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老子与百姓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我欠了谁的钱,我的债权人只要你有存单的,都可以到我这里来兑现。虽然我的账本烧掉了,但是我不赖账,我照样认账,我照样兑付给你。 
  第二,反过来,谁欠了我的钱,谁是我的债务人,本来应当还我的钱,因为我的账本烧掉了,没有凭据了,就勾销你的那笔欠我的账,不用你偿还了。 
  大家想想啊,欠你的还你,欠我的抹掉,这已经不是一出一进,而是只出不进了,是够大的亏本、够大的蚀本生意啊,谁肯干啊?商人不是有一条信条,叫:“亏本的买卖不做吗”? 但是瑞蚨祥做了!瑞蚨祥真是太厚道了,太朴实了,而且显示出了它“大丈夫”式的那种“处其厚”、“处其实”的厚度、实度、风度了。这很感动人啊,这个老板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高深的修养哪里做得到啊! 
  大家想想,要是这个告示一公布会怎么样子啊?这个告示一公布,借给瑞蚨祥债的人被感动了,向瑞蚨祥借钱的人更被感动了,其余的人也被感动了,社会也被感动了!怎么不感动呢?兵荒马乱的年代,竟然还有这样讲信誉,守合同,重承诺的老板、商家,如何叫人不尊重瑞蚨祥! 
  这结果使得“瑞蚨祥”的名声大振,信誉猛增,营业扩大,财源广开。这真是平常说的:吃亏是福啊!又说:善有善报了!有材料说,瑞蚨祥还和外国老板,比如英国、荷兰、日本等许多洋行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关系。瑞蚨祥在包销英商普丰洋行的洋布和怡和洋行的洋纱时,订货只要预交一成订金,而销货后可获取二成到三成利润。(参见任云兰《瑞蚨祥的经营方略所蕴涵的商业道德》,《道德与文明》)为什么订金预交得那么少?外国人相信你的信誉嘛,不担心你赖帐。你看,厚道、信誉、诚心,成了瑞蚨祥的“名片”,成了利润回报的生长点。 
  我讲到这里就想起老子的话,很可以和瑞蚨祥的人际交往行为做一个互动式的解读,就是用老子的话来读懂瑞蚨祥的行为,用瑞蚨祥的行为来弄懂老子的话的含义。 
  第一句话是《老子》第79章中说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什么叫“契”?“契”就是今天所说的契约、合同、借债的凭据等,分为左契与右契。先秦的合同、凭据刻在木片、木板或竹片上,然后一分为二,一人拿一半,左契是向别人借债的存根。到时候还债时两个半片合成全部,就对上号了。 
  老子说:“圣人”虽然保留着别人向他借债的存根,但是不向这些人讨还那些债。有德的人就像那拿着借据的人那样宽裕又宽容,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又索取。——大家看啊,那么瑞蚨祥不就是这样吗?它拿着人家的借据,而不要人家来还债,相反自己欠了别人的债,我必定偿还!这不就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举动?相反自己欠了别人的债,我必定偿还!这真是处于很厚很厚的地方了! 
  不过《老子》的话中有一点要再说明一下。“是以圣人执左契”一句中的“左契”,帛书甲作“右介”,即是“右契”;乙本作“左芥”,即是“左契”,与通行本同。这样就有个问题,文中到底是“右契”还是“左契”呢?在古代通常是尊者执右契,卑者执左契,所以有学者认为,应该如甲本所写当为“右契”(“右介”)。但是也有人认为,当如通行本和乙本所说为“左契”。高亨说,《老子》第31章中说过“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用契券,自然属于吉事,那么老子必定以左契为尊。古代左契、右契到底哪个尊哪个卑,因时因地而异,不尽相同。另外古代“凡贷人者执左契,贷于人者执右契。贷人者可执左契以责贷于人者令其偿还。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即施而不求报也”。这里的“责”字,就是求、要求的意思。还有一些说法,比如这里的“圣人执左契”是有意使圣人处于下位,又有说楚地风俗和中原不同,楚国人以左为上,等等。 
  我们还要解读《老子》第79章中所说的另一句话。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什么叫天道?天道就是宇宙事物的规律。这里的“与”是帮助的意思。老子说:天道对于人来说,是没有什么亲不亲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天道是不偏私庇私的,但是它常常帮助善人。这里有个问题啊,天道怎么会长了眼、有了感情了呢?这就不可信了吗?不是的,相反这道理很深刻。你想,因为你是善人,所以你的行动就是循着道而运行的,那你不就是与天道在一起了吗?正因为与天道在一起,遵循天道,那么善人不就取得成功了吗?这不也就像天道帮助善人了吗?瑞蚨祥的成功,不也就解读出来了吗? 
