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阿含经十二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6  2       心状况来说的。又,从「六入」↓「触」↓「受」↓「爱」↓「取」↓「
76  3       有」的这一部份,经中也大多倾向于以当下身、心的反应来作解释的。
76  4           从生命流转的大环境来说,尚未解脱的凡夫,现在的染著,既受到过
76  5       去染著的影响,也必然会影响著将来(薰习↓成性↓薰习)。所以,可以
76  6       说,「十二缘起」所照顾的层面,不适合认为只是在说明当下烦恼、苦迫
76  7       的流转而已。况且,从「此有故彼有」的缘起理则来看,也不适合忽略生
76  8       命的三世流转,而排斥一期期生命三世流转的「十二缘起」说。当然,对
76  9       于能够完全做到「不追悔过去,不欣乐将来,不染著现在」(请参考∧第
76  10      五选∨)的解脱圣者来说,它们已经成功地突破了「十二缘起」无明、爱
76  11      染的连环钩锁,自然也不必再用「十二缘起」来解释他们的身、心活动,
76  12      更不必论「十二缘起」是适用于「三世」或「当下」了。
                                                                           埯


77  1       第  五选
77  2       佛法的价值观(一)──活在当下:《阿难说经》(一六七)
77  3
77  4       (一)经文大意:
77  5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舍卫国,住在胜林给孤独园。
77  6           有一晚,尊者阿难为聚集在讲堂的比丘,说跋地罗帝偈,及其含义。
77  7       佛陀听说了这件事,就当面询问尊者阿难,是如何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
77  8       ,及其含义的。尊者阿难说:
77  9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将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77  10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77  11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难终。
77  12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77  13          世尊问:「阿难!云何比丘念过去耶?」
77  14          尊者阿难答:「世尊!若有比丘乐过去色,欲、著、住;乐过去觉(
78  1       受)、想、行、识,欲、著、住,如是比丘念过去也。」
78  2           世尊再问:「阿难!云何比丘不念过去?」
78  3           尊者阿难答:「世尊!若比丘不乐过去色,不欲、不著,不住;不乐
78  4       过去觉、想、行、识,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念过去。」
78  5           世尊再问:「阿难!云何比丘愿未来耶?」
78  6           尊者阿难答:「世尊!若比丘乐未来色,欲、著、住;乐未来觉、想
78  7       、行、识,欲、著、住,如是比丘愿未来也。」
78  8           世尊再问:「阿难!云何比丘不愿未来?」
78  9           尊者阿难答:「世尊!若比丘不乐未来色,不欲、不著、不住;不乐
78  10      未来觉、想、行、识,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愿未来。」
78  11          世尊再问:「阿难!云何比丘受现在法?」
78  12          尊者阿难答:「世尊!若比丘乐现在色,欲、著、住;乐现在觉、想
78  13      、行识,欲、著、住,如是比丘受现在法。」
78  14          世尊再问:「阿难!云何比丘不受现在法?」
79  1           尊者阿难答:「世尊!若比丘不乐现在色,不欲、不著、不住;不乐
79  2       现在觉、想、行、识,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受现在法。世尊!
