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发现之一。自从他奇迹般地把《恐怖幽灵》按时搬上银幕,杰克逊就开始宣扬:在电影史上,那部电影中计算机制作的特效画面比以往任何一部电影都多;影片中用电脑动画制作的死神的斗篷在电影界是首开先河,甚至比电脑合成恐龙更让人惊叹。(杰克逊后一条评论一定让洛杉矶的太平洋数码影像公司很惊讶,因为他们几年前在影片《永远的蝙蝠侠》就用电脑合成过蝙蝠侠的CG[1]putergenerated,计算机生成,即纯粹使用计算机制作的画面。[1]斗篷,ILM在《侏罗纪公园》里也做过。)杰克逊坐着环球公司的专机,在美国各地穿梭,面对成群的美国记者,他说:在许多美国记者的面前宣称尽管《恐怖幽灵》的结果还说得过去,但它是新西兰人在美国电影业的失败尝试。
1996年7月19日,彼得·杰克逊的第六部电影作品在美国1669家电影院同时上映。当时德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独立日》已经开始第三周稳坐票房收入榜首了。那一周一共有九部电影同时在美国上映。但他们主要的竞争对手是《独立日》和刚刚在亚特兰大开幕的奥运会。
成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上映一周后杰克逊的电影获得了8百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是那周新上映的影片中票房收入最多的。《恐怖幽灵》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精灵也疯狂》、《电子大盗》和克隆人喜剧片《丈夫一箩筐》,由于档期过于密集,它们在票房排行榜上展开混战;《恐怖幽灵》暂时领先。但《独立日》仍是极少数不受奥运会影响的电影之一。这个外星人入侵的故事比《恐怖幽灵》第一个周末的票房收入多,杰克逊并不走运,他的鬼故事在整个北美院线都没有超过《独立日》。
环球公司发行部的主管尼奇·罗科说:“公司原本希望凭着《恐怖幽灵》中高含量的计算机特效来和奥运会抗衡的。我们错了,但至少吸取了些教训。”这其实比原定的万圣节前夜那天上映风险更大。但大家不要忘了,环球公司还有强大的市场运作功底,他们推出了让人大开眼界的3D海报和忠实反映影片喜剧和恐怖色彩的预报片,得到了电影杂志的大力称赞。
“我记得在某个地方看到彼得说我讨厌那部电影,并且是我毁了它。”汤姆·波拉克说;“我不是那样的,可谁会听我的?我能跟谁说;‘嗨,你说错了!’实际上我很喜欢那部电影。我认为市场上的失败归因于这是一部双重类型的电影,公司很难做宣传,很难推销它。”
尽管《恐怖幽灵》在美国的票房没有做到一鸣惊人,但在新西兰却拥有铺天盖地的各种新闻报道。早期一份报道说仅是第一周公映的收入就比任何一个新西兰人导演或制作的影片赚的钱多,但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恐怖幽灵》上映那天,共有1600多份拷贝同时放映,还有大规模的宣传战如果那些新西兰电影都有这样的待遇,它们的表现会怎么样?其他的新西兰电影从没享受过这样大规模的市场运作。许多记者都引用过《综艺》早期的一篇报道,那篇报道不无幽默地批评《恐怖幽灵》是“硬逼着人笑”,而且过分依赖特效制作。当天《好莱坞报道》上的另一则报道则没人注意,那则报道说《恐怖幽灵》是“技巧很丰富,充满创新的一部电影”。
站在《好莱坞报道》一边的还有《华盛顿时报》,记者加里·阿诺德把《恐怖幽灵》描述为把悬疑、幽默和视觉效果融为一体的影片;“印象深刻,令人满意”,那一季的其他大片都没能得到这样的评语。《芝加哥论坛报》的评论员迈克尔·佛瑞斯特称赞了彼得·杰克逊戏剧性的高水平表演和别出心裁的幽默手法,他认为杰克逊走进了别的导演不敢涉足的地方。佛瑞斯特认为这部电影“是恐怖电影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让过去三十年陈旧的恐怖电影创作手法逐渐销声匿迹”。《堪城星报》的作者加尔文·威尔逊也称赞《恐怖幽灵》成功地做到了“幽默但不乏情绪的渲染”,也赞赏了迈克尔·福克斯精彩细腻的表演“不留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在美国,对《恐怖幽灵》的评论是最多样化的。大约一半的评价是倾向于高度赞赏的,但负面评价也能把它贬得一文不值。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焦点都是影片与众不同的剧本,大量的特效制作和迈克尔·福克斯的表演。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恐怖幽灵》:打入好莱赶走剪刀手(2)
随着美国媒体对《恐怖幽灵》的报道逐渐退热,杰克逊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这两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签了米拉麦克斯,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制作了《飞天怪杰》,合作导演了《被遗忘的银色》并完成了《恐怖幽灵》,终于可以喘口气了。那年冬天杰克逊和沃尔什回到了一天三小时的工作制,开始写另一个小玩意《金刚》的剧本。《金刚》重拍《金刚》的邀请是从环球公司的高层发出,他们还要几个月才能看到《恐怖幽灵》的最终版本,但公司有些人显然对杰克逊的才能很有信心:不管怎么说,当时的杰克逊还没有在美国打响名头。
