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盅,姜三片,煎服,如止渴燥,去丁香,加知母,冷水调下。
以上辛散之剂。
卷下治暑主方
缩脾饮
属性:消暑气,除烦渴,止吐泻霍乱。
缩砂仁(研,四两) 干葛(二两) 白扁豆(炒香,去皮,二两) 乌梅肉 草果(炒,去壳) 甘草(炙,各
四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大碗,煎七分,以水沉冷服。
消导解利之剂。
卷下治暑主方
黄连解毒汤
属性:治实火燥乱,烦渴蓄热内甚等证,此所谓实火宜泻。
黄连(去毛) 黄芩 黄柏 栀子(各一钱)
上咀片,水煎服。
卷下治暑主方
人参白虎汤
属性:治伏暑发渴,呕吐身热,脉虚自汗。
人参(一钱五分) 知母(二钱) 石膏(五钱) 甘草(炙,一钱)
上 咀,入粳米一合,水二盅,煎一盅,不拘时热服。如伏暑作,寒热未解,宜和五苓散
同煎服。伏热后或冷水沐浴或吃冷物,冷气在脾下不散,令日晡作寒惨壮热,浑身洒淅,宜加桂煎服便解。
卷下治暑主方
白虎加苍术汤
属性:治中暑无汗,脉虚弱,腹满身重,口燥面垢,谵语发黄。
石膏(二钱) 知母(去粗) 苍术(米泔水浸晒) 羌活(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作一剂,水二盅,糯米一撮,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下治暑主方
竹叶石膏汤
属性:治伏暑内外发热,烦躁大渴。
石膏(研,一两六钱) 法半夏(二钱五分) 人参(二钱) 甘草(炙,二钱) 麦门冬(去心,五钱五分)
淡豆豉(二钱) 糯米(一合)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盅,入青竹叶、生姜各五片,煎服。
卷下治暑主方
三黄石膏汤
属性:治阳毒发斑,身黄如涂朱,眼珠如火,狂叫欲走,六脉洪大,燥渴欲死,鼻干面赤齿黄。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钱) 石膏(一两五钱) 山栀(三十个) 香豉(二合)
上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捶法入细茶一撮,煎之热服。
卷下治暑主方
桂苓甘露饮合败毒散
属性:消暑更捷。
以上诸方,皆大寒味,镇坠消毒之剂,驱暑之将军也。中用人参者,摄气保中,防骤损耳,此等药,必重病
而后用,轻则惟前十方内酌用为妙。
卷下治暑主方
百合汤
属性:病已愈而触犯者,用之最效。
柴胡(去芦,一钱) 人参(去芦,五分) 黄芩(一钱) 甘草(五分) 知母(去粗,八分) 百合
(一钱二分) 陈皮(去白,一钱) 生地黄(七分)
渴加天花粉。胸中烦热加山栀。有微头疼加羌活、川芎。呕吐入姜汁炒半夏。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食复
者加枳实、黄连。甚重大便实者加大黄。胸中虚烦加竹茹、竹叶。瘥后干呕,错语失神,呻吟睡不安者,加黄连、
犀角。咳喘者加杏仁。心中惊惕为血少,加当归、茯神、远志。虚汗加黄 。脾虚加白术。腹如雷鸣加煨生姜。劳
复时热不除,加葶苈、乌梅、生姜汁。
上 咀,水二盅,姜三片,捶法醋煮鳖甲,煎之温服。
卷下丸散方类
加味胃苓丸
属性:苍术(五两) 陈皮(三两) 浓朴(二两) 甘草(炙,二两) 白术(四两) 云茯苓(二两) 肉桂(二
两) 猪苓(二两) 泽泻(去粗,二两) 人参(去芦,一两) 黄连(去毛,姜炒,二两) 白芍(炒,二两)
上为末,蜜丸,清米汤下,每服五六十丸。
卷下丸散方类
黄龙丸
属性:治伏暑发热,烦渴呕吐恶心。
黄连(去毛,极净者,二斤)
上以好醋五升,煮干为末,面糊丸梧子大,热汤下,每服三十丸。
卷下丸散方类
消暑丸
属性:治伏暑引饮,脾胃不和。
半夏(一斤) 生甘草 云茯苓(去皮,各半斤)
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热汤下。此药味平,备一斑耳。
卷下丸散方类
玉露散
属性:治暑渴。
寒水石 滑石(去黄垢土) 石膏(火 ) 栝蒌根(各二两) 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新水调下。
卷下丸散方类
却暑散
属性:治冒暑伏热,头目眩晕,呕吐泄痢,烦渴背寒面垢。
赤茯苓 生甘草(各四两) 寒食面 生姜(各一斤)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卷下备用方类
大顺散
属性: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
甘草(三斤) 干姜 杏仁(去皮尖,炒) 肉桂(去皮,各六两四钱)
上先将甘草用白砂蜜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却入杏仁,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筛净,后入肉桂,