79  3       我以如是为诸比丘夜集讲堂,说跋地跋罗帝偈及其义也。」
79  4           于是,世尊赞叹尊者阿难「有眼、有智、有义、有法」,对跋地罗帝
79  5       偈「观义应如是」。
79  6
79  7       (一)论述:
79  8           「跋地罗帝」,依杨郁文先生直译为:「『贤善一夜』,意谓夜夜(
79  9       日日)全然如是贤善生活之人。」(《佛光大藏经·阿含藏·中阿含经》
79  10      第一四八三页)
79  11          在《中阿含经》中,以「跋地罗帝偈」为主题的经,共有三部:《温
79  12      泉林天经》(一六五),《释中禅室尊经》(一六六)与《阿难说经》(
79  13      一六七)。《阿难说经》(一六七)中所记录的解释经文,与《释中禅室
79  14      尊经》(一六六)中佛陀的解释经文完全相同。而《温泉林天经》(一六
80  1       五)中,尊者大迦旃延的解释为:
80  2           「云何比丘不念过去?诸贤!比丘实有眼知色可喜,意所念,爱色,
80  3       欲相应,心乐,扪摸本,本即过去也。彼为过去识不欲染著,因识不欲染
80  4       著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念过去。如是耳、鼻、舌、身,实
80  5       有意知法可喜,意所念,爱法,欲相应,心乐,扪摸本,本即过去也。彼
80  6       为过去识不欲染著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便不念过去。诸贤!如是
80  7       比丘不念过去也。」
80  8           「云何比丘不愿未来?诸贤!比丘若眼、色、眼识未来者,未得不欲
80  9       得,已得心不愿,因心不愿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愿未来。
80  10      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识未来者,未来不欲得,已得心不
80  11      愿,因心不愿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愿未来。诸贤!如是比
80  12      丘不愿未来也。」
80  13          「诸贤!云何比丘不受现在法?诸贤!比丘若眼、色、眼识现在者,
80  14      彼于现在识不欲染著,因识不欲染著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
81  1       受现在法。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识现在者,彼于现在识
81  2       不欲染著,因识不欲染者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受现在法。
81  3       诸贤!如是比丘不受现在法。」
81  4           尊者阿难,是从五蕴的「不乐、不欲、不著、不住」,来说明「跋地
81  5       罗帝偈」的。而尊者大迦旃延,则从六根对六尘中,识(触;认知了别)
81  6       的「不欲染著、不愿↓不乐」来说明。不论是从「五蕴」,或是从「六处
81  7       」来说明,主要的重点,都是在「不爱染、不执著」。所谓「不追悔过去
81  8       ,不欣乐将来,不染著现在」就是「跋地罗帝偈」中,所表达的主要精神
81  9       。
81  10          《杂·二二一》中,世尊说:「我昔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禅思思
81  11      惟,自心多向何处?观察自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少逐现在五欲功德,
81  12      逐未来世转复为少。」杂染的五欲,之所以也称为功德,是偏重于其令人
81  13      愉悦,并且能起世间名闻利养来说的。人们总是比较缅怀过去的美好感觉
81  14      ,让过去的经验,深深地印在心灵之中,难以忘怀。其实,过去的事,因
82  1       缘已不存在,不论是多么美好,或是多么地令人扼腕,都没有必要沉沦于
82  2       顾念过去的情绪中。对过去的怀念或追悔,只是徒增自己的忧伤与沮丧,
82  3       进而干扰对当下因缘的正确处理而已。思考过去的因缘,而作检讨反省是
82  4       可以的,但却没有必要让过去的因缘,造成当下情绪的起伏。这与一般对
82  5       缅怀(眷恋)过去带有同情,甚至有所赞许的世俗价值观,是不同的。
82  6           将来的事,因缘还未成熟,也是处于不存在的状况,也没有必要让它
82  7       造成当下情绪的起伏。期待的情绪,常常夹带著主宰因缘的主观意图,也
82  8       常常会因此而引起烦恼。人们总是对自己所喜欢的,有所期待,所以说「
82  9       欣乐未来」。期待的心情,常是七上八下的,或许能带著些愉悦,但却不
82  10      难发现,也常跟随著渴求的煎熬。姑不论未来是否能如预期,现在就已经
82  11      在烦恼(渴求的煎熬)之中了。即使未来果真能如其所愿,然而,满足的
82  12      愉悦,又不免成了长养欲贪的养料。如果不如预期,又难免失望而情绪低
82  13      落,或者愤愤难平。这与赞美常活在希望中的世俗价值观,是多么的不同
82  14      啊!
83  1           排除了活在执著过去、未来的世界里,所剩下来的,就是「活在当下
83  2       」了。即使是「活在当下」,对当下的起心动念,还是要清清楚楚,注意
83  3       著不可染著。当下的每一个念头,都还是缘生、缘灭的,所以偈诵说「念
83  4       无有坚强」,这是贤者的智慧与生活态度。如果能够像这样的生活,所有
83  5       的苦难,自然就会终止了,还有谁会忧愁死亡呢?
83  6           就修学者来说,要怎样注意染著的排除呢?个人以为可以依著「苦」
83  7       、「集」、「灭」、「道」四圣谛的修行方法:首先,当要能自我训练,
83  8       觉察自己的爱染(苦)。其次,思维观察自己爱染的原因,选择确当的方
83  9       法,来解除这些原因,才能排除爱染。要能尽早发现自己的染著,这需要
83  10      靠时时保持正念的清明。尤其是对「六根」、「六尘」、「六识」和合所
83  11      产生的「触」(了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