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阿含经十二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3  10      靠时时保持正念的清明。尤其是对「六根」、「六尘」、「六识」和合所
83  11      产生的「触」(了别),以及由「触」而生的「受」(情绪),更应当时
83  12      时观照,保持警觉,因为烦恼与染著,常悄悄地从这两处进来。如《杂·
83  13      二O九》中,佛陀说:「有六触入处: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
83  14      入处。于此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不如实知,当知去我法、律远,
84  1       如虚空与地。于此眼、耳、鼻、舌、身、意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
84  2       在,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著,心得解脱。是名六触入处
84  3       ,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欲不复生。」又如《
84  4       杂·二一三》中说:「缘眼、色,眼识生,三事和合触,缘触生受──若
84  5       苦、若乐、不苦不乐。若于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知者
84  6       ,种贪欲身触、种镇恚身触、种戒取身触、种我见身触,亦种殖增长诸恶
84  7       不善法。如是,纯大苦聚,皆从集生。如是,耳、鼻、舌、身、意、法,
84  8       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广如上说。」所以,如果能够让「触」就只停留
84  9       在「触」;例如:看到前面路上车阵大排长龙,知道遇上大塞车了。在塞
84  10      车的因缘仍然存在时,随顺之,让「明白」就只是「明白」,不要让主宰
84  11      的意念任意发展。然而,如果再不够警觉,做不到这样,就可能会因为失
84  12      于正念而急躁不安,于是苦的情绪感受就产生了。假如对这苦的情绪(受
84  13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就在这里打住,让情绪就只是情绪,不要让
84  14      「不喜欢」塞车,「希望」别人多让我的「爱染」发展出来,那么「十二
85  1       缘起」的钩链,便能在此打断,往下的「取」、「有」、「生」(烦恼、
85  2       造业的「生」)也就不会再生起了。假如正念不足,「十二缘起」的钩链
85  3       ,一但闯过了「受」的阶段,往后的发展,恐怕就要如山洪爆发一般,一
85  4       发就难以止息了(参考《菩提树的心木》第二三页,佛使比丘演讲·郑振
85  5       煌译·慧炬出版社)。正念的内容,就是四念处。四念处的修行方法,我
85  6       们将在∧第九选∨中,再作讨论。
85  7           使自己染著的原因,常是欲贪,是爱染。推动欲贪与爱染的力量,是
85  8       来自于理智上不能随顺因缘的执取(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见」)。那么就
85  9       只有常常从深入地观察「无常」,多思惟、多体会缘起法,逐渐地建立顺
85  10      乎缘起法的观念(正见),让深刻的观念形成个性,才能有所改善。而对
85  11      早已习惯执取的一般人来说,要建立这样的个性,却也不是一、二天的事
85  12      ,所谓「先以习成性,次以性养习」,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扎实的功夫,
85  13      需要「行精勤,昼夜无懈怠」,从多思维缘起法做起,点点滴滴的累积的
85  14      呢!
86  1           表现于情感上的爱染,其灭离的过程,可以说是随顺于「味」、「患
86  2       」、「离」的修行次第的,我们将在∧第六选∨中,再作讨论。
                                                                          塬


87  1       第  六选
87  2       佛陀的价值观(二)──离欲:《苦阴经》(九九)
87  3
87  4       (一)经文大意:
87  5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舍卫国,住在胜林给独园。
87  6           有一天,讲堂里,来了许多外教异学,告诉诸比丘说:
87  7           「诸贤!沙门瞿昙施设知、断欲,施设知、断色,施设知、断觉(受
87  8       )。诸贤!我等亦施设知、断欲,施设知、断色,施设知、断觉。沙门瞿
87  9       昙及我等此三知、三断,为有何胜、有何差别?」
87  10          讲堂里的诸比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去问佛陀。世尊告诉诸比丘
87  11      说,你们当时应该问那些教外异学:
87  12          「云何欲味?云何欲患?云何欲出要?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
87  13      出要?云何觉(受)味?云何觉患?云何觉出要?」
87  14          大家如果能这样问,他们必然会没有一致的答案,相互争吵而离去。
88  1       因为在这个世间,只有如来以及如来的弟子,知道这些意义。
88  2           什么是「欲味」呢?