起初杰克逊拒绝了《金刚》的活儿,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他拒绝拍一部需要他来拍的电影,就意味着给别人机会把那部电影拍砸。1997年1月他接受《观察家》的采访时说道:“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拍它我会很舒服,因为至少我在重做一个和我的心紧紧相连的东西。”他又打算全部在新西兰拍摄和制作这部电影。1996年年底,杰克逊在途经墨西哥时还和正在拍摄《泰坦尼克号》的凯特·温斯莱特商量过加入到他的新片的事。他提过的备选演员还包括明妮·德赖弗和乔治·克鲁尼。
1996年节礼日[1]圣诞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1]那天;《恐怖幽灵》在新西兰上映,担任发行的美国联合国际影业公司安排了37家影院同时上映,过去杰克逊的新片上映时,常常因为发行商负担不了那么多拷贝而失了声势。《恐怖幽灵》成为那个夏天影响力最大的电影,短短的几周时间内;《恐怖幽灵》就超过了《罪孽天使》名列当时第五部最成功的新西兰电影。
后来环球公司宣布要暂时搁置《金刚》的拍摄。一方面因为当时有大量的怪兽电影即将问世,包括罗兰·艾默里奇重拍的《哥斯拉》,雷电华(RKO)电影公司的《巨猩乔阳》(一部经典大猩猩电影的豪华重拍版)环球公司已有足够多的同类题材的电影了。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资金的问题,在环球公司宣布决定时,它刚赶拍出《天崩地裂》与另一部相似的灾难片《地火危城》进行竞争。有人估计为了赶这部片子让环球公司多花了两千万美元。
彼得·杰克逊最终还是回到了好莱坞。在那里,他的电影虽然没获得商业成功,但也没出现过资金的困难。现在他的职业就是奔走在票房和投资之间。
迈克尔·福克斯
1995年底拍完《恐怖幽灵》后,福克斯回到了纽约家人的身边。随后的一年他实现了重返电视圈的心愿,和别人共同制作的《政界小人物》大获成功,他也因出色的扮演了代理市长迈克·弗雷哈迪而继续走红。1998年11月,迫于媒体的压力,他告诉《人物》杂志他早在七年前就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综合症。他的《政界小人物》又继续拍了四季,最后一季的告别相当煽情,他原先的电视剧《家族关系》里的明星也出来捧场。从那以后福克斯专心创作按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改编的小说《幸运之人》,主人公是一个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他积极参加研究性治疗,偶尔也上镜,还为电影《亚特兰帝斯:失落的帝国》和《精灵鼠小弟》配了音。
乔治·波特
在《恐怖幽灵》完成前的几个月,他离开了亲手帮助创建的维塔数码,和《恐怖幽灵》的服装设计师芭芭拉·达利夫一起去了奥克兰。后来他加入了太平洋复兴特效公司(Pacific Renaissance Pictures,该公司的作品有电视系列剧《泽娜》和《大力士》)。波特和他的制作组(大约30个新西兰人组成)担任了《泽娜》的计算机合成和特效制作的任务。2001年太平洋复兴特效公司破产后,波特买下了公司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并组建了自己的特效制作公司PRPVFX,该公司的作品有艾美奖提名电视片《林火》,还有一部《忍者风暴》。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政治动物政治动物
关于艺术的一切工作,只要牵涉到艺术家和资助者之间合作的问题,必埋下仇恨的种子。
导演迈克尔·鲍威尔,1986年
现在正是输入新鲜血液的时机。
彼得·杰克逊,在1997年批评新西兰电影委员会1997年的彼得·杰克逊忽然间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年初的时候,执导《金刚》的良机莫名其妙地从他手上溜走,维塔的特效制作班子也一夜间从忙碌落到失业。与此同时;《听众》上发表的一篇针对《恐怖幽灵》的言辞激烈的评论着实激怒了杰克逊和沃尔什,他们准备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12月,杰克逊算好了新西兰电影委员会的20周年纪念日,对它发起了一次攻击,说它是被误导的,没有指导性和决定作用的,并且再一次提到自己会找律师帮自己讨个说法。在《综艺》对杰克逊的一次采访中,他还声称自己正在考虑离开新西兰。
最终,杰克逊并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为了更好的发展环境离开家乡。他发现,电影就是自己全部的生活,拍电影已经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了,他没有时间再去顾及自己和电影委员会的关系,尽管他最初的三部片子都是在他们的赞助下完成的。不过五年之后;《指环王》开始它第二阶段在澳洲的上映时,杰克逊已经给电影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