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文'
天食人以五气①,地食人以五味②,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③五色④修明⑤,音声能彰⑥,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⑦,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素问?六节脏象论》)
'注释'
①天食人以五气:食,音sì似,饲养、养料供给。五气,指风、暑、湿;燥、寒五种时令变化。
②五味:酸、苦、甘、辛、咸。
③上使:上升。
④五色:青、赤、黄、白、黑。
⑤修明:修,养之意;明,明润。
⑥彰:洪亮之意。
⑦五气:五脏之气。
'原文'
五脏安定,血脉和利①,精神乃居②。 (《灵枢?平人绝谷篇》)
'注释'
①和利:通利、调顾。
②居:健旺、安定。
'原文'
失①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灵枢?天年篇》)
'注释'
①失:神消亡为失。
'原文'
善乎神之为义①此死生之本,不可不察也。……以形证②言之,则日光精彩,言语清亮,神思不乱,肌肉不削③,气息如常,大小便不脱④,若此者,虽其脉有可疑,尚无足虑,以其形之神在也。若目暗睛迷⑤,形赢⑥色败,喘息异常,泄泻不止,或通身大肉已脱⑦,或两手寻衣摸床,或无邪而言语失伦⑧,……或忽然暴病,即沉迷烦躁,昏不知人,或一时卒倒,即眼闭口开,手撤遗尿,苦此者,虽其脉无凶候,必死无疑,以其形之神去也。 (《景岳全书?全忠录?神气存亡论》)
'注释'
①神之为义:神的意义。
②形证:形,形体、姿态,证,证候表现。
③削:减少的意思。
④脱:失禁。
⑤睛迷:视物不清。
⑥形赢:形体虚弱已极。
⑦脱:瘦近骨。
⑧失伦:失去伦次。
'原文'
夫精明五色①者,气之华②也。 (《素向?脉要精微论》)
'注释'
①精明五色:精明,指目的精彩;五色,指青、赤、黄、白、黑。
②气之华:气,指精气;华,光华。
'原文'
夫气由脏发①,色随气华②。 (《四诊抉微》)
'注释'
①气由脏发:气,精气;脏,五脏,发,生成。
②色随气华:色,五色;气,精气;华,光华。
'原文'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定空窍①。(《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注释'
①空窍,指五官言。
'原文'
光明润泽者①气也②,青赤黄白黑者,色也。有气不息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而言之,而气色之见不可离,分论之,而气色之辨不可混。 (《望诊遵经》)
'注释'
①光明润泽:指色的润泽程度。
②气:精气。
'原文'
气至①色不至者生,色至气不至者死。 (《四诊抉微》)
'注释'
①至:到、有。
'原文'
色者,神之旗①也。神旺则色旺,神定则色定,神藏则色藏②,神露则色露。(《医法律?望色论》)
'注释'
①旗:作标志。
②藏:内含,有之。
'原文'
大凡望诊,先分部位,后观气色,欲识五色之精微①,当知十法②之纲领。 (《望诊遵经》)
'注释'
①精微:作变化、表现解。
②十法:浮沉、清浊、微甚、散搏、泽夭。
'原文'
五脏之色,随五形①之人而见,百岁②不变,故为主色③也。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注释'
①五形:木、火、土、金、水。
②百岁:终生。
③主色:一生不变之色。
'原文'
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①,推迁不常②,故为客色③。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注释'
①加临:而至的意思。
②推迁不常:推迁,变化的意思;不常,改变。
③客色:随客观情况变化而改变的临时之色。
'原文'
头摇属风属火,而高年病后辛苦①人,多属虚,因气血虚而火犯上鼓动②也。
'注释'
①辛苦:衰弱。
②鼓动:侵犯。
'原文'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①。 (《灵枢?大惑论》)
'注释'
①精:指眼睛,有精明视物的作用。
'原文'
精之窠为服①,骨之精为瞳子②,筋之精为黑眼③,血之精为络④,其窠气之精为白眼⑤,肌肉之精为约束⑥……。 (《灵抠?大惑论》)
'注释'
①精之窠为眼:窠,窝穴。
②瞳子:即瞳孔。
③黑眼:瞳孔外围黑睛部分。
④络:目眦内血络。
⑤白眼:白睛部分。
⑥约束:指眼胞。
'原文'
瞳神散大者①,神虚散。 (《重订通俗伤寒沦》)
'注释'
①瞳神散大:瞳孔散大,失去光彩。
'原文'
五色决于①明堂,明堂者鼻也。
'注释'
①决于:取决、在于之义。
'原文'
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①,著其色于舌②,……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③;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④;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⑤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间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临症验舌法》)