一处捣罗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盅,煎五七分温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不拘时候,以沸汤点服亦可。
此劫剂也,从治火攻,用暑厥等剧证则效,效后仍用辛凉剂调理,切不可常用。
卷下备用方类
龙须散(一名甘草散)
属性:治中暑迷闷,不省人事,及泄泻霍乱烦渴,一服即愈,能解暑毒。
白矾(生,一两) 五倍子(生,三钱) 乌梅(捶去仁,二两) 甘草(炙,一两五钱,一方生用) 飞罗面
(一两,一方用清明日面,尤佳)
上为末,入飞罗面拌匀,每服二钱,新水调下。
一方加诃子肉,滴水为丸,如弹子大,细嚼水下。名龙涎丸,此豁痰劫剂,轻证不可用。
卷下备用方类
加味桂苓甘露饮
属性:即桂苓甘露饮,外加人参、香薷、甘草煎服,治法同前。
卷下备用方类
补中益气汤
属性:治暑伤元气,脉虚身弱者用之。
黄 (炙一钱五分) 人参 甘草(炙,各五分) 当归(七分) 白术(土炒,八分) 柴胡(三分)
升麻(三分) 广陈皮(留白,一钱)
渴加葛根五分,咳加麦门冬一钱、五味子十五粒。
一方有白芍药五分,秋冬不用,黄柏三分,以滋肾水,泻伏火,加红龙三分,入心养血。
上作一服,水煎午前稍热服。
温补但助火,反昏沉,须加连膏方效。
卷下备用方类
调中汤
属性:大黄(去皮,七钱) 葛根 黄芩 本 白术 芍药 桔梗 云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移时再服,得利即止。
此下药也,须有生冷面食积聚者,方可用。
霖按∶治暑首以六和汤、香薷饮,此两方乃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剂,未可概治也。五苓散为伤寒
中风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所以用桂术蒸膀胱之津液上腾,宣阳气,布水精,乃治湿之方。九味羌活汤、人
参败毒散,辛温升散,暑湿忌汗,用者皆宜慎。其大顺散,治暑月内伤饮冷证,非治暑也,移治暑厥燥火之
病,恐贻人夭殃。即使脉伏肢冷,汗多舌润,亦当以参附回阳,断不可专恃姜桂燥烈之品。况热厥亡阳,辨
之不真,虽参附亦杀人事也,可不慎诸,增订数方,附列于后。
卷下增补诸方
一物瓜蒂汤(《金匮》)
属性:瓜蒂(二十个)
上锉以水一升,煮去五合,去滓顿服。
尤在泾曰∶暑之中人也,阴虚而多火者,暑即寓于火之中,为汗出而烦渴。阳虚而多湿者,暑即伏于湿之内,
为身热而疼重。故暑病恒以湿为病而治湿,即所以治暑。瓜蒂苦寒,能吐能下,去身面四肢水气,水去而暑无所
根据,将不治而自解矣。此治中暑兼湿者之法也。
卷下增补诸方
紫金锭(一名玉枢丹)
属性:治一切药毒,菰子鼠莽恶菌,疫死牛马河豚等毒,及时行瘟疫,山岚瘴疟,缠喉风痹,黄胆赤眼,疮疖热毒
上攻,或自缢溺水,打扑伤损,痈疽发背,鱼脐疮肿,百虫蛇犬所伤,男子妇人癫邪狂走,鬼胎鬼气,并宜服之。
山慈姑(去皮,洗焙,二两) 川文蛤(一名五倍子,捶破洗,刮内桴,二两) 麝香(细研尽,三钱) 红
芽大戟(洗焙,一两) 千金子(去壳,用纸包裹,换纸研数十次,去尽油,无油成霜,二两。)
上各研细末和匀,以糯米粥为剂,每料分作四十粒,于端午、七夕、重阳合,如欲急用,
辰日亦得,于木臼中杵数百下,不得令妇人、孝服人、不具手足人、及鸡犬之类见之。
卷下增补诸方
黄连香薷饮
属性:即前香薷饮,加黄连。
卷下增补诸方
麦门冬汤(《金匮》)
属性: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 甘草(各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去六升,温服─升,日三,夜─服。
霖按∶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良法。海藏去半夏加竹叶,治房劳复气欲绝者佳。
卷下增补诸方
生脉散
属性: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干出汗。
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上三味,用水煎服。
柯韵伯曰∶肺为娇脏,而朝百脉,主一身元气者也。形寒饮冷则伤肺,故伤寒有脉结
代,与脉微欲绝之危。暑热刑金则伤肺,故伤热有脉来虚散之足虑。然伤寒是从外来者为
实邪,故虽脉不至而可复可通。伤热是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非先从滋化其源,挽回于未绝之前,则一绝而不可
复。此孙真人为之急培元气,而以生脉名方也。麦门冬甘寒,清权衡治节之司,人参甘温,补后天营卫之本,五
味酸温,收先天天癸之原,三气通而三才立,水升火降,而合既济之理矣。仲景治伤寒,有通脉复脉二法。少阴
病里寒外热,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者,制通脉四逆汤,温补以扶阳。厥阴病外寒内热,心动悸,脉结代者,制复
脉汤,凉补以滋阴。同是伤寒,同是脉病,而寒热异治者,一挽坎阳之外亡,一清相火之内炽也。生脉散本复脉立
法,外无寒故不用姜桂之辛散,热伤无形之气,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