不及,被张飞所擒。原来先过去的是假
张飞。
张飞在此以前,只不过是一勇之夫,其威力也有限;现在孔明的领导下,
也懂得用智斗,并能行仁义,自称“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的严颜,也被
其折服而投降,因而影响所及,一路守关将士,都不战而降于张飞麾下。可
见勇而加上智,其威力则无穷!
4。佯退兵:孔明骗仲达孔明佯退兵,司马仲达知其假退,但孔明一退再退、三退以诱之,仲达
则始疑后惑终信之而追击,因而中计大败。
孔明袭陈仑后复出祁山,魏主派司马懿前来迎敌,被孔明屡败,司马懿
坚守不出。于是孔明思得一计,便传令教各处皆拔寨而起。细作报知司马懿,
懿说: “孔明必有大谋,不可轻动。张郃说: “此必因粮尽而回,如何不追?”
懿说:“吾料孔明上年大丰收,今又麦熟,粮草丰足,虽然转运艰难,亦可
支吾半载,安肯便走?彼见吾连日不战,故作此计引诱。可令人远哨之。”
军士探知,回报说:“孔明离此三十里下寨。”懿说:“吾料孔明果不走。
且坚守寨棚,不可轻进。”
假的重复多次,易信其真
住了旬日,绝无音信,并不见蜀将来战。懿再令哨探,回报说,“蜀兵
已起营去了。”懿未信,乃更换衣服,杂在军中,亲自来看,果见蜀兵又退
了三十里下寨。懿回营谓张郃说:“此乃孔明之计也,不可追赶。”又住了
旬日,再令人哨探。回报说:“蜀兵又退三十里下寨。”郃说:“孔明用缓
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郃愿往决战!”懿说:“孔
明诡计极多,倘有差失,丧我军之锐气。不可轻进。”郃说:“某去若败,
甘当军令。”懿说:“既汝要去,可分兵两枝:汝引一枝先行,须要奋力死
战;吾随后接应,以防伏兵。汝次日先进,到半途驻扎,后日交战,使兵力
不乏。”大凡假的,重复多次,连自己也惑,何况他人?孔明的假退,司马
懿初料其假,经不起孔明多次诱骗和张郃一再坚持追击,终于同意。但司马
懿也不愧为智者,在追击中也防孔明埋伏,故决定张郃先行,他随后接应,
部署可谓周到。
强中更有强中手
讵料强中更有强中手,孔明却计高一着。张郃追兵一到,就中孔明的埋
伏,被关兴、马忠等夹击,王平、张翼截其归路。忽然司马懿引军杀到,蜀
兵两头死战,渐渐不支。这时,姜维、瘳化却分兵两路袭司马懿老营。懿得
知,大惊失色,即提兵急回,被蜀兵随后掩杀,魏军大败,死者极多,弃马
匹器械无数。十、就 计
用诈计以骗敌,被彼所知,彼则就其计而破之,称将计就计。能将计就
计的多胜,因用计以骗人,彼知之而顺其计破之,这就出乎用计的意料之外,
不及防备而反中彼之计。而能将计就计的,首先必须知彼之计,然后才能设
计以破之。而知彼之计殊不易,这是因彼设计以骗我,往往是经过缜密的考
虑,不易被人所识破始行之。能知敌计和将计就计的,必须有敏捷的才智、
周密的思维、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这样的人才算是有智谋的人,任何
诡计都难瞒过他;当其将计就计以破敌时,也不易被敌识破。事实确是如此,
《三国演义》的将计就计的计谋,皆出于有智谋的人,如诸葛亮、姜维和贾
翊等。
将计就计,先知其计是关键。凡是诈谋,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必
有漏洞,有其不合情理、不合逻辑之处,如能细心观察、冷静分析,则有可
能看出其破绽。而有智谋的人决不会放过任何细节,因而能干小处见大。如
魏将王瓘来降,“受降如受敌”,姜维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当他所知王瓘说
他是王经的侄儿,因叔父被杀而来降以报仇,立即断定他是诈降,因司马昭
杀其叔父决不会让其侄儿带兵,故能设计大败邓艾。贾翊见曹操巡祝城三日
后,于西北角积柴草,准备攻城,而东南角城墙不固,何以操不从此攻城,
故知其在西门角上是虚张声势,实欲攻东南角,乃向张绣设计于东南角伏重
兵,果大败曹军。
《三国演义》的将计就计之计,概言之有二种:一是知其计而将计就计,
如贾翊顺计破曹操、姜维利用王瓘假降而败邓艾,以及诸葛亮破周瑜的美人
计,等等;二是有意让敌知我计而再将计就计破之,如孔明纵敌虏攻夺零陵。
这些将计就计虽有同有不同,但都有其特点——
1。料敌情:贾翊破曹操
建安三年夏,操统大军征张绣,大败之,绣坚守不出。操围城攻打,见
城壕甚阔,水势又深,急难近城。乃令军士运土填壕,又用土布袋并柴薪草
相杂,于城边作梯凳;又立云梯窥城中;操自骑马绕城观之。——如此三日。
——传令教军士于西门角上,堆积柴薪,会集诸将,就那里上城。
由攻城部署看破诈处
城中贾翊见此光景,乃对张绣说:“某在城上见曹绕城而观者三日。他
见城东南角砖土之色,新旧不等,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进攻;却虚往西
北角上积草,诈为声势,欲哄我撤兵守西,彼乘夜黑必爬东南角而进也。”
绣问:“然则亲何?”翊说:“可将计就计破之。来日可令精壮之兵,饱食
轻装,尽藏于东南房屋内;却教百姓假扮军士,虚守西北。夜间任他在东南
角上爬城。俟其爬进城时,一声炮响,伏兵皆起,操可擒矣。”绣喜,从其
计。
将计就计破之早有探马报曹操,说张绣尽撤兵在西北角上,呐喊守城,东南却甚空虚。
操说:“中吾计矣!”遂令军中密备锹钁爬城器具。日间只引军攻西北角。
至二更时分,却领精兵于东南角上爬入壕去,砍开鹿角。城中全无动静,众
军一齐拥入。只听得一声炮响,伏兵四起,曹军急退,背后张绣亲驱勇壮杀
来。曹军大败,退出城外,奔走数十里。张绣直杀至天明方收军入城。这一
役,曹操折兵五万余人。
贾翊能将计就计,是其从曹攻城前的部署中看出其诈处。攻城从何处攻,
这是军事秘密,而却在西北角上公开作攻城准备,贾翊因而知其诈。他从南
阳城东南角墙不坚、鹿角多半毁坏 中,料其必从此爬城,于是便将计就计
破之。
2。纵敌虏:诸葛夺零陵
玄德攻零陵,零陵太守刘度命其子刘贤与大将邢道荣率兵迎敌。初战,
道荣被俘。道荣被缚来见,玄德喝教斩之。孔明急止之,问道荣:“汝若与
我捉了刘贤,便准你投降。”道荣连声愿往。孔明说:“你用何法捉他?”
道荣说:“今晚军师调兵劫 寨,甘为内应。”玄德不信其言。孔明说:
“邢将军非谬言也。”遂放道荣归。
将计就计反就计
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