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冲击敌人的左翼(或叫“盾牌一边”),甚至常把敌人赶到中央受方阵长矛杀伤,
或赶到左翼受到骑兵长枪的冲刺。
阵线中央的方阵对付敌人主力,但一般不前进太远,除非右翼惯常的迂回受阻
或发生异常情况。
但阿里安对亚历山大的部队和战术的描述并不是十分清楚的。而且他确实也不
是在同样情况下用同样的术语。他常用的专门术语,按顺序说就是o t r a t ¢
s,s t r a t ¢ p e d o n 和f … l a yx 。原义应该是部队一部,即持长矛
的步兵,但有时他又用以代表全军。t a x e i s 的下属建制就是t … x e i s,
这个字有时用作专门术语,有时则不然。这些t … x e i s可能是按部队招来的不
同地区组织的。e t a i r o i 这个字特别麻烦。它显然常常没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在上边引用的复合字里,它的意思就象我国“本土部队”,指部队人员互相都认识,
都是同伴或同乡。但这种部队当中有一部分(实际上都是由真正马其顿出生的人组
成的部队)配属亚历山大本人,作为他的近卫队的一部分。阿里安用“伙友”这个
字眼时是否想让我们理解为“(亚历山大的)伙友”,这一点还搞不清楚。但他用
e t a i r o i 这个字又作为一种头街,就象他用e ta i r o i 或p a i d e s
b a s i l i k o i 似的,意即“国王扈从”,也许是“(马其顿)贵族子弟”。
除e ta i r o i 这个字根外,不论p e se t a i r o i 或… s q e t a i r o
i ,都有p e l t a s t a i ,这个名词一般指的是轻装(护身装备较轻的)部队,
也指某种附属部队(以其特殊名称表示),但也包括x e n o i 或雇佣兵,即由塞
萨利、包欧提亚等地的人组成的部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阿格瑞安人组成的部队,
他们是了不起的山地战和前哨战的能手。
现在我们谈谈一种规模很大的部队,也涉及n p a s p i s t a i 。这种部队
组成亚历山大的卫队和实际上的近卫人员。最近身的可能是“扈从”,这些人也形
成他的幕僚。再就是精选的f n l a k e s ,再就是s w m a t o f n l a k e z ,
叫作t ? a ym a t ? ,也许和… r ys r … s p i d e s相同。但这支叫作“近
卫”和“卫队”的大部队,并不只是保卫他们那位英勇的、甚至是鲁莽的领袖,而
宁可说是形成一支特殊的突击队,极其机动灵活,随时准备突然急行军或去完成危
险的突击任务。
军队的调度是这样。方阵即使不是永远成方形,至少也是成长方形的。在下图
中可以看到这几个专门名词:
方阵并不是象历史家所说的那样,只是一个僵化的队形。它可以象上图所示的
那样拉长,成为长方形,也就是形成摆好的阵势;也可以收缩,以便突破敌阵。
但是,如果估计敌人要包抄,方阵就可以拉得很长(就象在高伽米拉战役中那
样)。中央可以向前突出,从而形成两个正面(左右两个斜面)。如果方阵本身准
备包抄敌人,则中央又可成凹形。方阵有时还可以成楔形或箭头形,e m b o l o
s,但必须记住,不能成封闭的楔形。最紧密的队形是s u n a s p i s m ? s ,
“盾牌挨盾牌”。
侯加斯博士在他的《腓力和亚历山大》一书中对马其顿部队有一段有价值的描
述,对他较早出的一本小册子里的说法作了些修改。
本社所组译出版的Aenaeas Tacticus等书可能提供一些帮助。但参考时要谨慎。
这些书并不能确切地代表我们的时代。
地理注释
在任何一本严肃认真的地图上,亚历山大远征路线的大部分都能找出来。至于
他为什么选择这些路线则并不总是容易理解的。
奥瑞尔·斯太因爵士在《地理杂志》1927年十一一和十二月号上发表的文章和
所著《亚历山大向印度河进军的路线》一书(1929年麦克米兰版)中,都说他发现
了阿尔诺斯山的确切地点。这件事近来引起了很大兴趣。他说这座山在皮尔萨尔山
脉上,在印度河的一个河湾内,河道西边(即右岸),在干南加尔正北,卡克达拉
东北。
这条山脉很符合阿里安描述的情形,只是(对一个没见过实况的读者说来)那
地方似乎养活不了象阿里安所说的那么多人口。
更严重的问题是,阿里安的描述是否准确。我们一直感到亚历山大沿印度河向
