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大文武巨侠大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从这篇小说开始,金庸从此欲罢不能,总共写了15部36册长、短篇武侠小说,依年代顺序,排列如下:《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连城诀》、《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越女剑》、《鹿鼎记》。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于1969年10月开始在《明报》连载,到1972年9月刊完,一共连载了3年11个月。在《鹿鼎记》的《后记》中,金庸说:“如果没有特殊意外,这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中间,他特地打了一个括弧,注明:“生命中永远有特殊的意外”。金庸曾将自己14部作品(《越女剑》在外)的首字连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很长一个时期,金庸把这副对联贴在他在香港的办公室的门上。后来,金庸又花了10年时间对上述作品进行全面的修改润色。    
      在创作了《雪山飞狐》之后,他接着写了《射雕英雄传》,此箭射出,金庸之名青云直上。金庸的好友倪匡说:“等到《射雕英雄传》一发表,更是惊天动地。在1958年,若是有看小说的人而不看《射雕英雄传》的,简直是笑话。”曾有人问金庸对其作品的评价。金庸说:“这个问题实在不好谈啦,把自己说得太低,读者可能竟会误以为真,岂不糟糕,哈哈!说老实话,我以为我的武侠小说是第一流的,但说是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不够资格了,这是真心话。”    
      有人认为金庸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仅次于鲁迅、巴金、沈从文的文学大师。金庸表示不敢当,说:“排位在鲁迅、巴金、沈从文之后,我完全同意,但是其实还有好几位作家,好像茅盾、老舍,也应该排在我前面。”为什么写着写着就不写了呢?金庸是这样说的:“我一共写了十多部长篇小说,大致上并不重复,后来变不出新花样了,所以就不写了。”还说,“我开始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娱乐自己的成分很大,后来一部就写两三年,书中人物天天出现,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如果时常重复,自己都不想看了,读者也不会被吸引。”写了这么多武侠小说以后,金庸也被人们称为“金大侠”了,因此有不少读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金庸是不是会武功呢?金庸说:“我不会武功,武侠小说主要是小说为主,武术是一种工具,属于比较次要的层次。武功招势大部分是我想像出来的。不过太极拳、少林拳、武当拳有正式记录,现在有很多人也会,尽可能照实写来不加以改变,其他许多武功招势是我自己创造、想像出来的,看当时角色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就在成语里面,或者诗词与四书五经里面,找一个适合的句子来做那招势的名字。有时找不到适合的,就自己作四个字配上去。总之那招势的名字必须形象化。”    
      在金庸写作武侠小说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有人指出金庸的小说,有不少是倪匡代写的。倪匡是香港著名作家,跟金庸算得上铁哥儿们,在历来一本正经的金庸面前,只有他敢拍肩拍头开玩笑,直呼金庸本姓“老查”。    
      在香港,当一个作家走红了,应付不了众多的约稿,的确有请快枪手代写的事情。倪匡代金庸写武侠也并非空穴来风。那是在金庸写完《倚天屠龙记》之后,《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首次连载,金庸约见倪匡,在座的还有新加坡的一位报馆主人。这位新加坡人是特地来香港找金庸的,他要求金庸别结束《倚天屠龙记》,继续写下去。而金庸已将全副精力投入创作《天龙八部》,不可能同时写两篇,所以想请倪匡代他写《倚天屠龙记》的续篇。    
      倪匡大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倪匡说:“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续写金庸的小说。如果有人胆敢答应:我来续写,那么这个人一定是睡觉太多,将头睡扁了。我当然不会续写《倚天屠龙记》,因为我虽然睡觉不少,但幸保脑袋未扁。”但倪匡曾代金庸写过《天龙八部》中的一部分。当时,金庸要去一次欧洲,正在连载的《天龙八部》不能断稿,于是金庸找到倪匡,求他代写三四十天。当时在场的名作家董千里可以证实此事。金庸是这样说的:“倪匡,请你代写三四十天,不必照原来的情节,你可以自由发展。”    
      倪匡表示同意。但金庸不是完全放心,又说:“老董的文字较洗练,简练而有力,文字的组织能力又高,你的稿子写好之后,我想请老董看一遍,改过之后再见报。”倪匡明白金庸这是要找个人在旁边监督,因为金庸所说是实,倪匡虽说心里有点不悦,但还是答应了。    
      于是倪匡就开始写。大约写了六万字左右,直到金庸从欧洲回来。事实证明,金庸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知道倪匡的性格,平时就喜欢跟他“捣乱”。果然,倪匡见面对金庸的第一句话就是:“老查,对不起,我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阿紫是《天龙八部》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倪匡说他讨厌这个人,所以故意让她瞎了眼。金庸听说吃了一惊,说:“不会吧?”急忙把连载的报纸找来,倪匡并没有跟他开玩笑。但生米已成熟饭,阿紫的眼睛真的给倪匡弄瞎了,金庸哭笑不得,只是不停地摇头。倪匡代写的那一段,在单行本出版时保留了原样。后来,金庸对自己的全部作品进行修订时,觉得倪匡代写的那段有必要改过来。但金庸是个脸皮很薄的人,觉得这是自己求朋友帮忙干的事,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删掉,将来给朋友看见了,自己怎么好面对?想来想去,决定还是来找倪匡商量,说想把他写的那段删去,不知是否会见怪。倪匡哈哈大笑,说:“枉你我交友十数载,还要来问我?只是我担心,阿紫的眼睛瞎也瞎了,你还有什么办法呢?”    