88  3           「谓因五欲功德,生乐生喜,极是欲味,无复过是,所患甚多。」
88  4           什么是「欲患」呢?
88  5           人们依著自己的技能,辛勤的工作,求图钱财,以维持生活。如果辛
88  6       勤地工作,而仍然得不到钱财,那么「便生忧苦、愁戚、懊恼,心则生疑
88  7       」,而认为白忙一场,所求无果。能够获得钱财的人,「彼便爱惜,守护
88  8       密藏」。但如果为「王夺、贼劫、火烧、腐坏、亡失,便生忧苦、愁戚懊
88  9       恼,心则生疑」,自认「若有其长夜所可爱念者,彼则亡失」。这就是「
88  10      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88  11          其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
88  12      兄弟、姊妹、亲族辗转共诤。彼既如是共斗诤已,母说子恶,子说母恶,
88  13      父子、兄弟、姊妹、亲族更相说恶,况复他人,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
88  14      ,以欲为本」。
89  1           其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王王共诤,梵志梵志共诤,居
89  2       士居士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彼因斗诤,共相憎故,以种种器仗,
89  3       转加相害,或以拳□石掷,或以杖打刀斫。彼当斗时,或死或怖,受极重
89  4       苦,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89  5           其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
89  6       于后时,疾病著床,或坐、卧地,以苦逼身,身受极重,苦不可爱乐。彼
89  7       若有身恶行,口、意恶行,彼临终时,在前覆障,犹日将没大山岗侧,影
89  8       障覆地。如是,彼若有身恶行,口、意恶行,在前覆障,彼作是念:我本
89  9       恶行,在前覆我;我本不作福业,多作恶业。若使有人作恶、凶暴,唯为
89  10      罪,不作福、不行善;无所畏、无所依、无所归,随生处者,我必生彼。
89  11      从是有悔,悔者不善死,无福命终,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89  12      。」
89  13          其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
89  14      因身、口、意恶行故,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是谓
90  1       后世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是谓欲患。」
90  2           什么是「欲出要」呢?
90  3           「若断除欲,舍离于欲,灭欲欲尽,度欲出要,是谓欲出要。若有沙
90  4       门、梵志,欲味、欲患、欲出要不知如真者,彼终不能自断其欲,况复能
90  5       断于他欲耶?若有沙门、梵志,欲味、欲患、欲出要知如真者,彼既自能
90  6       除,亦能断他欲」。
90  7           什么是「色味」?
90  8           「若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年十四、五,彼于尔时,美色最
90  9       妙。若因彼美色、缘彼美色故,生乐生喜,极是色味无复过是,所患甚多
90  10      。」
90  11          什么是「色患」?
90  12          「若见彼姝而于后时,极大衰老,头白齿落,背偻脚戾,拄杖而行,
90  13      盛壮日衰,寿命垂尽,身体震动,诸根毁熟」;「若见彼姝疾病著床,或
90  14      坐、卧地,以苦逼身,受极重苦」;「若见彼姝死,或一、二日,至六、
91  1       七日,鸟蘖所啄,豺狼所食,火烧埋地,悉烂腐坏」;「若见彼姝息道,
91  2       骸骨青色烂腐,余半骨唼在地」,本来具有美色,如今美色消失了,不是
91  3       会因此而产生痛苦吗?这就是「色患」。
91  4           什么是「色出要」?
91  5           「若断除色,舍离于色,灭色色尽,度色出要,是谓色出要。若有沙
91  6       门、梵志,色味、色患、色出要不知如真者,彼终不能自断其色,况复能
91  7       断于他色耶?若有沙门、梵志,色味、色患、色出要如知如真者,彼既自
91  8       能除,亦能断他色。」
91  9           什么是「觉味」?
91  10          「比丘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彼于尔时,不
91  11      念自害,亦不念害他。若不念害者,是谓觉乐味。所以者何?不念害者,
91  12      成就是乐,是谓觉味。」
91  13          什么是「觉患」?
91  14          「觉者,是无常法、苦法、灭法,是谓觉患」。
92  1           什么是「觉出要」?
92  2           「若断除觉,舍离于觉,灭觉觉尽,度觉出要,是谓觉出要。若有沙
92  3       门、梵志,觉味、觉患、觉出要不知如真者,彼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