上游走这么远似无必要。倒是有人怀疑他往北走可能是为了寻找某个山谷或关口,
但未能找到,反而被某一好战部族拦住。他们守住自己的卫城,亚历山大费了事先
没有估计到的很长时间才把他们“轰跑人后来他又回到南边。于是他那些耍笔杆子
的追随者们就不得不为他的部队转变方向和受到阻拦的情形找借口,因此就为亚历
山大攻击这个特殊的山杜撰了许多特殊的理由。
我们也许只能这样说:假如阿里安所说的情况是准确的话,那么奥瑞尔·斯太
因爵士指出的这个地址几乎就可以完全肯定是没有错的。
前言
托勒密(拉加斯之子)和阿瑞斯托布拉斯(阿瑞斯托布拉斯之子)都曾撰写过
亚历山大(腓力之子)的历史。他们二人所叙述一致的事迹,我都作为相当准确的
材料记载在我这本书里;不一致的地方,我就选用我认为比较接近事实,比较有记
述价值的东西。关于亚历山大的事迹,别的人也有许多撰述。事实上,还没有一个
人物象他那样有这么多历史家进行记述,所记内容又这么不一致。我认为托勒密和
阿瑞斯托布拉斯二人的记述较为可靠。因为阿瑞斯托布拉斯曾随国王亚历山大转战
各地,托勒密则不但有同样经历,而且他本人也是个国王。对他来说,撒谎比别人
更不光采。此外,他们二人撰写亚历山大历史的时候,既然他已经死了,就再不可
能有什么力量强制他们说假话,而他们自己也不会因为说假话得到什么好处。至于
别人撰述中那些我认为值得记下而且并非完全不可靠的材料,我也采用了,作为流
传下来的关于亚历山大的史料的一部分。如果有人奇怪:觉得既然已经有这么多人
撰写亚历山大的历史,怎么我还会想到要写这一部呢?那就请他暂时按捺一下,先
把他们的著作加以研究,对我这本书也有了认识之后再说。
卷一
(一)
据记载,腓力死时,在雅典正值皮索德马斯执政。腓力的儿子、当时约二十岁
的亚历山大继位。亚历山大即位后,随即来到伯罗奔尼撒地区,把当地希腊首要人
物召集起来,要他们在出征波斯时服从他的领导——这一点他们早就答应过腓力了。
大家都同意。只有拉斯地蒙人说,他们国家的习惯不允许他们服从别人,他们的习
惯是领导别人。雅典也有些搞叛乱的迹象。但亚历山大带兵一到,他们就都垮台了,
还答应给他比原先给予腓力的更加崇高的地位。然后亚历山大就回到马其顿,开始
了远征亚洲的准备工作。
春天,他朝色雷斯方向进军,要去特利巴利人和伊利瑞亚人那里,因为听说他
们有些搞叛乱的迹象。更重要的是,他们常在他的边界上行军。他认为,当他离开
本国进行远征时,把他们留在背后很不妥当,只有先把他们彻底降服才行。他从安
菲坡利斯出发侵入色雷斯(即独立的色雷斯人的国土)。进军中,菲利比和欧布拉
斯山在他的左边。据历史家记载,他随后就渡过尼萨斯河,十天之后到达希马斯山。
部队到达进山的隘路时,发现很多武装的商人和独立的色雷斯人占领了希马斯山上
的制高点,并且全都作好准备,要阻挡远征军前进,而这个制高点又是远征必经之
处。他们集中了车辆,推倒在阵前,打算在受到攻击时就用这些车辆作屏障据以防
守;他们的计谋的另一部分是,当马其顿方阵部队爬到山坡上‘最陡处时,就把车
辆滚下去。他们认为方阵越密集,翻滚下山的车辆的猛力冲撞就越容易把它冲散。
不过,亚历山大也在考虑怎样才能最安全地通过山脊。他认识到,既然并无其
他道路可走,这个险是非冒不可了。于是就下令全军:不论什么时候那些车辆从山
坡上向他们冲下来,凡是当时在平地上的部队都可以改变队形,向左右分开,给车
辆让开一条路;凡是在狭谷中被冲的,都要把队伍集结紧密;那些实际上已经受冲
倒地的,就要把盾牌紧紧地互相连接起来,这样,那些由于加速下冲而估计要从他
们身上砸过去的车辆就不致造成伤害。事情果如亚历山大所料的那样发生了;部队
也都接他的命令执行了。结果,一部分人把方阵分开了,没受到冲撞;而那些从另
一部分人的盾牌上滚过去的车辆也都为害不大,并无一人死于车下。马其顿人发现
这些极其可怕的滚车无能为害时,都兴高采烈、勇气倍增,大声呼喊着向色雷斯人
冲上去。亚历山大把弓箭手从右翼调到另一方阵前边——这边用箭更为得力。只要
色雷斯人出击,就从这边射他们。他亲自率领突击队、步卫队和由阿格瑞安人组成
的部队到左翼;有弓箭手射住阵脚,色雷斯人不能前进一步;因而方阵得以逼近敌
阵,没经过严重困难就把那些轻装的、武器不良的高原人从他们的阵地上赶跑了。
事实上,没等亚历山大从左翼率部队打来,他们就慌忙扔掉武器,狼狈地逃下山去。
有一千五百人被消灭;生擒极少,因为他们地形熟、跑得快。不过,跟他们来的妇
女和小孩,连同行李等物,都被俘获。
(二)
亚历山大指定利散尼亚斯和菲罗塔斯负责把战利品送回后方沿海备城镇。然后
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