      金庸说:“我自有办法!”金庸果然有办法。他作了一些改动,结果就是如今各位看到的情形。金庸将阿紫、游坦之两个人的性格作了复杂化的描写,为了痴情相爱,一个宁愿把自己的眼睛送给爱人,一个把将复明的眼睛又挖出来。    
      此后,倪匡逢人便说及此事,而且还自撰一副对联,上联是:“屡替张彻编剧本”,下联是:“曾代金庸写小说”。    
    


武侠文豪—金庸创办《明报》

    创办《明报》时,非常艰苦,夫妻共喝一杯咖啡;金庸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笔名、本名都著名    
      在如今的世界上,有的人笔名很有名,但本来的真名可能就被人遗忘了,例如梁羽生写武侠很有名,但他陈文统的本名就很少有人知道。而金庸之名凭写武侠小说名扬天下,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因为办报纸、写社评,他的本名查良镛也同样如雷贯耳。1959年,金庸与同乡沈宝新合股,在香港注册了一份报纸,这就是《明报》。香港有句行内流行的话,叫做“想破产,搞出版”。但金庸倚仗有自己的武侠小说做后盾,决定借武侠小说立业了。注册资金一共是10万元,金庸占80%的股权,沈宝新占20%。这样的股权比例一直维持到20世纪90年代。金庸还请当时香港最有名的书法家王植波题写了报名,这两个题字一直沿用至今。    
      《明报》草创时期人手很少。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生当金庸的助手。从创刊之日起,《明报》就开始连载金庸的《神雕侠侣》,每日一篇,每篇约2000字,登在第三版。当时就连香港本地人也不知道“金庸”与“查良镛”是同一个人,都觉得很奇怪,查良镛任主编的小小《明报》,凭何种魔法,请来金庸这大手笔为其专写武侠连载?《明报》的销量起初并不尽人意,有过一段相当艰难的时期,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我们看见报馆经济不好,也不奢望有薪水发,只求渡过难关,便心安理得了。”那时《明报》的办公地点在中环,而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已经停航,要改乘小电动船渡海。如果想即到即开,船费是三元,否则就要等到有六个人登船才开航。那时金庸夫妇宁愿挨着冬夜寒风,也不愿付包船费。所以倪匡曾说过:“《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    
      事实的确如此,不过,《明报》权威性的建立,恐怕在于金庸以他本名查良镛发表的每天一篇的社评。金庸曾经颇感自豪地说:“恐怕报纸成功,跟我社论写得成功有关,买我的报纸,他就能看到我的一篇社评,其他的就不需要看了。”当时金庸确实辛苦,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不过最初的社评还谈不上深刻、尖锐,所以反响平平。《明报》的发行量只有一万来份。即便不亏本,也没什么钱赚。    
      1962年爆发的“大逃亡”事件,给《明报》帮了一个大忙。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大批的内地人拥往香港,到2月份,从边境偷渡到香港的广东人每天数以万计。而港英当局对进入香港的内地中国人,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一律采取限制、拦截或阻止的对策。警察四处抓人,一车又一车把逃港者押送回深圳。尽管如此,移民仍波浪式地涌进香港。在“逃亡潮”始发阶段,金庸在社评中的调门很低,因为当时左派的《大公报》、《文汇报》等大报都缄默不语,金庸也怕惹火上身。然而事态的发展使金庸再也坐不住了。《明报》派出的采访记者回来诉说边境线上看见的情况,一个个都是泪流满面。金庸做出决定:“真实地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发表这成千上万同胞们的苦难,至于后果如何,全由我负责。”大批“难民”被堵困在沙头角梧桐山,饮水食品缺乏,面临绝境。金庸写出社评《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