  所以老子在第38章中说到的人际交往中的这两种定位“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这是何等地警醒人们啊!老子最后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话:“故去彼取此。”这就是舍弃“薄”选取“厚”,舍弃“华”选取“实”。但是,尽管老子向人们指出了这样的选择方向,千百年来“去彼取此”的也固然不少,但“去此取彼”的人也是代代不少啊,他们就是喜欢舍弃“厚”选取“薄”,舍弃“实”选取“华”,世界就是这么多元,否则也就不成其为世界了吧。                    
第十四讲 老子智慧与交往中的言说 
  老子智慧与交往中的言说:美言可以市尊   
  人际交往中说话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数千年来,中国人对于说话是琢磨得又深又透了,比如汉语关于“话”的词语就特别多:“真话”、“实话”、“好话”、“坏话”、“大话”、“空话”、“套话”、“谎话”、“脏话”、“屁话”等等。汉语中有关的谚语、成语也很多:“话里有话”、“实话实说”、“打小报告”、“酒入舌出”、“言多必失”、“多吃一口饭,少说一句话”、“病从口入,话从口出”、“话不投机,半句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等,留下了无数的谆谆教导。老子是个大哲人,他也有许多智慧是与交往中的言说有关的,不妨解读一番,以飨今人。 
  老子说:“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第62章),王弼本作:“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此文传写多有不同,学者多据《淮南子•;人间训》、《道应训》的引文加以改正。“市”,本是指买卖,这里指取得。奚侗说:“‘市’当训‘取’。《国语•;齐语》:‘市践鬻贵。’高注:‘市,取也。’”“此言美言可以取人尊敬”。吴澄有个注释说:“申言善人之宝,善人以道取重于人,嘉言可爱,如美物之可以鬻卖。卓行可宗,高出众人之上。”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美好的言语可取得别人尊重,美好的行为可以被人看重。 
  我们从人际交往来看,美好的言语,确实可以让人敬重。这就是“善人之宝”,善人的一个法宝。善人因为有道而被人看重,所以他说出来的“美言”、“嘉言”也使人可爱,也使人敬重。 
  我来讲个魏征的“美言可以市尊”的例子。魏征(580-643)是一个敢于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谏的人,他的“美言”不仅博得了当时人的尊重,而且也博得了一代代后人的敬重。 
  先来看他有什么“美言”。他写了一篇奏章,被称为《谏太宗十思疏》,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十思”的建议,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今天读来还是那么有意义,启发人。这“十思”是: 
  一思,看到心爱的东西,“思知足以自戒”。 
  二思,要大兴土木等,“思知止以安人”。 
  三思,地位高有危险,“思谦冲而自牧”。 
  四思,害怕自满自封,“思江海下百川”。 
  五思,喜好玩乐,“思三驱以为度”。 
  六思,担心自己懈怠,“思慎始而敬终”。 
  七思,忧虑视听被闭塞,“思虚心以纳下”。 
  八思,害怕谗言邪恶,“思正身以黜恶”。 
  九思,赏恩别人,“思无因喜以谬赏”。 
  十思,惩罚别人,“思无以怒而滥刑”。 
  我想今人好好体味一番,必定从中也会汲取智慧,在人际交往中更上一个层次。这就是一种美言。魏征向唐太宗进谏还有一篇美文,叫《十渐不克终疏》。贞观十三年,魏征看到太宗近来颇好奢侈放纵,恐怕他不能坚持简约到底,就上了奏章。他向唐太宗指出有十个方面“渐不克终”,渐就是渐渐,克就是能够,也就是原来做得不错的,现在时间一长,渐渐不能坚持到底了,所以要提醒一下了。唐太宗这十个方面的“渐不克终”是: 
  求马市珍,这是清静寡欲之心渐不克终一。 
  轻用民力,这是节俭爱人之心渐不克终二。 
  纵欲拒谏,这是损己利人之心渐不克终三。 
  远君子近小人,这是慎习与善良之心渐不克终四。 
  爱好奢侈,这是淳朴之心渐不克终五。 
  批评表扬不慎重,这是任用贤人之心渐不克终六。 
  爱好驰骋打猎,这是警戒玩乐之心渐不克终七。 
  上下有矛盾,这是要求上下团结之心渐不克终八。 
  乐极志满,这是谦虚谨慎之心渐不克终九。 
  民生有灾,这是防灾勤政之心渐不克终十。 
  这就是“十渐不克终”。据说唐太宗看过以后很感叹,说:“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公作朕耳目股肱,常论思献纳。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相见,复欲何方以理天下?自得公疏,反复研寻,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又录付史司,冀千载之下,识君臣之义。乃赐征黄金十斤,厩马二匹。”(《贞观政要》)唐太宗不仅感动了,赏赐了,而且写在屏障上,朝夕可以看到,提醒自己,又录下来存档,成为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