'注释'
①形:指舌形态改变。
②著其色于舌:著,着的意思;色,病色。
③不爽:爽,失、差。不爽,不差的意思。
④不谬:其义同不爽。
⑤幼稚:指小儿。
'原文'
无病之舌,形色各有不同,有常清洁者,有稍生苔层者,有鲜红者,有淡白色者或为紧而尖,或为松而软,并有牙印者……此因无病时,各有禀体①之不同,故舌质亦异也。 (《辨舌指南》)
'注释'
①禀体:禀受父母的先天素质。
'原文'
夫舌为心窍,其伸缩辗转,则筋之所为,肝之用①此其尖上红粒②,细如于粟者,心气夹命门真火③而鼓起者也。其正而白色软刺④如毫毛者,肺气夹命门真火而生出者也。至于苔,乃胃气之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⑤,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辩》)
'注释'
①用:功能作用。
②红粒:乳头。
③命门真火:即肾阳气。
④软刺:亦指乳头。
⑤五脏皆禀气于胃:禀,接受;气,精气。
'原文'
邪热鸱张①,肝阴焦灼,逼其本脏之色外现。 (《辨舌指南》)
'注释'
①鸱张:鸱,音chī痴;嚣张、凶暴。
'原文'
偏左滑苔,为脏结①,邪并入脏,最为难治;偏右滑苔,为病在肌肉,为邪在半表半里。 (《辨舌指南》)
'注释'
①脏结:脏,五脏;结,集结。
'原文'
必审问其所始病①,与今之所为病②,而后各切循③其脉。 (《素问?三部九候论》)
'注释'
①所始病:发病一开始。
②今之所为病:现在病情
③切循:诊按。
'原文'
诊病不问其始①,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②,不先言此,卒③持过口,何病能中④。 (《素问?征失四论》)
'注释'
①问其始:问发病。
②毒:草木金石禽虫诸毒。
③卒:音cù猝,突然,这里是急于意思。
④中:音zhong仲,正对,打着目标。
'原文'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①;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②矣。 (《灵枢?口问篇》)
①目瞑:瞑,闭眼;目瞑,指睡眠。
②寤:睡醒。
'原文'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①,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②以时③下。 (《素问?上古天真论》)
'注释'
①天癸,指一种与肾气有密切关系,促成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
②月事:月经。
③以时:按时。
'原文'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①,……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②,脉宗气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
'注释'
①虚里:指部位,在左乳下乳根穴分,为心尖搏动之处。
②应手:应,感觉;应手,手可感觉到。
'原文'
气口①何以独为五脏主?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②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③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④于气口。 (《素问?五脏别论》)
'注释'
①气口:指部位,即挠骨茎突内侧动脉浅现部位,亦称寸口、脉口。
②大源:泉源。
③太阴:指手太阴肺经。
④变见:反应、表现。
'原文'
诊法常以平旦①,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②之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
'注释'
①平旦:即清晨。
②有过:异常。
'原文'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①,命曰平人②,平人者不病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
'注释'
①闰以太息:闰,余的意思。平人常息之外:偶尔有一息甚长,以尽脉跳余数的就叫闰以太息。
②平人:正常无病之人。
'原文'
阴搏阳别①,谓之有子②。 (《素问?阴阳别论》)
'注释'
①阴搏阳别:阴,指尺部脉;阳指寸口脉;搏,搏击鼓动;别,异于。
②有子:妊娠。
'原文'
阳胜则热①,阴胜则寒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释'
①阳胜则热:阳,阳邪;热,热证。属实。
②阴胜则寒:阴,阴邪;寒,寒证。属实。
'原文'
阳虚则外寒①